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九章 想造反的潘州王

书名:鸳鸯袖 分类:现言 作者:昆明佬 更新时间:2024-04-16 09:07:31

换源:
 

  堂屋内安放着牛斛的棺椁。

牛乘和牛云兄弟俩身着孝服跪在棺椁前侧。牛乘表情凝重,牛云则不停地流泪。兄弟俩一样的悲痛,却有不同的感受。牛乘感到自己的身上的压力陡然沉重起来。父亲一走,自己真的成为了一家之主、一寨之主、一县之主。牛云的心里茫然无措,有生以来最可依靠的人没了,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弱小无助。

老夫人坐在另一侧的椅子上,旁边依次跪着唐玉良和殷明珠。

吊唁的人们一一进来鞠躬,牛乘和牛云磕头致谢。

潘萍率潘龙、潘虎和潘娥进来吊唁后出去了。

殷龙和殷栋进来吊唁后出去了。

……

潘萍站在门外。见殷龙和殷栋出来了,忙迎上去打招呼。

潘萍:“殷大哥,好久不见啊。”

殷龙:“潘夫人好啊。多日不见,愈加漂亮了。这是犬子殷栋。”

殷栋拱手道:“潘夫人安好。”

潘萍:“少爷好。少爷和父亲一样的英武不凡啊。”

殷龙对殷栋说:“你去跟亲家大哥说一声,公务繁忙,我们就先回去了。让女婿和明珠等办完丧事再回来。”

殷栋答应一声走进大门。

殷龙低声对潘萍说:“夫人,我很想你啊。”

潘萍撒娇道:“大哥骗人,想我怎么不来看我?”

殷龙:“前些日子一直在生病,刚好些吧,堆积的公务忙得我一点空隙都没有。这样吧,你跟我去潘州耍一阵子怎么样?我一定好吃好喝地伺候你。”

潘萍叹了一声道:“我倒是想去,可官府的事,寨子里的事都要让我操心,走不开啊。看这样子,我和大哥是没有那个缘分了。”

殷龙:“你一个女人家,比男人还能干。了不起!你要是愿意,到潘州来,我一定重用你。”

潘萍说:“好啊。要是哪一天我在这石城呆不下去了,就来投奔你。说真的,到时候,你可别嫌弃我。”

殷龙:“我对天发誓,只要你到潘州来,我一定让你锦衣玉食,过得像皇后一样。”

牛乘和殷栋走出来。

牛乘:“亲家叔叔,您这就要急着走吗?”

殷龙:“亲家大哥,公务繁忙,不得不尽早回去了。”

牛乘:“您难得来一趟,也没有好好招待您,真过意不去啊。”

殷龙:“咱们是一家人了,不用客套。你好好把亲家公的后事办好才是大事。”

牛乘:“是是,多谢亲家叔叔关心。”

殷龙低声对牛乘说:“来,我跟你说点事。”

殷龙拉着牛乘走到无人处。

殷龙说:“亲家大哥,咱们是一家人了。我有事也不想瞒着你。最近,我和朝廷的关系有些紧张。他们责怪我不肯派兵去大丽国打仗,想着要如何整治我。可我不派兵有我的道理,我也不会屈服于他们。如果搞得太僵,有可能会闹出事来。如果出什么事,你要是能帮我就帮,帮不了也没关系。要是有危险,我会让女婿带着明珠到这里避风。明珠已经有了身孕,还望你到时候能接纳他们啊。”

牛乘:“当然,他们到这里也是回家啊。这您不用担心。不过,亲家叔叔还是不要和朝廷闹大了,要是能想办法和解是最好的。”

殷龙:“好的,尽量吧。那就告辞了。”

殷龙招呼殷栋:“栋儿,咱们走吧。潘夫人,再会了!”

殷龙和殷栋上马离去。

牛乘瞪了潘萍一眼,就回屋里去了。

太监刘嘉招呼两个年轻太监把一扇巨大的窗帘拉开,朝阳照进来。

皇帝缓步走到窗前,窗外可看见一座座宫殿的黄屋顶,远处隐约可见朦胧的山影。

皇帝问:“朝廷有什么事情吗?”

刘嘉答:“回陛下,内阁大臣张琛求见。”

皇帝:“让他进来。”

刘嘉:“是。”

刘嘉到宫门处招招手,张琛走进来,随刘嘉来到皇帝身边跪下。

张琛:“微臣张琛拜见皇帝陛下。”

皇帝:“起来吧。”

张琛:“谢陛下。”

张琛站起身来。

皇帝:“来,随我到园子里走走。”

张琛:“是。”

皇帝在皇宫内花园中漫步走着,张琛紧跟在他身后。刘嘉隔了一段距离跟在后面。

皇帝:“有什么事情,说吧。”

张琛:“是。主要是潘州行政官殷龙的事。这次出征大丽国,朝廷命他出兵,兵部也发去了调令。可他拒不从命,未派出一兵一卒。内阁大臣们都认为应该以违抗军令罪加以处罚。”

皇帝:“该罚就罚。有什么好说的?”

张琛:“可这个殷龙或许不会认罚。他仗着自己手里有兵,且占据险要地势,若处罚他,他有可能拥兵抗拒。”

皇帝:“拥兵抗拒?那就是要造反了?”

张琛:“有这个可能。”

皇帝:“他有多少兵?”

张琛:“据下面官员了解,足有八万多人。”

皇帝有些吃惊:“一个土司怎么会有这么多兵?”

张琛:“殷氏统辖潘州七百余年,殷龙已是第二十九代土司。其势力不断增强,又远离朝堂,缺乏约束,以致发展到如今的境地。”

皇帝:“这还了得。这是插在帝国身上的一把匕首啊。”

张琛:“是啊。若能借此次违抗军令之事,一举拔除这把匕首,也算解除了一个心腹大患。只是,刚刚在大丽国打了一次打仗,如果接着去打殷龙,只怕兵力和物资调配有些难处啊。”

皇帝:“这样的大患必须清除。不要顾虑太多,你们尽快拿出方略。那殷龙要么伏法受刑,要么就彻底剿灭他。”

张琛回答:“遵命。”

李嘎妹大步向石城兵营走来。

女兵杜翠翠和男兵王子在大门口站岗。见李嘎妹一直往大门走来,便上前堵住她问:“站住,从哪儿来?干什么的?”

李嘎妹:“我从辰阳来,找师傅。”

杜翠翠:“谁是你师傅?”

李嘎妹:“唐夫人。”

杜翠翠:“唐夫人是你师傅?没听说过唐夫人有徒弟啊。”

李嘎妹:“我们在打仗的时候刚认识的,你个小丫头当然不知道。”

杜翠翠:“什么小丫头?就算你个子大,不也是个丫头吗?”

李嘎妹笑了:“好吧,咱们都是丫头。我可以进去了吗?”

杜翠翠:“不行,等我去通报了再说。”

李嘎妹:“不用麻烦你通报了,我直接进去就行了。”

李嘎妹说着便往里面走。

杜翠翠堵在她前面,用长枪对着她说:“你站住。”

李嘎妹一把抢过杜翠翠的长枪扔在一边道:“别拿枪对着我,小心我揍你。”说着继续往里面走。

杜翠翠伸开双臂挡住她:“我就不许你进去!”

王子说:“算了,我在战场上见过她,让她进去吧。”

李嘎妹把杜翠翠扒拉开,继续往里走。

杜翠翠急了,追上去一下子跳到李嘎妹背上,嘴里喊着:“停下,不准进去!”

李嘎妹没有停下脚步,身上挂着杜翠翠一直往里面大步走去。

王子看着哈哈大笑。

杜翠翠在李嘎妹背上一边捶打着她的肩背,一边大声骂着:“你这个大臭丫头,不讲规矩,还不站住……”

李嘎妹一直走到了大帐前。

听见喊叫声,司空晓和潘龙出来查看。

一看是李嘎妹,司空晓便问道:“嘎妹,你们这是怎么了?”

李嘎妹笑嘻嘻地喊了声:“司空先生好!潘书记官好!”然后一个鞠躬,身上的杜翠翠被甩在了地上。

杜翠翠赶紧爬起来道:“报告军师,这个大臭丫头硬要往里闯。我挡不住。”

司空晓笑着说:“我们认识她。没事了,你回去站岗吧。”

杜翠翠答应:“是。”

李嘎妹问:“小丫头,你叫什么?”

杜翠翠回答:“我叫杜翠翠,你叫什么?大臭丫头。”

李嘎妹道:“我叫李嘎妹,以后咱们就是姐妹了。”

杜翠翠:“谁想当你姐妹?哼!”

杜翠翠走开了。

潘龙对李嘎妹说:“嘎妹,这么快就来了。唐夫人出去了,先到大帐里歇息一下吧。”

李嘎妹:“好的,谢谢先生。”

夜深了,牛乘夫妇和牛云夫妇围坐在庭院中,身上还穿着孝服。

牛云不停地在擦泪。殷明珠握着他的手安慰他道:“夫君,别太伤心了。”

牛乘道:“小弟,父亲走了,你还有我这个大哥呢。这辈子,牛家寨都是你的家。”

牛云点点头。

唐玉良说:“小叔,我和明珠妹妹都有了身孕,以后的日子还长,大家都要好好保重啊。”

牛云:“是的。我只是想起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心里有些不安。上次我们回来探亲,父亲对我说,要是潘州有什么变故,让我带着明珠回到这里来。”

殷明珠:“你觉得潘州要出事吗?”

牛云:“唉,不好说呀。”

牛乘说:“弟妹,我直说了吧。你父亲和朝廷有些过节,要是处理不好,有可能打起来。下午你父亲临走时跟我说,如果潘州有变,他会让牛云和你来这里避一避。他们的是非,我不好说什么。可他以一己之力要想对抗帝国,我觉得是没有多少胜算的。所以,如果潘州有什么风吹草动,你们俩就赶快回到这里来。”

唐玉良说:“对,我会给你们提前安排好住的地方,绝不会委屈了你们。到时候,吃的用的,你们都不用操心。”

殷明珠:“谢谢大哥和大嫂,我们记住了。”

大家一起抬头望去,天空中繁星闪烁。

两个龙虎寨的族人守在毕琦宝地四合院门前。

月光暗淡,四周一片寂静。

突然传来一阵“哗啦啦”的声音。

两人循着声音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中升起一团白雾。

白雾飘到岸边,包裹住两人,两个人随即眼睛一闭,一头栽倒在水里。

白雾散去,一切平静下来,两个人脸朝下漂浮在水面上。

天亮了。一早来干活的劳工发现了池塘里漂浮两具尸体。急忙送信给潘萍。

潘萍乘着小轿很快就到了。

潘萍问:“怎么回事?”

一名劳工说:“我们一早来做工,发现这两人飘在水上,拉上来一看,已经死了。身体被泡得鼓鼓的,兴许是泡了一晚上了。”

潘萍对劳工们说:“你们快去干活吧,别看了。”

潘萍抱着手叹了口气,她心想,这是有人下蛊。

牛乘带着几名衙役策马而来。

牛乘问潘萍:“潘夫人,报案的人说,这是你们龙虎寨的族人,是吗?”

潘萍答:“是我们寨子的人。”

牛乘说:“看这样子是泡在水里一晚上了。他们大半夜跑到这里干什么?”

潘萍:“是我叫他们来这里守着的。”

牛乘问:“守什么?”

潘萍:“我们在这里做些修修补补的工程,有很多工具家什放在这里,需要有人守着。”

牛乘看了看四周,又问:“这块地不是你们龙虎寨的啊,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工程?”

潘萍:“这地原先是毕琦老先生的。老先生去世了,我就接手了。”

牛乘:“你和毕琦老先生无亲无故的,你怎么接手的?”

潘萍有些语塞:“这个嘛,呃,老先生也没有后人,这地就成了荒地了,我这算是来这里开荒种地吧。”

牛乘脸色一变,说:“那不对。当年毕琦老先生是花钱买下的地,还盖了房子、开垦了许多田地。这个不能算作荒地。应收归官府所有。”

潘萍:“行政官大人,您瞧,我都已经动了工了,您就给行个方便吧。或者,我出钱向官府买,这样总可以吧?”

牛乘说:“不行。这里是石城县的屏障所在,我们正打算在这里建防御工事,凡有敌寇从北面来犯,都要在这里挡住。你就放弃吧。”

牛乘吩咐衙役:“你们仔细勘察一下,请仵作赶快过来,搞清楚这两个人是怎么死的。”

衙役们答应一声:“遵命。”

牛乘看着潘萍,眼里冒着一股火。

牛乘:“潘夫人,还有一件事要请教。牛进被你当堂打死了,这如何交代?”

潘萍:“行政官大人,我当时只是想动点刑,让他招供罢了。没想到衙役下手不知轻重。我真的没想过要害死他。”

牛乘:“你把矿洞垮塌归咎于他,他怎么招供?那矿洞是他弄垮的吗?荒唐!再说了,他已是年过花甲之人,怎么经得住拷打?都像你这么审案,要冤死多少人?”

潘萍:“是我的错。我愿意出银子抚慰他的家人,您看,这样可以吗?”

牛乘:“他的家人当然要抚慰。你这个行政吏也不要当了,自行请辞吧。否则,我就向布政使参劾你,问你个滥杀无辜之罪!”

潘萍一脸无奈:“那好吧,就按您的意思办。”

牛乘:“官府还有事情要处置,告辞。”

一大早,唐玉良就骑马进了兵营,到了大帐前下了马。

潘龙正指点着给李嘎妹介绍兵营。见唐玉良来了,李嘎妹赶紧上前拱手施礼:“李嘎妹拜见唐夫人!”

唐玉良笑着说:“哦,嘎妹来了。看来是真的要拜我为师了。”

李嘎妹道:“当然是真的。在打仗的时候,亲眼见识了夫人的真功夫,就更想拜您为师了。”

唐玉良说:“好吧,我现在要去练兵。劳烦书记官带你到处看看,熟悉一下吧。”

潘龙答应道:“好的。”

唐玉良向操场走去。

潘龙带着李嘎妹在兵营中边走边聊。

潘龙指着兵营里的房屋介绍着:“这间是厨房,那边是茅房。这边吃完了,就去那边拉。”

李嘎妹被逗得大笑,手很自然地挽住了潘龙的胳膊。

潘龙看着开朗的李嘎妹,不觉有些入神。

李嘎妹问:“还有什么房?“

潘龙笑着说:“还多呢,卧房、兵器库、马厩、操场,慢慢看。”

两人边说边走,来到了操场边。

正在监督着士兵操练的唐屏看见他们,只见两人有说有笑,还挽着手。

唐屏迎着两人过去,说:“二位很是有些金童玉女的模样啊。”

李嘎妹一听,赶紧放开手。

潘龙道:“唐将军,别瞎开玩笑。人家姑娘还没出嫁呢。”

杜翠翠在人群中喊道:“大臭丫头,过来比试比试。”

李嘎妹说了声:“有人叫我,我过去了。”

李嘎妹向杜翠翠跑过去。

唐屏对潘龙说:“说真的,这姑娘不错,有本事,还本分。你到现在还未娶妻,要不,我给你们当个媒人,让你娶了她。”

潘龙问:“你真觉得合适吗?”

唐屏:“当然。再合适不过了。”

牛乘伏在行政官府案桌上查看文件。

衙役来报:“报大人,曹公公来了。”

牛乘:“请他进来。”

衙役出去把曹淳请进来。

牛乘起身拱手道:“给公公请安。”

曹淳笑眯眯地说:“行政官大人,咱们就不用多礼了。”

牛乘:“好的,公公请坐。”

曹淳和牛乘坐下,衙役端来茶水。

曹淳:“牛大人,自你们出征大丽国,咱们就没这么坐下来说说话了。特别是令尊这一走,我又少了一位老朋友,真叫人伤感啊。”

牛乘道:“家父在世的时候,一直很尊重曹公公。您独自一人从皇城来到这个小县城,真是难为您了。”

曹淳:“再怎样,还是得活下去啊。你也不易,又要管理地方,还要带兵打仗,可别累坏了身体啊。”

牛乘说:“谢谢公公关心。今天是什么事劳烦公公亲自来一趟啊?”

曹淳喝了口茶,稍一沉吟,道:“我今天来啊,是想跟你说说毕琦留下来的那块地。”

牛乘说:“公公怎么会关心那块地?”

曹淳:“是这样的。潘萍跟我说起过那块地。她说想在那里盖点房子,开点耕地,让两个儿子也有个稳定的安家之处。我可怜她一个守寡多年的女子,把三个孩子养大了真不容易。如今又丢了官职,所以就答应她,来跟你说说,就把那块地给她算了。还望行政官大人能给我点薄面。”

牛乘微微皱起眉头:“公公言重了。那块地,我和玉良原先就商量过,那里是石城县北部的天然屏障。如今匪患四起,不得不有所防备。所以,我们决意要在那里修筑一些防御工事,拱卫县城。您还是劝劝潘夫人另外找块地吧。”

曹淳听了很是不快,摇摇头说:“看来,牛大人是不想给我这个面子了,算了,告辞。”曹淳说罢,站起身要走。

牛乘忙拦住他说:“曹公公,您别生气,容我再想想。好吗?”

曹淳点点头:“好吧,牛大人就好好想想,我静待佳音。告辞了。”

牛乘:“曹公公走好。”

曹淳出去了。

牛乘眉头紧锁,来回走了几步,毅然下了决心喊道:“来人。”

一名衙役进来。

牛乘:“你去通知唐夫人,马上开始修筑毕琦宝地的防御工事。”

唐玉良搂着李嘎妹走进兵营大帐,后面唐屏和潘龙随后进来。

唐玉良说:“嘎妹来了,我真高兴。”

大家就坐。

唐玉良说:“嘎妹,你爹妈都愿意让你来吗?”

李嘎妹说:“都愿意,他们都愿意我能学些本事。”

唐屏说:“愿意让女儿学本事的,恐怕只有家父和你的父母了。两家都有一个非凡的女儿啊。”

李嘎妹说:“我可不敢和唐夫人比。”

唐玉良说:“好了,既然你决意拜我为师,我也喜欢你这个徒弟。咱们就简单地搞一个拜师礼吧。你给我磕一个头,咱们就算是师徒了。至于师徒间要守些什么规矩,慢慢再教给你。”

唐屏高声道:“拜师礼现在开始,请师傅唐玉良上座。”

唐玉良坐到椅子上。

唐屏:“徒弟李嘎妹跪下。”

李嘎妹在唐玉良面前跪下。

李嘎妹:“师傅在上,请受徒弟李嘎妹一拜。”

李嘎妹规规矩矩给唐玉良磕了一个头。

潘龙呆呆地盯着李嘎妹。

忽听外面有人叫喊。

大门外,一名男子带着几个家人跪在地上,几个人一起大声喊冤。

男子的脖子上夸张地裹着厚厚的绷带。

杜翠翠和王子端着长枪堵住大门。

那几个人不断地大喊:“请长官做主!”“严惩伤害百姓的军官!”“当兵的欺负百姓了!”“当兵的应该保护百姓!”“唐家兄弟无法无天!”

唐玉良、唐屏,潘龙和李嘎妹跑过来,后面跟着几名卫兵。

唐玉良问:“怎么了?谁欺负你们了?”

潘龙对唐屏说:“是我们在饭馆里遇到的那个醉鬼。”

唐屏想起来了:“玉良,昨天我们兄弟几个在饭店吃饭,四弟和这个醉鬼起了点冲突。”

唐玉良吩咐士兵:“去把唐民叫过来。”

士兵答应了一声朝操场跑去。

唐玉良:“别嚷嚷,一个个说。”

男子说:“请将军做主。你们兵营的一个军官欺负我一个平民百姓,用刀划破了我的脖子,威胁要杀死我。”

唐玉良问:“你认识那个军官吗?”

男子:“以前不认识。后来打听了,他叫唐民。”

唐玉良:“别跪了,都起来说话。”

男子等人站起身来。

男子的一个家人说:“将军,你们这些当兵的,都是靠老百姓养活的。应该是保护老百姓的,怎么能反过来伤害百姓呢?”

另一名家人说:“是啊,这个叫唐民的军官一定要受到严惩!”

唐民匆匆跑过来。

唐民气喘吁吁地说:“姐姐,别听他们胡说。是他先惹事的。我只是想吓唬他一下。没有伤害他。”

唐玉良:“你把人家的脖子划破了,流了血,是吗?”

唐民:“只是不小心蹭破一点皮,没什么事啊。”

唐玉良:“见血了还没什么事?各位,我马上就处罚他。另外,补偿你二两银子养伤。书记官,给他二两银子。来人,责打唐民二十军棍!”

潘龙掏出二两银子递给男子。

两名士兵架着唐民,一名士兵持军棍朝他屁股上打下去。

唐民疼得“嗷嗷”叫。

男子等人大声叫好:“打得好!”“使劲打!”

皇帝站在窗口,夜空下的皇城灯火灿烂。

刘嘉引着张琛走过来。

张琛跪下:“微臣张琛拜见皇帝陛下。”

皇帝眼睛看着窗外道:“过来。”

张琛起身来到皇帝身后侧。

皇帝:“看看,这皇城的夜色如何?”

张琛道:“一派辉煌之象啊。”

皇帝冷笑一声道:“辉煌之象。自帝国创始二百五十年,这辉煌之象是否已到了顶点了?”

张琛道:“有陛下这样的明君统御天下,辉煌之上还有辉煌啊。”

皇帝:“借你吉言,但愿如此。”

皇帝走到榻前,刘嘉扶皇帝坐下。

皇帝:“连夜叫你来,是要问问你们应对殷龙的方略有了吗?”

张琛:“大体上有了。我们准备让布政使招他去论罪,他如果去了,就判他个违抗军令罪。他若抗命不去领罪,则调集大军一举剿灭。”

皇帝:“说说,怎么调兵?何人领兵?”

张琛:“内阁推举李劲松为总兵官统领大军。可以调东海兵四万人,黔军五万人,蜀军四万人,滇军四万人,湘军三万人,桂军四万人,共计二十四万人,从四面围剿。”

皇帝:“去剿八万人,用得着二十四万人吗?”

张琛:“殷龙虽然只有八万人,但是那潘州到处是高山深谷,没有足够的兵力,难以突破无数的险关隘口啊。”

皇帝:“动用如此大军,乃消耗国力之举。若能不战而使之屈服,方为上策。他若肯认错,让他出些金子赎罪,可免他死罪。只褫夺官职,降为为平民。他手下的军队统归官军。”

张琛:“是。微臣即刻命布政使邓芝与他交涉。”

皇帝:“围剿的事,也要开始预备。要是他不肯屈服,就剿灭他。”

张琛:“遵命。”

皇帝:“去吧。”

张琛:“微臣告退。”

潘萍的人还在毕琦宝地忙活。一些人在修补房子,一些人在锄地,潘虎和潘娥兄妹俩在指挥着。

唐玉良和潘龙带着一队士兵赶来。

唐玉良对潘龙说:“书记官,你看看,行政官明明说了要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你母亲非要占着这块地。”

潘龙:“唉,我也劝过她,可她不听我的。”

唐玉良:“她不听,我只能来硬的了。”

唐玉良大声喊道:“都停下。这里要修筑防御工事,无关的人都离开这里。”

潘虎不服地反驳道:“修什么防御工事?这地是我们家的。你们继续干活。”

劳工们都愣住了。

唐玉良说:“这是行政官府的命令,谁敢不从?”

潘虎:“我不管是谁的命令,我们家的地,我们说了算。”

潘龙说:“二弟,别说了,咱们没有地契,占不着理。”

潘虎:“这……这是我们自己开垦的荒地,地契自然会有的。”

唐玉良厉声道:“别废话,你们赶快离开,不要耽误防御大事。”

潘虎:“我们就是不走。”

唐玉良逼近潘虎,俯视着他说:“你是要逼我们动手吗?”

潘虎抬着头叫道:“你还敢动手打人吗?”

唐玉良:“你经不住我打。快滚!”

说着,唐玉良抓住他的脖颈往前一送,潘虎踉踉跄跄跑出去七、八步。

潘虎喊道:“你欺负人!我跟你拼了。”

潘虎向唐玉良扑过来。

潘龙赶紧上前抱住潘虎。

潘龙:“行了,别瞎逞能,她要是真的动手揍你,你可受不了。快回去吧。”

潘虎嘴里骂骂咧咧拉着潘娥地离开了,劳工们也跟着离开了。

唐玉良吩咐士兵们:“守住四周,不准闲人进入这块地。”

士兵们答应一声“是”。

仁昌城位于红水河畔,是潘州通往蜀境的要道关口。

唐翰骑着马独自一人自城门进去。却见许多人带着家什往外走。城墙上,士兵们在忙着加固城防。

唐翰感到不解。

唐翰在一间客栈前下了马。

一名伙计迎上前来问:“先生是要用餐还是住宿?要是住宿就免了,我们快要关门了。若是用餐,那您吃完了就赶紧走吧,我们也要离开了。”

唐翰问:“这是为什么?这里出什么事了?怎么人都往城外跑?”

伙计答:“听说潘州兵就要打过来了。”

唐翰说:“有这种事情?我是过路的,只想吃点东西。”

伙计说:“您从哪里来?要去哪儿?”

唐翰笑了:“你怎么盘问起我来了?怕我是潘州的奸细吗?”

伙计说:“不是不是,我这是习惯了,见了客人总想攀谈几句。”

唐翰说:“我从渝城办完事,要回石城县去。”

伙计说:“哦,好的,您请进,我给您上点饭菜,您吃完了就赶紧赶路吧。”

唐翰和伙计一起进了客栈。

街上的人突然转身往回跑,有人大喊:“潘州兵来了!”

远处传来阵阵喊杀声。

接着,潘州兵冲过来,凶残无比,见人就砍杀。

听见街上的喊叫声,客栈里的伙计们纷纷找地方躲藏。

几个潘州兵冲进来,到处翻找,被找到的伙计一个个被杀死。

整个仁昌城一片狼藉,到处是倒卧的尸体和横冲直撞的潘州兵。

外面渐渐平静下来。

唐翰从房梁上滑下来。

他走到门口悄悄往外看。见街上的杀戮已经停止,一片惨状。

潘州兵来回走动,扛着抢来的各种物品。

唐翰深吸一口气,挺着胸走出客栈。

几个士兵马上围上来。

唐翰高声喊道:“兄弟们,我是你们殷大人的亲戚,快带我去见他。”

一名士兵问:“殷大人的亲戚怎么会在这里?你叫什么名字?”

唐翰道:“我叫唐翰,只是路过此地,没想到遇见了潘州的朋友。”

几名士兵商量了一下,对唐翰说:“好吧,我们带你去见殷大人。”

唐翰跟着士兵们来到一家大户宅院前。门口站着几个士兵在守卫。

一名士兵对唐翰说:“在这儿等着,我进去通报。”

宅院里,几名士兵正在把庭院中的尸体往外搬。

殷栋坐在一把椅子上,正在和军官们说笑着:“没想到这仁昌兵这么不经打。不到一个时辰就杀光了。痛快!”

军官们附和道:“是啊,我还没杀过瘾呢。”“潘州兵天下无敌!”

一名士兵进来报告:“报告少爷,有一个人说是您的亲戚,想要见您。”

殷栋问:“什么亲戚,叫什么?”

士兵答:“叫唐翰。”

殷栋想了一下:“唐翰?好像有点印象。让他进来吧。”

士兵答应:“是。”转身出去了。

一名军官问:“少爷在仁昌还有亲戚吗?”

殷栋摇摇头:“没有啊,可这名字听起来很熟。”

士兵带着唐翰进来。

唐翰一看是殷栋,便拱手道:“殷大少爷,别来无恙啊。”

殷栋仔细一看想起来了:“哦,是你啊。你不是石城县的唐二将军吗?怎么会在这里?”

唐翰说:“我去渝城办点事,回去的路上经过这里,想吃点东西再赶路。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大少爷啊。”

殷栋上前拉着唐翰的手说:“哦,原来是这样啊。来,快坐下。你还没吃饭吧,我刚打完仗也饿了。叫他们做几个菜,咱兄弟俩喝上几杯。听说这仁昌的酒可是上乘的哦。”

殷栋攻占仁昌的消息传回潘州,殷龙马上召集高级官员开会。

殷龙指着地图说:“殷栋他们已经攻下仁昌城。我想再给他们增加些兵力,一直打到辰阳县去。”

牛云说:“岳父大人,辰阳县大多是平地,若大哥他们占据此地,无险可守。要是朝廷派兵围攻,那就危险了。”

殷龙想了想:“是有些危险。那就让他们先在仁昌休整几日,看看朝廷的动静再说。”

军官们纷纷赞同。

殷龙对军官们说:“好了,你们该练兵的练兵,该加固城防的加固城防,去吧。”

军官们回答“遵命。”便都出去了。

殷龙问牛云:“女婿啊,我看你精神不振,是有心事吧?”

牛云说:“我只是担心,我们这么打出去,朝廷不会坐视不管啊。”

殷龙说:“我早有准备。若是他们要派兵跟我打,我并不怕。我们这里四处是险要关隘,他就是派十万二十万兵马来攻,我也可以毫不费力地挡住。他们攻不下来,只能承认仁昌归属于我。”

牛云点点头:“我明白了。只是明珠有身孕,这一打起仗来,她也许会担惊受怕。”

殷龙说:“这样吧,我先把明珠送到石城去,请你大哥他们费心照顾一下。你先留下,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你帮我。如果战事不利,你也到石城去。”

牛云:“好的,听从岳父安排。”

入夜,布政使邓芝正在在灯下看书。

一名衙役进来禀报:“大人,巡按姜明大人求见。”

邓芝道:“请。”

姜明匆匆走进来拱手施礼:“拜见布政使大人。”

邓芝:“姜大人请坐。”

姜明把一纸文书递给邓芝:“大人,这是内阁张大人的手札,请您过目。”

邓芝接过文书打开来看。

邓芝看完手札,说:“朝廷让我招殷龙来论罪。但不知那殷龙肯不肯来啊。”

姜明说:“是啊,要是论罪,他违抗军令,那是可以斩首的重罪。他能乖乖就范吗?”

邓芝:“朝廷的意思,如果他能认罪,并且把兵马都交给朝廷管辖,便可免他一死,只罢了他的官职了事。”

姜明说:“这样啊,那大人就给他去一封信试试,看他敢不敢来。”

一名衙役匆匆进来报告:“报告大人,有紧急军情。”

邓芝:“说。”

衙役道:“有仁昌县的士兵来报,潘州兵攻打仁昌城,城已经被潘州兵占领了。”

姜明大惊:“怎么?这殷龙也太狂妄了,让他出征大丽国他不去,反倒去攻打仁昌,他想干什么?”

邓芝问:“那些仁昌的士兵呢?”

衙役回答:“就在门外候着。”

邓芝:“叫他们进来。”

衙役出去把三名仁昌逃出来的士兵带进来。

三名士兵浑身是伤,衣冠不整。一起跪下道:“拜见大人。请大人救救仁昌啊。”

邓芝问:“潘州兵何时攻打仁昌的?有多少人马?”

一名士兵回答:“禀告大人,今日中午时分,潘州兵突然攻打仁昌,大概有一万余人。他们冲进县城,见人就杀,男女老少都被杀光了,简直是屠城啊。”

邓芝听了,大感意外。

姜明很是愤怒:“这帮畜生。绝不能轻饶了他们!”

邓芝对衙役说:“先带他们下去疗伤。”

衙役答应“是”带着士兵们出去了。

邓芝对姜明说:“姜大人,你即刻向朝廷上报此事。我们等候朝廷的决定再作应对。”

姜明:“是。”

邓芝喊道:“来人。”

衙役进来:“请大人示下。”

邓芝:“立刻给各县发去文书,告诉他们,殷龙已经造反,叫各县巩固城防,以防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