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秦李白掌控和记黄埔,引领华商崛起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秦李白》杂志可以设立一系列“大王”专访,采访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初期可以聚焦港岛的行业大佬,未来则可以扩展到全球范围,比如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等,给他们戴上“王者”的光环,无疑能吸引更多读者。
秦李白越想越觉得韦建邦的建议高明,不愧是报业界的天才,也是系统认可的S级人才。
在自己的领域,韦建邦确实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能力。
“好,就这么定了。前期筹备工作就交给你了。”秦李白笑着说。
韦建邦欣然接受任务,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让老板失望!”
在秦李白面前,韦建邦总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他深知秦李白是他的伯乐,从一个普通编辑提拔他成为《天天日报》的主编兼总经理。
更重要的是,秦李白在韦建邦遭遇马家人的袭击后,动用神秘关系帮他报了仇,这种恩情让韦建邦更加忠诚于秦李白。
秦李白趁机询问了华·夏星传媒的最新进展。
“老板,香江的总部现在已经完全稳定。”
韦建邦汇报说,“按照您的指示,我们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分部,并任命了负责人。他们既要向我汇报,也要与总部各部门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星加坡、马来喜亚、印杜尼西亚、泰佛国等地,我们收购了印刷厂,已经开始运营。这样一来,我们的报纸在当地就能印刷,无需从香江运出,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韦建邦补充道,“我已经让他们调查当地市场,接下来各大分部将全力以赴,
推动《天天日报》和《漫威日报》的销售,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秦李白点了点头,对韦建邦的工作表
夜色低垂,繁星点缀天际,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被绚烂的灯火装扮得分外迷人。
在这座东方之珠的心脏地带,九龙尖沙咀22号,一座富丽堂皇的酒店矗立于繁华之中,它的名字——半岛酒店,成为了无数梦想与辉煌的见证者。
酒店门前,豪车如流水般络绎不绝,闪光灯此起彼伏,媒体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捕捉每一个瞬间。今晚,这里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而主角,正是年轻有为的秦李白。
他身侧,陪伴着身穿华丽晚礼服的贺朝琼,两人如同画中人,引人注目。
福德证券公司的全体员工,包括梁安德、张嘉俊等,也都齐聚于此,他们不仅是今晚的主人翁,更是这场盛会的灵魂。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迎接宾客,更是在酒会中负责基金现场认筹的重任。
随着夜色渐深,宾客纷至沓来,气氛逐渐升温。
一些客人闲暇之余,纷纷向福德证券的员工询问关于基金的详情,好奇心驱使下,交谈声、笑声交织,热闹非凡。
秦李白穿梭于人群之间,每一步都透露出从容与自信。
随着重要嘉宾的陆续抵达,他不得不亲自出面迎接。
贺朝琼,作为他的女伴,亦步亦趋,尽显风范。
正当秦李白与贺朝琼送别了一位小豪门的家主和他的夫人后,一对熟悉的身影步入眼帘。秦李白微笑上前,主动伸手:“李生,能见到您真是太荣幸了!”
来者非他,正是长实集团的掌门人,李跑跑。
“秦生,如此良机,我怎会错过?”
李跑跑笑容满面,话语间透露着恭维。
曾几何时,他志在必得的青州英泥、和记黄埔,如今却已成他人囊中之物。
失去这些关键棋子的李跑跑,虽仍是商界巨擘,但登顶之路已然变得渺茫。
“李生,请!”
秦李白谦逊地邀请,同行入内。
贺朝琼则贴心地挽着李跑跑的妻子,二人谈笑风生,尽显礼仪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李跑跑的妻子,竟是他的亲表妹,这段故事,背后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李跑跑的到来,仅是序幕。随后,各路英豪相继登场,每一位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TVB的邵一夫爵士、香江董氏家族的董昊云、航运巨头包玉港……他们的到来,无疑为这场酒会增添了更多光彩。
尤其是汇丰银行的沈粥现身,更是让众人意外。
但细思之下,一切又显得合情合理。秦李白,这位年轻的商业奇
在港岛的半岛酒店内,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金色的大厅里举行。
这座城市里的名流齐聚一堂,场面热闹非凡。
这是秦李白首次以个人或其公司名义举办的酒会,标志着他在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宴会吸引了众多宾客,其中不乏城中的重要人物。
这次活动不仅是秦李白展示自身影响力的绝佳机会,汇丰银行沈粥的出席更是为这场盛会增添了几分重量级的色彩。
要知道,在1978年的港岛,华资尚未全面崛起,英国人仍占据着权力的巅峰。
直到1981年后,华人才逐渐掌握了这座城市的主导权。
因此,此时的汇丰大班沈粥,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沈粥的到来,无疑加深了人们对秦李白的重视。
当秦李白邀请沈粥上台发言时,城中的华商巨头们开始重新评估秦李白在港岛的地位。台下,李跑跑、郭锝胜、李兆吉等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也是港岛商界的小圈子。李跑跑轻声询问:“秦先生为何请沈大班上台?是要他致辞吗?”
郭锝胜摇头表示不知情,李兆吉则分析道:“能让沈大班亲临,这位秦先生恐怕是继包先生之后,第二个受到沈大班青睐的华商。”
李跑跑心中虽未言明,但内心却是五味杂陈。
他也渴望得到沈粥的认可,那样他的事业定能如虎添翼。
在港岛经商,若能得到汇丰在人脉和资金上的支持,无疑是开启了超简易模式。过去十年,为了博取沈粥的好感,李跑跑频繁拜访沈家,次数不下百次。
然而,秦李白的横空出世,让他意识到或许是因为自己在争夺青州英泥时的犹豫不决,错失了良机。
正当顶级华商们交流之际,沈粥已经登台,站在秦李白身旁。
他先是感谢秦李白的邀请,并向在场的各位致意。
随后,沈粥直接进入主题:“应秦先生的要求,我此次前来是为了宣布一件大事。”他接着说道:“就在昨天,汇丰银行已将其持有的25%和记黄埔股份,以7.5亿港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秦先生旗下的晨星投资公司。”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除了一些事先知情的人,如梁安德、张嘉俊等,其他在场的顶级华商,包括藿一东、包玉港和李跑跑,无不惊讶得目瞪口呆。
他们难以置信地盯着台上宣布消息的沈粥和秦李白。
“我没听错吧?和记黄埔?那可是和记!加上黄埔二字,全港岛独一无二,曾是四大洋行之一啊!”
“没错,李生,正是和记黄埔。秦先生的行动真是迅速,刚拿下青州英泥不久,又迅速掌控了一家英资企业,而且是和记黄埔!”
“是啊,和记黄埔,庞大的商业帝国,除了怡和,谁能与之匹敌?”
“刘生,你忘了汇丰比怡和更大!”
“别岔开话题,张生。秦先生得到了25%的和记黄埔股份,我记得汇丰一直是大股东,如今股票转手,秦先生岂不成了和记黄埔的新主人?”
“应该如此。”
台下的贺朝琼,眼中闪烁着异彩,凝视着台上与沈粥并肩而立的秦李白。
相比起沈粥,秦李白显得更加高大、年轻,英俊非凡。
贺朝琼心中暗自决定,即使秦李白已有女友,她也要努力争取,看看未来能否成为正室。
对于秦李白,她是志在必得。
当台下的人群逐渐消化了这一爆炸性消息,沈粥微笑着后退一步,享受着华商们的震惊。
事实上,帮助秦李白收购和记黄埔的股份,沈粥确实出了不少力。
毕竟,当时的大英帝国对港岛仍有幻想,不愿完全放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粥的介入显得尤为关键。
秦李白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个人的能力,更在于他对时机的精准把握以及与关键人物的巧妙合作。
沈粥的出席和宣布,无疑为秦李白在港岛商界的崛起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宴会,不仅是秦李白个人荣耀的见证,更是他与汇丰之间深厚关系的展现,预示着他在港岛商界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港岛的金融圈里,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正在悄然蔓延。
不同于以往的收购案,这一次,秦李白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整个香江的夜空。
秦李白,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商人,如今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初,秦李白收购鳄鱼恤公司时,他的名声还未如日中天,鳄鱼恤虽是业界翘楚,但在和记黄埔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似乎只能算作小巫见大巫。
然而,秦李白的这一举动,就如同石破天惊,让港岛的市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商人的实力。
但真正的震惊,是在秦李白成功拿下和记黄埔之后。
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上的胜利,更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在1978年的港岛,英资企业仍然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而和记黄埔作为英资巨头之一,被一位华人企业家收入囊中,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第二天,当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席卷而来,港岛市民的情绪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先是震惊,随后便是沸腾的喜悦。
和记黄埔,这个名字在港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触角遍及各行各业,从零售业的屈臣氏、百佳,到地产界的多个项目,乃至港口物流,无一不彰显着它的庞大与影响力。
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着秦李白的壮举:“谁能想到,秦先生竟然能将和记黄埔纳入麾下?那可是港岛的巨擘啊!”
“没错,和记黄埔与怡和集团齐名,它的身影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我们住的小区到工作的公司,甚至是每天食用的大米,都与和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一切,都源于和记黄埔前任董事会首脑祈德尊的激进策略。
在1970年至1973年间,港岛股市与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祈德尊家族掌控下的和记黄埔乘势而上,迅速扩张,成为了港岛最大的地主,涉足超过300家公司,横跨多个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港岛首次股灾的爆发,让和记黄埔陷入了危机,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关键时刻,港府出手,指令汇丰银行接管和记黄埔,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更大动荡的灾难。
这也导致了汇丰银行掌握了和记黄埔33%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自此,和记黄埔的辉煌不再,业绩下滑,汇丰银行对这个“烫手山芋”的耐心逐渐耗尽,最终决定将其出售。
至于为何选择李超人作为接盘者,背后的故事则更为复杂,充满了商业的博弈与权衡。
到了11月8日,晨星投资与汇丰银行同时公布了这笔交易的细节,这一天恰好是周一。《经济导报》,港岛最古老的财经杂志,再次将秦李白的面孔置于封面,标题简洁有力:“巨头崛起!”
杂志内页详细介绍了和记黄埔的前世今生。
它由两大部分构成:和记洋行与黄埔船坞。
和记洋行创立于1863年,经历多次重组后,最终落入了港岛四大家族之一的祈德尊家族手中。
黄埔船坞的历史更加悠久,自1843年起便扎根港岛,至20世纪初,已成长为能够维修与建造万吨巨轮的大型船坞,位列港岛三大船坞之一。
在70年代初期,祈德尊家族操控的和记洋行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行动,掌控了黄埔及其他300多家企业,野心勃勃地计划进军地产领域。
然而,过度的扩张导致巨额债务,公司陷入了持续亏损的泥潭。
1975年8月,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和记洋行以三分之一股权为代价,换取了汇丰银行1.5亿港元的注资。
两年后,汇丰银行将和记洋行改组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祈德尊家族因此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
而今,晨星投资以7.5亿港币的价格,从汇丰银行手中购得了和记黄埔25%的股份,加上秦李白个人全资拥有的晨星投资原本持有的8.5%股份,以及另一家全资子公司福德证券所持的19.5%股份,秦李白一举成为和记黄埔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3%,彻底改写了公司的所有权结构。
在一次秘密聚会中,秦李白分享了他的投资流水,那份成绩单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在场每一位商界巨擘的心灵。
李兆吉、李跑跑、藿一东等大佬纷纷发表感慨,赞叹之余,郭锝胜更是直言:
“秦生,你这手夺金术,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包玉港,这位世界船王,曾经在全球各地留下足迹,甚至在纽约股市栽过跟头,亏损几百万美元。
面对秦李白的辉煌战绩,他不禁点头称赞:“秦生,你的金融操作能力,堪称股神级别,毫不夸张。”
富豪们私下交流,最终目光聚焦在秦李白身上,等待他的下一步棋。
藿一东率先打破沉默,他温和地询问:“秦生,这份文件不只是为了炫耀吧?若真如此,我们确实羡慕不已。但你绝非浅薄之人,必有深意。”
秦李白微笑着回应,他谦虚地表示:“各位前辈,我邀请大家并非炫耀,而是要证明一点,华人在金融领域同样卓越。”
他强调:“无论在哪一领域,华人绝不逊色于西方。我们的智慧、勤奋和团结,是西方难以匹敌的。”
这番话触动了在座每位商人的内心,激发了他们对华商崛起的共鸣。
秦李白继续说道:“历史已成定局,但未来由我们书写。今天,我提议成立一个精英商会,人数限定,不分地域,只求华裔。我们的目标是团结一致,
抵御外来势力,首先掌控港岛和东南亚市场,然后放眼全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