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6章 前车可鉴,必须警醒

书名: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 分类:历史 作者:英雄救美 更新时间:2025-03-30 12:24:11

换源:
 

  朕绝不允许重蹈覆辙。

朱元璋又想到,在此次危机应对中表现出色的礼部郎中叶轩——临危受命成功化解危局,堪称栋梁之材。"朕亲自到贡院,还能当面了解此人真面目,评判他是否可堪大用。”

随即传下令,“备马车!...”

就在此时,余光瞥见倚在身边的朱标,年纪尚轻且阅历有限。

朱元璋心想,借此机会让朱标磨炼一下处理政务的能力不失为良策,也好增强他的见识。

稍作停顿之后,他转向朱标,郑重说道:“标儿,这事就由你代理,代表朕去一趟贡院妥善处置吧。”

朱标身为皇太子,

将来大明江山终归于他。

从小开始,朱元璋就在精心培育他成为未来明君。

国政大事在幼年的太子时期已有初步接触,同时邀请地位显赫的李善长、常遇春、汤和、徐达及刘伯温等众位高臣出任东宫顾问,还特选张杰、国琦等一批优秀学子陪伴朱标学习。

除此之外,还派遣王仪、秦庸等饱学之士每天讲解礼乐治国之法、民生农事以及历代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以塑造其品德情操。

朱彦章特意创立大本堂,网罗古今珍籍,请天下名儒轮替授课,并挑选才华卓著的同辈少年一同伴读学习。

此外,朱元璋经常与朱标及诸位藩王探讨古今之事,借此教导朱标和几位弟弟彼此间应和睦相待,以确保江山稳固,杜绝手足相残的悲剧发生。

朱标领命后,立刻赶往贡院。

见朱标离去,朱元璋随即对毛骧示意,说道:“快去准备马车,跟随太子前往。”

毛骧略显疑惑地问:“陛下,您既打算去贡院,为何不直接与太子同行?”

朱元璋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这正是为了培养太子独立处事的能力。

若我在旁,太子恐怕会因顾虑我的存在而束手束脚。

而若是暗中随行,则既能观察太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听完这番话,毛骧顿悟,点了点头。"明白了。”

但朱元璋却催促了起来:“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备好马车!再迟就真追不上太子了。

记住,待会儿跟在后头的时候务必小心谨慎,绝不能让太子察觉到我们的存在,否则定当严惩不贷!”

毛骧听罢,只好应声道:“遵命。”

随后,毛骧特意挑选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并换上便装,腰佩绣春刀,亲自为朱元璋驾车,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远远尾随朱标的车队,一同朝贡院进发。

当朱标的马车抵达贡院时,朱元璋则从另一个入口悄悄进入了贡院。

随行的仆从小心翼翼扶着朱标下车,而后步入贡院内堂。

此时,刘三吾已率众考官等候多时。

看见朱标到来,他们连忙跪拜:“拜见太子殿下!”

其中,年过八旬、头发花白的刘三吾更是身体颤抖,主动认罪:“臣有负圣恩。”

他额头贴近冰冷的青石地面,悲痛地说:“此次科举泄题实乃臣失职所致,若非叶郎中果断换题,怕是这次会试难逃混乱结局。

如此失误,罪该万死,请太子殿下治罪!愧对陛下!愧对大明!”

老人言辞哀切,老泪纵横。

这一场景令人无不感慨叹息。

而素来仁厚的朱标自然满心不忍。

看见年长的刘三吾哭泣得如此伤心,太子朱标流露出怜惜的神情。

他温和地说道:“我了解刘大人向来正直,绝不会做出泄露试题之事。

但由于事件性质严重,父皇特意派我亲自前来调查。”

“这件事我会全力查明真相。”

“当然,在事情尚未彻底调查清楚之前,我绝不会无端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

“但与此同时,泄题之人也绝不能轻易饶恕!”

朱标面容刚正严肃。

周围的考官们都受到了感染,心想太子殿下实在仁厚。

若此事情由朱元璋处理,他们恐怕早已经身首异处了。

相较之下,朱标就像慈悲的活佛一般。

众人齐声称赞:“太子殿下明察!”

朱标谦虚回道:“诸位言重了。

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他转身对刘三吾说,“地上冰冷,您又年事已高,请先行起身吧。”

随后他上前将刘三吾从地上搀扶起来。

刘三吾却惶恐地说:“臣这般低贱之身,怎敢让太子殿下亲自扶起,自己站起来就好。”

虽然挣扎着想要自行站起,但朱标生怕他这把年迈的身躯支撑不住,便继续搀扶,将其安全拉了起来。"多谢太子殿下。”

同时又叮嘱其他还在下跪的考官们:“不必继续跪着,都起来吧。”

他扫视了一圈还跪着的众人。"谢太子殿下。”

众考官缓缓起身。

朱标的目光一一掠过每一个人,发现他们脸上的余悸和恐惧依旧未消。

这恐惧的对象显然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父亲——朱元璋。

朱标心中明白,即使现在自己没有责罚他们,但如果找不到真正的泄题者,朱元璋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朱标意识到在场有好些人应该是清白无辜的。"究竟是谁泄密?”

“难道几枚散碎银两就能抵得过数十条性命?”

朱标疑惑不解。

此时,各位考官心里充满忧虑与愤怒。

虽然知道就算朱标不治罪,可只要泄题者一天不浮出水面,他们的日子就一天不会太平。

这个人真是活腻了吗?他寻死也不能搭上我们啊!

牵涉其中可能使数个家庭受到牵连,上百条生命难逃一劫。

这时朱标再度开口安抚他们:“诸位不必担心,这件事我必定会彻底查个清楚明白。”

“在此之前,我决不会无端判定任何好人有罪。”

“大家只需认真审阅考卷,为大明甄选出可用之才即可。”

众人闻言松了口气感谢到:“承蒙太子殿下开恩,我们一定尽心尽力阅卷,绝不发生任何闪失。”

这话听闻让他们稍稍安心一些,意味着审查完试卷前,高层暂时不会对他们有所动作。

但要是阅卷结束仍没找出内奸,他们的处境则十分堪忧。

大家都默默期盼阅卷过程中能揪出那幕后黑手。

此刻,朱元璋和毛骧隐匿于内室的一角,依靠着柱子和帘布遮掩行踪。

目睹这一切的毛骧暗觉朱元璋有些太过保护儿子,实在有点哭笑不得:他们明明可以直接现身当场就好了呀。

偏偏要像个见不得光的人般,缩在角落里偷听。"陛下……”

毛骧正打算开口,劝朱元璋出去露面,却被朱元璋轻轻摆手制止,示意他闭嘴。

接下来,朱元璋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内堂中的朱标等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们的交谈。

他的眉头渐渐紧锁——朱标居然就这么轻易地放过那些考官?若是他自己,一定会先杀几个人震慑这群人!礼部官员又不是什么稀缺资源,少了这些考官,随便从别处再找几个补上就好。"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像他娘了,过于仁善。”

“心善是好事,可单靠善良怎么能震慑住朝中那些狡诈之人?”

“这样的人恐怕很难成为一代明君啊……”

朱元璋心中感慨万千。

朱标是他与马皇后第一个孩子,温和如马皇后,然而朱元璋却清楚地知道,治理国家若没有几分狠辣,根本无法压住底下那群不安分的大臣和胥吏。"还有刘三吾这个老头,倒是会演戏。

他知道我儿性情宽厚,才故意做出一副痛哭流涕的模样给朱标看。”

“换作我,早就赏他几十板子,让他长长记性!”

“此番若非叶轩临时更换考题,这次会试怕是要乱成一团。”

“科举之事关系国家大计,怎么可以出这么严重的纰漏?”

朱元璋愈想脸色愈沉,周围的空气也随之冷却下来。

毛骧站在一旁,察觉到朱元璋冷若寒霜的表情,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唯恐惹恼这位皇帝而遭无妄之灾。"看来这次陛下是真的动怒了。”

毛骧心下思忖。

多年侍奉在朱元璋左右,他对朱元璋的情绪了如指掌,每当朱元璋显露这种神色,就意味着谁触犯了他的底线。

轻则被严惩,重则可能丢了性命。"这一次,又会轮到谁倒霉呢?”

毛骧不禁忐忑起来。

……

安抚完一众考官后,朱标目光环视,问道:“谁是叶轩?叶郎中?”

人群后方,一名男子站了出来。

朱标打量着他,见此人身着白鹇官袍,身材挺拔,头戴梁冠,只露出两边漆黑整齐的鬓发。

他面容清秀俊雅,气宇非凡,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从容自信的气息。"臣正是叶轩。”

他回答得不卑不亢。

朱标微微赞叹,心想:叶轩虽然穿的是寻常官服,但举手投足竟自带一种富贵高雅的气质,宛如王侯般与众不同。"其余人等暂且退下,叶郎中留下。”

朱标下令道。"是。”

随即,刘三吾等人告退,只留下叶轩独自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