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54章:秦李白组建天庭会,剑指九龙仓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换源:
 

  和记黄埔多年前开发的这处房产,对外标价竟高达一个亿港币,在那个浅水湾豪宅仅值两三百万,山顶豪宅也不过几千万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秦李白的新征程,从浅水湾到太平山顶,不仅是一次居住环境的升级,更标志着他在商界地位的跃升。

豪宅不仅是他个人品味的体现,更是他商业帝国辉煌成就的见证。

随着秦李白的脚步,港岛的商界格局,或许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港岛的商界风云变幻中,秦李白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

不同于对待陆鸿璇的温柔与直接,秦李白与贺朝琼的关系更为复杂,充满了挑战与激情。

贺朝琼的性格刚烈,对外强硬,内心亦然,唯独在秦李白面前展现出难得的柔情。而贺家,这个能在赌牌领域独领风骚四十载的家族,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秦李白对贺朝琼的态度,似乎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策略。

即便在与贺朝琼关系进展后,他并未急于登门拜访,这并非出于畏惧,而是基于一种更深层次的考量——面对如贺赌王般的人物,主动出击未必是最佳选择。

原本,贺家的继承人贺胖胖计划赴美留学,但因秦李白的影响,贺胖胖决定留在港岛,进入中文大学攻读商业管理,这一转变,贺赌王不仅未加阻拦,反而全力支持,其背后的深意,秦李白虽不明朗,但也做好了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

在个人生活稍作整理后,秦李白将目光重新聚焦于事业版图的扩张。

次日清晨,他的私人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韦建邦,未来的传媒集团掌舵者,携带着一份新鲜出炉的惊喜——《秦李白》杂志的首刊样稿。

封面赫然是秦李白本人的帅气照片,这不仅是秦李白的创意,更是他对自我品牌的坚定信心的体现。

他相信,以自己在港岛的影响力,足以胜任封面人物的重任。

韦建邦将杂志恭敬地呈上,秦李白接过后,先是欣赏封面,随后翻开内页,细细品读。杂志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制作的精致程度,均令秦李白满意至极。

为了确保杂志的专业性和高品质,秦李白不惜重金聘请了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了经济研究室,其中不乏港岛中文大学的博士生、教授,甚至有来自剑桥、牛津、哈佛商学院的顶尖人才。

这份投入,使得《秦李白》杂志在港岛乃至亚洲,堪称财经类杂志的巅峰之作。

杂志的纸质选用上乘,彩印工艺精湛,整体设计高端大气,彰显了秦李白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虽然成本较高,但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消费能力,这样的投入无疑是值得的。秦李白坚信,只要杂志内容物超所值,中高端人群愿意为之买单。

《秦李白》杂志,旨在成为世界级的财经媒体,其设计与用纸的选择,必须与之匹配,方能与其他顶级杂志抗衡。

在完成对《秦李白》杂志的审阅后,秦李白满意地点了点头,向韦建邦表示肯定:“这本杂志完全可以出版了,质量完全达标!”

韦建邦闻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老板的认可。

然而,除了《秦李白》杂志,韦建邦此行还有其他事项需要汇报,涉及《天天日报》与《漫威日报》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这标志着秦李白的传媒帝国正在稳步扩张,影响力逐渐辐射至更广阔的区域。

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豪华办公室内,秦李白正准备迎接一场不平凡的聚会。自上次在粉领香江皇家高尔夫球场的欢聚,已过去三日,今日正是秦李白定下的关键节点。

“秦老板,早安!”

藿一东笑容满面,带领一行八人步入办公室,与秦李白一一握手。

气氛融洽,秦李白热情回应:“各位光临,实为荣幸!”

办公区域座位已满,秦李白引众人至休息区沙发就座,亲自烹茶款待。

茶香袅袅,秦李白选用的是珍贵的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茶叶,此物在日后被誉为“茶中之王”,价值连城。

母树仅有三棵六株,历史逾三百六十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秦李白上次访问内陆时,有幸获赠三两,如今在场众人得以品尝。

茶毕,秦李白环视四周,藿一东、郭锝胜、郭贺年等八位华商巨擘围坐,其中两位港岛商人,六位南洋商贾。

相较于高尔夫球场的盛况,今日到场人数锐减三分之二。

敲门声骤响,梁安德通报:“包玉港先生驾到。”

秦李白喜出望外,亲自迎迓,世界船王包玉港步入室内,与众人寒暄,十位商界精英齐聚一堂。

“秦老板,其他嘉宾不会到齐了吧?”

藿一东询问。

秦李白查看时间,已是上午十点,确认:“看来就是我们十人,阵容已足够壮观。”

众人微笑点头,迟到者无望。

秦李白提议:“那我便开始吧?”

藿一东表示赞同:“秦老板,我们信任你,请你主持大局。”

包玉港心中略有波澜,毕竟在场除了秦李白,他是资格最老、财力雄厚、全球闻名的华商领袖。

然而,昨日拜访好友汇丰大班沈粥时,对方的话让他深思:“包先生,秦李白组建商会之事,我建议你参与。”

沈粥解释:“秦老板虽年轻,但其商业才能非凡。我为何出让和记黄埔股份?有两个理由。”

包玉港不解,追问:“何故?”

沈粥回答:“首先,秦老板展现的潜力令人信服;其次,顺应时代潮流,与强者同行。”

此刻,包玉港放下心结,秦李白开始阐述计划,十位商界泰斗凝神倾听,办公室内弥漫着合作的气息。

秦李白的构想宏大,旨在凝聚华商力量,共创辉煌未来。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商业竞争,更是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的扩大。”

秦李白说道,“每一位在座的商界领袖,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我们的联合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推动华商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包玉港等人频频点头,对秦李白的远见表示赞赏。

秦李白继续:“我提议成立‘华商联盟’,不仅限于商贸合作,更涉及文化交流、慈善公益等多个层面,共同提升华商形象。”

会议持续进行,秦李白详细介绍了“华商联盟”的架构、目标与策略,众人热烈讨论,提出宝贵意见。

包玉港亦分享了自己在全球航运业的经验,强调跨行业合作的重要性。

午餐时分,秦李白安排了精致的商务餐,众人边享用美食边深入交流,气氛融洽。午餐后,秦李白总结会议要点,确定了初步行动计划,包括定期召开峰会、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华商创新项目等。

最后,秦李白向大家致谢:“感谢各位的支持与信任,让我们携手共进,开创华商新时代!”

掌声雷动,十位商界巨擘对未来充满期待,共同迈向新的征程。

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更为华商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秦李白的智慧与魄力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尊重,华商联盟的雏形初现,预示着华商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1978年11月28日,对于商界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天,一场秘密会议在繁华的香港举行,标志着天庭会的正式成立。

九位商界巨擘齐聚一堂,他们接受了秦李白提出的合作框架,共同绘制未来的商业蓝图。

秦李白提出的合作条件并不苛刻,核心在于各成员需贡献5%的核心资产股份,形成相互持股的格局,同时承诺避免恶意竞争。

这一规则看似简单,实则构建了一个攻守兼备的商业联盟。

秦李白深知,没有经历共同作战,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团队精神与默契,但只要能初步建立利益共同体,天庭会便能在商海中崭露头角。

会议进入尾声时,秦李白抛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大佬都为之振奋的话题:“各位,九龙仓,这个名字你们应该都不陌生吧?在我成功收购青州英泥、鳄鱼恤和和记黄埔后,我正考虑将九龙仓收入囊中,不知诸位是否有意参与这场盛宴?”

秦李白的目光始终锁定在船王包玉港身上。

当“九龙仓”三个字脱口而出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包玉港身体的一丝僵硬,尽管这位老人迅速掩饰,但秦李白还是洞察了一切。

原来,包玉港早已将目光瞄准了九龙仓,这家由怡和集团旗下置地公司掌控的公司,正因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华资力量的崛起,成为众多华商眼中的肥肉。

秦李白清楚,九龙仓成立于1886年,最初仅从事货仓业务。

如今,它不仅拥有海港企业的多数股权,还掌控着天星小轮和电车,更在尖沙咀地区囤积了大量优质地皮,这正是其价值所在,也是包玉港渴望上岸的动力源泉。

事实上,觊觎九龙仓的并非只有包玉港一人,李加诚也曾有所布局,但因实力不足,只能暂作观望。

秦李白,凭借系统赋予的优势,同样持有大量九龙仓股票,但在和记黄埔的光环下,九龙仓的重要性相对减弱。

于是,他决定将九龙仓作为天庭会成立后的首战,既是对怡和集团与置地公司嚣张行为的回应,也是为了巩固天庭会在商界的影响力。

秦李白并未打算无偿助力包玉港,他要借此机会加深彼此间的联系,同时获取实质利益。

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场心理博弈,以激发船王的竞争欲望。

“九龙仓的现状,我相信藿生、包生和郭生都有所耳闻,南洋的朋友即便不甚了解,也定然听闻过其名号。”

秦李白缓缓道,“70年代初,九龙仓为应对大规模收购与扩张,大量增发新股,导致大股东置地的持股比例下滑,股价也跌入低谷。

据我调查,置地目前仅持有九龙仓约8%的股权,股价徘徊在13至14元之间。然而,股市的价格远不能反映九龙仓的真实价值。

仅尖沙咀地区的土地储备,其估值就高达40亿港币,更不必说其拥有的货运码头、天星小轮和电车等优质资产。”

秦李白的话语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

众人纷纷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九龙仓的争夺战,更是对香港未来商业版图的重新划分。

而天庭会,或许将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推手。

然而,秦李白的计划并非毫无风险。要想在怡和集团的眼皮底下夺走九龙仓,必须精心策划,步步为营。

但秦李白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时机已到,天庭会的成立,就是对怡和集团最直接的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李白带领天庭会成员展开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他们分析市场趋势,评估竞争对手的动向,制定详尽的战略计划。

同时,秦李白也不断强化与包玉港之间的合作,确保在九龙仓争夺战中,双方能够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最终,经过一系列精心布局与激烈角逐,天庭会成功将九龙仓纳入麾下。

这一胜利,不仅彰显了秦李白的商业智慧,也为天庭会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宣告,华资力量正在崛起,未来的香港,将不再是英资独霸的局面。

而秦李白,作为这场变革的主导者,他的名字从此在香港乃至全球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包玉港踏入晨星中环大厦的那一刻,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情感,面容严肃。

然而,当他离开这座大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带着他的表情都变得柔和起来。

察觉到岳父情绪变化的,正是他的女婿兼得力助手吴匡正。

在两人独处的车内,吴匡正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包玉港的司机。

此刻,车内的氛围显得格外私密,包玉港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阿正,我有一个好消息。”

“秦生,以及他的一众天庭会朋友,都同意协助我们夺取九龙仓的控制权。”

包玉港的话语中充满信心,“这样一来,我们几乎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了!”

正在启动车辆的吴匡正,听闻此言,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之色,他转头望向岳父,确认道:“爸,您说的是真的吗?”

包玉港点头肯定,那股自信与喜悦仿佛感染了整个车厢。

“是真的,就在刚才,一切已经敲定。”

吴匡正心中涌动着狂喜,毕竟,他深知九龙仓对于岳父的战略意义。

船王膝下无子,仅育有数女,而在众多女婿中,出身平凡却才华横溢的吴匡正,早已被视作未来的接班人。

事实上,船王从航海业转型至地产,以及对九龙仓的觊觎,皆出自吴匡正的策略。在平行时空的历史中,正是吴匡正的智谋,助船王在与怡和置地公司的较量中取得胜利,最终由他执掌九龙仓的帅印。

如今,得知秦李白及多位富豪愿意助岳父一臂之力,吴匡正内心激动不已。

毕竟,秦李白在短短三个月内接连掌控鳄鱼恤、青州英泥公司和和记黄埔,其手段令业界震撼。

有如此强援,九龙仓之战似乎已无悬念。

吴匡正暗自思忖,岳父上楼时神情平淡,下楼时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突然,他想起了一个问题:“爸,秦生他们不可能无偿相助,我们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包玉港闻言,心中暗赞。这个二女婿,果然心思敏锐,不愧是他看中的接班人,远非其他女婿可比。

“当然不可能没有代价,但我们所付出的,与我们即将获得的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包玉港深知,成大事者必有所舍,这是他在旧沪海时期就领悟的道理。

“一旦我们掌握了九龙仓,秦生想要葵涌货柜码头的使用权,藿生希望获得天星小轮的部分股权,郭生则对电车的股份感兴趣。至于其他富豪,他们可能会寻求一部分股权或土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