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漏夜赶制竹器样品,漏夜赶制竹器样品
书名:重返78,女知青一去不返 分类:都市 作者:木木与习习 更新时间:2025-04-20 21:27:25
兴奋过后,陈晓迅速冷静下来。
空有想法和技术,没有能让工厂信服的实物,一切都是白搭。
他必须尽快制作出高质量的竹器样品!
当天晚上,陈晓顾不上休息,吃过晚饭,他就一头扎进了院子里。
今天家里的气氛好了很多,虽然还是一穷二白,但是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家陈晓的不同。
幸好,系统奖励的【基础竹编工艺(入门)】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如同肌肉记忆般的操作手感。
他从屋后砍来几根韧性十足的青竹,借着昏暗的月光和家里那盏昏黄的煤油灯,开始动手。
选竹、量尺寸、破篾、刮青、打磨、编织…
一套流程下来,陈晓的动作从最初的略显生涩,到后面越来越熟练,速度也越来越快。
他的专注和那双仿佛天生就该干这个的巧手,让偷偷在窗边观察的刘翠兰和陈小妹都看呆了。
“哥,你啥时候会这个的?”小妹忍不住小声问。
陈晓头也不抬,随口应道:“以前跟村里老人学的,忘了?”
他总不能说是系统刚教的。
“叮!”
“[检测到宿主首次独立完成【基础竹编工艺】实践,有效劳动达成!技能熟练度提升!奖励:体力微量恢复!]”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疲惫感又驱散了些许。
陈晓精神更振,手下不停。
一个晚上过去,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院子里已经整整齐齐摆放了三个成品:
一个是用细密竹篾编织的、可以装粮食或干货的圆形竹筐,轻便、透气又结实。
一个是用稍宽竹篾编的、方形带盖的竹篓,适合装一些怕压的蔬菜或物品。
还有一个,是他重点制作的,用更粗壮的竹片和竹篾加固的长方形竹箱,虽然只是一个截面模型,但其结构强度和承重潜力,已经能初步展现出来,这正是他准备用来替代木箱的杀手锏!
看着这几个凝聚了自己心血和希望的样品,陈晓满意地点了点头。
质量绝对过关!
这时,闻讯而来的父亲陈大山也蹲在样品前,仔细地摸着、看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异的光芒。
他抽了口旱烟,缓缓道:“晓儿,你这手艺,不比村里的老竹匠差了。这玩意儿真能卖钱?”
“爹,这可不是简单的卖钱。”陈晓蹲下身,指着那个竹箱模型,认真地说道,“这东西要是能让县机械厂用上,替代他们的木头箱子,那可就是一笔长久的大生意!到时候,不止咱家,我还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干,一起挣钱!”
陈大山听得半懂不懂,但儿子语气里的自信和规划,让他莫名的心安。
样品有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敲开县机械厂那扇紧闭的大门?
直接扛着东西去厂门口推销?百分之百会被当成盲流赶出来。
找采购科?人生地不熟,人家凭什么搭理你一个农村小子?
陈晓皱眉思索着。
他需要一个引路人,一个能把他的东西和想法,递到“对的人”面前的机会。
他忽然想起昨天在县城听到的一些零碎信息,以及原主记忆里的一些人和事。
县机械厂效益好,是县里的纳税大户,但听说内部管理有些混乱,几个副厂长明争暗斗。
而负责联系他们红星村这片区域的公社干部里,好像有一个刚提拔不久的年轻副书记,姓高,叫高建军。
听说这个人是大学生出身,有想法,锐意改革,但因为太年轻,资历浅,在公社里说话分量有限,有点被排挤。
高建军…大学生…改革…受排挤…
陈晓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
这不就是现成的潜力股吗!
一个有想法、想干事,却苦于没有门路和实绩的年轻干部!
如果自己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他解决了县机械厂的难题,那不就等于送了他一份大大的政绩?
他高建军有了政绩,就能在公社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
而自己,就能通过他,搭上国营大厂的线,甚至获得官方层面的支持!
这简直是完美的双赢!
“就他了!”
陈晓心中瞬间有了决断。
与其去大海捞针般地找工厂内部关系,不如先找到这位高副书记!
用自己的方案和样品打动他,让他成为自己的“引路人”和“保护伞”!
这,才是最高效、最稳妥的路径!
他立刻找出家里最好的一件虽然打了补丁但还算干净整齐的衣服换上,小心翼翼地将三个竹器样品捆好。
“娘,爹,我再去一趟县里…不,去公社!找高副书记!”
陈晓扛起样品,眼神亮得惊人。
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几十块钱,而是为了撬动一个更大的未来!红星村所属的红旗公社,离村子不算太远,大概七八里地。
陈晓扛着竹器样品,脚步轻快,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公社大院还是老样子,几排红砖瓦房,院子里停着几辆老旧的自行车,墙上刷着醒目的标语。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关单位特有的、混合着墨水、纸张和淡淡烟草的味道。
陈晓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扛着样品就往里走。
门口传达室的大爷抬眼皮瞥了他一眼,看他扛着奇怪的竹器,皱了皱眉:“欸,干什么的?”
“大爷您好,我找高建军副书记,有点事想向他汇报。”陈晓立刻堆起笑脸,递上一根卷好的旱烟。
大爷接过烟,脸色缓和了些,打量着陈晓和他扛的东西:“找高书记?他刚出去办事了,你等等吧。”
陈晓道了声谢,也不着急,就在传达室外面的屋檐下等着。
他知道,这种事急不来。
等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一辆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嘎吱一声停在了大院门口。
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看起来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干部跳下车,额头上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
陈晓眼睛一亮!
根据记忆里的模糊印象,这个人,十有八九就是高建军!
他连忙迎了上去:“请问,是高副书记吗?”
高建军推了推眼镜,有些意外地看着眼前这个扛着竹器的农村青年:“我是高建军,同志,你找我?”
“高书记您好!我是红星村的陈晓,有点关于咱们公社发展和县机械厂降本增效的想法,想向您汇报一下!”陈晓不卑不亢,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