第六章(21)四逆汤
书名: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分类:穿越 作者:澄明之路 更新时间:2025-04-14 06:54:01
原文: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是对于伤寒病,如果医生误用了下法(即泻下法),导致患者持续出现下利清谷(即排泄物清稀如谷水,说明脾胃功能严重受损,阳气大虚)且不止,同时伴有身体疼痛的情况,此时应当急救其里(即脾胃等内脏功能)。因为下利清谷不止,是脾胃阳气大虚的危急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恐有亡阳之虞,所以“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在急救里证之后,如果患者仍然出现身体疼痛,但清便(即大便)已经恢复正常,说明里证已经得到缓解,此时应当转而急救其表(即驱散外感风寒)。因为身体疼痛是外感风寒未解的表现,虽然里证已安,但表证仍在,所以“急当救表”。
“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这两句话则明确指出了治疗里证和表证的具体方剂。四逆汤是温阳救逆的经方,适用于脾胃阳气大虚,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等里虚寒证。桂枝汤则是调和营卫,解散风寒的经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身疼等表证。
原文: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在中医的世界里,每一种症状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号,它们或明或暗,或急或缓,都在试图告诉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病发热、头痛,而脉反沉,若病情不愈,进而身体疼痛,其实蕴含了深刻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首先,发热和头痛,我们通常认为这是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气,侵袭人体,正气与之抗争,正邪交争于体表,故而发热、头痛。然而,此时的脉象却“反沉”,这通常意味着人体内部的阳气不足,或是邪气已深入内里,影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脉象深沉无力。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身体疼痛也随之出现,这往往意味着邪气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体表,而是开始影响到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此时,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我们应当先解决更为紧急、更为根本的问题,即救其里。
“当救其里,四逆汤方”,这里的“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附子、干姜、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它适用于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四肢厥冷,甚至神志不清等危急重症。在这个情况下,使用四逆汤可以迅速补充人体阳气,驱散内寒,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缓解病情。
当然,中医的治疗总是讲究个体化、精准化,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优化。
四逆汤方
原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甘草在中药中被誉为“国老”,意为调和百药之君。炙甘草则是将甘草炒制之后的药材,其药性更为温和,能够增强甘草的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等功效。在中药方剂中,炙甘草常被用作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辅助药材。
干姜一两半。干姜是生姜的干燥品,其药性辛热,能够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在中医理论中,干姜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等症状。在方剂中,干姜的用量通常会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体质进行调整。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但同时也是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要药。生附子药性更为峻烈,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去皮、破八片则是为了降低其毒性,便于煎煮和药效的发挥。附子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煎煮时间要足够长,以降低其毒性。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材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同时,也要注意中药材的储存和煎煮方法,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原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这句话的意思是,将上述提到的三味药材(甘草、干姜、附子,虽然问题中没有明确写出,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放入三升水中煎煮,最终煮取的药液量为一升二合。在中医煎药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药材的性质、药效以及所需的治疗剂量来确定加水量和煎煮时间。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去滓,分温再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将煎煮好的药液过滤掉药渣后,分两次温热服用。在中医理论中,温热服用有助于药效的吸收和发散,同时也能够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分次服用则是为了确保药效的持续和稳定。
此外,问题中还提到了“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体质较强壮的人,可以适量增加附子和干姜的用量。附子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而干姜则能够温中散寒、温肺化饮。在中医理论中,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医生会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且煎煮时间要足够长,以降低其毒性。
总的来说,这个煎服过程体现了中医对药物煎煮方法和服用剂量的严格把控,以及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行个性化调整的治疗理念。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