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秦李白整合商业帝国,挑战风水凶地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秦李白宣布,他将设立一支商会基金,仅限会员参与,每人限购一亿港币份额。
他承诺,三年内年化收益率不低于100%,并愿意将个人资产如和记黄埔股票作为担保,首年不收任何费用。
这一举措立即引发热议,富豪们意识到这是稳赚不赔的大好机会。
李跑跑第一个表态:“秦生,我愿意加入商会,投资你的基金。”
他的话语中满是对秦李白的信任和友谊。其他富豪也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仿佛每个人都能看到未来的财富之路。
秦李白的计划不仅是一场金融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现。
他坚信,华商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发出更强音,引领潮流。
这次聚会,不仅是资本的聚集,更是华商精神的凝聚,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秦李白的带领下,华商们开始筹划如何利用手中的资源,共同开拓市场,提升华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他们讨论策略,分析市场,制定计划,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渴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秦李白的商会基金迅速成为华商圈内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随着资金的涌入,秦李白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他开始着手布局全球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从亚洲到欧洲,从美洲到非洲,秦李白和他的团队四处考察,寻找具有潜力的项目,不断拓展商会的业务版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李白的商会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它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平台,更成为了华商之间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秦李白本人也因其卓越的领导力和远见卓识,赢得了全球商界的尊重和赞誉。
在这个过程中,秦李白始终不忘初衷,他致力于推动华商群体的团结与发展,倡导公平竞争,维护华商权益。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华商加入了他的行列,共同为实现华商的全球梦想而奋斗。
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里,秦李白心中早有蓝图,梦想着创立一个名为“天庭会”的组织,灵感源自于传说中的神秘社团——骷髅会。
不过,按照原本的时间线,这一计划至少还得搁置几年。
然而,随着和记黄埔的纳入麾下,秦李白的计划发生了转折。
这一切的契机,源于对和记黄埔资产的盘点。
秦李白惊讶地发现,仅凭和记黄埔在港岛的广泛布局,便足以覆盖几乎所有行业,无需再向外拓展。
从码头货运到街边小店,从制药、造船到零售、超市,从传媒、地产到金融、粮油,再到煤气、加油站,和记黄埔涉足的领域之广,令人咋舌。
它直接或间接掌控的产业种类繁多,对港岛300多家企业的持股,触角遍及各个角落。
与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怡和集团不同,和记黄埔堪称“杂食”巨兽,除了码头业务,几乎无所不包。
这种“大而不精”的模式,最终导致其濒临破产边缘。
然而,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原时空中,李跑跑掌握和记黄埔后,迅速登顶港岛首富宝座。
拥有如此庞大的企业帝国,任何商人都难以忽视其在港岛的影响力。
因此,秦李白无需另辟蹊径,只需在和记黄埔现有基础上进行整合与扩张,便能稳固自己在港岛的地位。
于是,“天庭会”的构想被提前付诸实践,旨在将影响力辐射至港岛之外。
在改组和记黄埔董事会的过程中,原董事会主席韦理试图与秦李白协商,希望能保留自己在公司的权力。
但秦李白果断拒绝,并清理了大部分董事会中的外籍成员。
随后,韦理在媒体上指责汇丰银行将和记黄埔25%的股份以7.5亿港币的价格出售给秦李白,称这是低价甩卖,因为和记黄埔的实际总资产市值高达60至70亿港币,远超股市上的估值。
秦李白在盘点和记黄埔资产时,确认其总价值确已超过60亿港币。
这意味着,他仅以15亿港币的成本,便控制了一家市值30亿港币的企业,而该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却是市值的两倍。
这种现象类似九龙仓,股市上估值仅为14至15亿港币,但持有的土地价值却高达50亿港币。
在股市上,这类公司并不少见,关键在于能否敏锐捕捉到它们的价值。
韦理的言论并未引发负面舆论,反而凸显了秦李白的商业洞察力和实力,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公众中的声誉。
时光流转至1988年11月16日,秦李白入主和记黄埔董事会的第三天,同时也是LEZU服装集团旗下JW品牌在东南亚及台湾地区开设30家分店的大日子。
自成立以来,JW品牌以每七天更新一次的超快速度,颠覆了港岛服装业的传统格局,迫使竞争对手如丽新集团等采取大幅降价策略,以应对JW惊人的新品推出速度。
尽管普通消费者和低收入群体占多数,丽新集团及其他服装企业还是勉强维持住了生存,但港岛中端服装市场的大部分利润,已被JW收入囊中。
在港岛市场无对手可匹敌之后,LEZU集团的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和台湾,这些地区历来为港岛企业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通过收购一些成衣加工厂,JW迅速在海外开设了30家分店。
与洛杉矶的旗舰店相比,这里的进展更为迅猛,尚未正式营业。
快时尚的核心在于“快”,不仅是品牌款式更新的速度要快,开店复制的速度同样重要,以便迅速占领市场,抢占先机。在平行时空中,西班牙的ZARA便是凭借此策略,在欧洲创造了月内开设76家分店的记录。
秦李白的每一步棋,都在精心布局之下,逐步展开。
从和记黄埔的收购到天庭会的成立,再到JW品牌的国际化扩张,每一环都紧密相连,展现出其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秦李白正一步步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影响力日益扩大,未来可期。
在华夏的某个角落,有一片土地,人们对于风水命理的信仰深入骨髓,那就是香江。
香江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章杂志,算命先生与风水师的身影随处可见。
他们不仅在媒体上占据着黄金时段,就连《天天日报》和《漫威日报》这类秦李白旗下的报刊,也开辟了“神机测字”、“易经占卜”的专栏,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销量的保证。
在香江,顶级的命理专家每年的预测书籍都是畅销品,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让人羡慕不已。
这些风水大师通常被称为“堪舆学家”或“命理顾问”,他们的着装风格与内陆的“大师”截然不同,一身名牌西装,看起来更像是投行的精英人士。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香江各行各业对神灵的普遍崇拜,商铺中供奉财神,警察与黑社会共同祭拜关公,办公室的布局也遵循风水学说。
这种风气甚至渗透到了公共福利中,香江的公益组织常常在节假日为市民提供免费的算命服务。
因此,当所有“大师”异口同声地说某块地皮风水不佳时,迷信的港人自然是深信不疑。
汇丰银行新总部与和记黄埔之间的一块地皮,就是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凶地。
环境荒凉,四周被高架桥环绕,更糟糕的是,二战期间,日军曾在此驻扎,据信,那些遭受非人待遇的囚犯的冤魂至今仍徘徊不去,这样的故事在香江广为流传,甚至连土生土长的鬼佬也对此笃信不疑。
“这就是为什么这块公地连续三次拍卖都无人问津的原因。”
“大家都传言,除非港督府或港警总部迁至此处以镇压邪气,否则谁接手谁倒霉。”
“尽管5000万的价格相对低廉,但鲜有人敢于尝试竞拍。”
“于是,这块地皮就这样荒废着。”
李泽言解释道。
秦李白听罢,心中有些无奈。风水命理这门学问,有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自己穿越重生之事,又该如何解释?
再者,查查日历,每次重大会议的日子,在各种日历上几乎都被标记为黄道吉日,不知是会议特意选了良辰吉日,还是编纂日历的人将会议日定为吉祥日。
这事儿复杂得很。
秦李白思索片刻后,开口道:“去问问港府,如果我们有意购买这块地,需要多少资金。”
李泽言闻言,惊讶地睁大了双眼。“但是……老板,这块地是凶地,您……”
“我不怕。”
秦李白淡淡回应,“只要价格合适,先买下再说,后续问题交给我处理。”
他心中所想,其实是借助系统的力量来化解。秦李白坚信,即便风水命理真实存在,系统也有能力应对。
连因果链报复这样玄妙的事物,系统都能创造,区区凶地,系统必定有办法。
正是基于这份自信,他的语气坚定有力。
听到秦李白的话语,李泽言和随行人员,尤其是港人,却有了不同的解读。
“确实,全港上下都在传说,老板是财神爷下凡,不然怎能在短短两月内成为和记大班?”
“财神爷乃天界正神,以其神力镇压,区区凶地何足挂齿?”
李泽言如此一想,整个人都振奋起来。若非这块地皮被视为凶地,其实价值非凡。它毗邻维多利亚港,背靠未来汇丰新总部,对岸是九龙繁华地段,地理位置优越。若将其开发成高档物业,不论是出租还是自用,都将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他人不敢涉足,只因命格不足,难以驾驭。但对于老板这位下凡的财神爷而言,这根本不是问题。
“没问题,我会立即联系港府土地司。”李泽言迅速应允。
秦李白点点头,继续考察和记黄埔拥有的地块。
然而,他并未意识到,那块所谓的凶地,在平行时空的未来,的确被镇压了。
镇压它的,是拥有“气运”之力的中国银行,那块地皮正是未来中银大厦的所在地。
而秦李白计划用于建造未来总部的地皮,正是李半城崛起后,用于建设长江实业中心的地块。
这块地原属于和记黄埔,但在平行时空中,落入了李超人手中。
如此黄金地段,自然被李超人选作自己的总部基地。
如今,秦李白在知晓内情的情况下,不仅截胡了李超人的众多产业,连他的未来总部地盘也被收入囊中。
看来,不仅是系统与李超人有不解之缘,秦李白本人似乎也与这位商界巨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新的时空中,一场关于财富与命运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
话说秦李白,这位商界新秀,短短三个月内,不仅鲸吞了鳄鱼恤公司、青州英泥公司,还将和记黄埔集团收入囊中,更是在新战场上大展拳脚,JW服装、晨星电风扇、房地产公司、金东超市等企业纷纷成为他的麾下之兵。
如此迅猛的扩张速度,让人不禁咋舌。
然而,秦李白深知,光是收购还不足以稳固他的商业帝国。
于是,他决定暂时放缓脚步,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对这些公司的深度整合之中。
首要任务,便是将青州英泥公司和和记黄埔集团与他旗下其他企业进行无缝对接。这可不是件轻松活儿,尤其是和记黄埔,这个历经百年的巨无霸,其内部结构错综复杂,需要秦李白步步为营,确保政令畅通。
在深入了解各家公司状况后,秦李白计划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整合方案,力求一气呵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与此同时,他还需持续增持和记黄埔的股份,巩固自己的控制权。
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着秦李白的耐心与智慧。
但在这一切开始之前,秦李白心中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搬家。
浅水湾133号,这座15年前购入的别墅,虽承载着不少回忆,但总面积不足3000呎,对于如今的秦李白而言,已显得局促。
要知道,在港岛这座繁华都市,豪宅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身份地位的彰显。若秦李白继续栖身于此,恐怕不久便会有人议论他吝啬寡恩,毕竟,豪奢的生活方式在港岛早已成为常态。
恰逢此时,秦李白在审视和记黄埔集团的资产时,意外发现了一片尚未售出的豪宅区。无需多虑,他果断选中了其中最宏伟的一栋,编号008号的山顶道82号豪宅。这处豪宅占地约8186平方米,配备有住宅区、大型泳池、花园、车库、假山喷泉等奢华设施,令人叹为观止。
它坐落在太平山顶的一隅,四周无遮挡,视野开阔,可将维多利亚港的美景尽收眼底。中环、湾仔等地标建筑清晰可见,更显其尊贵地位。
秦李白亲临现场,对豪宅赞不绝口。随即下令,要求在三天内完成清洁工作,配齐生活必需品,并招募好管家、保姆、园丁等服务人员。
三天后,一行黑色豪车徐徐停靠在豪宅门前,秦李白与贺朝琼步入这方新天地。
映入眼帘的,是高达四点八米的厚重铁门,两侧矗立着一对一米八高的石狮,门楣上的“秦府”二字,暗金色调,尽显大气与尊贵。
安保人员缓缓开启大门,秦李白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贺朝琼。
贺朝琼,这位见惯了奢华的千金小姐,此刻却也难掩惊叹。
贺家虽在港岛拥有多处豪宅,但最大者也不过万呎,且位于次级地段的浅水湾。太平山顶的豪宅,因价格高昂及历史原因,直到近年才向华人开放,即便是贺家,也难以轻易置办。
加之赌王家族内部纷争不断,贺朝琼所在的二房与其他房系竞争激烈,故而她从未见识过如此级别的豪宅。
“哇,这宅邸真是太壮观了!”
贺朝琼由衷赞叹,“安哥,这就是你的新家吗?”
秦李白微笑点头,手指向门楣上的“秦府”二字,回应道:“这不是明摆着嘛。”
贺朝琼此刻已无法言语,眼前这处豪宅,即便以赌王之财,也难以企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