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官职
书名:大明:汉王从气死朱棣开始篡位 分类:历史 作者:如烟如梦53 更新时间:2025-04-05 06:51:22
4
永乐二十二年的八月十五日,新君继位,并宣布大赦令,次年定名为洪熙元年。
同时下令英国公张辅主管中军都督府、阳武侯薛禄主管左军都督府、安远侯柳升主管右军都督府。
即刻起复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官职。
继位不久便让杨士奇草拟诏书停止诸多事务,涉及下西洋宝船任务、在云南采宝石、交趾金珠交易以及撒马尔罕采购马匹,并全面停止各处采集办铸及供奉相关的各类事务。
最后,在对先帝政策调整方面作出一个大胆决策:把京都搬回收敛于应天府。
这措施乃由夏原吉和一些高级朝中官员强烈提议,作为减轻从北部边疆抽离资源的战略一环。
而早在即位之初已有此倾向,他们的建议恰好吻合心意,对父亲频繁的北方征伐活动无太大兴趣,相比北平更倾心应天——从小生长的地点。
此外,曾在应天长期代行国政,深悉当地状况。
再则考虑到维持北方首都所需高昂费用带来的困扰。
此项花费大幅加重了大明东南地区的财政负担,而且增加了朝廷各个部门处理难度。
此时朱棣看到以上变化不禁内心波动。
这些政策刚实施就被全部推翻?不再派宝船队往海外探险,不再进行北漠战役,甚至放弃经营交趾等地域?
最为令人无法接受是重新迁都之议。
刚刚经历种种艰辛将国家核心转移至北平,结果现在又要迁移回去?
朱棣被这位继承者如此动作激得几乎发怒。
整个生涯大多数是在永乐年间度过,并且几乎都在承受来自父王的各种压制。
为稳固自己的储君位置始终处于小心翼翼收敛状态,待成功即位后立刻转向放纵享受个人欲求,快速陷入过度奢靡的生活方式之中。
最终身体因过度的挥霍而疲惫不堪,难以负荷。
于洪熙元年五月底临终时刻立遗诏传皇位于太子朱瞻基,随即驾崩于宫内钦安殿,享寿仅四十八岁。
朱高炽这一生虽然短暂,十个月不到便因肥胖病逝。
但尊称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
朱高炽的这段虚拟重现至此终结...
朱棣望着结果若有所思。
短短数月竟消耗生命到此等结局。
对此变故感到意外万分,刹那间自卧榻骤然起身!
“老大!”
不管之前存在矛盾与否,此刻心中依旧隐隐作痛。
回顾方才梦境中细节方明白老大为何所需的国运较其余兄弟如老二老三以及孙辈少些——皆因寿命有限故!
沉思许久才渐渐抚平心境。
当前需要优先解决眼前小儿子引发的一系列困扰之事!
除了皇后徐妙云早逝一事外,另有一事也让朱棣心绪难平。
他绝不允许儿子们为了争夺储位再次陷入无谓的争斗,更不愿让自己深爱的妻子这般早早离他而去。
“来人!”
“立即驾临坤宁宫!”
思及此处,朱棣已是坐立不安,立刻朝着殿外大声命令。
他要在深夜亲自去看看皇后,唯此方能安心。
徐妙云也未曾料到朱棣会在夜半时分突然来到坤宁宫,而她又察觉到朱棣情绪有些异样。
“陛下,难道是高煦那孩子又触怒了您?”
徐妙云带着忧虑小声问道。
“哼,那小子没把咱气死已经算便宜他了!”
见到徐妙云后,朱棣原本忐忑与烦躁的心境竟平和了不少。
然而,一想到三年之后徐妙云将因病故去,朱棣心底便涌起一阵痛苦!
他无法向徐妙云直言,只能试图暗中帮助她改写命运。
“妙云,你近来身子如何?看着脸色不太好,明天让御医过来为你诊治吧。”
朱棣牵起徐妙云的手,关切地询问道。
徐妙云心中暗叹,自己的面色怎么会差,还不是因为这几日为老二朱高煦的事儿操碎了心?前日甚至被朱棣硬生生轰出奉天殿,还训诫她后宫不得干预朝政!
朱高煦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含辛茹苦十月怀胎诞下的骨肉啊!
“臣妾无妨……陛下不必这般费心。”
“我只是想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高煦那个孩子?”
徐妙云摇头叹息着,面色越发复杂的询问朱棣。
“朕知道你心疼孩子,但若不好好教训这个逆子,他迟早还会惹出更大的祸端来。”
“现在的问题并非如何处罚,而是看他是否肯主动认错!”
“若他能放下对太子之位的执着想法,朕又何必做这个恶人?你就不用操心了,等事情过去了,就给这小子封个王让他远赴封地,省得碍眼添堵!”
看到徐妙云这几日像是瘦了整整一圈,朱棣更是满怀痛惜地叹了一口气。
让朱高煦尽快前往封地的想法十分坚决。
在之前的梦境演绎之中,大儿子与二儿子就为了皇太子的位置明争暗斗了十几年,即便最后二儿子被驱逐到山东就藩,仍然不死心!这让朱棣颇为恼火不已!
可是他又怎么舍得将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朱高煦直接丢到千里之外呢?
在他的内心深处,最爱的依然是朱高煦!
这个家伙实在太像他自己了!
那身上的反骨简直一模一样!
不过问题是,在梦中的推演虽未完全揭示朱高煦的结局,朱棣心中却隐隐有不祥的预感!
他觉察到朱高煦大概率不会甘心让侄子朱瞻基登上帝位,就像当年自己对朱允炆的反抗一样!
这种担忧确实令他恐惧!
他害怕若是自己通过非寻常手段得到皇位,后代子孙效仿如此,再出现一个从侄子手中抢夺皇位的叔叔!
“臣妾多谢陛下隆恩!”
听了朱棣的话后,徐妙云明显松了口气,连续几日紧绷的情绪也终于有所舒缓。
……
晨曦升起。
北镇抚司的大牢里,朱高煦已在此停留了接近五天时间,可饮食住宿皆不错,没人打扰。
看来四弟朱高燧还是很会做事的,应该也是受到了徐妙云的示意。
“二哥,这几天娘亲一直在老头子面前替你求情呢!”
“陛下,老二要前往孝陵。”
朱高燧急忙上前说道,脸上带着几分困惑与不安。
朱棣闻言眉头微皱,“他为何要去孝陵?”
语气中透着审视。
“我也不知,只是听锦衣卫传来消息,老二说要亲自去接皇爷爷……”
朱高燧斟酌着言辞,随即低声道,“这举动似乎有些不太寻常。”
朱棣沉默片刻,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抬头看向朱高燧,“你觉得他是真心悔过?还是另有图谋?”
“这个……”
朱高燧迟疑了一下,“以我对那人的了解,怕不会如此轻易屈服。
不过去孝陵这件事,总归不太像是硬闯之类的大胆行动,反倒像一种试探或者借势的表现。”
朱棣点点头,“不管如何,此事不能草率对待。
老二向来精明,若是让他真把皇爷爷的灵位抬出来,反倒显得朕无情无义了。”
“但若是直接驳回,又怕他会借此大做文章。”
朱高燧叹了口气,“您看,是不是得想个万全之策?”
朱棣背着手走了几步,最终停下,“传旨给他,可以去孝陵,但必须遵守规矩,一切按照礼制行事,不许逾矩!并且沿途安排人马护送——当然,也是监视。”
“明白了,陛下。”
朱高燧应了一声,却又补充道,“不过,咱们还是要防着他暗藏诡计啊!”
“自然明白,”
朱棣冷冷一笑,“你立刻通知相关衙门,同时让你手下可靠之人盯紧他的一举一动,莫让他耍什么花招。”
“遵命!”
朱高燧退出御书房后,心中暗自嘀咕:二哥啊二哥,你还真是让人省心不起来!
此时,在昭狱之中,朱高煦正坐在牢房内独自饮酒。
虽然看似平静,却掩盖不住眼底的深沉与倔强。
当他得知消息已被上报给朱棣时,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好得很,看看这场戏怎么收场。”
而在另一头,徐达的声音再次在脑海中响起:“高煦,不要忘了你的初心。”
“父亲放心,儿子心中有数。”
朱高煦低声答道,目光更加坚定。
他知道这一趟孝陵之行,不仅关乎自己未来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局势的扭转。
即便前方布满荆棘,他也绝不会退缩半步。
当朱高燧一现身,朱棣瞬间便想起了朱高煦,眉头不由得紧蹙。
他暗自思忖,按自己的计划,先将朱高煦关押些时日,随后直接封为藩王,强行遣送赴任。
此等大事绝不能拖延至永乐十五年后,否则这十余年间定会不得安宁。
“二哥倒也未曾闹出什么乱子,不过托我带句话给您!”
朱高燧略显无奈地笑着开口。
“那逆子有何话说?”
朱棣一听,眉毛立刻挑了起来。
“二哥说,他想去孝陵拜祭皇祖父与皇祖母。”
朱高煦传达完这句话后,略带迟疑。
可这一句却让朱棣脸色大变,神色怪异起来!
要去孝陵?
这是老二要主动低头认错?
不好意思正面跟自己这把年纪的父亲认错,于是跑去求皇爷爷庇佑吗?
但这事又不大像他会做的样子啊……
“他是真的这么说了?”
“他还是否说明了缘何去孝陵祭拜?”
朱棣带着满心疑问追问而下。
“他没讲明原因,但他确实表示要去孝陵。
这不,让我事先知会一声,同意与否还需您定夺!”
朱高燧苦笑一声解释着。
“这小子心里打着什么主意?算了,若是真有这份心,那就允许吧!咱就拟旨:因二皇子朱高煦于殿下行为失礼,命其去孝陵静思己过三日,在太祖灵位前反省悔罪!”
朱棣尽管摸不透对方的用意,最终仍旧拍板同意。
“明白了,那我这就回去准备准备。”
朱高燧听到指令后舒口气答道。
总归是去孝陵要比在昭狱强,老二此次应该能顺利度过难关了吧!
毕竟眼下,二人利益尚且捆绑一起。
若老二有事,自己恐怕也难独善其身!
“慢着……另外告诉手下的人盯紧点儿。
回来之后把这家伙在孝陵到底干了些什么,都原原本本向咱报备清楚!”
朱棣再度叮嘱。
“嗯,儿子记住了。”
朱高燧虽然心存疑惑,但也点头回应。
他在心中纳闷,孝陵之地还如此严防死守?朱高煦又能做什么大事不成?难道还想掀翻祖宗牌位不成?
望着离去的朱高燧背影,朱棣叹了一口气:“希望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别再整什么幺蛾子出来才好!”
没过多久,宫中的旨意一下颁行朝堂之上,满朝文武尽皆惊讶:皇帝为何处罚二皇子朱高煦只让他前往孝陵思过三日?
这惩罚未免太过轻巧了吧?
显然皇帝对儿子还是心存不忍,有意将其从昭狱解救的意思嘛!
很快消息传进内廷,徐妙云听闻此事时,松了一口气,并浮现出浅淡的笑容。
显然连她都觉得皇帝终归是心慈手软了下来。
而在东宫这边,朱高炽与张氏夫妻俩却流露出几分古怪的情绪。
“依你说,陛下是什么意思?老二所犯可是重罪,仅让他去孝陵忏悔三天就这么轻易放过?”
张氏认为朱棣是在偏袒二弟,愤懑不已地质问道。
要知道自己的丈夫才是太子,而朱高煦觊觎太子之位,她自然对其毫无好感甚至希望见到朱高煦倒霉!
此刻这般结果无疑使她满腔怒气。
“哼……二皇子终归是他亲生儿,咱亲兄弟。
你能指望老爷子真动手杀了他?”
朱高炽嘴里如此说着,但话语之间也带有明显的不悦情绪。
显然心情不佳!
张氏闻言冷声道,“你就知道一味替人辩解,人家惹了事儿,你就急着站前面帮衬,有见你被感恩的时候吗?”
“你说你这么做究竟有什么目的?”
张氏听到这话,更加不满地瞪着朱高炽质问起来。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以为我真的只是为了老二?”
“你知道我坐上太子这个位置付出了多少努力吗?”
“你看不出来老爷子的天平一直在往老二那边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