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秦李白与富豪榜,财富传奇引热议》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虽然这些条件让包玉港略感心疼,但与九龙仓拥有的庞大土地资源相比,这些牺牲显得微不足道。
“幸好我们没有冒失地发起收购行动!阿正,你知道吗?秦生目前持有九龙仓21%的股份,藿生拥有1.5%,郭生则是2.5%!他们三人联手,持股比例已达24%!如果我们按照原计划贸然行动,结果真的难以预料!”
包玉港回想起这一幕,不禁感到庆幸,幸好他们没有急于行动。
“现在一切都好办了。”
他笑着说道,“秦生将以市场价转让20%的股份给我,他将继续在市场上平价收购4%的股份,保持个人持有5%的股权。其他几位先生也将出手,在市场上悄悄吸纳每人2%~4%的股份。届时,我们联合起来,要求改选董事会,加上我们的股份,九龙仓之战将一举定局!”
吴匡正闻言,点头赞同。
这的确是最稳妥的策略,但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方案。
要让一群财大气粗、地位显赫的富豪共同针对一家公司出手,需要极高的领导力。而港岛之前从未出现过具备这种号召力的人物,没想到如今出现了一位,而且如此年轻,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
像包玉港这样的商界巨擘,一旦作出承诺,即便涉及自身利益,通常也会尽力履行,这是当时华商的特质,重视信誉,信守承诺。
秦李白与其他富豪既然许下诺言,基本上不会反悔,除非他们不在乎名誉,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吴匡正立刻想到了另一个关键点:“爸,这个计划确实稳如泰山,成本也相对低廉,恐怕也只有秦生能想到并付诸实践。但我们必须考虑到另一个因素……”
吴匡正的话戛然而止,留给听众无限遐想的空间。
话说,张强的表叔,那是报刊亭的大佬,见过的报纸杂志多得跟海里的鱼似的。可自从华·夏星传媒那波高调又烧钱的营销风暴后,表叔对《秦李白》杂志的好奇心简直要爆炸了。
今儿个,正是《秦李白》上市的大日子。
天刚蒙蒙亮,表叔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铺子,这种反常举动,连他媳妇都纳闷,这老头子今儿个咋了,这么早就开张?
实在是因为那份期待感太强烈,表叔恨不得立刻揭开《秦李白》的神秘面纱,想知道谁才是港岛真正的首富。
这股热情,就跟你们等着我更新的心情一样,嗯,应该是这样!
表叔,别急,马上就来!张强笑着安抚。他从报箱里又挑出了三十本《秦李白》,刚递过去,就被表叔一把抢走。张强翻了个白眼,心里却涌起一股自豪感——自家公司的杂志这么火,能不骄傲吗?
而且,张强在印刷厂时已经匆匆扫了一眼,港岛首富的身份他早已知晓,所以他不急。
表叔,我先撤了,您慢慢看,别看入迷忘了收钱哈!
说罢,张强骑上车,奔向下一个送报点。
这一幕,不仅仅在这上演,整个香江乃至东南亚,都是这般景象。
东南亚地区虽然《秦李白》的热度稍逊一筹,毕竟目前的榜单只针对港岛。
但即便如此,《秦李白》的魅力依旧无人能挡。
报刊亭早上配报纸时,杂志一并送达,书店昨晚就已上架,想必此刻正热卖中。与此同时,华·夏星传媒另有一批人马,正带着杂志穿梭于各大公司间,目标直指香江企业百强榜上的佼佼者。
这个主意是韦建邦出的,秦李白欣然接受。
此举意在展现华·夏星传媒的友好姿态,一本杂志虽小,却能拉近与这些巨头企业的距离。
毕竟,能挤进香江百强的企业,个个实力雄厚,影响力非凡。
若能让这些公司认可《秦李白》,未来的广告收入自然水到渠成。
这些企业极有可能成为大金主,自然要格外关照。
长江实业的掌门人李跑跑,一进公司,就收到了属下呈上的《秦李白》杂志。
这事儿他早有所闻,毕竟这几天,满城的报纸,就连华·夏星传媒的对手《明报》、《信报》、《星岛日报》上,都能见到《秦李白》的广告。
广告嘛,给钱就行。
赚钱的事,何乐而不为?
敌人的钱也是钱,既然不是为报纸打广告,只是杂志,那又何妨?
于是乎,《明报》、《信报》、《星岛日报》等竞争对手纷纷感叹:真香!
华·夏星传媒这次大手笔,三天内砸了三百万港币的广告费,加上前期的预热,整个港岛都知道今日是《秦李白》横空出世之日。
李跑跑坐在办公室,翻开手中的杂志,封面赫然印着秦李白的靓照。
他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与嫉妒,喃喃自语:这么年轻,这么帅气,去演电影当明星不好吗?干嘛要做生意?
他继续浏览,不得不承认,照片上的秦李白确实魅力四射。
若是李跑跑有女儿,能嫁给这样的女婿,就算没有秦李白的本事,单凭这份颜值,他也愿意。
陆英石和贺宏燊的女儿真是命好……他心里嘀咕着,翻开了杂志。
第一篇文章,作者署名秦李白,题目为《论国际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题目也太大了吧,年轻人有点不知深浅啊。这是李跑跑的第一反应。
然而,越往下读,他的表情越严肃,时不时停顿思考,点头赞同,一篇千余字的文章,他竟花去了半个小时。
唉……怪不得这么厉害。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这份能力,我自愧不如……
李跑跑继续翻阅,发现了出自哈佛商学院、剑桥、牛津等名校经济管理系,以及港岛中文大学博士教授等人的文章。
每篇文章干货满满,含金量极高,让李跑跑频频点头。
不过,对比之下,差距明显。
与秦李白的文章相比,这些学者的文章在宏观视野和实践性上略显不足。
如果评分的话,秦李白的第一篇文章,李跑跑愿意给满分。
而后面的学者文章,虽然各有千秋,但在深度和实用性上,显然无法与秦李白相提并论。
《秦李白》杂志,以它独特的视角和深度,不仅揭示了港岛首富的真相,更引发了业界的深思。这场关于财富与智慧的盛宴,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港岛的繁华都市里,一个特别的日子,富豪和普通市民的目光都被同一份杂志吸引——《秦李白》杂志。
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读物,而是承载着港岛两大瞩目榜单的载体。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那位年轻的企业家秦李白。
在众多富豪中,包玉港,也就是船王,对这份榜单尤为关注。
他不仅注意到了自己的名字位列第六,更对排在榜首的秦李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包玉港对于秦李白的财富状况了解得比一般人更为深入,这得益于汇丰银行的沈粥曾向他透露过秦李白在海外的资金情况。
据沈粥所说,秦李白在港岛能够调动的资金超过了65亿港币,这得益于一笔海外资金的授信。
然而,包玉港过去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或许是因为秦李白的存在让他感到某种压力或挫败感。
但经过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后,他开始正视秦李白的财富实力。
看着榜单上那令人咋舌的130多亿港币资产,他不禁感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此时,包玉港的二女婿吴匡正手持《秦李白》杂志,满脸惊讶地踏入房间。
“爸,榜单上说的是真的吗?秦先生真的拥有130多亿港币的资产?”
吴匡正的疑问反映了大众对这一惊人数字的好奇与震惊。
包玉港点了点头,确认道:“大概率是真的。榜单上的数据都是公正准确的。”但他心中另有考量,他认为秦李白的实际资产可能远超榜单所示,因为他深知许多家族都有未公开的隐秘资产。
这些资产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却被家族牢牢掌控,这是老牌家族惯用的财富隐藏手段。
企业百强榜单并无争议,它是基于公开信息评定,上榜企业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市场认可。
但富豪榜则不同,它触及家族的敏感神经,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纷争。
《秦李白》杂志巧妙地规避了这一风险,仅根据公开的股权结构来评估富豪的财富,避免了对隐秘资产的深挖。
这样的做法既体现了媒体的专业与谨慎,也赢得了其他家族的尊重,因为他们同样不愿自己的隐秘资产被曝光。
包玉港深知这一点,他自己就拥有一些未公开的资产,其真实财富远超榜单所示的24亿港币。
他推测,秦李白也可能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即隐藏部分财富。
如果这一猜测成立,那么秦李白的实际财富规模将更加惊人,很可能超过200亿港币。
与此同时,在半岛酒店的一间优雅的茶室里,秦李白正与贺宏燊,赌王之一,进行一场私密的会谈。
赌王对秦李白的奢华生活方式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他对晨星中环大厦停机坪的规划以及直升机、公务机和游艇的购置计划。
秦李白坦然承认,他已经购买了一架直升机,还有一架公务机将于明年交付。
此外,他还预定了三艘豪华游艇,每艘长达两百尺,预计于明年下半年交付,其中一艘将赠予贺朝琼。
秦李白的坦诚让人印象深刻,他没有隐瞒自己的奢华消费。
自从搬入太平山顶道的豪宅后,他就委托梁安德联系国际知名的私人飞机、游艇和直升机制造商,为自己定制这些超级富豪的标配。
这些定制品价格不菲,从下单到交货往往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但秦李白坚持只接受全新的定制产品,拒绝二手货。
这场对话不仅展现了秦李白的豪气与实力,也揭示了港岛富豪圈内隐藏的财富秘密。
在这个圈子里,真正的财富往往超出外界的认知,而《秦李白》杂志的富豪榜,仅仅是冰山一角,揭示了港岛富豪圈中的一部分真实面貌。
话说在那遥远的1961年的春日里,斗牛国人,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西班牙佬,在哥伦比亚海域捞起了个大宝贝——“圣荷西”号,这可不是一般的破铜烂铁,而是1705年打造的运宝船,船上装满了金条、银块、金币,还有各式各样的珠宝,当时估价就高达10亿美元。
紧接着,十年后的1971年,大阴帝国,也就是英国,有一家海洋探险公司,在印度洋的某个角落,找到了另一艘沉睡的巨富——“苏塞克斯”号,这艘船上的金银财宝价值24亿英镑,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
秦李白,这位港岛的新晋富豪,面对贺家众人,侃侃而谈,仿佛这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贺伯父,这两件事你要是有兴趣,可以翻翻旧报纸,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他笑着说。
贺宏燊皱了皱眉头,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你该不会是要拉我下水,干捞沉船这档子事吧?”
秦李白笑而不语,算是默认了。
“贺伯父,你可别小看了这门生意,一年赚十几个亿美金,不是梦。”
贺宏燊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年轻人,你这是在说笑吧?且不说捞沉船的难度有多大,你知道那些沉船的具体位置吗?我听说欧美那边,每年砸进去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都未必能找到一艘沉船。”
秦李白轻轻一笑,目光转向了略显紧张的贺朝琼,她大概是全场最担心两人起争执的。
“琼儿,你放心,一切都会好的。”
他安慰道。
随后,他转向贺宏燊,说道:“贺伯父,全港的报纸上,那些命理大师、风水先生都说我是财神爷转世,命中注定要掌管财富。您信吗?”
贺宏燊眉头紧锁,但不可否认的是,秦李白的话并非空穴来风。
全港的报纸,甚至是TVB和丽的电视,这个月都邀请了所谓的“专家”,专门讨论秦李白是否真有财神爷的命格。
从秦李白的出生时辰到秦家祖坟的风水,再到已故秦阳的生辰八字和浅水湾豪宅的布局,节目内容详实,收视率更是创下了新高。
在澳门那边,虽然以前没有自己的报纸,但从香港送过去的报纸足以让他们了解外界的一切。
港澳两地的文化紧密相连,港人喜欢的东西,澳门人也一样热衷。
随着秦李白的迅速崛起,以及他在财富积累上的惊人速度,无论是香港还是澳门的各大报纸,都在风水命理专栏中谈论他是财神爷转世的话题,认为这就是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赚大钱的原因。
许多迷信的港人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在新界地区,一些中老年人甚至不会使用银行,但他们却将秦李白的照片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财神像上,当作真正的财神爷来膜拜。
贺宏燊这样的大亨自然对此嗤之以鼻,但随着传言越来越玄乎,加上秦李白的表现确实令人咋舌,一些港澳两地的大亨和土豪,内心深处竟也有了几分相信。
“你这是在说自己真的是财神爷转世?”贺宏燊质问道。
秦李白反问:“如果我说是,你会信吗?”
“不信。”贺宏燊直截了当地回答。
秦李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好吧,我坦白,我真的是财神爷的化身。”
在场的所有人面面相觑,既感到震惊又有些怀疑。
毕竟,一个自称是财神爷的港岛首富,这画面太过奇幻。
贺朝琼一时不知所措,秦李白却自顾自地说下去:“以前的我,平平无奇,除了长相英俊外,家庭条件也只是比一般人好些。
但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天上的财神爷下凡……”
“醒来后,我发现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赚得盆满钵满,闭着眼睛炒股票也能轻松翻几十倍。”
“后来,我爸去世了,我回到香港,接下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我在三个月内积累了超过70亿港币的财富,在纽约股市上半个月赚了70多亿现金。”
“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你们信不信?”
秦李白说完,对着众人挥了挥手。
贺宏燊、贺猷光、陈碗贞三人沉默不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