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血腥杀气
书名: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分类:历史 作者:你很会呐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2:26
2
而且站在城墙上的守城士兵,气质也与众不同,周围的卫士身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血腥杀气。
显然,这些人不仅身经百战,双手恐怕还沾染过不少血迹。
“父亲……”
就在此时,旁边的朱棣轻轻呼唤了一声,眉头紧皱的同时身体微微靠向朱元璋几分,目光中流露出警惕之色。
“不用担心,咱现在是正经的商人,你紧张个啥?”
朱元璋听出儿子担忧自己的安危,但他心中却不屑一笑。
作为马上皇帝,历经沙场这么多年,什么阵势没见过?若连几个守城小卒就把大明朝的皇帝给吓住了,岂不成天大的笑谈!
接着马车刚入城口便被拦下。
“各位军爷,俺是第一次来这儿的,请问进这座城得办些啥手续呀?”
说着,他干脆从车厢里跳了下来。
观察了一眼身后绵延的排队人群和城内隐隐约约繁华的街道景象,朱元璋的目光迅速流转,随即脸上挂起一抹憨厚纯朴的笑容,带着朱棣大步朝守军办理登记处走去。
判断一座城的整体环境是否优良,其实只需从细微处着手即可。
例如说这城门管理状况。
他这一开口,其实就是给这些守城士兵递了一个信号:我是个外地人,初来乍到不懂规矩。
潜台词也就是:“要是有啥乱收费之类的勾当,还请尽快让我知道。”
这套钓人上钩的办法,老朱可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初到凤阳城下,守城士卒闻知朱元璋一行皆为初次来访,态度顿时温煦几分。
“欢迎诸位来至凤阳,按规矩,请先登记造册,写明来访目的——是做买卖还是走亲访友?另外,要不要买一份《凤阳指南》?咱们这儿的章程和别处有所不同,新手最好还是买一份熟门熟路。”
那士兵的一番话让朱元璋略感意外,心中暗暗欢喜。
原来对方并不因他是新来的商贩而轻慢。
“哦……我们就是跑些小买卖,没什么大出息。”
他顺势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登记文书。
“那个……《凤阳指南》的话……”
听出他有些犹豫,士兵热情解释道:“哎呀老乡您莫要顾虑,《凤阳指南》不过是两枚铜钱的小册子,简要说一说本地的规矩习俗罢了。
有了它,你们外来之人办事方便许多。”
随即便将话题拉回正式事务:“行了,把身份令牌给我吧,做个登记。”
“嗯……好吧。”
朱元璋略显不情愿地递过令牌。
“这是给您的进城凭证以及马车编号牌,千万收好啦!要是弄丢可就麻烦了。
《凤阳指南》要不要?”
“拿一本看看吧……”
回到车厢之后,他手中的那本薄册引起了他一时怔忪。
抬眸瞧见远处城门边那个仍忙碌攀谈的士兵时,朱元璋心头不禁涌上一丝复杂情绪。
“爹,您怎么了?是不是这本指南出了什么事啊?”
在一旁陪着的父亲察觉到了儿子沉思状。
“没有的事儿,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吧。
一路舟车劳顿,老骨头痛得很呐!”
虽口上搪塞了过去,可朱元璋内心却难掩挫败。
堂堂九五至尊竟被个守城小卒应对得天衣无缝,反倒落下风去了。
正谈话间,突兀的嘎吱声打断了一众人心绪。
“爹!稳住身子!”
随着一阵骤然停车导致的震荡波及而来,多亏朱棣手快及时搀扶住差点摔倒的老父。
怒目圆睁准备质问车夫时,想到对方系出锦衣卫精锐且平日行事谨严果断不是无谓乱作之人,“四郎啊……罢了。”
终究按捺下性子冷静开口。
“前面发生了何事?怎忽然停住?”
朱元璋皱起眉头追问情况。
“启禀爷,前方十字路口两驾马车碰撞纠缠,似乎有人受了伤。”
赶车人回头恭敬回答道。
一听此言,朱元璋立即抛开心底其他念头直面眼前的突发情况:“快下去探视一番!救人要紧,别的暂且放在一边!”
言语之中满是果断担当之色。
然而待众人真正从窗缝探出头看清楚具体情形以后……
周围人群早已聚集,可朱元璋等人却后知后觉。
眼前一幕正如他们想象:马车相撞,一辆豪华马车与另一辆简陋的运货车发生意外,碰撞程度看来不轻。
看到这一景,朱元璋立刻皱眉,心中升起不满——显赫家庭的马车撞上了小商贩的车辆。
按照常理,接下来的情节应是富商凭借权势压榨弱势小商贩,随便丢点碎银就要溜之大吉。
而衙役到场后,无非就是收取富人好处费,偏袒对方,甚至让受害的小商贩赔偿。
他并不是故意带有偏见地如此猜想,只是这样的事在这个世道上太过普遍。
有钱人贪婪且缺乏良知,几乎是天下的定律。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完全超出了朱元璋的预料:“各位街坊快帮忙联系凤阳医院!百汇路口出现严重车祸,请协助疏散交通并叫城镇中的交通官员来处理!”
一位身穿体面服饰的人站在豪华马车旁高声喊话。
“好心人们帮帮忙吧,先莫管我的车怎么样,救人要紧啊!”
他的语气急切,“大家一起来搭把手!有懂医术急救的邻居吗?那边那位,请不要再看热闹了,赶快下来帮帮忙!多一个人总归多一个法子!”
很快,路人们纷纷响应起来,齐力将倒地的简陋马车扶正。
被堵住去路的一些其他车主也从车上下来,自发加入救助队伍。
一时间温情满满,场面井然有序且互助友善。
这情形令站在一旁观察的朱元璋愣住了。
那本该扮演反派角色的富商,在事故发生的瞬间,并没有怒斥或埋怨可怜的小商贩,而是迅速查看自己车夫的情况后立即呼唤众人合作救援。
更让他意外的是,普通民众也并非像他设想中的冷漠观望,而是热烈相助,现场氛围和谐而团结。
还有一些人经过朱元璋的马车旁时,投以几许复杂的眼神,似乎对他们的按兵不动略显不屑。
“爹,方才过去帮忙的人好像对我们有些不满,是不是?”
朱棣回想着刚才从自己马车边匆匆走过那些人的目光,心底竟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愧疚。
他发现自己和身旁的人都没动,而围观群众都纷纷伸出援手的时候,那份孤独感尤为强烈。
“哼!是鄙视你!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眼瞅着乡亲遇险竟坐视不理,真是惭愧啊!”
朱元璋佯装批评朱棣的同时,内心实则同样泛起不小的羞赧,“为父年纪大啦,去了怕也使不上劲儿。
看看这些淳朴善良的百姓们,多么乐于助人!可再瞧瞧你……”
听父亲这么一说,朱元璋自己反而更加羞愧了,可作为君主又怎肯明言自己的尴尬呢?自然把责任推到了身为皇子的四儿子身上。
于是借机教训道:“老四,记住了,纵然你出身尊贵也万不可脱离实际!咱们祖宗三代可都是贫苦人家,这一点千万不能忘怀啊!”
面对父亲语重心长的训导,被先前那一幕弄得迷糊不已、充满自省之意的朱棣赶忙点头应承:“知道了,爹。”
老爷子的一番训导后,朱棣内心莫名泛起一阵愧疚之情。
他注视着前方的车祸现场,深吸一口气,在朱元璋的凝视下跃下马车,利落地投入到救助伤者与清理路面的工作中。
起初的动作还略显笨拙,但渐渐地便与那些素不相识的平民们配合得默契起来。
看着儿子从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朱元璋眼底闪过一抹诧异。
平时那副高傲姿态的老四,连正眼看百姓一眼都带着几分倨傲,可今日居然就这么轻易融入其中,帮助清理散落一地的瓜果残渣,还与众人齐心合力扶正侧翻的马车。
尽管额头上已渗出汗水,但当看到马车重归正位时,朱棣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意。
“这凤阳城里的柳白,还真是个人才。”
朱元璋在车厢内望见这一幕,感慨道:“不过是翻过一堵墙而已,仿佛置身另一方天地。”
他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在凤阳城,这样的事故场景大概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而那位下车指挥喧哗的富商可能只扔下几两银子后便拂袖离去,甚至还不忘呵斥小商贩冒犯于他,进而索要赔偿。
围观者或许私下里议论几句“为富不仁”
但却不会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为那个小商贩讨回公道。
如此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即便是在京师应天府也难寻这般氛围。
就在朱元璋思绪纷飞之际,两支着装整齐的队伍有条不紊地赶到了现场。
人们的脸上瞬间舒展了许多,似乎放下了一块大石。
很快,医疗人员将地上躺着的伤员抬上了马车,并伴随着铃声悠然响起驶离,道路上所有车辆纷纷为其避让。
另一支身着蓝色制服的队伍则举起红黄二牌,指挥起了交通秩序,原本混乱不堪的道路顿时恢复畅通无阻,一切运转得井然有序,令朱元璋震撼不已。
朱棣完成协助后再度跳回了车上,兴奋且自豪地向朱元璋汇报道:“父亲,刚刚孩儿已探查清楚。
负责运送伤员的是来自凤阳城医院的救护队员,他们专门用于救治伤病;留下来管理交通的是衙役,他们是专门维持车辆和行人通行秩序的。
见到红色牌子冲你举起时,就需要停下耐心等待。”
说完,他的目光灼灼,满是炫耀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朱元璋。
之前他在下车帮忙后,尽管感觉有些疲惫,但脑海里仍旧不断回响着刚才那些长辈们的赞美之词。
他们一口一个“小伙子长得帅气又心善,将来必定有所作为”。
这般质朴的称赞,让身为皇子的朱棣都有种脚下轻飘飘的感觉。
朱元璋注意到自己这个四子明显发生了变化,不禁目光微眯:“这凤阳城果真不寻常!”
在这样充满良好风气的地方生活,人的心态自然也会悄然发生改变。
要是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能在这种和谐氛围中成长,那么未来……
正想着,马车再次缓缓启动了。
看着街道两侧洋溢欢乐的情景,朱元璋忽然有种恍惚感:这里难道真是人间吗?
新书刚刚开始,请多支持、送鲜花或者评价票吧!*
“父皇,为什么自从下车后您一直好像心情沉重呢?”
初到凤阳城的朱棣全程都因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到兴奋。
他对这个城市的新奇之处深感好奇——推车售卖的小商贩、挂着各种店铺牌匾的店面,路人的满脸笑意,这一切仿佛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安抚他的心绪。
等到他们入住客栈后,朱棣发现从那天意外之后,父亲的脸始终透着凝重,和以往不一样。
“没有,哪会有什么闷闷不乐啊?长途跋涉这么累人,老胳膊老腿儿怎么能比得上你这样的年轻人生机勃勃呢?你也该累了,赶紧去歇息吧。”
朱元璋被儿子一问,思绪才又拉回到现实中,挥了挥手让他去休息。
望着退出门外的四子背影,朱棣的眼神透出疑惑。
他想要问些什么,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最后只说了一句:“父皇早点安歇吧,儿子告退了。”
心里总隐隐觉得不对劲,然而朱棣最终还是遵从了父皇的意旨,在轻轻退下后离开了房间。
随后朱元璋下达了一道低语般的指令:“去查清楚凤阳城中的柳白与胡惟庸二人是否存在矛盾,并打探这些年这座城经历了一些什么。”
他的声音像是一种自言自语,可随着他话音落下,静谧的房内烛光忽然闪动一下,本应空无一人的空间中似有一抹影踪掠过。
凤阳城的柳白,再加之胡惟庸……这两人应该没有关联才是呀。
莫非对一位县令起疑至此?值当如此吗?
朱元璋对这一瞬的异常毫无惊讶之意,只是凝视窗边闪烁摇曳的烛火,再次喃喃自语起来。
无意间,他的眼神落在桌上那用两个铜钱从城门口一位曾在无形中“占”
自己上风士兵处买下的简册《凤阳指南》。
夜不成寐的朱元璋拿起这本书简陋的小册子细细端详起来。
烛光下,他凝视着那略显潦草的笔迹,并没有太过苛责。
伴随着微弱跳动的火焰,他轻轻翻阅起来。
【凤阳城指南第一条:凤阳乃人口繁盛之地,商贾百姓安居乐业。
为便利通行,特别设定交通规则,要求行人与车辆一律靠右而行,每条街道均有人行道,除横越马路外,切勿随意踏入马车道以免酿成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