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人贩子逆袭之路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北京打的一团糟,在最东边的东江镇皮岛战区,别看地方小,更是上演精彩故事,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毛文龙活着的时候,一手武力,一手慈悲,东江各部还都是号令统一,共同行动,东江镇的军事行动还是有一定成果的,曾打到过鞍山和萨尔浒。

后金政府没有能踏入关内一步,毛文龙一死,才三个月,皮岛上的军民离心离德,再也没有以前的光彩,对后金的军事行动和间谍行动全部停止,东江镇四岛军政命令根本无法达成统一,相互的内讧、争斗、叛乱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大明朝政府自己还一摊子烂事,根本顾不上岛上的军民,任其自生自灭。

后金大举进关,进攻到北京城下,皇帝老子能不生气吗?生气没有用,损失已经产生,正常人的做法是,开会做总结,作报告,然后再制定策略,不能让同类事情再次发生,可是大明真的很大明。

袁督师下令皮岛不再设置统帅,把皮岛分为四部分,共四个人管辖,意思还是瓦解东江镇的军事实力,让他们互相牵制。在向皇帝的奏章里表示,如果再选一个东江司令员,恐怕再是一个毛文龙,如果服从管理还好,海路遥远,如果是和后金遥相呼应,则是大明的不幸。

这么看袁督师的考虑是有逻辑的,但是这个只是袁督师自己的想法,东江战区有军将十万,民众二十万,没有国家的“话事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事情还要从一个人贩子沈世魁说起,一个令人深思的传奇。一位商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走上了东江镇的最高峰,同时又为何在最后的抗清斗争中得到朝鲜的敬重?

而人贩子出身的沈世魁,也在这场历史大潮中,依靠自己的手段,成为了东江镇最后的总兵。

辽阳被后金占领,身为人贩子的沈世魁,和大多数的汉民一样,往内陆转移,这时候毛文龙在皮岛招兵,沈世魁很是激动一把,投军行伍,希望赶走后金,恢复以前的人丫子的风采,人才到什么地方都是人才。

沈世魁几十年人丫子积累,手头有些资本,但并不是很富裕,在东江战区还不成熟时,沈世魁充分发挥自己商人的聪明,

自己本来就是做这行当的,又是敢想敢干,于是花大力气、重金,通过贿赂初级军官获得了东江军中的一个职位,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时代动乱中,商人的沈世魁很是知道,人的重要性,要想在大明海外之地站住脚跟,人情关系最重要。

沈世魁有个女儿的长得有容貌、有身段、有才情,说是女儿,其实是沈世魁花重金在外面购置的,再加上自己的调教,让男人们都爱不释手,根本离不开,人丫子沈世魁利用之一优势资源,于岛帅毛文龙眉来眼去。

毛文龙把沈世魁女儿娶回家当小老婆,宠得不得了,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沈世魁也特别受毛文龙的信赖和重用,毛文龙甚至叫他“沈太爷”(听说这个女的在毛文龙死后,又先后成了东江总兵陈继盛、刘兴治、黄龙的小老婆,这三位也都叫沈世魁“沈太爷”)。

那时候,大明、后金、朝鲜的商人经常来往于东江镇,跟沈世魁关系特别好,也叫他“沈太爷”,

沈世魁发迹之后,不止局限做“沈太爷”,顺手开始做国际金融,开始对外国放贷,利息二分,不怕别国政府不给,这里放的做多的是朝鲜。

朝鲜国为什么一直借贷呢?

当时大明无暇东顾,粮米、白银自己的军队都是“白条”,根本谈不上支援朝鲜,朝鲜又是山地国家,平原还都是集中在西海岸,面积相对较小,都是在同一片蓝天下,大明有天灾,朝鲜、后金一样也有天灾,大明的土地多,后金武力强悍,可以做无本生意。

朝鲜呢?自己国土小,军队又弱,见谁都是“大哥”又不敢得罪。在向东给日本张口?更不可能,前几年日本还在朝鲜凶残屠戮朝鲜人民,后来把朝鲜男人带回日本,充当种马,现在皮岛上的人可以给予帮助,不管是不是毒药,先管自己肚子要紧。

于是疯狂向东江战区开口,朝鲜人去见毛文龙,毛文龙说自己都不够用,于是这个事情被沈世魁老爷子给拦下来。

一番商议,沈老爷子可没有什么道德、仁义,九进十三出,什么意思呢?

九进,指的是当借款人用价值十元的物品抵押时,当铺或放贷人只会支付9元给借款人,扣掉的一元可以视为“手续费”或“砍头息”。

十三出,借款人到期取还抵押物时,需要支付本金加上三个月的利息,共计十三元。

一番操作下来三个月时间,本息一起多四成。

朝鲜一听根本还不小,还不了也借,其他的事情后面再说,就这样后来朝鲜局势更加糟糕,沈老爷子多次讨要没有结果,于是对朝鲜进行操作。

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后,沈世魁并未受到牵连,反而通过四次嫁女儿在混乱中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

毛文龙先前挑选的将帅人才东江将领,或者死于内讧,或者投降后金,胜利的天平倾向后金。先前驻东江镇的军、民、后金败兵、辽民几十万人口,在人祸天灾面前,只剩下总计不过十万军民,分布在各个岛上。

沈世魁老爷子在朝鲜的史料中有这样的背景,肯定听不到好的声音,都是市侩、跋扈的形象。

这样也很正常,朝鲜人搞政治抹黑又不是第一次,大把的经验可以借鉴。最后定义成“恶吏将军”

怎么不是沈老爷子?现在成将军啦?

崇祯六年四月,沈世魁被委任署理东江总兵。七月,上一任东江总兵黄龙战死于旅顺,九月,沈世魁被崇祯帝正式任命为东江总兵。其后给朝鲜的揭帖中则评价沈世魁“性鲁而质直“,要求朝鲜对沈世魁多加协助。

朝鲜于大明有着捋不清的关系,作为战略的盟友,朝鲜经常受到沈世魁的“讨债骚扰”。现在沈老爷子正式任命为东江总兵,还要朝鲜协助,朝鲜国王,像吃到苍蝇,吐不出,咽不下,再加上打不过,所以只能看着沈老爷子乱来。

崇祯七年,后金大举进入长城防线,进攻明朝。这时候,沈世魁接到上级命令,要去骚扰后金大后方,好让北京那边减轻压力。

沈世魁带着部队到了鸭绿江,派兵去后金的地盘上抢劫。但是,这次行动没起到什么作用。

朝鲜史料说:“岛上的士兵有几千人,现在攻打到后金地盘,但是东江士兵被分成了两拨。士兵才刚走几步,就开始恐惧后金军队。一看到后金军的标志“金钱鼠尾”剃了头的人,就吓得魂都没了,腿都软了,只想逃跑。这样的军队,去对付后金的骑兵,那不就跟赶着羊群去打老虎一样吗?”

这次进攻没有结果,沈老爷子把责任推到没有马匹上面,其实这样也好,不像其他的一些领导,出事情找几个垫背的小兵,枭首示众,搪塞朝廷,最起码老爷子把问题归结在马上。

打报告向朝廷要马,盔甲、器械、火药、炮弹等物资,只要自己缺少的都要,大明的兵部看到报告,一顿挠头,一个皮岛,屁股大的地方,你要战马干什么?是要搞体彩娱乐吗?

兵部大手一挥,除了马其他的都给,现在指望东江总兵沈老爷牵制后金,肯定要下血本,不止给物资,在给加官进爵,为“钦差镇守登辽东江沿海等处、专理恢剿事务、挂征虏前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沈老爷子越是风光,朝鲜国越是不好过,不好过总要有一个发泄口。

朝鲜驻东江镇皮岛大使对国王报告说,“这位都督本来是个辽东的商人,相貌狰狞凶恶,言语粗俗凶暴,而且目不识丁,不通文墨,不了解下面的情况。

升职之后,他变得非常骄横放纵。他手下的兵力不过五千人,却虚报为一万多人,欺骗朝廷军饷,

而且他因为周都督(周文郁)不接受他的贿赂,就在领导面前告黑状,导致周都督遭受不测之祸。登州、莱州的百姓,无不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朝鲜驻东江镇皮岛大使下一任朝鲜官员郑文翼则认为:“这位沈都督的为人,从他在岛上时的行为来看,除了追求利益和满足欲望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正当的行为和作为。

沈都督手下的人在后金土地上胡作非为、干坏事,沈都督完全不加以制止,朝鲜百姓被抢走牛马,沈都督也不允许追查和归还。

朝鲜官员请求见他,沈都督总是借口说自己有病,拒绝见面,完全阻塞了上下沟通的渠道,双方的情况无法相互了解……

沈都督贪得无厌,又没有见识,这就是他的真实情况。然而,他的本性是以权谋为主,而且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这是朝鲜人的记载。

崇祯九年夏天,后金军再次入侵大明内地,沈世魁亲自带兵去骚扰后金岫岩、鹻场一带,竟然打败了一支后金军。

但由于“天气炎热潮湿,徒步行走难以深入”,所以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战果。

后金的皇太极很是清楚皮岛的重要性,对后金来说是严重威胁,要尽快铲除,皇太极下达命令,任命楞额礼为右翼主帅,喀克笃礼为左翼主帅,率领一支由一千五百名骑兵和四千五百名步兵组成的军队,向皮岛发起进攻。

后金的目标是利用压倒性的军事力量,联合朝鲜——这个已经与后金结成兄弟之国共同攻占皮岛。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后金的军队面临了一个尴尬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战船。

皇太极急需要朝鲜战船的支持,协助后金进攻皮岛,朝鲜是小国,不敢得罪后金,更不敢和大明的东江战区做对抗,权衡利弊之下,向大明打报告说后金要进攻东江,另一方面向后金表示自己国小人穷,战船没有,渔船有十一艘,你爱要不要。

下面是朝鲜的记载,渔船十一艘带着后金骑兵、步兵将部队运送到皮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上,两位后金主将要坚决完成皇太极的命令,

不幸的是,他们的行动被明军发现,东江总兵沈世魁随即派遣将领迅速出击。明军利用火器对后金军队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给后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后金军不会水战,在一番呕吐再加上站不住脚跟的情况下,放弃进攻皮岛的想法,看来机会不成熟。

于是不甘心失败皇太极召见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汉人将领。开始讨论攻打皮岛的方法,

尚可喜在投降后金之后,向皇太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后金在浑河地区建造船只,尚可喜认为,一旦春天冰雪融化,就是发起攻击的最佳时机,因为岛上缺粮,得不到补给

真正的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前的队友,来出卖自己的同胞,因为叛徒知根知底。

崇祯九年,皇太极为了消灭皮岛守军,带着两万步、骑兵渡过鸭绿江,迅速南下,对朝鲜发动攻击朝鲜军队节节败退。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丙子之役”。

本来跻身两大国之间的朝鲜都不好混,两边都站台,都不得罪,是朝鲜的国策,现在皇太极逼着朝鲜投降自己,一天之内攻克了朝鲜的首都汉城,朝鲜国王选择向清朝投降。

随后,双方签订了“君臣之盟”,朝鲜承诺将协助清朝出兵和提供战船,以共同对抗明朝。朝鲜还同意按照攻打江华岛时所使用的造船样式,制造出相应的战船来支援后金。

现在的朝鲜忘记三百年的父母之国,认后金皇太极当“干爹”对于朝鲜的这一决定,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朝鲜是出于无奈,毕竟在两大国之间周旋并非易事,选择强者作为靠山也是情理之中。而有人则批评朝鲜忘恩负义,忘记了明朝曾经的帮助和扶持。

也有人持中立态度,认为朝鲜只是出于自保,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在乱世中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沈老爷子还是很不服后金的,对后金的警告,根本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时不时的还给后金来个突然袭击,不管功效怎么样,毕竟沈老爷子商人出身,不是天生军人,搞政治公关是一把好手,在带兵抢地盘上,可能不如职业军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现在老爷子的麻烦事情马上来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