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9章 烽火再燃,九江决胜

书名:曾国藩:宦海歧途铸勋业 分类:短篇 作者:四合院起家 更新时间:2025-04-16 01:24:11

换源:
 

  自上次九江之围解除后,太平军与湘军厉兵秣马,已对峙许久。这段时间里,双方都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谋划着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九江,这座长江边的重镇,再次被战云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太平军这边,石达开对军队的训练与整顿从未停歇。他深知湘军实力不容小觑,想要守住九江并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打造一支更为精锐的太平军。石达开在九江城内设立了多个训练营,根据士兵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类训练。对于擅长近身格斗的士兵,着重训练他们的刀法、枪法以及灵活的身法,使其在短兵相接时能发挥最大优势;对于擅长远距离攻击的士兵,则强化弓弩和火器的使用训练,提高射击的精准度和速度。

为了提升太平军整体的战术素养,石达开借鉴以往战斗经验,结合九江周边地形,制定了一系列独特的战术。他组织士兵们反复演练,模拟各种战斗场景,从遭遇战到攻坚战,从夜间突袭到防御反击,让每个士兵都熟悉各种战术的运用。同时,石达开注重培养将领们的指挥能力,定期召集将领们进行军事研讨,分析战例,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战略思路,共同完善太平军的作战体系。

在后勤保障方面,石达开也下了很大功夫。他进一步巩固了与周边支持太平军势力的联系,确保粮草、武器等物资能够稳定供应。在九江城内,设立了多个大型仓库,储存充足的粮草和弹药,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把控物资的进出。此外,石达开还组织百姓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来,让他们帮忙制作军服、修理武器等,形成了军民一心共同备战的良好局面。

湘军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同样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曾国藩深刻认识到情报的重要性,将情报网络进一步扩大和细化。他不仅在太平军控制区域安插了大量探子,还利用各种关系渗透到太平军内部,力求获取最准确、最及时的情报。通过这个庞大的情报网络,湘军对太平军的一举一动几乎了如指掌,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军事训练上,曾国藩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的军事专家,为湘军传授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战术技巧。湘军的训练更加注重实战化,模拟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进行训练,提高士兵们在不同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同时,曾国藩对湘军的装备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引进了一批西洋先进的枪炮,这些武器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极大地提升了湘军的火力。为了让士兵们熟练掌握这些新装备,专门设立了技术培训班,由专家亲自授课,确保每个士兵都能正确操作和维护武器。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双方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一场决定九江归属的大战一触即发。曾国藩率先发难,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湘军兵分四路,从不同方向对九江城发起攻击。第一路由悍将鲍超率领,直逼九江城南门,这一路是湘军的主攻方向,集中了大量的火炮和精锐步兵,试图以强大的火力打开城门;第二路由李续宾带领,攻打九江城东门,目的是牵制太平军的兵力,防止他们支援南门;第三路由彭玉麟率领水师,封锁长江江面,切断太平军的水上补给线和退路;第四路由曾国藩亲自率领,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其他三路,同时也负责应对太平军可能的突围行动。

九江城内,石达开通过情报得知湘军的进攻计划后,迅速做出部署。他命令林启容率领一部太平军坚守南门,利用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和火炮,顽强抵抗鲍超的进攻;派另一员将领坚守东门,与李续宾部周旋;同时,安排精锐水师在长江江面与彭玉麟的湘军水师展开激战,务必保住水上通道。石达开自己则坐镇城中,指挥全局,随时根据战场形势做出调整。

战斗打响后,九江城南门顿时炮火连天。鲍超指挥湘军火炮齐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炸得砖石飞溅。太平军在林启容的带领下,毫不畏惧,他们用火炮和弓弩还击,一时间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湘军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推着云梯冲向城墙,试图强行登城。太平军则奋力抵抗,将滚木礌石推下城墙,砸向攀爬云梯的湘军士兵。许多湘军士兵还未爬上城墙,就被砸落城下,伤亡惨重。但湘军攻势不减,一批士兵倒下,另一批又冲了上去。

东门方向,李续宾部与太平军也展开了激烈交锋。太平军凭借城墙之险,顽强抵御湘军的进攻。李续宾见久攻不下,便派出小股部队绕到东门侧翼,试图寻找突破口。太平军将领察觉到湘军的意图,及时调整兵力,成功击退了这股偷袭的湘军。

长江江面上,彭玉麟率领的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水战。双方战船相互靠近,枪炮齐鸣,火箭纷飞。湘军水师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度占据上风。但太平军水师毫不示弱,他们利用战船的灵活性,穿梭于湘军战船之间,进行近距离攻击。一些太平军士兵甚至跳上湘军战船,与湘军展开白刃战。一时间,江面上杀声四起,血水染红了江水。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曾国藩敏锐地察觉到南门太平军的抵抗最为激烈,消耗也最大。他当机立断,命令预备队向城南门方向增援,试图一举突破南门防线。石达开在城中看到湘军预备队的动向,心中暗叫不好。他迅速从其他防线抽调部分兵力,加强南门的防御。同时,他心生一计,决定派出一支奇兵,从九江城西门杀出,绕到湘军后方,袭击湘军的火炮阵地。

这支奇兵由太平军的精锐骑兵组成,他们趁着双方激战正酣,悄悄地打开西门,疾驰而出。骑兵们在草原上如疾风般奔驰,很快绕到了湘军后方。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湘军火炮阵地,顿时,火炮阵地上喊杀声四起。湘军火炮阵地的守军没想到后方会突然遭到袭击,顿时大乱。太平军骑兵挥舞着长刀,左冲右突,将湘军火炮阵地搅得一片混乱。许多火炮还未来得及发射,就被太平军骑兵破坏。

鲍超得知后方火炮阵地遇袭,顿时心急如焚。他一面命令前方进攻的湘军继续攻城,一面分出一部分兵力回援火炮阵地。但此时,南门的太平军在石达开的鼓舞下,士气大振,趁机发起反击。他们打开城门,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湘军。湘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

在东门和江面上,太平军也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了攻势。李续宾部受到太平军的猛烈反击,渐渐抵挡不住,开始向后撤退。彭玉麟的湘军水师在太平军水师的顽强抵抗下,也出现了一些混乱。

曾国藩看到战局急转直下,心中大为震惊。他没想到石达开竟然如此果断地派出奇兵,打乱了自己的全盘计划。但曾国藩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很快镇定下来,迅速调整部署。他命令鲍超放弃攻城,集中兵力先击退后方的太平军奇兵,稳定阵脚;同时,命令彭玉麟不惜一切代价稳住江面防线,阻止太平军水师突围;李续宾部则重新组织防御,防止太平军从东门出击。

湘军在曾国藩的指挥下,逐渐稳住了阵脚。鲍超率领湘军与太平军奇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骑兵在草原上往来冲突,刀光剑影闪烁。太平军奇兵虽然勇猛,但湘军人数众多,且鲍超指挥有方。经过一番苦战,太平军奇兵渐渐处于劣势,不得不向后撤退。

与此同时,彭玉麟在江面上也重新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击退了太平军水师的多次进攻。李续宾部也稳住了防线,与太平军形成对峙。

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伤亡惨重。但无论是湘军还是太平军,都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九江城内外,硝烟弥漫,战火纷飞,鲜血染红了大地和江水。这场大战,不仅关乎九江的归属,更关乎双方的士气和未来的战局走向。双方将领都在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打破僵局,赢得这场关键的战役,而九江城的百姓,则在战火中瑟瑟发抖,祈祷着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天色渐暗,战场上的喊杀声依旧不绝于耳。双方都在利用最后的时间,调整兵力,准备着下一轮的进攻。夜幕降临,九江城被战火映得通红,这场生死较量,究竟谁能最终胜出,在这黑暗中,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