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章 洪武年

书名:大明:我在洪武忽悠老朱投资 分类:历史 作者:你很会呐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2:26

换源:
 

  1

在洪武年间的某个清晨,应天府皇城的大殿里正举行朝会。

大明内阁首辅胡惟庸站了出来,声音洪亮而严肃:“启奏陛下,臣近日得知,凤阳县县令柳白为了追求政绩,竟然对乡里横征暴敛,强行提高税收额度。

这一行为导致百姓陷入困苦不堪的境地。

对于这样的贪官污吏,恳请陛下严加惩治,以警示天下!”

按常理来说,一个区区七品县令压榨地方民众的小事,并不值得拿到朝会上公开弹劾。

但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凤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县城,更因为这是当今皇帝朱元璋的老家,因而格外敏感。

作为明朝的发源之地,凤阳县的地位极为特殊。

再考虑到明朝是在元朝灭亡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事实,当时的国家百业待兴。

而恢复生产、发展教育成为当务之急,科举制度便显得尤为关键。

在这种背景下,出身北方并在首次科举中击败众多南方才子一举夺得状元之位的柳白,成为了众目睽睽之下的一颗明星。

如今,这位赫赫有名的第一位状元柳白却被首辅大人指控,这让朱元璋不得不认真对待此案件。

听到汇报后,朱元璋皱了皱眉。

尽管他对当年力压群儒的状元郎仍有一定好感与记忆,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信任却总是如此的脆弱。

他缓缓问道:“针对这个问题,可有任何切实证据?”

胡惟庸早有准备,在回答时选择了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

他并未直接断言罪行成立,而是通过列举数据引发疑虑:“回陛下,凤阳县本是一小地方,然自柳白上任四年来,该县每年缴纳的赋税竟逐年倍增,今年更是达到周边十三个县总量的三倍之多。

如此巨额的税收增幅,其中难保没有违规之处。”

面对这些数字,即使朱元璋也无法忽略其中的问题。

一个小县城能缴如此巨额赋税确实令人怀疑其合理合法性。

此外,他也深知胡惟庸懂得自己多疑的性格特点。

于是,他冷声道:“这件事咱会指派专员进行详细调查核实。

倘若属实……”

他的眼中寒光一闪,那强大的压迫感立刻让整个朝廷鸦雀无声,无人敢正视龙椅上的存在。

“咱向来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也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好人。

朕自有决断!”

随着最后一句话,整个朝廷都为之一震。

感知到上方那席卷而来的磅礴杀意后,胡惟庸心下暗喜,目的达成的他不动声色地退回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哼,柳白一个出身寒门的人,当年不过是侥幸高中,居然敢拒绝我伸出的橄榄枝。

我看你不把惹怒胡某的后果放在眼里,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知道代价!”

……

“老大。”

“哦,父皇有何差遣么?”

朝会散去之后,带着几分不悦之色的朱元璋返回后宫,看到总是面带温煦笑意的太子朱标时,心中的烦闷稍稍纾解了一些。

“把这些年来凤阳县缴税的情况全都整理好送到朕这儿来,朕倒要看看这位凤阳县令到底是怎样个人物。”

即便愤怒的情绪稍稍平复了一些,但早晨胡惟庸的一番话如同一根利刺狠狠扎进他的心头无法拔出。

凤阳是他的故乡,当年多少亲人饿殍于斯,如今身居至尊,倘若乡亲的生活仍像过去那样困顿甚至更糟,那么他的皇帝之位还有什么意义?

越想越气,朱元璋的脸色愈加阴沉,浑身透发出一股凛冽的煞气。

“重八,今儿到底怎么回事啊?怎么满身的肃杀之气,又是哪个不长眼的惹你不痛快了?”

就在朱元璋恨不得立刻对柳白问罪斩首之际,一道轻柔甜美的声音悠悠传来。

这声音一入耳,朱元璋立时收回了所有锋芒毕露的气势,整个人瞬间变得柔软可亲起来。

抬眼看向马皇后手中提着的小菜盘,眼中满是温柔之情。

“嘿嘿,妹子,咱突然想老家了呗。

自打离开家乡这么些年头了都没回去看过呢,也不知道现在的父老乡亲过得好不好。”

马皇后听到这话,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将小菜放下后,悉心给朱元璋盛上一碗饭。

“想就想去呗,如今标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你偶尔放轻松点也无妨,别老给自己找累。”

……

马皇后这一席话让朱元璋正要开吃的动作略顿一下,随后似乎想起什么一般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妹子,你还真是懂我的心啊!咱这就亲自回一趟家乡看看!”

说着伸出手就要去拉马皇后的手,却被她眼疾手快地一巴掌拍在手腕上。

“真是老不正经了,标儿都在旁边呢。

好好吃饭吧你。”

虽然挨了一记清脆的巴掌,但朱元璋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望着马皇后更加痴情地笑了起来。

“新书启航,求支持。”

“父皇,我们这是去哪儿啊?”

“还叫父皇?现在是在微服私访懂不懂?怎么,叫一声爹就那么难?”

“额……爹,我可没那个意思呀!”

……

官道颠簸,尽管马车装饰豪华,可在里面穿着简单素雅的朱元璋一边感受路面不平稳带来的晃悠,一边斜睨着面色苍白、明显受不了马车摇晃的儿子朱棣,心中满是无奈之意。

“父亲,咱们在应天府住得挺舒心,为何要突然搞什么微服私访呢?您这么大岁数了,何苦还来受这份罪?”

朱棣见老爷子准备打他却又收了手,便呵呵笑着重新追问起来。

朱元璋看着眼前仍带着少年心性的四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老四啊,天下虽是我们打下来的,但能不能守住,那是你们兄弟的事情。

切记,大明是咱们老朱家的大明。

有些事情不能光听别人的汇报,自己得亲眼去看看才明白。”

“你明白了吗?”

朱棣听着父亲语气肃穆,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知道这是老爷子在教导自己,赶忙恭敬答道:“儿子记住了,请父亲放心。”

正说着,马车不知压到什么东西,猛然一阵颠簸。

本来就感觉不适的朱棣差点没忍住吐出来。

好在这阵颠簸后,马车变得异常平稳。

“爷,咱们刚才已经过了凤阳县界了。”

这时,外面传来车夫的声音。

朱棣长出一口气。

朱元璋听到到了凤阳境内,刚刚还教育儿子的他,眼神立刻变得复杂起来——这里可是他的故乡啊!

“老四,凤阳可是咱老朱家的根基啊!当年你爷爷奶奶,就是活活被饿死在元人的暴政之下……喂,小子,你是不是又没听我说话啊?”

本打算跟儿子好好感叹一番身世经历的朱元璋,却发现自己刚转头,朱棣就兴致勃勃地瞅着窗外。

顿时让他心里升起一丝尴尬和不快。

忍不住抬手拍了下朱棣脑门儿,语气也开始不太愉快:“你就没点儿出息!”

然而朱棣挨了一巴掌不仅没喊疼,反倒一脸惊奇盯着窗外,“父亲快看,这条路……好像有点宽得过分了,而且怎么还是黑色的……”

“不就一条路嘛,看你那副土包子模样!”

朱元璋闻言不高兴了:难不成自己的传奇经历,还没一条马路吸引人?

被勾起好奇与好胜心理的朱元璋,不由自主也向窗外望去。

只见平坦宽敞的路上,全是一层黑色细石。

行驶在上面,车子分外平稳不说,透过前窗望去,整条大道如同铺展开的长卷。

再仔细看看,自从进了凤阳县境之后,道路两旁往来行人车辆好像明显比别处多了许多。

沿途所遇百姓脸上笑容也比其他地方显得更亲切些,眼睛里似乎对生活充满期待。

特别是越往凤阳城走,这种现象就越发明显起来。

那饱含期待与热爱生活的笑容,是他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的。

“这样的笑容,真的会出现在被贪官统治的县城里吗?抑或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莫非我微服私访的事早已被人知晓了?”

朱元璋曾亲身经历过那种挣扎在贪官压迫下求生存的日子。

他对其中之苦有着深切理解:若一地官员贪婪腐败,则该地区的百姓生活将何其悲惨!不必说笑,便是哭泣的心思也会全无,因为能多活一时都已成为奢侈的愿望。

然而此刻眼前的行人却截然不同,有背货物的劳动者,也有带小孩的普通家庭,他们的微笑和孩童眼中闪亮的光芒显得如此真实且令人动容。

就在朱元璋陷入疑惑之时,身旁的儿子朱棣又突然发出一声惊叫:

“父亲,看那边!前面那个地方难道就是我们的家乡凤阳吗?您之前不是说我们凤阳老家十分贫瘠困苦吗?可这……怎么完全不像是您描述的模样啊!”

顺着儿子指的方向望去时,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映入眼帘的是坚固雄伟的城墙,而城墙之下竟分立两个宽敞的大门。

其中一侧大门下,正排起一条井然有序进入城内的行人队伍;而另一边的城门里,则源源不断有人驾车携行李鱼贯而出。

仅仅是站在城门外就能让人感受到城里隐藏着的巨大繁盛气象!

“这……这里是凤阳么?难道咱们走错地点了?”

随着排队的人流慢慢移动间,“哎哎!前方这位大兄弟,请你让开行不行?您已经挡到生鲜运送专道啦!”

后方忽然传来急促的催促声。

朱棣闻声回头看向后面传来的抱怨,心里本就憋闷不满——身为皇子却要在这里乖乖等上这么一会。

再听到这埋怨话语顿时火气蹭得冒了出来,当即就要伸头出去呵斥。

“放肆!大胆……”

话才刚开始就被硬生生打断。

只见朱元璋早一步伸出粗糙有力的手直接拎住他的衣领往后拉了一把。

接着便毫不留情质问道:“小子!刚想干嘛呢?”

朱棣被拖回到车厢里面对面即碰上了自己老爹两道凌厉如刀锋的眼神盯视而来。

“父皇,小...小儿这是担心他们会扰乱您的休息......”

“哼,扰乱?给我闭嘴!你回府再收拾你,你知道为父以前是什么身份?也差点成了他们说口中的这种‘混混’。”

一边说着,他还不忘朝朱棣踢了一脚作为警告。

身为从最底层流浪汉逐渐走到天下之主位置上的帝王,他比谁都了解并关切着民间疾苦。

先前听闻那些喊叫的声音语调平和而友好。

这意味着一点:可能是他们真站错了地方或者妨碍到了人家正常的行驶路线。

“您好这位大哥,非常抱歉打扰了!我们在外地很少来这里,请问刚刚所说的生鲜专用通道究竟是指什么情况呀?”

朱元璋主动侧身出窗外询问道。

那位乡邻穿着极为简单质朴,满脸憨厚真诚气息扑面而来。

这让久别故乡多年的皇帝倍感欣慰怀念起来。

“哦,原来是头一回进城的老乡啊!那边左边的通道是给人坐车进城用的,而这边呢,则是专门为拉蔬菜鱼虾等生鲜食品开辟的快速通道。

这是咱们县令特别规定的,就是为了方便我们这些靠卖菜维持生计的人。

只要拉着新鲜蔬菜或海鲜进城,就可以优先通行。

因为啊,这些蔬菜瓜果只有保持新鲜,才能卖出好价钱,这耽误不得。”

……

看到那些装满瓜果蔬菜的马车顺着特殊通道快速驶向城门,朱元璋脑海中依旧不断回荡着刚才那位老农的话语。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能为百姓考虑得如此细致入微?朱元璋不禁联想起之前胡惟庸对凤阳县令柳白的各种控诉:他欺压乡里、滥征税款,为了提升政绩,让百姓陷于困苦水火之中。

可眼前的景象,与这些言论完全不同,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同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一个只会压迫百姓敛财的官员,又怎么会懂得生鲜瓜果需要保鲜的重要性,并特意为此在入城时设置专门的快捷通道呢?

这种伪善面孔,朱元璋并不是没见识过。

“喂!那位老乡,麻烦停下一会儿,请您过来登记一下信息。”

当朱元璋正沉思时,马车已经到了凤阳城的城楼下。

听到守城士兵吆喝的声音,他的注意力也被拉回到了现实中。

抬头一看,他的眼神突然微妙地眯起。

凤阳县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按照规制,城墙的高度以及城门的规格都是固定的。

然而,在靠近凤阳城下后,朱元璋第一眼便察觉出异常——眼前这段显然是新修的城墙,它的高度明显超出了应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