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江困局与转机
书名:曾国藩:宦海歧途铸勋业 分类:短篇 作者:四合院起家 更新时间:2025-04-16 01:24:11
九江城内外,湘军与太平军的僵持仍在持续。曾国藩对九江的围困愈发严密,湘军如同铁桶一般将九江城箍得死死的。为了进一步断绝九江城内的物资供应,曾国藩不仅加强了对水陆要道的封锁,还在周边地区推行坚壁清野政策,将附近百姓迁入湘军控制区,焚毁可能被太平军利用的物资和房舍。
湘军内部,曾国藩也在持续整军。他邀请各地的军事专家和宿将,为湘军将领们传授不同的战术理念和实战经验。同时,大力发展湘军的水师力量,打造了一批更为坚固、先进的战船,配备了威力强大的火炮。他深知,九江地处长江要冲,掌控长江水面的控制权对于攻克九江至关重要。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湘军士气却并未因长期围困而低落。曾国藩时常深入营地,与士兵们交谈,鼓励他们坚守岗位,承诺胜利后必有重赏。士兵们被曾国藩的言辞所激励,坚信最终能够攻克九江,立下赫赫战功。
而九江城内,石达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长期的围困使得城内粮草日益匮乏,百姓和士兵们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尽管石达开组织军民开展屯田,尽可能地利用城内有限的土地种植粮食,但收获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城内疫病也开始蔓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和平民染病后得不到有效救治。石达开心急如焚,他一面组织太平军收集草药,尝试自行医治伤病员;一面派出使者,试图突破湘军封锁,向周边太平军势力求救。
然而,派出的使者大多有去无回,不是被湘军截杀,就是迷失在重重封锁之中。石达开意识到,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外部救援上,必须依靠城内自身的力量寻找突破之法。
在困境中,石达开偶然得知城内一位老工匠曾参与过九江城的建造,知晓一些隐秘的通道。石达开立刻亲自拜访这位老工匠,恳请他说出通道的位置。老工匠被石达开的诚意所打动,带领太平军找到了一条隐藏在废弃庙宇地下的暗道。
这条暗道狭窄且布满灰尘,似乎多年未曾有人涉足。石达开决定派遣一支精锐小队,顺着暗道摸索前行,希望能借此了解湘军的布防情况,寻找突围的机会。
小队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前行,经过一番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暗道的出口。出口位于湘军营地后方的一片树林中,他们趁夜观察湘军营地,发现湘军虽防守严密,但后方营帐相对分散,且巡逻间隔存在一定规律。
与此同时,湘军这边,曾国藩得到了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改变战局的情报。一名湘军探子偶然发现,九江城内的太平军有异常举动,似乎在秘密挖掘地道。曾国藩起初并未在意,认为这不过是太平军试图突围的常规手段。但随着情报的不断汇集和分析,他敏锐地意识到,太平军可能在谋划一次大规模的行动。
曾国藩决定将计就计。他佯装不知太平军的行动,故意在后方营地露出一些破绽,引诱太平军上钩。同时,他暗中调集精锐部队,在周边设下埋伏,只等太平军自投罗网。
石达开根据精锐小队带回的情报,认为机会难得。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挑选五千名最精锐的太平军,趁夜从暗道潜出,突袭湘军后方营地。一旦得手,便迅速打开缺口,让城内太平军倾巢而出,与湘军展开决战,打破围困。
深夜,月色朦胧。石达开亲自率领精锐太平军,顺着暗道悄然出城。他们如同幽灵一般,穿过树林,迅速接近湘军后方营地。按照计划,太平军先解决了湘军的岗哨,然后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湘军营帐。
湘军营帐顿时大乱,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砍杀。然而,就在太平军以为即将大功告成时,四周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曾国藩设下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将太平军包围在中间。
石达开心中暗叫不好,但他并未慌乱。他迅速指挥太平军结成紧密的阵型,抵御湘军的攻击。太平军士兵们在石达开的鼓舞下,拼死抵抗,与湘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白刃战。
战斗持续到黎明,双方都伤亡惨重。石达开见突围无望,为了保存实力,决定带领太平军退回城内。他亲自断后,掩护太平军顺着暗道撤回九江城。
此次突袭虽然失败,但石达开并未气馁。他明白,九江的困局依旧严峻,但只要城内军民一心,总会找到转机。回到城内后,石达开安抚士气,鼓励士兵和平民继续坚守。
曾国藩也意识到,太平军在绝境中依旧如此顽强,想要攻克九江绝非易事。他一方面加强对九江的围困,防止太平军再次突围;另一方面,继续寻找新的策略,试图从根本上瓦解太平军的抵抗意志。
九江城的上空,硝烟尚未散尽。湘军与太平军都在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努力,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究竟谁能最终胜出,九江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一切都在等待着时间的揭晓,而这片土地上的战火,仍在熊熊燃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