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0章 朱高焱凝望如此景象胸臆之间顿起无限豪情壮

书名:大明永乐:开局被全家老小逼着造反 分类:历史 作者:邹爱香 更新时间:2025-04-10 12:37:04

换源:
 

  养心殿内。

钟磬之声悠远绵长,西域贡品中的珍奇花卉散发着淡雅的芬芳,令人闻之心旷神怡。

身披龍袍的朱棣斜倚于龙榻之上。

下方,朱高隧安静地站立着,外表显得极为恭敬。

但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朱高隧左脸到下巴的位置有明显的一块瘀伤,右眼眶也青肿如熊猫一般,让他时不时就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显得颇为狼狈。

朱棣扫了一眼后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隧袖中双手不由缩紧,低声嘟囔道:“呃……儿子一时不慎摔了一跤……”

“胡扯!”

朱棣扔过一卷奏章直向朱高隧砸去。

朱高隧身子灵活一扭便避开了,之后小心翼翼地捡起奏折重新放置回案头,而后归位站好。

朱棣翻了个白眼,说:“装!继续装!”

“昨日我于鸡鸣寺时,便接到了线报。”

“汉王,你说……堂堂两位王爷、朕的两位好儿郎。”

“竟如同两个未穿衣的孩童,在庭院里打斗起来!”

“老脸都被你们折腾丢尽了……我都羞于向人提及!”

朱高隧满脸憋屈:“父亲,孩儿哪知那伙人与二哥不是同伙呢。”

“我那些锦衣卫,我待之若亲兄弟,昨日眼前不过倒下了十来个。”

“一时间气血上涌,就这么动了手……”

“好了!”

朱棣瞪大双眼沉声道:“说正经的,你到底是怎么脱困归来的?”

“罗网的人没为难你吗?”

说到这儿,朱高隧顿觉疑惑。

思索了好一阵子才有些拿不准地回答道:“父王,昨日我被那人掳走后便昏过去了。”

“再醒来已经在四弟那儿了。”

“中间发生的事,我现在半点儿都想不起来了……”

朱棣皱起眉头:“老四?”

朱高隧点头回应,“没错,就是在老四家。”

“我问他事情原委,他说是在湖边发现我的,便顺手带回去了。”

“我问他有没有见过其他人,他说当时周边空无一人。”

朱棣不禁诧异。

朱高焱……

本以为朱高燧是从罗网手下成功脱身。

未曾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一段周折。"这么说来,罗网有意放了你,倒是颇具深意……”

朱棣抚弄着胡子,陷入沉思。

朱高燧这时说:“爹,据我推断,罗网恐怕并非故意针对咱们朱家。”

“因为我带人行动,这事原先只有您和我知道。”

“而那银面女子抓住我后,也没有下杀手。”

“如果真的怀恨朱家,绝不可能这么轻易放过我。”

朱棣点点头。

这正是朱高燧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此前,朱棣也曾陷入一个误解当中,认为罗网对锦衣卫下手即等同于对抗朱家。

实际上,是锦衣卫错把罗网当作靖难余党,这才引发了争斗。

朱棣皱眉道:“事情变得更复杂了……倘若罗网对朱家并无恶意,”

“他们的目的究竟何在?”

朱高燧沉思半晌,试探性地开口:“爹,这件事会不会……跟老四有所关联?”

朱棣惊愕一下,随即大怒道:“胡言乱语,他不过是个少年。”

“怎么?你那三个儿子还不足给朕惹祸?”

“想把老四也牵连进来?”

朱高燧赶紧摆手辩解,“没有没有,爹,我就那么随便一提罢了。”

“老四是我的亲弟弟,我意思是,假如他遭遇危险,我要能立刻守护他。”

朱棣微微翻了个白眼,回应道,“这还像句话。”

朱高隧内心满是苦涩。

同样是嫡亲的儿子,怎么待遇天差地别呢!

朱棣冷哼一声,开口说道:“你也别抱怨了。”

“别忘了,这次多亏老四救你一条命。

吩咐你那些人多上点心。”

“要是再出类似的情况,我就打折你的腿!赶紧滚吧!”

朱高隧连连点头称是,“是,是......”

朱高隧离去后,朱棣陷入沉思。"老四……难道这小子一直在韬光养晦?”

他忽然轻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在胡思乱想些什么?都魔怔了,连八岁的小孩也不放过怀疑。”

“看样子,还是要去老和尚那探一探才好……”

……

夕阳时分,梁王府。

朱高焱正坐在后院凉亭中,惊鲵单膝跪地在他身前汇报道,

“主人,孙若微已经离开了古玩行。”

“下午皇甫云和去找她,最终空手而返。”

“太子那边,昨晚朱棣与他谈话之后,”

“今天太子一天都没出门,也没去早朝。”

“还有,最近这两天街头出现了许多锦衣卫的便装人员。”

“我们王府周围也开始有人暗中监视了。”

听完惊鲵的陈述后,朱高焱轻轻点了下头。

正如他所料,京城已经开始大乱。

但乱中也有秩序可寻。

太子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不知在背后筹谋着什么。

汉王一如既往地阴险,在朱高焱看来不过是愚笨之举。

早在汉王有动作之前,朱高焱已派人密切监视了孙若微的一举一动。

想要从孙若微身上打开缺口对付汉王,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至于他那位行事谨慎、疑虑重重的三哥**,即使有所猜疑,他也无法真正查出个所以然来。

眼下需要防范的就只有家中的老爷子。

朱棣生性多疑,善于算计揣测他人的心思。

他的底线之一便是兄弟间不能相互残害。

这也就是太子一直以来表现出谦恭的原因。

太子最担心的便是被老爷子识破自己表象之下的真实目的。

同样的,朱高焱也不想丧失朱棣对他的信任。

所以目前所掌握的秘密,绝对不能轻易透露。

眼下,朱高焱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把废帝朱允炆找出来,以此缓解老爷子的一桩心病。

同时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毕竟一个身份不明不白的废帝存在于世,对朱高焱而言也是一种压力。

不过,这件事并不着急进行。

只要孙若微还在他掌控之内,找到朱允炆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这时门外丫鬟红薯来报,

“殿下,尚仪局的人到了。”

朱高焱微微颔首回应,“知道了,让他们先进大殿等候片刻,一会我就过去。”

话毕,他又同惊鲵讨论了一会儿。"主人,掩日传来消息,北疆鞑靼似乎又有动作了。”

“章邯送来信函,说三日后率领影密卫精英部队到京,觐见您……”

惊鲵把近来的大小事都详细地向他汇报了一番。

约莫半个时辰后,惊鲵告退。

随后,朱高焱起身往内屋走去。

……

屋内。

胡善祥和两位来自尚仪局的宫女已等候多时。

其中一名宫女抱怨道,“善祥姐姐,我们已在这等了整整半个时辰了,小王爷到底有没有意愿试穿衣服呀?”

另一位宫女也附和着说,“是啊,要不去掉算了,我还打算去找小六子解闷呢……”

“住嘴!”

胡善祥眼睛瞪起,一脸严肃地道,“你们清楚自己是什么身份吗?”

“要记住,你们不过是仆从,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们的主子!”

“伺候主子,本就是份内之事!”

“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日后若再让我发现你们在背后说闲话,看我不好好惩治你们!”

两名侍女闻言,连忙低头,浑身不住颤抖。

就在此时,朱高焱踏入房内。

胡善祥看见他,立刻换上一副恭维的笑容,轻身施礼:

“婢子胡善祥,参见殿下。”

“免礼。”

朱高焱微微一笑。

心中却暗自觉得有趣。

胡善祥果然心思巧妙。

她偏偏挑在这种时刻责罚那两个侍女,显然别有用意。

如此做法,确实讨人欢心。

随后,胡善祥走向门口,命令几个小太监抬入两大箱物件。

打开后,里面陈列着各色新制棉衣、布料与珠饰。

她笑容满面地说道:“殿下,这些都是江南制造局今年新产出的面料。”

“而这串珍珠饰品,则是西洋刚进贡的,至今无人动过。”

“太子妃特意关照,要先送到殿下府中。

殿下挑选剩下的部分,才会分予他人。”

朱高焱点了点头,“那就试试看吧。”

随即关门闭户,拉上屏风,支起铜镜……

两个小宫女赶忙动手布置。

胡善祥走到装满衣物布料的大箱子前,谨慎挑选出一件呈递上去。

朱高焱脱下外袍,仅着一袭白色内衬,静静站在铜镜之前。

胡善祥双手捧着一件金色小棉袄走近,笑道:“殿下,这件款式最为考究。”

“所用之棉为上等薪疆棉,表面采用绸缎面料,镶金线缝制,更以玛瑙点缀纽扣。

不但舒适,还格外典雅。”

“殿下不妨穿上试试。”

话毕,朱高焱展开双臂。

胡善祥便轻轻把小棉衣套到他身上。

对着铜镜一看,效果竟意外的好。

尤其是朱高焱的英俊样貌与高贵气质,更让这套衣服显得浑然天成。

接连又尝试了几件,都极为得体,好似专为朱高焱量身定做一般。

其间,胡善祥不断留意着朱高焱的表情变化。

察觉其兴致尚佳,于是趁机称赞道:“殿下身怀贵气,世间的衣饰穿在殿下身上都美不胜收。”

朱高焱嘴角勾起一丝浅笑,“或许该说是因为我的身形,所以这些衣服才被制成这样合身?”

“可是,胡善祥……”

朱高焱话锋突转,“西洋使者今年尚未抵达,怎会已贡玛瑙?此外,这些服饰上的金线缝制还不平整,顶多缝制不超过三日。”

“而尚仪局怎么可能只提前短短三日草率筹备冬装呢?”

听闻此言,胡善祥脸色微变,赶忙俯首低声道:“奴婢终究瞒不过殿下……”

“伸出手来。”

“是。”

胡善祥缓缓伸出自己白嫩纤巧的双手。

细观之下,其左手指尖的拇指、食指与中指满是深浅不一的青肿淤痕,肿胀之处如同青涩小茄子,指尖缝隙间还渗着因伤口破裂流出来的鲜血。

朱高焱轻握她的手,让人拿来铜盆盛冰水,小心翼翼将受伤的指尖放入其中。"啊……”

冰冷的液体刺激到伤处,让胡善祥忍不住咬紧红唇,但很快又化作一声轻微的呻吟。

在这冰火交织的瞬间里,她看向朱高焱的眼神里,那份炽烈逐渐被些许温柔所取代。

可此刻专注为她处理伤口的朱高焱,并未留意。

清洗干净之后,他又让丫鬟拿来伤药,

“每晚临睡前涂一次,不出两日便会痊愈。”

胡善祥小声应道:“奴婢谢殿下恩典。”

朱高焱点头示意:“你下去吧。”

胡善祥再次行礼后退出。

刚走到门口,朱高焱的声音突然响起:

“胡善祥,本王并不欣赏机关算尽的女人。”

“要是你打算一直陪着我,就改掉身上那股子宫里的浮夸气儿吧。”

胡善祥身子微微一颤,稍后轻轻开口:

“奴婢,明白了……”

……

第二天。

红日奋力冲破黑暗的束缚,自东山之巅缓缓攀上天幕。

曙光穿透苍穹,漫过陆地,掠经江河,洒遍大明每一处角落。



东海沿岸。

远处似传来隐约的低沉呜咽声,宛如猛兽远怒,由海平线那端悠悠传来。

顷刻之间,这模糊的鸣音猛然化为壮志高昂的呼啸,在海岸峭壁间激荡出磅礴回响。

无数褐帆林立的大船傲然划破残雾,气势昂扬地朝岸边驶来。

大海此刻仿若充满生气,风帆高张,烈风灌入发出震耳欲聋的嘶吼!

“郑和归来了!”

“郑和大人归国啦!”

岸边群众欢声雷动,欢呼、爆竹声响彻云霄。

郑和伫立甲板,注视前来迎接的大明臣民,泪水止不住盈满双眸。"大明,我回来了!”

……

呜呜呜——

长生号的号角悠然奏响。

奉天殿外,披甲带胄的士兵们整齐列阵。

从乾清宫前延展至承天门外,直通朱雀门附近,仿佛一条威武雄壮的巨龙盘踞应天府中央。

而在奉天殿内,百官文武皆依序而立。

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梁王朱高焱、太孙朱瞻基……朱家五位子孙依次排于帝座之下。

帝座上,朱棣身披金纹龙袍,端正危坐。

内外一片肃穆静寂。这时,侍宦高声宣布:“内宫监掌印太监、市舶司总管、远洋宝船队统帅郑和,奉旨觐见——”

一个身着乌纱、身躯挺拔的英俊男子踏入大殿之中。"臣,郑和,叩见皇上!”

“愿吾皇圣体安康!”

深深拜下。

朱棣面露微笑,洪声道:“朕甚好!”

待郑和起身,迈步缓向殿下而去。

与此同时,朱棣亦步下龙阶相迎。

双方在朱氏众子位置处停下脚步,目光交接之际,郑和眼中已泛起一层薄雾。"皇上……”

再度深深下跪叩首。

朱棣两手扶腰,朗笑道:“爱卿快请起。”

随后环视众官员。"郑和自幼于云南随朕身边。”

“当年为燕王之时,他替我牵战马。”

“靖难之战,他领右军先锋。”

“英勇无双,堪与名将并驾齐驱!”

“近年带领舰队远涉重洋,披星戴月,为大明扬威海外,真乃国之英才也!”

郑和恭敬拱手,“全赖皇上的洪福庇佑,大明正值兴旺昌盛之时。”

“臣何敢有所懈怠?”

朱棣眯眼凝望这位多年未见的心腹将领,心中欢喜非常。

他转身面向朱高煦与朱高燧,说道:“长子、次子、三子听着,郑和远航归来,你们就不表示一下么?”

朱高炽兄弟三人笑着向前走去。

朱高炽乐呵呵地道:“眨眼两年未曾相见了,哈哈,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朱高煦道:“马兄先莫着急,待会吃完了皇上的宴席,再赏我俩准备的好酒佳肴。”

朱高燧则拍拍郑和肩膀:“先前瞧你老弟整日念叨你呢。

再晚些回来,怕是等到明年开春了。

稍候我把咱旧时那些右军兄弟都召集来……”

郑和忽然言道:“太子殿下,二位王爷,能否容臣说一句话。”

语毕,转向朱高焱,郑重一拜。"梁王殿下,愿殿下千岁万宁!”

此景让朱氏三兄弟的笑容瞬间僵住。

朱高炽倒也没怎么在意,仅轻笑了两声。

朱高煦与朱高燧的脸色霎时比锅底还暗沉。

郑和是同他们兄弟二人一同长大的玩伴,童年时代曾一起在河里捉鱼,成年后又并肩作战。

世人皆知他与两位皇子的情谊深厚。

然而此刻,郑和却中断了与他们的交谈,转而向朱高焱行礼问候。

此番冷落,令二人心中不免有些失衡。

只见朱高焱嘴角微微一扯,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平身,不必客气。”

郑和神色庄重地道:“微臣得以前航万里之遥,全赖殿下洪福庇佑。”

“殿下一赐司南妙用无穷、地图精准详尽、医药齐备救难,这才保全无数海员性命。”

“若非殿下昔日提点相助,微臣怕早已葬身怒涛之中,焉能重归故土?”

“今日微臣代表下西洋全部将士船工,再次拜谢殿下恩德!”

说罢,再度深深叩首。

朱高焱看着这一幕忍不住莞尔:“郑和你啊,实在过谦了。”

其实当年那不过是随手之劳罢了。

彼时郑和出洋远征时,他还不过六岁幼童。

闻听郑和将赴海外开辟疆途,便慷慨解囊奉上自家签到所得的部分宝物,并亲手绘制了一份粗略的世界地理图谱交予对方。

如今回想起来,这不经意的一桩小事竟在远洋探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礼数既毕,郑和步入大殿核心区域站定。

此时朱棣也已端坐龙椅,殿堂气氛再次回归肃穆威严。

郑和恭谨施礼后振声道:

“小臣郑和参奏——”

“永乐七年九月受命担任大明市舶司正使。”

“与副使王景弘、候显等率领水师两万整训精锐将士,乘御四十八艘巨舰组成浩荡船队。”

“自太仓刘家港扬帆启航,沿途遍历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伽罗、吉力闷地、西岚、彭亨、东西竺、龙牙伽邈、淡洋、苏门答腊、花面、龙涎屿、翠兰屿、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多个域外国度。”

所访各邦无不由当地权贵派遣要员作为正式使者随同船队抵达中原献礼朝觐。"微臣斗胆恳请皇上圣鉴,诏允接见!”

朱棣沉吟片刻,手指交叠于膝上缓缓说道:“这其中提到的‘西岚’朕倒是不曾闻悉呢。”

郑和解释道:“回禀陛下,这西岚乃为重伽罗附庸之新兴王国,首次独立建政。”

他又补充道:“此次特携皇太子及公主亲自莅临京城祈愿圣朝颁授符节诏敕。”

至于珍贵贡品,则包括大型沉香原木九株以及上好龙涎香达十升。

此外,余众前来贺礼之国家也是各有丰呈贡献。

朱棣微笑,向其孙朱瞻基传递了一个示意的眼神。

朱瞻基领会意图之后快步迈向殿门外宣布:“奉大明天子圣旨!请诸番国外使依序晋见——鸣乐以待!”

随着各类宫廷雅乐器如笙钟颂钟等等和谐响彻殿内空间,首先出场便是占据服饰华丽的占城使者团列阵缓入跪拜称颂“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之而来的是体格魁梧不逊其余的宾童龙使者同样恭敬履行跪拜之礼,“大明皇帝万寿无疆!”

之后陆续登场的真腊、暹罗等一系列大小邦国纷纷遵循规矩入场礼拜大明王朝,场面盛大恢弘前所未见!

......

朱高焱凝望如此景象胸臆之间顿起无限豪情壮志。

现在的大明正是处于一个堪称寰宇最为鼎盛辉煌的时代,无论政治经济亦或者文化艺术影响力辐射范围极广至远无边。

每一位帝王都足以担得起普天下共同拥戴的地位殊荣,周边异邦皆视能够精通汉语作为一种高贵身份象征,派遣外交官员来华学习访问成为各国统治阶层梦寐以求的目标愿景。

这样的民族盛世何等耀眼令人向往!

.......

虽然这段篇章创作略感吃力存在不足情况,但仍承诺近期内加以补全调整完善。

朱棣在小太监的帮忙下褪去龙袍,重重地坐到榻上,揉着僵硬的腰际抱怨道:“老夫这把老骨头快累散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