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东江镇精锐投敌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大明边军欠饷是历来已久的事情,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军饷就像游击战争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下次在什么地方,不知道。

还好,汉民族的士兵有一个特点,一旦到组织里,就是听话,换成高大上的说法是“执行力强。”

这边穷的都要卖儿卖女,另一边组织上三句好话,又忘记自己的困难,想一想还是自己克服困难。不给组织上找麻烦。

有一口饭吃,饿不住,是不会出风头的,因为封建社会出风头的阻力太大,闹不好全家跟着遭殃。除非到了生死关头,才会铤而走险。

像明末的农民军起义,人脑袋都打成狗脑袋,结果崇祯皇帝一纸招安,农民军顷刻瓦解。也确实有几个另类,也都是罪大恶极的人,知道没有好果子吃,才坚持不投降。

然而,欠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袁崇焕的努力虽然暂时缓解了边军的困境,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朝廷的全力支持。

这时的大明朝廷指望不上,你给他要?他还想让你多交点呢.

袁督师还是很大气,毕竟做了人家老大,给钱粮的大帅人没有啦,总要有人管吃饭呢,这一点袁督师还是很够意思,

命令!从宁远大营调拨银子十万两,赏给岛上的士兵。

命令!因为皮岛隔海难以节制,已经奏请不再设置统帅,

命令!旗鼓官徐敷领兵一协,副将刘兴祚、陈继盛领兵两协,共同守卫边岛。

命令!凡是以前改姓毛的,都让他们恢复本姓。

宁远大营调拨银子十万两,刚好毛文龙有十万士兵,一人平均一两银子,不管怎么说士兵算是见到响啦。

明末辽东边军的月粮标准较高,每月大约在1.2两到1.5两银子左右,就算是给一个月的工资。

这个月的工资还是毛大帅人头换的,看来当领导不容易。

第二个命令不再设置皮岛战区司令,让旗鼓官徐敷领兵一协。

问题在这里,旗鼓官领兵一协,这个就值得人思考,难道毛帅手下的将领都是吃、拿、卡、要、的主?

难道在对后金战争中不是历练出来的?

让旗鼓官来领导一协,明代的旗鼓官是主要负责军中旗帜、鼓角等仪仗事务,同时也承担一定的指挥和传令职责。

看来袁司令根本没有把皮岛战区当回事。

副将刘兴祚、陈继盛领兵两协,副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总兵管理军队的日常事务和作战指挥。

毛文龙手下的几员大将,如吴三桂、耿仲明、尚之信、白遇道、曹变蛟、孔有德几人,现在看来这几个人都是人物。

而袁司令员看不见吗?

还是对这几个人了解不够深刻?

还是压根就没有把这几个人当回事?

督师在宁远硬顶后金有战功,况且手下有关宁铁骑,可以与后金野战的部队,看不上偷、摸、拐、抢的毛帅“精锐”是很正常的。

袁督师还是先入为主,听了谗言,一杆子打死一片,让副将、旗鼓官领导方面军军长,这些本来就领不足响银的糙人武夫,肯定跟你对着干。

“大哥”你可以杀,银子也可以不发,但官位你必须给留着。

后面是事情更是让你看不懂,

“督师有令,将巡视东部各镇。

这一次毛帅手下的嫡系部队首长,在也坐不住,于是大家在一起开了一个碰头会议。

吴三桂先说:“毛帅立下许多大功尚且不能免死,何况我们?”

“如今督师虽说其余的人不问,不过是为了暂时安抚人心,恐怕事后还会追究,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耿仲明说:“吴公说得对。督师的威令难以预测,如今若不离开,后悔就来不及了。”

吴三桂又对众将说:“凡是以前改姓毛的,都让他们恢复本姓。督师此举,大概是想解散毛帅的羽党。”

“督师多疑,害怕因为姓毛的缘故,会生出为毛帅复仇之心,所以才有这个举动。诸位想想,毛帅的亲丁众多,杀不胜杀,所以让他们恢复本姓。”

“如今我们这些人,都受过毛帅的重恩,正想着以死相报,料想督师也从未一日忘怀,只是害怕目前有变,暂时不敢发作罢了。我们今天如果不图自保,以后将无葬身之地了。”

说完,众将都大哭起来。

当时只有耿仲明在旁边,

便说道:“你说得对。毛帅让我们五将分别驻守各要道,毛帅独自镇守皮岛。如今皮岛都不再设统帅,何况我们所守的地方呢。”

“他暂时不敢撤掉我们的兵权,正如你所说,是害怕目前有变罢了。他疑心既重,恐怕不只是要裁撤我们的兵权,还会想方设法取我们的性命。”

左右说:“毛帅纵然有罪,但念及他过去的功劳,也不至于死。督师只是一时意气,剪除国家大将,我们杀了督师为毛帅泄愤,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不知道两位将军觉得如何?”

吴三桂急忙制止道:“这件事万万不可行。”

“督师是个书生,要杀他不过是一个人的力量罢了,但他带着尚方宝剑而来,谁知道朝廷是不是被小人谗言所惑,让他来杀毛帅的?”

“如今我们没有圣旨,如果擅自杀了国家大臣,那就是反叛了,所以万万不可行。”

正在说话之间,有人来报,大宗伯董其昌有书信到了。

吴三桂立刻让人递上来,在案上一起看董其昌的书信。

信上写道:

毛元帅;自从咱们在京都分开后,各奔东西,好几年没见了。

听说将军打了好几十场小仗,把敌人吓得够呛,所以边疆才这么太平。

朝廷给将军记了一功,推荐袁当了大将军,国家真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听说袁将军要出关了,还带着皇帝赐的宝剑。

看来毛帅这次恐怕要遭殃了...

毛帅的亲信、嫡系、看完信后都左右互看。

左右亲信说:“朝廷根本没有杀毛帅的命令,是袁崇焕自己的意思,他两个人是职位上平级,只是袁崇焕手里有尚方宝剑。”

吴三桂说:“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人都死啦,袁督师也是有才能的人,如果他在有什么事情,几天时间我大明损失两个大帅,还有谁来对抗后金?”

耿仲明还要说话,有人来报,白遇道到了。吴三桂立刻让人请他进来。

白遇道慌张地说:“督师有令,将巡视东部各镇。”

耿仲明听了更是坐不住,大声说:“不能在这里等死吧,肯定像对付毛帅一样,来收拾咱们。”

吴三桂听了,犹豫不决。

这个世界上不怕没有好事,就怕没有好人,耿仲明现在担心自己人头不保,看来平时没少干亏心事情,总害怕有人找后账。

吴三桂、白遇道就不同了,他们是想建功,没想到“大哥”被人做了,看来这个功现在是立不成,先想想怎么保命吧。

耿仲明建议趁督师尚未出发,赶快召集各镇商议对策。这时尚之信、孔有德也收到消息已经到了。

孔有德先说:“毛帅本来没有罪,我们作为他的左右手,肯定要想办法打击咱们。建州女真,我有投奔他的想法,如果你们不去,我将自己前往。”

白遇道回答道:“建州女真和我们有国仇,如果去投奔他们,我们的家小怎么办?将来怎么面对家乡父老?”

尚之信说:“建州皇太极早就对大明边将想收买,指望鞑子来攻击咱们得城防,他们差得远呢,咱们要去是不会亏待咱们,何况咱们有一流的战术,一流的防御技巧,肯定会重用咱们,”

孔有德说;“咱们只是暂时的避祸,等有机会在一起回来,为什么不行呢?”

说完,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

吴三桂说:“既然各位有这个想法,然后再写信告诉京师亲友,说明情况,让他们在和朝廷周旋,为咱们找条退路,各位!还有什么意见?”

事情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全部投的赞成票。

孔有德多一个心眼提议道:“咱们歃血为誓,结为手足兄弟,永世不能背叛,这样子才能更安全。”

众人听了,全部赞同,随后吴三桂写信进京,告诉董其昌及父亲吴襄。

一行人各回去准备行礼、物资、人员、约定时间,汇合地点,一同投奔建州后金国。

在人员全部散去的时候,吴三桂悄悄的拉住白遇道的衣服角,凑到耳边说:“咱们和耿仲明等人情况不一样,不能趟这个浑水。你叫上曹变蛟,晚上准备好船,咱们回京城。”

白遇道一听喜出望外,低声说:“我也觉得是,咱们就按你说的来办,咱们回京城。”

至此!大明朝毛文龙建立的东部防线全部崩溃,从此后金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剩下的就是集结重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大明朝的北部边防线。

进攻边防不是最重要的。

最关键的耿仲明、尚之信、孔有德这三个叛徒原本是东江镇的精锐力量,投降后金,尤其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的部队,携带大量先进的火炮和战船投降,使原来没有火器的落后部族,见失了科技的力量。

孔有德和耿仲明投降后,策动后金迅速攻占了旅顺等地,进一步撕开了明朝在辽东的防线,

明朝那会儿,孔有德、耿仲明这些人叛变了,还投降了后金,结果后金军队五次打进了大明的中心地带。这下可好,经济和社会秩序全乱套了,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外贼未平,流民暴乱又四起。

袁督师看到事情不对劲,现在有没有办法扭转局面,事情自己做了,这么多眼睛看着呢,瞒!肯定是隐瞒不住,还是老实上报崇祯皇帝。

但奏章写的是东部众将通敌,东部战线已经不复存在。

崇祯皇帝看到奏疏,抓起书案的青花盖碗茶杯,猛的摔的粉碎。

骂道:“看看这帮王八蛋做的蠢事,都说的这么清楚,还做不好事情,锦衣卫!锦衣卫!把相关人等等给我抓起来,好好的审问。”

兵部尚书洪承畴、礼部尚书董其昌齐声进言道:“袁崇焕这么做确实有点儿过头,但他确实有两把刷子,现在对后金战绩还是全胜记录。”

“现在要是把他给干掉,那不就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吗,绝对不行。”

“大明朝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清洗,皇帝息怒。”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