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郑芝龙“洗白”之路

书名:百万精锐的亡国 分类:历史 作者:玉蒲少了团 更新时间:2025-04-15 09:58:13

换源:
 

  回到沙港,郑芝虎解释,因官府谕帖傲慢,需要和你商量后在行动。

郑芝虎便命人去取来。内容大致如下:

有见识的人,会选择顺应形势;有道德的人,会坚守道义......我本应出兵讨伐,但念......所以暂时停兵,特来招抚......如果你们明白事理,限一个月内自行投戈,不仅可免去前罪,官府还会代为申奏,量才录用。如果你们还怙恶不悛,我将出兵讨伐,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以上缘由,特此谕告。

郑芝龙模棱两可表示理解对方,并认为不应错过机会,结束继续海上漂泊生活。郑芝虎同意回复,并准备投降事宜。

郑鸿逵建议谨慎行动,认为只需他和哥哥前去,待情况稳定后再让其他人加入。郑芝虎同意,但朱一宁坚持同行。

三人准备完毕,次日乘船前往泉州府。到达后,他们谨慎向中军官表明身份,报告给蔡善继,蔡善继乐坏了,说:“我这一番话果然让他投降,这功劳可不小。”

然后问:“他穿的什么衣服?”

中军官回答:“他穿的是农家的打扮。”

蔡善继说:“这家伙还不懂规矩呢!强盗来投降,如果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以后怎么管得住他?不怕他,既然他来投降了,以后肯定得听我的。”

蔡善继突然变了脸色,对中军官说:“你去告诉他,让他换上囚犯的衣服再来见我。”

中军官答应了一声,然后对郑芝龙三个人说:“我还以为你们是什么大人物呢,原来是来投降的强盗!既然要投降,起码的规矩总该懂吧。我刚才进去报告了一下,结果惹得大人不高兴了。你们快点去换衣服吧!”

芝龙问:“换什么衣服?”

中军官大喊道:“唗,换囚衣!还不晓得吗?”

芝虎、一宁怒火中烧,回转身便走,芝龙也连声“是、是”的退了下来。

芝虎向芝龙说:“原来当强盗投降也不简单,得先体验一下当囚犯的滋味。但他不该告诉我们说已经奏请朝廷要录用我们,难道那些等着被推荐的人还得先当囚犯吗?

今天来投降,先受了一肚子气,以后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今天真可惜没把兄弟们带来,要是带来了,非得把他们这地方给踏平了不可,看他能拿我们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郑芝龙的部下保护着他逃离了泉州,继续占据着海岛,并且开始拦路抢劫过往的商人,继续他们的海盗生涯。

金门的游击卢毓英,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向芝龙发起了攻击,试图将这位在海上势力驱逐出去。然而,卢毓英的部队在与芝龙的对抗中遭遇了失败,卢毓英本人也被芝龙俘获。

在被俘之后,卢毓英与芝龙进行了一次对话。诏安心切的芝龙向他表达了自己并非有意要反抗官军,实在是因为饥荒所迫,为了生存才不得不采取这样的行动。

芝龙诚恳地告诉卢毓英,如果朝廷能够给予他一个合适的官职,他愿意为朝廷效力,誓死保卫东南沿海这一片土地。

此时的芝龙,其海上势力已经十分强大,他所指挥的兵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上千只,成为了海上东南第一海商。

既然招安不成,继续做强盗。郑芝龙表示他们不会分开。郑芝虎提议做大生意,朱一宁推荐了嵌头村,认为那是个战略要地。大家同意夺取嵌头村。

郑芝龙安排朱一宁和其他人带兵去嵌头村,自己和郑芝虎、郑芝豹则去打漳浦。他们由于船坚炮利很快取得胜利,夺取了大量财帛。

郑芝虎担心路上携带财帛不安全,建议先藏在郑芝龙家。郑芝龙同意,将大部分财帛存放在家,只带了部分和喽啰前往海丰。

他们到达嵌头村,发现正如朱一宁所言,村子富庶。他们决定与百姓交好,设立公所,并对海上商船征税,承诺不扰害,从此相安无事,家产日益增多。

自立门户后,从福建招徕了郑兴、郑明、杨耿、陈晖、郑彩等部将。他将部下分为十八先锋,结为“十八芝”,势力不断壮大,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

郑芝龙在海上横行霸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虽然官兵多次前来剿捕,但总是打不过他。郑芝龙也并不想和官兵死拼,只要把他们打退就好,他心里还想着以后能被招安。

转眼到了崇祯元年。福建巡抚朱钦相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分的郑芝龙的存在。郑芝龙的活动不仅严重干扰了当地的政纪,而且对沿海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维护秩序,朱钦相决定采取行动,派遣军队去剿灭郑芝龙的势力。

然而,现在即使将福建直辖下的所有官兵集结起来,其数量可能也比不上郑芝龙所拥有的兵力,打!可能打不过。

在这样的困境中,有人向朱钦相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采取诏安的策略。

毕竟,无论郑芝龙在外如何风生水起,他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总有一天他或许会考虑回归。这个建议似乎为朱钦相提供了希望。

于是,朱钦相决定派遣一位名叫蔡善继的官员去说服郑芝龙投降。蔡善继带着使命前往,最终郑芝龙同意带着他的人马前往泉州,准备接受招安。

郑芝龙的巡船头目送来了一个人。郑芝龙一问,才知道是福建巡抚派来的巡捕官王坤。

郑芝龙急忙接见了他。王坤呈上了一封福建巡抚沈犹龙的信。郑芝龙拆开一看,原来信里说的是招安的事情。他非常高兴,立刻把众兄弟召集起来,把信的内容一一说了。众兄弟听了也非常高兴。随后,郑芝龙热情款待了王坤。

郑芝虎私下对郑芝龙说:“我怕这次又是上次的蔡善继那样的骗局吧?我们这次可不能上当,得和他先讲清楚条件。”

郑芝龙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写了一张复禀,要求明确不许欺诈变化,不穿囚犯的衣服,以及其他一些条件,拿给王坤看。王坤答应后,带着复禀回去了。

过了几天复函到了。《招抚郑芝龙檄文》

各位海上的朋友们,做事要长远打算,事业也要考虑长久。反抗国家的权威、残害百姓的生命,从来没有人能这样长久地过下去。

远的有方腊、杨么、宋光明,近的有吴鹏、林凤、林道乾,他们的下场如何..

就是劝说手下的人,让他们解散回家,和父母妻子团聚,各自安心生活。官府也已经发布告示,不会再追究他们的责任,这样大家都可以安稳地生活。共享清福......

不做反抗的事情,也不用提招抚的事,这是一条最好的路。如果你们真的想要接受招抚,也应该把船停在远处的岛上,让手下的人保持安静,派使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

比如怎么封赏、怎么安置、怎么解散等问题,等商量好了再行动,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

之后不要忘了自己是大明的臣民,尊奉大明的正朔。这样可以请求朝廷派遣使臣,正式册封你们的部众,让他们分布在各地,互相支援。

这样既能建立英名,又能成就大业,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举动。

而且,台湾离内地不远,商人往来频繁。如果像在吕宋(菲律宾)设立大明街市一样,在台湾开展贸易,那么台湾就会成为我们的人占据的地方,经济实力也会更加稳固。

之后再和各国进行贸易,利益也会源源不断。这样的好办法,为什么不考虑呢?

大家一看,信里已经答应了所有的条件。众兄弟大喜,于是收拾好东西,一起上船,开往福建。

中国海盗最常见的命运,官兵的围剿,同行的火拼,都是高风险的作战。自从他们选择了做海盗那一天开始,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海盗曾一本,他与官兵作战时,点燃火铳,却不慎掉落,导致火药爆炸,炸伤了手脚,和妻子郑氏一起被杀,官兵还毁了他的尸体,可谓惨烈。

同样战死的海盗还有蔡牵,在和官兵的遭遇战当中,弹尽粮绝而又不愿投降,夫妻双双沉船自尽。

在招安这条路上得到最大利益的,当属郑芝龙。郑芝龙接受招安之际,正是明朝末年的多事之秋,东南有海盗猖獗,西北有农民起义,东北有日渐崛起的建州女真。

在这种局面之下,崇祯皇帝命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而郑芝龙也正想借合法的外衣扩张自己的力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招安之后,郑芝龙开始在海上用兵,攻打各大海盗帮派,先后剿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褚彩老、钟斌、刘香等海上大盗。

对于明王朝来说,除掉这些海盗,海疆得以安定,郑芝龙来说,却是消灭了竞争对手,东南沿海的航线从此都在郑芝龙的控制之下,明朝廷也和这个大海盗度过了一段蜜月期,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郑芝龙靠着武装力量保护往来商船,收取保护费,因此而成巨富,这也使他的武装势力愈做愈大,成为游离于陆地之外的海上王国。

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张保仔接受招安之后,做了驻守澎湖的军官,后来林则徐还给皇帝上疏,建议不该再给张保仔升官,不然将是心腹大患。

另外,张保仔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据说是被朝廷派人毒死的,如此看来,或战或降,都是死路一条。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海盗都有了顾忌,轻易也不敢接受招安了,招安成了一笔赌注,碰的是运气。

不过,在接受招安的海盗当中,也有人过得很舒服,与张保仔同时代的郭学显就是一例,他接受招安后也曾帮助朝廷剿灭海盗。

但他意识到了朝廷的猜忌,以及同僚投来的轻蔑的目光,在剿灭几股海盗之后不多久,他就辞官不做,时机掌握得刚刚好,既避开了卸磨杀驴,又获得了合法身份。

他在广州买了房子定居,每天教儿子读书写字,与城中的名士们一起饮酒作诗,度过了优哉游哉的下半生,最后得了善终。

郭学显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或许他看到了海盗很难有善终,便选择了急流勇退,及时从官场抽身,过上了有诗有酒的隐居生活。然而,这样的智慧并不是每个海盗都有的。

还有一种海盗是失败之后逃亡,躲过了追杀,成为漏网之鱼,而早年积累的金银财宝藏在秘密之处,足够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样的海盗当然也是少数,明代的大海盗吴平就算一个。

吴平也算海盗中能征善战的,可惜时运不济,遇到了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两大名将的合力攻打,吴平战败,乘着小船逃走,船又小又尖,在浅水中迅速他走了,官兵的大船反而追不上他,要论逃跑的功夫,吴平真算是一流的。

不过,吴平竟然因此得以善终,算是海盗中下场比较好的一个,他逃走之后,没有遭到杀身之祸,也没有受到招安,而是成为真正的漏网之鱼,而且过得还不错。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提到了吴平的结局:有人在京城亲眼看见吴平变成了一个大富商,往来于京城和浙江之间,聚财亿万。

这时的吴平已经隐姓埋名,并且把脸烫伤,满脸都是疮疤,再也认不出是原来那个吴平了,他还趁热吞下燃烧的木炭,烫坏嗓子,声音也完全变得嘶哑,这样就没有人辨认出他的声音。

甚至连走路的姿势,生活的习惯,也都做了改变。在后半生里,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名字、容貌、声音、举止、习惯,都是另外一个人了。

做海盗时积累的财富仍在秘密的所在,仅此一项便可成为富家翁,过上无忧无虑的后半生。

后来有人看见吴平去看望老朋友,挖出了当年在故友处埋藏的金银财宝,谢了老朋友,带着金银财宝扬长而去,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后来有一种传闻,说吴平当年逃亡到一个无人的荒岛,在岛上饿死了,据说这是吴平故意放出的谣言,为了自己的安全做掩护。

在海上兴风作浪的大盗,最终回到了陆地,消失在人群之中,这是躲藏的最好办法。吴平成了为数不多的漏网之鱼,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自己毁容,吞炭火,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硬生生地改变早已养成的习惯,这种狠劲儿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先的那个吴平已经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