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开垦台湾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郑芝龙高兴的带着众兄弟去见福建巡抚沈犹龙。沈犹龙非常高兴,一见面就授予郑芝龙一个游击的虚衔,郑芝虎等人也都被授予千总、把总等职位,仍然在海口听用,等朝廷正式批准后再授予实职。
还让郑芝龙把手下喽啰的花名册呈上来,等朝廷批准改编为水军后,发给粮饷。凑巧的是,沈犹龙刚刚替郑芝龙上奏朝廷,就被调往别处。
接着,福建巡抚换成了熊文灿。郑芝龙只好带着众兄弟再去见他。熊文灿接见后,问郑芝龙他们现在有什么实职。郑芝龙就把沈犹龙上奏朝廷、但还没有得到批准的事情说了一遍。
熊文灿也很欣赏郑芝龙,答应再替他代奏。朝廷下旨,授予郑芝龙游击实职,郑芝虎、郑芝豹、郑鸿逵、朱一宁、吴同德等人都被授予千总实职,其余各头目也都被授予把总。
他们所带领的人马被改编为水师。郑芝龙于是率领众兄弟朝见皇帝,谢恩,然后在省城供职。
崇祯八年,郑芝龙出兵攻打刘香,这时的郑芝龙已经是朝廷的副总兵,他在广州打造了巨大的战舰,桅杆高十余丈,火炮重两三千斤,炮弹射程可达六七里。
刘香又称刘香老,他早年与郑芝龙结义,号称十八芝,同属一个海盗集团,后来郑芝龙接受朝廷招安,刘香却对此不以为然,仍然在海上做海盗。
背后有荷兰人给他撑腰,常年在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烧杀抢掠,其战斗力在当时各大海盗帮派中是极为强悍的。
这一年的四月初八,郑芝龙在海上与刘香的舰队遭遇,刘香的大船遭到了猛烈的炮火攻击,终于敌不过,便放火烧船自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香战败自刎而死。
在平定刘香老的时候,刘香老在船上指挥士兵,被郑芝虎看见。当时两人隔着两艘船,郑芝虎一跳就跳了过去,站在船舷上。郑芝虎还没站稳,刘香老已经一刀砍来。
郑芝虎接住他的手,顺势一拖,两人一起跌落海中,不知下落。郑芝龙虽然流下了眼泪,但因为郑芝虎是为了平盗而死,而且刘香老也因此被平定。
后来朝廷下旨哀悼,追赠郑芝虎总兵衔,还荫庇了他的一个儿子。
刘香的实力与郑芝龙不相上下,为了打败刘香,郑芝龙的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弟弟郑芝虎在这次战斗中阵亡,另一个弟弟郑芝鹄失踪,未能找到尸体。
像刘香这样战败而死的海盗是大多数,刘香作为海盗的大头目,留下了名字,而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海盗,战死的不计其数。
郑芝龙因功被提升为总兵,其他人都得到了晋升。郑芝龙把几股海盗都平定后,熊文灿非常高兴,和他结为密友。
在天启六年三月,福建地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饥荒,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天,郑芝龙在巡抚衙门赴宴,熊文灿对他说:“这几年福建大旱,颗粒无收,老兄有什么好的赈灾办法吗?”
郑芝龙笑着说:“办法是有的,只要能听我的安排,不要来干涉我,我就能办到。”
熊文灿问:“什么办法?你说说看。”
郑芝龙笑着说:“本来不想说,说了你又要管。”
熊文灿也笑着说:“既然这样说,我一概不管,老兄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赈灾呢?”
郑芝龙说:“秋季收成后,可以救济荒灾。”熊文灿说:“好,那就全靠老兄了。”郑芝龙当下答应着走了出来。
原来,在郑芝龙成为海盗之前,他因为做贸易,经常往来于日本、台湾等地。他知道台湾除了荷兰人之外,其他都是生番,他们都不从事生产劳动;即使是荷兰人,也不从事耕种。
他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感叹:“可惜这么好的土地,没人去开发。”
所以当熊文灿提到赈灾时,他立刻想到了台湾。他出来后,立刻叫人贴了一张告示,招募人去开垦台湾,每人给三两银子,三个人分到一头牛,用大船把他们运到台湾,让他们去种地。
没过几天,果然招到了五六万人。郑芝龙于是拿出三四十万的家产,买了两万多头牛,五万多副耕田的工具,然后把这些人和工具都装上船,还带上了所有日用物资。
他们就来到了台湾。郑芝龙率领众人登岸。当地的生番看到这么多人,都吓得逃到山里去了。只有荷兰人看到人多,也把城门紧闭,不敢出来。
郑芝龙命令众人砍树的砍树,割草的割草,搭架的搭架。一天的工夫,就搭起了几千间草屋。没过几天,草屋就全部建好了。然后,他们把所有日用物资都搬了上去。
郑芝龙命令众人只挑选平坦的地方,分头去开垦。大约开垦了一个月,已经开好了八万亩良田。等到试种的时候,果然土地非常肥沃。
郑芝龙非常高兴,就把众人的粮食留下,带着一万石白米回到福建,开市平粜。
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白米就卖得一干二净。幸亏台湾的土地非常肥沃,每年可以收获三次稻谷,所以郑芝龙回来不到两个月,那边又把新谷运来了。
从此,福建依靠台湾的粮食,米价才稳定下来,不至于闹荒灾了。因为台湾是郑芝龙一个人开辟的,所以他命令全台湾的粮食都交给他。
此事意义极大,毕竟这些饥民都是大明子民,又由福建巡抚组织迁移到台湾,属于典型的官方行为。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有计划、大规模地向台湾移民,对于大陆汉人在台湾的基础的奠定,裨益自必不小。
至于未能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者,正体现出末期大明在海疆经营上的灵活性,在国力衰退的情况下,委任郑芝龙这样改邪归正的藩臣负责海防海贸,经营一片荒芜的台湾,反而更加有效。
之前的天启四年,荷兰人已经侵占台湾岛西南部,先在大员建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后又在赤嵌地区建赤嵌城(荷人称普罗文查城)等城堡,做为军事侵略统治据点,并使用武力镇压高山族,烧毁村社。
然而荷兰人所占,不过几座城堡而已,汉人在台湾势力远大于荷兰人。郑芝龙不驱逐岛上的荷兰人,有考虑到棱堡难以攻打的因素,也有贸易的需要。
此时台湾岛上的荷兰人情况与租借澳门的葡萄牙人相类似,虽然建立了寥寥几个据点,但并不具备所据地的所有权。
郑芝龙凭借台湾的丰富资源获得了大量财富和粮食,并且升到了总兵的职位,每天在海上逍遥自在,享受着安富尊荣的生活。
尽管中原地区战乱纷争不断,烽火遍地,但福建地处偏远,他从未受到战乱的惊扰。郑芝龙还时常请假回家,饮酒作乐,享受着天然的幸福,仿佛生活在人间天堂。
崇祯十年,郑芝龙看到儿子郑森已经十三岁了,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读书、射箭、打猎样样出色,心中十分高兴。
他对儿子说:“孩子,你也是将门之后了。不过,我看你武艺不凡,希望你以后不要像我一样去做海盗。”
郑森回答说:“父亲,如果我能够一直顺利,那自然最好。但如果像父亲那样遭遇挫折,恐怕海上生涯也难以避免。而且现在文官贪污腐败,武将嬉戏玩乐,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倒不如在海上自立一个海国,也比向别人低头要强。”
郑芝龙说:“孩子,你不用担心不得志。我当年做海盗是因为没有人提携,迫于无奈。现在有我在,你还怕没有出头的机会吗?”
正说着,家人送上一封信。郑芝龙一看,原来是熊文灿写来的。他拆开信一看,大意是:天下大乱,熊文灿奉命总理南畿五省军务,担心手下无人可用,已经上奏朝廷,希望郑芝龙能和他一起去,让他尽快同行。
郑芝龙看完信后,对郑森说:“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机会来了。”
郑森忙问:“怎么回事?”
郑芝龙说:“巡抚熊大人奉命总理南畿五省军务,让我跟他一起去。我想带你一起去,趁着年轻的时候立点功勋也好。”
郑森听了非常高兴,问道:“我们去能做什么呢?”
郑芝龙笑着说:“还能做什么,当然是立功了。”
说完,他立刻收拾好行李,到省城见了熊文灿,然后选定出行日期,和他一起进京。
鼠辈遇我敢复尔,酒酣妄为大言耳......试问降者十三家,今皆安在罪轻儗。十三家是,招降十三家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的罪行被从轻处理了。
谁写的呢?五省总理熊文灿。
这个人故事太多,捡几个有看点的和大家分享。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东城北郊,红土山岭自红崖山延伸,东西走向,直插永宁河心。山岭上均匀排列五个小丘,自明代崇祯十四年起被称为挖断山。
堪舆学认为,这条山岭是罕见的风水宝地,背靠紫霞峰,脚踏永宁河,与九龙山和石虎岭遥遥相对,形成龙蟠虎踞之势。这里是熊文灿的家乡。
熊文灿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时候。他的老家上任一位县官吴仁,是浙江人,进士出身。据说这个人,大鼻子罗圈腿,丑的要死,说话还是先要用鼻音“嗯...”才能说出话。也是难为吴仁。
按照官场惯例,新县官要去拜访当地的士绅,熊文灿的父亲熊老太爷是永宁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县官的拜访对象。
哪一年熊老太爷的八十岁寿诞,永宁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去捧场,纷纷来给老太爷拜寿,熊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寿联、寿匾、寿彩、寿幛金碧辉煌,挂满了熊府的每一个角落。
由于熊文灿影响,四乡贤达,三教九流,地皮流氓来了两百多桌,场面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嬉笑、怒骂、猜拳、夹菜,声浪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熊老太爷坐在正堂之上,面带微笑,接受着众人的祝贺。他身着华贵的寿服,头戴金冠,显得精神矍铄。
仔细观察之下,发现县令吴仁没有到场,让这热闹的寿庆活动减色不少,也让熊家很没有面子。
原来是吴县令当天,将一块“寿与天齐”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后,就和县里的班头一起下乡去办理命案,等事情办完,寿宴也结束,大家也散去。
吴仁虽然到熊府解释并道歉,但熊家却一直心怀怨恨。
熊文灿有一个弟弟,名叫熊文炳。因为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从小就深受熊老太爷宠爱,所以养成了骄奢淫逸的习性。
他不读诗书,也不经营家业,整天和县城里的一帮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狎妓唱曲,被人们称为熊二爷。他对吴仁没有在老爷子的寿庆那天来祝贺捧场极为恼火,并扬言要找机会教训吴仁。
不久之后,熊文炳在熊府设置了一桩不可能破获的盗案,然后报官,请求缉拿盗贼追回财物。几个月过去了,盗案仍未破获。
熊文炳便纠集了一帮地方上的无赖泼皮以及熊氏族人,去大闹公堂,口出恶言,让吴县令难堪至极。
吴仁受到侮辱,愤恨难消,一心想着报复。
于是,他悄悄派心腹外出寻访到一位堪舆术极精的阴阳先生,以重金相酬,请他对熊家祖坟进行暗中勘察。
阴阳先生来到永宁后,为了弄清熊家龙脉的来源,他先登上紫霞峰,再攀登罗汉林,最后追溯龙脉至云贵高原,历经艰辛,历时半月,终于查清了熊家祖坟的气势来源。
他回来后对吴县令说:“熊家坟山是云贵高原的乌蒙山的余脉,其主脉在贵州的威宁和云南的宣威交界处。
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云南的镇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宁的罗汉林,再绵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坟山。
它凝聚了万山精华,占尽了山水灵气,主五代昌荣。”
吴县令听后,两眼发呆,一脸沉重,顿时气馁。
阴阳先生急忙说:“使君放心,世间万象都有相生相克的规律,任何难题都有破解的方法。我们只要在熊家祖坟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横挖一沟,便可将他家的龙脉截断,熊家就会因此败毁。”
吴县令听后笑逐颜开,于是以挖沟引水灌溉干田为由,发动农民把熊家祖坟上的土埂挖断。
据说,沟渠通水的那一天,正是熊文灿下狱之时。
吴县令见怨恨已报,便挂印而去。挖断山也因此得名,并流传至今。
熊文灿任福建布政使兼广东巡抚。远离大明中心内斗旋涡,日子过得潇洒快活,除了打打沿海地区的海盗和招抚郑之龙,他就以沿海地区盛产的珠宝财物结交朝廷权贵,希望可以永久镇守岭南。
渐渐的熊文灿引起兵部杨嗣昌的主意倒是据此认为熊文灿有平寇的本事,因此极力向皇帝推荐。
崇祯皇帝这些年没少被手下的大臣坑,所以这次他多长了一个一个心眼,决定再考察一下熊文灿。
他派出了自己的一个亲信太监,这位太监此行打的是采办药材的名义,实际上就是专门去考察熊文灿的。
熊文灿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自然非常熟悉官场的那一套。他听说京城来了位皇上的亲信太监,忙不迭地把人家请到了自己家里,又是请吃饭,又是送礼,双方相见恨晚,就差拜把子了。
可是这位公公在熊总督家里住了十天,一点也没有走的意思。熊文灿心里十分奇怪,这位爷到底是来干嘛的?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