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古怪的题
书名:大明科举异闻录,孔孟打架我站皇权 分类:历史 作者:英雄救美 更新时间:2025-03-30 12:24:11
张猷回应道。"哎呀?”
“张兄,你还能做出那么古怪的题?”
“我还一道都没能解出来呢。”
“那第一题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同乡追问起来。
张猷把自己的理解解释给他们。
同乡顿时明白了:
“啊,原来这是截取不同诗中的句子片断,难怪我当时以为看遍万卷书,也未遇到过这样的诗句,让我冥思苦想了半天。”
“张兄如此博学,这第二题是不是你也难解其意呢?”
张猷苦笑着摇摇头。"那种像‘君夫人阳货欲’的奇怪考题我怎么回答得出来呢?到底是哪个疯子想出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忽然他眼睛瞪大:“且慢……君夫人……君夫人……”
“阳货欲……”
“阳货……”
“对了,这不是论语的内容吗!”
张猷激动得握紧拳头一砸手心:
“《论语》里面不是说——国君之妻,被称为夫人;以及阳货希望见到孔子而被孔子避开的事情么?这两道题跟第一题相似,都是截句连用啊!”
同行的人听着张猷的话依然很迷糊。"张兄在说什么哪?”
张猷拉着他的胳膊兴奋地说:
“在论语里,提到邦君之妻会怎样称呼等等礼节内容,在强大国度,其他国家也要尊敬称作‘夫人’,可若是小国弱国呢,就没有此称呼,并需要懂得谦让自我态度。
另外阳货想招揽孔子一起入仕当官这件事也是涉及到了权力和礼节。
主要讲当时权势强大的臣子阳货希望招贤纳士,但孔子不愿意做官也不想要得罪对方所以多次避不见。
后来还是在路上遇到被邀请了答应下来……这里面体现了孔圣人以恭敬自处应对霸道强势的道理。
生活中如果遇到那些嚣张无理之人,选择礼让就不会招致灾祸。”
这则故事就说明当对方较强时适当示弱以化解风险同时自身要保持应有的低调。
听完张猷解释,同乡也彻底醒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误解出题的官员是在刁难考生呢。
多亏张兄指点明白其中奥秘所在啊”
一般的考生都牢骚满腹,而那些事先知道考题的考生,则更是满脸哀怨。
他们心里异常不解,为什么考试内容和他们事先拿到的题目完全不符?但他们又不敢声张题目被换的事,只能带着满心不甘离场。
李仲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考场,直接回家去了。"情况怎么样?”
“科举还顺利吧?”
“肯定是没岔子的呀!咱们可是提前买了考题,难道我儿子仲儿还会考得不顺遂?”
家人七嘴八舌地追问,父亲尤为笃定地说,“我们家仲儿才思过人,这些考题自然不在话下,再说了,我们不是早就拿到底牌了吗?”
突然,李仲再也压不住怒火,“那些考题根本就是骗人的!”
“贡院里的试题,跟我们的完全不同!”
“就算有一两道差异也罢,可竟然全军覆没!”
“这会试我是彻底废了!我又得苦等三年啊!”
“我还禁得起几个三年的折腾!你们究竟从哪弄来的考题,根本一无是处,浪费了我的时间和心思,现在还要熬过三载光阴。”
听完这番话,李仲父母愣在原地。
怎么会出错呢?他们耗费巨资购买的,卖方言之凿凿保证过绝对准确,怎可能有差错?
考场那边,刘三吾、叶轩等人看着众多考生逐渐散去,总算松一口气。"会试算是有惊无险过去了。”
“平安渡过真不错。”
“大家也没有怀疑什么特别。”
“大概那些事先知道内情的人,虽然察觉到考题变更却也只能闷声,或许他们还在猜自己拿到的是否真的考题呢。”
不过,随即一个疑问冒出来,“到底谁泄露的真实考题?”
这句话一落下,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毕竟泄题可要株连九族。
是谁做下这样的糊涂事,差点让他们也陷入麻烦?
“不管怎样,这个大劫我们都挺住了。”
刘三吾开口说,“对啊,按这样,我们最严重也不过算私自调换了考题。”
考官们回应着。
听着这话,叶轩也是一身冷汗。
刚穿越来就历经生死考验,当这个穿越者也真不容易。
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皇帝朱元璋的态度。
毕竟朱元璋是个深恶痛绝腐败之人。
虽然眼下他们暂时度过了这次考试的难关,擅自更改考卷依然是轻重不定的罪责。
再加上试题泄漏的问题实在重大,要是朱元璋心情不好,那他们的脑袋还是有可能搬家园的。"还是赶快收集整理试卷吧!”
“至于汇报陛下,我去安排。”
刘三吾吩咐其他官员负责答卷收整工作,同时派遣人手向上报告事情始末。
另一边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
朱元璋安坐在由金丝楠木打造的皇座上,身着明黄龙袍,气势逼人,此时正在悉心教导儿子朱标学习国家大事。
大殿之上,朱元璋端坐龙椅,身着明黄锦袍,气度非凡。
然而此刻,他的神情却满是愤慨。"陛下——”
一名宦官急匆匆跑来,低声耳语几句后,整个殿堂瞬间凝固。
听到科举泄题的消息,朱元璋顿时震怒:“放肆!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人敢如此妄为!这是朕治下不力,还是他们胆大包天?简直岂有此理!”
朱标见状连忙上前安抚道:“父皇息怒。”
可怎奈何老皇帝情绪难平,“教子何须冷静?这群丧尽天良的败类,靠着国家俸禄养着他们,非但不思报国,反倒残害百姓、敛财无数,如今更是将魔爪伸向了科举!长此以往,我大明江山迟早毁在这些小人手上。”
说罢,朱元璋胸口剧烈起伏,双眼圆瞪,呼吸急促地指着空中喊:“这科举乃天下寒士晋身之阶,选拔英才以辅佐我大明千秋盛世!
他们竟敢私通泄密考题?这不是单纯欺负穷苦学子吗?
一旦富家子弟借题登科,而寒门子弟空读数载却无法施展抱负,公平何在?
正义又何存?简直是公然侮辱朝廷威信!
凡涉及其中之人,上至主考下到应试舞弊者一律严惩不贷!朕要把这些蛀虫拖出去枭首示众,剥皮塞草警告四方百官——谁还敢再犯此类罪过,便是第二个!”
这时他目光一冷叫出声:“毛骧!”
锦衣卫头领毛骧立时单膝跪地高呼回应:“卑职候命!”
“朕命你速遣心腹前往调查考题外泄的内情,务必把那些腐败之徒统统揪出来!”
“遵命!”
毛骧领命后便疾步离开,迅速组织锦衣卫展开调查。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即刻返回大殿,静候朱元璋进一步指示。
此刻,朱元璋正焦虑地在殿内踱步。"父皇,您已令锦衣卫去查明真相,还有什么顾虑吗?”
朱标满脸疑惑。"标儿啊,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刘三吾。
他年近八十,性格刚直且单纯。”
朱元璋缓缓解释,“按常理说,考题绝不会从他手中泄露出去。
但刘三吾既然监考期间出现这般重大的疏漏,他监管不力的事实不容推诿。”
朱元璋继续道,“那些参与监考的官员当中,必定有人暗中做手脚泄露考题。
要是这些人串通一气、彼此庇护,此事件便会陷入难解之境。”
朱元璋思虑再三,暗自下定决心:”
看这情况,朕需亲临现场一趟。"
对这群涉嫌泄题的官员,他完全不能寄予信任,认为有必要亲自去贡院处理。
如果这些人相互包庇,
则根本无从追查是谁泄露了考题。
朱元璋的眼里顿时充满了肃杀之意:
宁可错杀,绝不纵容!
干脆将他们一并处决,借此威慑朝廷百官,警告他们莫要再有受贿行径。
科举乃国家选贤任能之大道,
旨在避免权贵豪门把持选拔大权。
像这种不良风气如若放任滋长,定会导致人才晋升之路阻断,士族势力愈加膨胀。
一旦如此,则如同魏晋年代那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再现,皇帝权力将遭威胁,王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