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东江镇的沦陷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描写的就是朝鲜国王李倧投降后金的故事,韩国导演有

水平,可以把故事写的这么精彩,又是据守孤城,又是弹尽粮绝,又是缺衣少食。

意思是说告诉看电影的吃瓜群众,我们的投降这的是迫不得已,实在是可恨的父母之国(大明)没有天兵帮助。东江总兵沈老爷子的大明军队也不来救援,逼得我们没有办法才投降,

这话说的精彩,就像潘金莲出轨,回头怪武松不给他一起玩一样,世上还有这样的道理?

也不是非要指责,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做就做了,没有人把这当回事,关键的是即当二婚女子又要立牌坊,如此表现怎么还敢在史书上记载?

朝鲜你看看人贩子沈老爷子怎么做的?皮岛离你们最近,给你打个样,好好学着点。

次年的二月,皇太极征服朝鲜后,带领着军队返回了沈阳,皇太极心想朝鲜好对付,但是这皮岛怎么整?一直打不下来,不能在让皮岛的明军看到后进的太阳,非要整点火出来。

皇太极命令贝勒硕托率领军队进攻皮岛,联合刚投降朝鲜士兵、蒙古士兵、汉人投降的士兵总兵力一万五千人,一起围殴皮岛,命令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这些人就是一口一口的吃,也要给我吃下来。”看来皇太极真是着急。

朝鲜史有一个小记录,满清要求朝鲜提供五十艘战船和一万五千人士兵,朝鲜方面百般推脱,最后还是出动两千人帮助满清来围攻朝鲜。本人的意见和上面一样,既当又立。

贝勒硕托是一名陆战将领,你让他带着骑兵无脑冲锋没有问题,但是现在是海战,这也不是东北的炕沿,你想上就上。

在皮岛与东江总兵对阵一个月,后金兵炮弹都没有打到皮岛上去,总是打偏,船上站不稳脚跟,皮岛屁股大的地方,成了贝勒硕托羞耻之地,更是贝勒硕托薅光头发之地,实在是打不进去。

朝鲜人们认为满洲八旗战力凶悍,皮岛上的汉民、士兵听到消息就会逃跑,让朝鲜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沈老爷子在给朝鲜国王上课,看看汉人的铮铮铁骨,面对侵略是怎么样保家卫国的。

老爷子,不对是东江沈总兵散尽家财在皮岛上募兵,年青民众纷纷加入,老弱则是以舟师相抗,总之一句话,这么多年你后金都没有消灭我,现在我人少也不怕你,给你拼啦。

战马、屠刀、火箭、大炮不足以吓退热爱土地和平的汉人民众,如此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场面不多见,可以看得出东江沈总兵平时很得人心。

东江总兵沈世魁看到岛上民心可用,带着岛上五千明军,还有上万百姓拼死抵抗。汉人投降过去的士兵见到这个场面,还是有些下不去手,毕竟是自己的同胞,蒙古人就不一样,挺着二杆子精神,无脑的射箭,朝鲜角色还是打酱油。

皮岛战事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再次决定派遣武英郡王阿济格带领一千名战士前往助攻。

不只是你有助手,沈总兵也有助手,派人突围向上级打报告请求支援,崇祯皇帝接到告急文书,觉得皮岛军事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价值不高,想想还是大明的国土民众,虽然离得远一些,还是牵制后进的战略基地,不能看着皮岛落入后金手里。

下令,驻扎在登州的沿海总兵陈洪范率军前往救援皮岛。

陈洪范本来对东江镇都有异议,以前强盛的时候确实可以牵制后金,但只是以前可以,皮岛在这帮总兵手里都没有发挥过作用,现在兵不过万,将领没有几个人,觉得得不偿失。于是各种借口,各种理由,各种唐塞,就是不出兵。

后来东江又来人求救,崇祯皇帝才知道没有人前去救援,于是崇祯皇帝下的严旨,斥责陈洪范,再不去救援,恐怕沈老爷子坟头都长草啦。

三月下旬总兵陈洪范率七千水师前往皮岛助战。

皮岛上报的政府兵员名额是一万人,有五千人是沈老爷子吃的空饷,现在战事紧张,吃空饷的事情以后再说,再加上临时又动员了数千百姓参战,皮岛总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人,战船二百多艘,这样子算下来不算吃空饷,还多七千人,反正是笔烂账,扯不清楚。

皮岛的总面积约为十九平方公里,也就是现在大型公园这么大,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万七千人和二百多艘战船究竟该怎么摆得下,看来沈总兵是通过计算的,皮岛刚好容纳这么多。

后金军队虽说有优势实在是部队展不开,这么一个弹丸地方,放下这么多的部队,确实难为后金军队,难吃也要吃,在拖下去大明的军队会越来越多,如果这次在撤军,可能再也打不下皮岛,皮岛会成第二个钓鱼城,名动天下。

阿济格到达皮岛后,勘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准备人员物质一系列准备。按照战事管理条例,现在是保密状态。

会议上将领鳌拜和准塔两个只知道用蛮力的二牛,表现的十分抢眼,愿意为攻击部队的先锋,一再向阿济格立下了军令状。

表示:“如果不能攻占皮岛,自己将自杀而死。”

我也想不通,这些人都是什么逻辑,抢不到就要自杀,当然像这样民族很多,例如日本,但是日本是武士道。鳌拜和准塔你们玩的是什么道?自残道吗?

阿济格看着这两个少根筋的行尸走肉,痛快的表示“同意。”

接下来是偏师兵力配置,由于骑兵不能再海上作战,更不能在皮岛大面积展开,阿济格没有安排具体的任务,意思是你们就唱唱曲,喝喝茶,或者去找朝鲜妹子跳跳舞,不要在这碍眼,用不上。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汉人部队陆战实力不如八旗,海战在行,但是阿济格还是安排作战任务,配合主力部队佯攻,什么是佯攻呢?说白了就是出台助威,原因对面的明军都是熟人,到时候不好下手。

至于会说会写的朝鲜,这两样都行,就是打仗废柴,没有战斗力,再加上又是胁迫做战,只让他们做预备队使用,阿济格并没有为难朝鲜军人,只是让他们在战场上虚张声势,做出攻击的姿态。

这时候的朝鲜没有了父母之国,更没有向东江战区借钱、借粮的心里负担,翻身农奴把歌唱,这歌唱的还是很响亮。

既然演员都到位,准备都齐全,还有什么好说的,开打!

战役开始阿济格命令一支佯攻部队乘坐超过七十艘的战舰,从皮岛的东面发起攻击,以此吸引明军的主力部队。明军的主力果然被吸引到了东面。

与此同时,鳌拜和准塔则率领着护军在皮岛西北面作为攻击的尖刀,发起了进攻。准塔与鳌拜冒着箭矢攻击,直接冲向明军的密集之处”,并且“举火为号”,以此来引导后金步兵登陆皮岛作战。

八旗军突然从西北方发起攻击,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明军“以为北边的军队突然飞渡而来”,惊恐万分,与清军展开激战后,最终败下阵来。

而那些执行佯攻任务的后金偏师,在得知攻击主力取得成功之后,“立即扬帆起航”,在十六门红夷大炮的掩护下,“高声呐喊,勇往直前”,

明朝前来支援皮岛的总兵陈洪范,凭借多年战争经验敏锐嗅觉,知道皮岛守不住,再加上后金人数众多,回头救不下皮岛,再把自己搭进去。

在后金军发起总攻之前的四月初七,就以移防为由,带兵擅自离开。只留下莱州副总兵金日观等人守在皮岛东南。

当后金军发起总攻时,副总兵金日观率手下拼死抵抗,杀伤了不少清军。但此时皮岛本岛的守军士气已经完全崩。

可怜的金日观,根本不知道总兵陈洪范早跑了,继续死战,最终被杀,其手下几乎全部阵亡。

总兵沈老爷子带着皮岛有生力量两面受敌的情况下,逐渐支撑不住。

最终,“明军的败退士兵,退守到山上,后金军从四面八方仰攻”,岛上军民“死亡人数达到了万余人”战斗还在继续,。

后金开出条件,让总兵沈世魁老爷子投降,沈世魁:“要投降早就投降啦,还用等到现在,现在怀念毛帅,如果有他在,建州女真小邦怎么敢正视我大明天朝?”

总兵沈世魁虽然平时生活放荡不羁。在皮岛被后金军攻破后,沈世魁被清将马福塔俘虏,押送到阿济格的营帐中。

东江总兵始终不跪不拜,保持着往日威严。

马福塔大怒,质问道:“你怎么敢这样?”

沈世魁严肃地说:“我只求速死。”

马福塔说:“你可以脱掉衣服。”

沈世魁回应道:“我为什么要脱衣服?你们一贯的做法是杀人之后,再穿他们的衣服。你们杀了我之后,血衣自然可以拿去。”

总兵沈世魁最终不屈而死。

而朝鲜士兵跟随后金军上岸后,怀着报复心理,大肆抢劫,开始屠杀皮岛汉人,比后金军还凶狠。

岛上的汉族百姓愤怒地指责他们:“天朝(明朝)和朝鲜有什么仇怨,你们竟然背叛汉族,跟随敌人,如此残忍地杀戮,真是令人痛心!”

在后金军对皮岛的军事行动中,成功俘获了多达三百五十六名水手,同时还有三千一百一十六名妇女和儿童被俘,皮岛从此不再属于大明。

此外,清军还夺取了七十二艘大型船只,以及十门红夷大炮。在战利品中,还包括了大量金银财宝、马匹、牛只以及各种珍贵的宝器。

再说不怕死的鳌拜和准塔两位将领身先士卒,表现英勇,因此获得奖赏,并被赐予“巴图鲁”这一荣誉称号。后来的大西国张献忠也是被鳌拜射杀,满洲第一勇士,名不虚传。

然而,清军在攻占皮岛的过程中也付出了代价,根据满文战报的统计,共有三百二十一名清军士兵在战斗中阵亡,清方史料不仅低估了自身的损失,称明军阵亡一万四千人,其中数字实在难以考察。

大明朝史料对这场皮岛保卫战记录不多,实在是自己的国家事情都忙不过来,只有靠朝鲜、后金来代笔。

对于东江镇来说,沈世魁的崛起源于东江镇,斗争中游刃有余的手段。

尽管他商人出身,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他凭借着对人脉的灵活运用,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在混乱的局势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尽管沈世魁在早期利用各种不正常手段攫取权力,但在面对后金军入侵时,他展现的勇气与决心让人们对其刮目相看。

再说沈世魁之侄沈志祥,在皮岛海战时突围后,发动兵变,被陈洪范镇压投清,封续顺公,世袭罔替,隶正白旗汉军。

沈志祥率所部助围锦州,入关败李自成,随孔有德南下征湖广,卒于军中。续顺公爵位由其家族成员传至清亡。

沈世魁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也在朝鲜的史书中被誉为“忠义之人”。

现在想问一句朝鲜“你学会了吗?没有看懂的后面再教。”

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在毛文龙没有死之前,明军无论打多少败仗,大明都是在战略上的巨大优势。

当时的后金可以说是两面受敌,以后大明只要政治稳定,两路出击袭击建州女真,不管有没有胜利,就是袭扰战术,足以让后金两头疲于奔命,长时间的打击,沈阳克服。

女真族还是要回到白上黑水之间打游击,历史的舞台根本没有女真的戏码,更不要谈以后打大清国,更不要谈汉人剃发易服。

毛文龙一死,形式完全变过来,不仅可以拜托东江明军的骚扰,还可以集结重兵,跨过长城,进入中华腹地,进行抢掠。

指望一帮白山黑水走出来手拿弓箭的原始部族,就是在进化,也不可能建元开国,拥有政治体系,健全的法律怎么可能呢?。

这其中这的还是值得很深思,其实决定战役胜负的还是明朝官兵的人心向北,攻城略地的还是汉家儿郎。

为什么同样的汉家儿郎在明开国可以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呢?

为什么现在也是汉家儿郎会屡屡败北?

后面慢慢探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