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投”了袁崇焕,鞑子少一半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吴三桂、白遇道、曹变蛟一路风尘仆仆,京师就在眼前。

吴三桂的心中打翻醋坛子。酸!

袁督师回辽东途中,准备一展身手,内心谋划着怎么扫平后金,建立功业。

此时,宁远兵变爆发,辽东巡抚毕自肃引咎自杀。

赶紧去宁远,到军营去,告诉士兵,皇上一直很关心大家,现在暂时手头紧,答应把欠的钱都会补发给大家,一番好言相劝这样才平息事件。

袁督师处理事情很小心,他把带头闹事的杨正朝、张思顺找来,让他们说出闹事的都有谁?这样他们就能将功补过。

说“除了这些带头闹事的人,其他人一个都不杀”。

因为宁远现地区变化太大,和先前袁崇焕在职时不同,现实不足以与后金对抗。

袁督师想出一个损招。和后金的和谈。

因双方在归还辽阳地区的问题,没有谈判余地而破裂,双边关系再度紧张。

袁督师已下令巩固了关宁一带的防务。

崇祯二年,后金皇太极率领满兵十万,以蒙古兵为先锋,从喜峰口进入长城,攻击遵化,中华民族的美好家园,被外族翻墙进入。

袁督师一听情况,知道自己可能闯大祸,五年平辽,没有摆平,现在被人家打到领导的家门口,立即召集祖大寿,何可纲带领关宁铁骑救援京师,

随着一声令下,骑兵部队集结,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部队开始缓缓前进。马蹄声整齐划一。

战马们迈着稳健的步伐,蹄下扬起一片尘土,骑兵部队如同一道黑色洪流,滚滚向前。

一路上经过抚宁、永平等地布置防御力量,计划是截断满洲八旗的归路,来个关门打狗。

满洲八旗没有想到在蓟州能和老对手关宁军遭遇,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开整!

赵率教关宁军整装待发,战马也被精心装扮,马鬃被梳理得整整齐齐,马身上披着特制的马铠,又显得威风凛凛。

骑兵们紧握着长矛,能撕裂一切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

一声惊雷,瞬间点燃了骑兵们的热血。开始向前冲锋。马蹄声如同密集的鼓点,震得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他们的长矛斜斜地指向前方,矛尖在奔跑中划出一道道寒光,如同一条条舞动的银蛇,随时准备刺向敌人。

当骑兵们冲过敌军的阵列后,他们并没有停留,而是迅速调转马头,准备进行下一轮冲锋。

后金贝勒阿济格率主力包围赵率教部,明军因寡不敌众陷入绝境。

赵率教本人中箭坠马殉国,其麾下四千至六千精锐骑兵全军覆没。

袁督师亲临前线,中途遇到后金偏师,指挥队伍一个俯冲,满洲八旗队伍被冲散,向通州退兵,渡北运河,直逼北京。

北京城百年来还没有外族带着队伍离北京这么近,京城三大营的少爷都是世袭,估计火铳怎么放的都不知道。

有好多都是找穷人顶替人头,战斗力还不如流民组成的民团。

现在满洲八旗北京兵临城下,三大营我编制更是虚设,平时出来打打鸟还行,现在让拿枪去打人,不好意思,师傅没有教过,祖传世袭职业,现在都不会。

皇帝老子年轻气盛,听说鞑子打到北京城,你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当场就要发飙,要抓典型人物,打打样。

袁督师此时连夜率领五千骑兵直奔北京城下,比满洲八旗早一些到达,

崇祯皇帝见自己的队伍前来“勤王”,有自己人助威,还是很开心。

派人询问才知道是袁崇焕的人马,赐御馔(皇帝赏赐的食物)和貂裘(貂皮制成的裘衣)。

袁崇焕两天两夜急行军三百多里,中途又又一次恶战,于是向皇帝要求让士兵进入北京城休息一晚。

崇祯皇帝还是很给面子,回复两字“不准。”

关宁军是边军,自古将领不允许带边军进京,这是犯忌讳的事,关键现在外面局势复杂,满洲八旗兵没有见到,只听到说。

袁督师你带着边军是来保卫京师?还是和满清来占领北京的?

既然皇帝不允许,咱们也是下属,听话,不让进就算啦,五千人马驻扎在广渠门外。

现在的满清兵一路围攻上来,刚开始清兵以为没有外围部队,都应该在守城,是攻坚战,一打听才知道是遭遇战。

对手还是关宁铁骑。

二十日天亮,祖大寿带领关宁军后续四千人赶上来参加战斗。

关宁军九千,满八旗号称十万,估计能战斗也就五万上下,双方摆好阵势。

两方的最高领导人在高处观战,下面的大领导带队冲锋,

老演员,老对手,老套路,开打!

炮兵轰,弓兵射,骑兵冲,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一边是东北老炮,一个是宁远老油条,你是快马弯刀,我是火铳排炮,

东北老炮喊,我要进来带些东西再走,宁远油条让把命留下,双方你来我往,谁都不让谁。

宁远老油条说,抢我关外的土地你给我拿回来。

东北老炮说;“够胆你放马过来,打赢了就给你。”

宁远老油条说:“你老爹前年就是抢我的铁锅,在我的刀下做的死鬼。”

东北老炮喊:“去年你的堂弟,也是我枪下亡魂。”

两方人打了几十年,从父亲辈动拳头,打到孙子辈拿砍刀,越打仇气越大,你来我往,刀光剑影。

崇祯皇帝还是很够意思,在葡萄牙新买的红夷大炮,现在也要开开战,对准满清八旗,左一炮,右一炮,炮弹打的地方尽皆糜烂。

双方从早上战到下午,皇太极一看这样不占便宜,对方有坚城、大炮、战斗力十足的一流部队,觉得吃亏,下令撤兵。

关宁军趁势追赶,一路追杀二十里,才收兵回营。

史料记载:那一仗中午打到傍晚,打了整整三个时辰,消灭了上千个清军,还伤了满清的假六王子和蒙古的知名酋长都令。加上八旗的兵力还有蒙古的盟友们,满清伤亡人数超过了一千。

关宁军人也有伤亡,一百多人受伤或牺牲。

这一仗袁督师不会武功,在皇帝老子眼皮底下还是要表现一下的,亲自披上了甲胄上阵督战。

战斗中,八旗兵挥刀砍向袁崇焕,幸好旁边有袁升高以刀相隔,袁崇焕才幸免于难。

把八旗兵一直往北追到了运河,据说袁督师在战斗中也受箭伤。

与宁远之役、宁锦大捷大不相同,并非据城固守,而是硬碰硬的野外作战,连明军最为倚重的红夷大炮也派上用场。

在军事形势上有优势,可才能击败十倍于己的敌军,靠的是誓死保卫京师的高昂士气。

作为一个高明的军事指挥官,袁崇焕深深知道这一点。即使是这一仗,他也并不想打。

而是不得不打,侥幸以少胜多,也没有给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按兵不动,等待随后就会赶到的大批步兵和各地勤王兵。

崇祯一再催促他出战,袁督师都以兵困马乏,等待援兵为由加以推迟。

其实即使援兵赶到,他也未必就愿意立即跟满兵决战,因为打野战,明军不是能骑善射的满洲八旗的对手。

袁崇焕对满洲八旗的战略向来是“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

皇太极以倾国之势深入大明腹地,本来极其冒险,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

袁崇焕的计划便是截断满兵退路,把满洲八旗围困住,等到各路勤王兵云集,时机成熟,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满兵,也当能给以重创。

自己先前向崇祯夸下的“五年全辽可复”的海口,隐隐有了希望。

这时有两路勤王兵赶到,袁崇焕并未把他们留下守卫北京,而是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

督师自己的主力预计十二月初三、初四日即可赶到,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将满洲八旗一举拿下。

初一日皇帝命令召见,让袁督师坐着竹篮从城墙下吊上北京城楼,然后被被捕下狱!

对袁督师的这一番部署,崇祯越想越不对头。

为什么袁崇焕能料敌如神,说满兵要来就真地来了?

为什么打败敌军后不乘胜追击,反而按兵不动?

为什么勤王兵赶到他反而把他们到其他地方驻守?

而这时朝中、城中的舆论对袁崇焕也非常不利。

这是满兵首次打到北京城外,北京的官民何曾见过这种阵势,巴不得早点把满洲八旗全部杀掉,高官贵族大多在城外置有家产,现在惨遭八旗蹂躏,自然心疼得很。

见袁崇焕按兵不动要打持久战,京城士绅们便把怨气都发泄到了袁崇焕头上,骂袁崇焕“纵敌”。

我国有一个传统,历来喜欢用“谶语”祸乱天下,历代皇帝对这种民谣也很重视,把他们当成预言看待。

而这时候也出现了这么一条民谣:“投了袁崇焕,鞑子跑一半。”这时的民心竟然认为要赶跑满兵,必须先逮捕(“投”)袁崇焕。

这些舆论,自然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崇祯耳里,更加深了他的疑虑。

刚好,有两个被满洲八旗俘虏的太监逃了回来,向崇祯报告了他们在敌营偷听来的重大机密。

原来袁崇焕通敌,与满洲八旗有密约,二十日满兵并非战败,而是有意退兵,以便让袁崇焕实施他的逼和计划。

崇祯至此恍然大悟,觉得所有的谜团一一解开了,立即召见袁崇焕,就在殿上命锦衣卫把袁崇焕逮捕下狱。

当时在场的大学士成基命算是头脑比较清醒的人,叩头请崇祯务必慎重。

不要轻信流言,目前敌军兵临城下,局势危急,不应该象平时那样想抓谁就抓谁。

崇祯皇帝自以为证据在手,对大臣提议看不见。

在兵临城下之时,把自己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逮捕下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创举了。

祖大寿,这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将领,此刻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不安之中。

原本以为是来接受胜利的嘉奖,却没想到亲眼目睹了主帅被捕的一幕。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祖大寿的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主帅的被捕,对于整个军队的士气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周围的将领们开始窃窃私语,他们交换着各自的看法,但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祖大寿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和同僚们应该做些什么。

崇祯派了个太监向城外袁军宣读圣旨,宣布袁崇焕罪状,三军放声大哭。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场面十分感人。

初三日,祖大寿与何可纲悲愤之余,率关宁军往东向锦洲奔去。

正南下支援京师的关宁军后续部队,在途中听说主帅督师被擒,再加上大家一通报道后,自然也掉头就回。

崇祯这下子才慌了起来,便接受余大成的建议,派全体内阁和九卿到狱中求袁崇焕写信劝祖大寿回来。

新任督师孙承宗所遣总兵马世龙带着圣旨和尚方剑劝祖大寿返回,等到信使追上关宁军,已在山海关外。

祖大寿说:“坏人当道,陷害忠良,我们拼命打敌人,结果功劳都给了满桂,连军粮都不给,搞得大家心里很不爽,没办法才回来的。

现在如果能赦免袁爷(袁崇焕),砍掉那些坏人来安抚军心,再给每个士兵五两银子,那我们就愿意回京城继续打敌人。”

说完带着队伍继续出山海关奔向锦州大本营。

刚抵达山海关的孙承宗没有见到祖大寿,就派守备孙良继续招谕祖大寿。

祖大寿又收到袁崇焕在狱中要他“勤王赎罪”的手书,祖大寿读完信,下马捧信痛哭,全军也跟着哭,

这事惊动了在军中的祖大寿母亲,问清是怎么回事后。

劝大家回去奋勇杀敌:“所以至此,为失督师耳。今未死,何不立功为赎,后从主上乞督师命耶?(你们为什么这样子把督师丢下?现在督师没有死,为什么不去打满清八旗?何不立功?以赎救督师,再向皇上请求督师的活命。)”。

最后得出结论,揍满洲八旗,还得是我们出马。

因此,关宁军的将士们个个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热情,他们毫不犹豫地迅速回师,立即调转马头,向着山海关的方向疾驰而去。

祖大寿将军带领着他的部队,再次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山海关。

在山海关,新任督师孙承宗将军(袁崇焕的老领导)以满腔的热情迎接了以前的部下祖大寿。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