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5章 慧眼识商机

书名:重返78,女知青一去不返 分类:都市 作者:木木与习习 更新时间:2025-04-18 01:29:02

换源:
 

  过了一会,陈晓找到了一个对外营业的小商铺,热乎乎的白面馒头下肚,再喝完那碗几乎刮不出油花的菜汤,陈晓感觉身体里终于有了些实在的热量。

十三块五毛钱和十二斤粮票,沉甸甸地揣在怀里最贴身的地方,仿佛一颗定心丸,让他混乱的心绪彻底安定下来。

但这仅仅是开始。

他没有急着赶回红星村。

难得来一趟县城,绝不能只满足于这点蝇头小利。

未来的几十年,是华夏大地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几十年。

无数机遇如同璀璨的星辰,等待着有准备、有眼光的人去摘取!

他,陈晓,带着超越这个时代几十年的记忆和见识,绝不能错过!

他站起身看似随意地在县城的主要区域,特别是几个大型单位附近溜达起来。

他的眼睛,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贪婪地吸收着这个时代的一切信息。

街道两旁低矮的房屋,墙上斑驳的标语,国营商店里稀少且需要票证的商品,邮电局门口排队打电话的长龙,还有穿着统一制服、神情或麻木或自豪的工人们…

这一切,都在告诉他,这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信息极度闭塞,但同时又处于剧变前夜的时代!

计划经济的僵化外壳下,市场的力量正在暗暗积蓄,只待一声号令,便会喷薄而出!

他的目的地很明确——位于城东的青山县机械厂。

这不仅是县里的龙头企业,更是这个时代工业力量的象征。

他没有靠近大门,而是在厂区围墙外不远处的马路牙子上蹲了下来,像个等活儿的闲散人员,默默观察着。

临近中午下班时间,厂门口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推着自行车出来,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

陈晓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他们的交谈。

“唉,今天又报废了两个零件,仓库那帮孙子,送来的毛坯料越来越差!”

“可不是嘛!还有那包装用的木头箱子,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破烂货,稍微一碰就散架,昨天装好的几台柴油机,在仓库里挪一下就磕坏了外壳!”

“木头现在多金贵啊!听说厂里为了搞这批木材,采购科长跑断了腿,还欠着林业局那边人情呢!”

“成本高不说,还不顶用,真他娘的!”

抱怨声中,陈晓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包装、木箱、破损、成本高、木材紧缺!

他脑海之中立马有了思路。

目光下意识地投向厂区角落里堆放的一些废弃物——果然看到了不少散了架的破木箱,还有一些因为包装破损而显得灰头土脸的机器零件!

与此同时,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家乡后山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翠绿竹子!

竹子。

对啊,竹子。

竹子生长快,韧性好,价格低廉,在后世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包装容器、家具甚至建筑材料!

用坚固耐用的竹筐、竹箱来替代昂贵又紧缺的木箱,这简直是再完美不过的解决方案了!

这个年代的人,要么是观念僵化,要么是受限于生产力,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廉价资源的巨大价值!

机械厂的产品需要包装运输,车间内部零件流转也需要容器,这需求量绝对小不了!

如果能把这个生意做成…

不仅能解决工厂的难题,为他们节省大量成本,更能让他自己,甚至带动整个红星村,找到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他所有的思路!

他激动得几乎想站起来大喊一声!

但理智告诉他要冷静。

国营大厂!

这可不是后世的私营企业,打个电话、送个样品就能谈成生意的地方。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都要讲规矩、讲流程、讲关系!

你想把东西卖给工厂,首先得找到对口的人,你是要找采购科?后勤科?还是某个车间主任?

其次,你得让他们相信你的东西真的好用,真的能解决问题,真的比原来的方案更划算。

这中间,如何把自己的货物送进去,怎么保证后续利益不被侵吞,这才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叮!”

就在他冷静思考这些困难,并开始在脑中构思初步解决方案的时候,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精准洞察市场痛点,并结合自身资源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商业逻辑推演能力】提升!]”

“[触发关联性奖励:【基础竹编工艺(入门)】技能已解锁!包含常见竹器(筐、篓、简易箱体)制作流程及技巧。]”

很好!

系统果然给力!

不仅肯定了他的思路,还直接送上了敲门砖——制作样品的技术!

陈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

路已经找到了,虽然布满荆棘,但他有信心闯过去!

当务之急,是回去之后,立刻动手做出几个高质量的竹筐、竹箱样品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拿出实物,才有说服力!

其次,得想办法把这样品,递到能说得上话的人手里。

直接找厂领导肯定不现实,得从基层入手。

或许可以从那些抱怨包装问题的工人入手?

或者,先想办法认识一个采购科或者后勤科的办事员?

甚至,那个天天给全厂上千人做饭的食堂,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比如先用廉价的鸡蛋或者新鲜蔬菜敲开门路?

他的出身决定了在这个时代很难去打开销路,还需要他一步步详细来了解下来。

一个个念头在陈晓脑海中快速闪过,形成了一张初步的关系网和行动路线图。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最后看了一眼那依然冒着烟的机械厂烟囱,眼神中充满了志在必得的光芒。

不再停留,他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回村的方向走去。

脑海里的知识和未来的记忆,是他的罗盘。

而那片生他养他的青山和竹林,将是他建立商业帝国的第一个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