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岁月静好
书名:诸天从萨尔浒之战开始 分类:穿越 作者:火狱凝渊 更新时间:2025-04-14 13:58:23
火器营的人过来后,立刻将火炮调整好角度。
与此同时,倭寇战船缓缓靠近港口。
船上的倭寇已经幻想着登陆后,如何抢大明百姓的钱财和女人。
有人还在说,等上岸后,比比谁杀的人多。
只是很快炮弹划破夜空的声音,就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轰隆隆——”
火炮的轰鸣震得礁石簌簌落沙,第一发实心弹直接撞碎为首安宅船的船首,木屑混着倭寇的惨叫坠入海中。
未等敌船调头,第二轮齐射已掀飞三艘关船的甲板,紧接着漫天火鸦如流星坠下,涂满桐油的鸦身一触即燃,将帆布烧得噼啪作响。
“八嘎!”
“有埋伏。”
“我们中计了,快转舵。”
两轮炮击,打沉了数艘木质战船。
神火飞鸦也砸毁了几艘战船。
剩下的七艘战船掉头逃跑,很快跑出了炮弹射程范围。
这个时期的大炮,射程和精准度都不及后世,装填繁琐,能够在短时间内打沉几艘战船,已经不错了。
林天并没打算就此罢手,背后骤然展开一双洁白如雪的鹰翼,纵身飞起,朝着仓皇逃跑的倭寇追去。
他随身空间里还有三十多颗改良过的轰天雷,威力比万人敌还大,用来炸倭寇战船正合适。
林天顿时化身轰炸机,从倭寇战船上飞掠而过,投下一颗颗轰天雷。
海面瞬间化作火海,倭寇的惨叫声此起彼伏。
不少倭寇跳海逃生,拼命游向岸边。
然而返回岸边的林天,斜倚着礁石休息
王虎带着士兵收缴战利品归来,忽然指着海面惊呼:“将军!有倭寇游过来了!”
“慌什么。”
林天抬手就是两铳,两个刚露头的倭寇应声沉底,他甩了甩枪管,忽然瞥见礁石丛里有个瑟瑟发抖的身影——是个被李家裹挟的小丫鬟,此刻正抱着个漆盒发抖。
“打开看看。”
林天用刀鞘敲了敲漆盒。
朱漆盒里躺着十二颗鸽血红宝石,在火光下泛着妖异的光。
王虎倒吸凉气:“这怕是日本室町幕府的贡品……”
“送给朝廷吧。”
林天用披风裹住小丫鬟,递给身后的军医:“就说李家私通倭寇,截获了倭国贼子的贿赂。”
他望向渐渐熄灭的战火,海风中飘来焦臭味,却盖不住远处传来的鸡鸣——天快亮了。
忙碌大半夜,林天返回临时住地,睡了个回笼觉。
养足精神后,就开始着手改革江南的税收制度和土地政策,打击土地兼并,减轻百姓负担。
随着整肃行动的深入,江南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百姓们的生活也日益安定。
他还鼓励商业发展,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林天与汪应蛟等人的努力下,江南地区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成为了大明的重要财源和稳定后方。
加上土豆、玉米和红薯等高产作物被陆续找到,并在大明各地进行推广,原本岌岌可危的大明,已然有了复兴之象。
万历四十七年,秋。
改革春风吹满地。
泥泞的河堤上,汪应蛟赤脚踩在混着稻梗的湿泥里,肩头扁担压得咯吱作响,额角汗珠顺着晒成古铜色的脸膛滚落。
林天接过两筐碎石码上堤岸,就听汪应蛟说道:“林将军,你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可比直接开仓放粮高明,当真是活了江南的春水!”
“这些民工每日领三升米、二十文钱,干得比官府征发的徭役还卖力!”
林天闻言,拍了拍手上的灰,取出一壶酒,递给汪应蛟:“汪大人谬赞了,这法子宋朝的王安石就用过,我不过是拾人牙慧。”
他蹲下身,抓一把泥土捻了捻:“百姓要的是活路,不是施舍——若只发粮不治本,来年饿殍照样遍地。”
“授人以鱼,确实不如授人以渔。”
接过林天的锡酒壶,汪应蛟仰头灌了两口,酒液顺着胡须滴在打着补丁的青布衫上。
林天言道:“华夏百姓,是最勤劳的百姓,他们不是不愿出力,是怕出了力仍填不饱肚子——你瞧这些汉子,每日三升米下肚,连夯土的夯杵都抡得比平日重三分。”
“对了,红薯苗试种如何,现在差不多可以收了。”
“那我们去试验田看看。”
汪应蛟将酒壶踹进兜里,显然没有还贷意思。
林天也不在意。
两人穿过一片稻田,来到坡地。
负责试验田的老农正在统计过秤。
见到林天和汪应蛟到来,老农捧着刚挖出的硕大红薯,激动上前道:“林将军!您说的‘三翻两耙’老汉照做了,您猜亩产多少?”
他颤巍巍伸出两根手指:“二十石!足足二十石啊!”
他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水光:“老汉活了五十岁,头回见着这么能结的金疙瘩!”
一石等于120斤,二十石,就是2400斤,这个产量,对于大明时期的人来说,做梦都不敢想。
林天接过红薯,指尖触到粗糙的表皮,忽然朗声笑开:“好!传令下去,凡垦荒种薯者,免赋三年!”
他转头叮嘱身旁书吏:“切记告诉百姓,红薯藤要趁晴翻晒,粪肥须得腐熟——莫学那贪心的,只顾着收,不顾着养地,否则会影响来年庄家收成。”
林天叮嘱一番,旁边有人专门记录重要事项。
说着,堤坝下忽然飘来一声清甜的呼喊:“姐夫——!”
众人闻声纷纷回头,只见堤坝下方的田埂之上,一青一红两道身影正轻快地朝着这边走来。
周妙玄提着竹编食盒,月白裙裾溅着点点泥星,却依旧走得端庄,发间别着的木樨花在风里轻轻摇晃;
周妙彤则拎着个蓝布包袱,猩红裙角掠过金黄的稻穗,像团跳动的火苗,发辫上还沾着片枯叶,在层层稻浪之间显得格外惹眼。
汪应蛟见状,用肘尖撞了撞林天,挤眼笑道:“君候,您家两位仙姑又来劳军了。”
林天耳尖微热,嘴上却板着脸喊:“慢些!小心别摔着了!”
嘴上虽是这般带着几分呵斥的口吻,可那眼底,却不自觉地漾开了丝丝缕缕的笑意。
这小半年时间,两女都长高了些,周妙玄愈发显得文静清冷,而周妙彤依旧活泼可爱,宛如春日里欢腾的小鸟。
周妙彤气喘吁吁冲到田边,而后像献宝一般,高高举起手中的一个布兜,兴奋地叫嚷着:“姐夫你瞧!我和姐姐在竹林里挖了野笋,裹着荷叶烤的叫花鸡,香得连白鹭都追着我们飞!”
随着她一把掀开浸着油光的荷叶,刹那间,一股焦香混着荷叶那独有的清香味冽扑面而来,鸡肉酥烂得几乎要从骨缝里化出来。
如今,没有了抄家冤案的阴霾笼罩,周妙彤整个人看上去元气满满,浑身洋溢着无尽的活力。
周妙玄稳稳地拿着食盒,动作轻柔地从中一一取出几样小菜,轻声说道:“夫君,汪大人,请用膳。”
林天看了一下,脆生生的腌黄瓜、油亮亮的酱茄子,还有一小碟用井水湃过的嫩藕片。
她指尖掠过林天袖口的泥渍,轻声道:“晌午在镇上遇见卖鱼的老伯,说您上月查办的盐商……”
“那些腌臢事暂且不提。”
林天夹起块鸡腿肉放进周妙玄碗里,指尖触到她掌心薄茧,心头微暖,岔开话题道:“尝尝这鸡,看着就好吃,谁做的?”
周妙彤闻言昂起脸:“姐姐负责调香料,我负责挖坑点火!”
林天打趣:“点个火,瞧把你能的。”
众人哄笑间,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号子声,筑堤的民夫们正喊着:“填河基哟——固堤防哟——”
夯杵砸在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林天有时候感觉这样也挺好,每天都活得很充实。
有人喜欢,有人需要,有人推崇……
虽然也遭人恨,但那些人阴沟里的老鼠,对林天构不成什么威胁。
如果是在穿越之前,能够娶到周妙玄这样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老婆,他做梦都能笑醒。
可人性贪婪,永远不会满足。
林天想要的更多。
他不愿百年之后,成为一堆枯骨。
有【诸天轮盘】,可以复制各种能力,只要进入那些玄幻、仙侠世界,他就能求得长生。
林天不求来世,只求今生。
想到这里,林天决定过些天,回京后,就开启穿越。
反正现在周妙玄还小,再等几年没问题。
或许是察觉到林天有心事,汪应蛟夹着藕片,忽然笑道:“林夫人,这酱菜的手艺,倒像是江南厨子的做派,莫不是您偷偷跟镇上的老阿婆学的?”
周妙玄低头替林天斟茶,耳尖发红:“不过是照着家乡的法子改良了些——”
话未说完,便被周妙彤打断:“姐姐骗人!分明是照着《山家清供》学的,连烤叫花鸡的泥都要掺三分艾草灰!”
被妹妹拆台的周妙玄面色一红,伸手揉了揉周妙彤的发辫:“明日随我去看新造的龙骨水车,若能画得下来,便送你支景德镇的狼毫笔。”
周妙彤眼睛一亮,陡然站起,差点撞翻酱菜碟:“真的?那我要画姐夫站在水车上的样子,像哪吒闹海似的!”
众人笑闹间,不知谁的衣角扫过边上的红薯,圆滚滚的薯身顺着堤坡滚了两圈,停在刚插完秧的水田里。
清水映着蓝天白云,映着堤上谈笑着的几人,也映着远处渐渐升起的炊烟。
阳光忽然穿透云层,将整片稻田染成金浪。
周妙玄忽然觉得,这沾满泥星的裙裾,这混着稻香的风,竟比京城里的朱漆雕梁还要暖上几分——原来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将手中的剑,化作了犁田的铧,将心中的火,酿成了灶间的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