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十章(下):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书名: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分类:穿越 作者:此心可安 更新时间:2025-04-10 08:49:41

换源:
 

  “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了,很多事都是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相应的认知,就算给了你财富,你也守不住的,我们看到过很多中彩票大奖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奖金挥霍一空了,对吧,这就是认知的问题,没有管理财富的能力就不可能守住财富,反过来,如果你有了管理财富的能力,财富早晚都会到你身边,不是有句话说财富也是有灵性的、也是认人的嘛,财富只会跑到其认为有能力的人身边。我其实也是认知不足的问题,正所谓“德不配位,必受其殃,老祖宗的总结果然是通透。”宁致远感慨道。

“我比你年长许多,有些事,是人生的必经之事,你只要能学会从任何经历中都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乐观的看待未来,当下的这点事等你未来再去想,都不算什么大事,甚至你还会感谢自己有这份经历。”律师说道。

“希望吧,第一次体验到了一无所有,也许体验过了,以后就不会再惧怕一无所有了。”宁致远苦笑道。

“孺子可教也。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家里人一直纠结的,就是啥时退回受贿款能无罪?他们主要是怕你会反反复复的后悔纠结这件事情,就拜托我把这方面的事情讲一下,你看你需要吗?”律师问道。

“我的资金在承办抓我的那天就全部被冻结了,包括手机、银行卡、身份证也都被羁押了,我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吧。”宁致远说道。

“那我还是大概跟你讲一些这块的内容吧。公司员工有时会受利益驱动收受供应商或客户的回扣、红包等赃款,可能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员工知道问题严重后积极主动全额退赃,期望能够免于刑事处罚或被判无罪,对于该类刑事犯罪,本期上需要理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什么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既遂?

2.退回全部受贿款,属于什么样的情节?

3.什么时候退回受贿款,可以无罪?

先跟你说下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既遂的相关规定。

犯罪既遂,就是犯罪完成的状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中的犯罪既遂就是已经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他人谋取了利益,并且收受了他人的财物,或者是在商务活动中,收受了他人的回扣、手续费等进入自己腰包,并不打算返给公司。

但是如果在接受到对方财物后,较短时间内汇报给公司,或者将该财物返还给其任职公司,那么可以认定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不构成犯罪。

犯罪既遂是相对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这些状态而言的。

犯罪预备,就是为犯罪做准备的阶段,被抓获或者案发。比如,为了盗窃,而购买相关的工具,为了诈骗而购买成本道具等。

犯罪未遂,是犯罪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犯罪者本身之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也就是并不是犯罪者自己想停止,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或者犯罪之后,积极主动停止犯罪,并且为了避免不良结果发生,而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是比犯罪既遂要减轻处罚的情节。

你可以自己对标下自己的行为,我想我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律师说道。

“嗯,我明白,那我有个问题要问下,也是确定下,如果我这种情况是在被抓之前主动、甚至双倍退回全部受贿款项,是不是可以无罪?”宁致远问道。

“我办过很多类似的案件,有像你说的这样的情况的,也有在法院审理阶段全部退回受贿款项的,但是,从结果上来看,不管是在哪个环节退回受贿款,都无法弥补给单位造成的损失,所以,在嫌疑人退回受贿款之后,法院仍然对会其量刑,只是有退回受贿款这个行为的话对于嫌疑人来说,是酌定从轻的非常好的情节。”律师回答道。

“好的,我明白了,你帮我跟家里人说下,不用担心这个,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老是纠结这纠结那的。其实我明白家人对我的担心,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只是有时候太过纠结一些事的时候,比如我有时会纠结如果帮客户办好了他们的需求,向他们收费的时候刚开始说2万客户答应了,我就会想着为什么不说3万呢?3万客户也没办法的,也会给的,这样不就多收了一万?这样收到2万的喜悦就被这样的想法盖住了。

有时同样的事情,有的客户只给一万,我就想着别的客户都是2万的,凭啥你给一万,但客户最大的能力就是1万了,那做不做,我还是做了,总觉得1万也是钱啊,但总有觉得不划算。

你能明白吗,我总是陷入在这样的纠结情绪中,根本没有拿到了钱的快感,有时实在想不通很烦躁就会简单跟家人说说,也就是说拿了客户好处之类的,家人就说不要拿这种钱,拿拿工资就够了,我还跟家人吵。

现在想来,我是太偏激了,听不进任何反对的意见,最终到了这步田地。你帮我跟家里人说,我不会在这样的,让他们放心吧。”宁致远懊悔的说道。

“好的,我一定会的。你是陷进去了,金钱为王,不管不顾、得寸进尺了,不懂的适可而止是很可怕的。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你在里面没事也可以多看看历史书,肯定会有所收获。

春秋末期,周天子的权力已不再为大家所重视,一些当初受封的诸侯,都纷纷闹独立,扩展自己的领土。那时,晋国是一个大诸侯国,国中有六个上卿:赵、魏、韩、范、智、中行。在六个上卿中,智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总是处心积虑地想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一次,智伯联合韩、赵、魏去攻打中行氏,在把中行氏消灭后,他便把中行氏的土地侵占了。过了几年,智伯又派人去向韩康子要求割地,韩康子惧怕智伯,便忍气吞声地割了一块有一万户人家的地方给他。智伯得到这块土地以后,很是喜欢。

接着,他又派人去向魏桓子要求割地,魏桓子本不想给他,但怕他起兵攻打,也不得已割让了一块土地给他。过时候,智伯得意极了。他以为全天下的人都怕他,于是他又派人去要赵襄子割让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可是,赵襄子却不答应,说:“土地是先人的产业,我不能随便送人。”

智伯得知赵襄子不肯割让土地,十分生气,便约韩康子和魏桓子一同去讨伐赵襄子。赵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敌众,便采纳了谋士张孟谈的计策,迁到晋阳城中坚守。结果智伯围攻晋阳三年,却一直没能攻下来。但这时候,晋阳城里粮食快要完了,智伯又用水淹城,形势十分危急。赵襄子便派张孟谈去游说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动他们反过来反攻智伯。

韩康子和魏桓子本来就对智伯不满,知道智伯贪得无厌,灭了赵襄子对他们没什么好处,便答应和赵襄子一起联合起来,灭掉智伯,然后平分智伯的土地。于是,三家约定由赵襄子乘夜出兵袭击,韩康子和魏桓子做内应。结果,三家联合,终于击败了智伯,并将他杀死。”律师讲完后,看向宁致远。

“我能明白您想要表达的意思。贪得无厌的人,不知道管理和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当强烈的贪欲发展为不可克制的病态时,就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众叛亲离,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所以,一个人务必要忍住自己的贪心,在社会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克制非分之想,做到进退自如,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本领,尤其生活处处是欲望,管住欲望,才是一个人最深的自律,否则,赔进去的就是自己的后半生。”宁致远沉重的说道。

“是的,我没有看错你,你确实很聪明,一点就通。来之前我也想好了大概的辩护方向,基于目前我跟你聊的,我们就只能是两手准备了,一来,找剩余的客户,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出来作出和其它客户不同的说法,如果有,那判缓刑的希望就很大了,但这个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你也别报太大的期望;

二来就是,往最差的方向走,因为我们无法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那就只能在对方提供的证据的有效性上找角度,去指控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比如说主要的直接证据真实性存疑(虽然所有的客户都这么说,但毕竟也只是口说无凭而已,客户给的资金是实实在在的,但用途却可以信口雌黄,不能排除所有客户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出了这个相同的说法,毕竟客户的身份和利益是一致的),以及间接证据的证明力较弱,未能达到补强的证明标准(为什么其它的客户就不用再闻讯了),利用证言与资金往来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对等性的矛盾,来极力表达各证据之间未能形成完整证明体系的说法,以期在法官面前争取得到证据不能百分百定罪的最大程度的认同,这样也有把所认定的金额往下降的可能。

当然,这个难度也很大,毕竟办案的核心是证据,有时候有瑕疵的证据也好过没有证据,你懂的。目前的策略只能是这样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律师说道。

“好的,我明白了,那我们就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完美的准备吧,我相信事在人为,也相信您的专业能力,谢谢。”宁致远说道。

“好的,也感谢你的信任,我会尽力的,那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家里给你打了三千块钱等会我去给你充上,家里人说了,不要舍不得用,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律师说道。

“好的,帮我跟家里人说,我一切都好,不用挂念。让他们也不用担心我,现在的境况,就是我做好我该做的,他们做好他们该做的,就好了。”宁致远说道。

“好的,原话我一定带到,那下次见,再见。”律师向宁致远挥了挥手,起身离开了。

宁致远看着律师离去的背影,律师说过的话在他脑海里翻来覆去,他陷入了沉思。

这个律师在他接触下来之后,他觉得律师是很专业的,对很多隐私性的问题都是点到为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的也很全面详细,更重要的是律师一直在引导他自己提出问题。宁致远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案子,前前后后,深思熟虑,甚至天马行空。

最后,他总结出很重要的一点,今天在律师那里通过承办和客户的口供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那就是我们越来越轻易的放弃了自己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越来越缺乏批判性的思维。而法律诉讼刚好就保留了批判性思维,这也是宁致远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最大的收获,因为他意识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批判性思维后果的严重性。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我们都有错误的信念、偏见、错觉和谬见,当这些错误信念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维是‘欺骗性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谦虚的,但往往我们是很自负的。

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我们的大脑还企图忽视和掩盖这些局限性,即使经历了正常教育,人依然很容易陷人思维的自负中,这种思维自负和公正是不兼容的,因为如果人们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就很难作出公正的判断,偏偏人类的天性就是会很快作出判断,并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

所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本身也是对天性的克服。

然而,这还不是最难办的,对一件事情有着良好的判断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从各个方面的分析和取证中塑造恰当的评估标准,我们就有可能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虽然这一点恰恰很难做到,但只要我们愿意付诸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在于培养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严禁求真的思维方式,一个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思考者,要能提出关键问题,指出问题所在,并清楚准确的将问题表达出来。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质量决定思维的质量,肤浅的问题会让人的思维变得肤浅,而深刻的问题也会让人的额思维变得深刻。

思考是个技术活,人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具备清晰和富有逻辑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需要通过学习和练习能获得,头脑未受过训练的人不可能具备它,就好像没有学习过、练习过的人无法变成优秀的木匠、高尔夫球手或者钢琴家一样。

然而,在当今时代大多数人却有着思考是一件根本不需要什么技巧的事的认知,他们认为思考轻而易举,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人类认识自身局限有多难,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正是因为对权威充满怀疑开始强调批判和理性被定义成异端而导致杀身之祸。

更为难办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件难如登天的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难于上蜀道,尤其是在大众传媒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批判性思维显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尽管现代性祛魅让权威有了一定程度的坍塌,但媒介在很大程度上裹挟甚至垄断了信息,让很多放弃了思考。

人们不是不自觉的寻找心目中的“偶像”,就是物色新的盲从对象,当下人们每日都被海量信息所包围,除了主动接收之外还会被动接触大量信息,而碎片化信息往往导致碎片化思维,碎片化思维的跳跃性恰恰失去了逻辑性,人们就这么被迷失在了海量信息当中,大众媒体带给人们更大自由和更广阔信息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思维上的重重枷锁,让人因此而受困。

所以,人之所以要不断学习,正是要通过扩大自己“知”的边界来洞悉自己的“无知”。“知识越丰富的人,越会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芝诺的知识圆圈理论恰恰指出了人类世界的永恒定理,但并非每个学习的人都能取得同样效果,在现实中,许多人在填鸭式的教育中丧失思考能力,并没有从知识中真正获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