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一章 你好,我是程陌

书名:学长,你心跳好快 分类:现言 作者:秋秋不啾 更新时间:2025-04-12 14:20:27

换源:
 

  九月的校园,梧桐叶开始泛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板路上,斑驳如画。文学社的招新摊位前,俞小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将又一沓投稿稿件放进“待定“的纸箱里。

“副社长,这都第三天了,我们还没招到几个像样的新人。“

大二的学弟李明趴在桌子上,有气无力地抱怨道。

俞小暖将垂到眼前的碎发别到耳后,露出一个安抚的微笑。

“再坚持一下,今天下午就结束了。“

她看了看手表,已经是下午四点五十分,距离收摊还有十分钟。

作为文学社的副社长,大三的俞小暖负责这次招新的初审工作。三天来,她读了不下五十份投稿,大多数是青春疼痛文学的网络复制品,或者故作深沉的哲学思考,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要不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李明已经开始收拾桌上的宣传单。

俞小暖正要点头,忽然一个修长的身影挡在了摊位前,遮住了西斜的阳光。

“请问,现在还接受投稿吗?“

声音低沉而清晰,像是一杯温度刚好的清茶。俞小暖抬头,逆光中只能看清来人的轮廓——高挑的身材,肩膀的线条干净利落。

“理论上我们...“李明刚要拒绝,俞小暖已经伸手接过了对方递来的文件袋。

“还有十分钟,来得及。“她微笑着说,手指触碰到文件袋时感受到纸张的厚度。

“这是打印稿?“

“嗯,电脑里写好的。“

对方简短地回答,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程陌,计算机系大四。“

俞小暖点点头,翻开第一页。标题《星轨与代码》下面是一段简短的作者介绍,果然写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系的来文学社?“

李明忍不住插嘴,语气里带着怀疑。

程陌没有回答,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阳光终于移开,俞小暖这才看清他的样子——利落的短发,轮廓分明的下颌线,眼睛在镜片后显得格外深邃。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休闲裤,整个人透着一股冷冽的气息。

“我们会尽快审核,最迟下周...“俞小暖习惯性地说着套话,目光却不自觉地被手中的稿件吸引。开篇第一段写道:“当我在深夜调试代码时,常常想象那些绿色的字符是银河中的星辰。每一个函数都是一组星座,变量则是穿行其间的彗星。程序运行成功时,整个宇宙便和谐运转;出现bug时,便有一颗星星偏离轨道...“

俞小暖的手指停在纸面上,这段话像是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她思维中的某个锁。她从未见过有人这样描述编程——既极度理性又充满诗意,将冰冷的代码与浪漫的星空联系在一起。

“我可以现在就读完吗?“

她脱口而出,甚至没意识到这个请求有多么不合常规。

程陌似乎有些意外,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现在?“

“对,就现在。“

俞小暖已经翻到下一页,完全被故事吸引。这是一个关于程序员和天文学家共同破解宇宙密码的科幻故事,文风冷静克制,却蕴含着惊人的想象力。代码术语与天文概念交织,却丝毫不显晦涩,反而有种奇特的美感。

李明在旁边清了清嗓子:“副社长,我们该收摊了...“

“再等五分钟。“

俞小暖头也不抬地说,完全沉浸在故事中。当她读到主角通过编程模拟出宇宙诞生初期的场景时,忍不住轻声赞叹:“太妙了...“

当她终于抬起头时,发现程陌正专注地看着她,目光中有种难以解读的情绪。夕阳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让他看起来像是从某幅古典油画中走出来的人物。

“你被录取了。“

俞小暖直接宣布,甚至没跟李明商量。

“下周三晚上七点,文学院302教室,社团见面会。“

程陌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谢谢。“

他转身离开时,背影挺拔如松,很快消失在校园的人流中。

“哇哦,副社长,这可不像你的风格。“李明夸张地挑眉。

“平时你不是最严格的吗?上次那个写了二十页意识流的新生,你连看都没看完就拒了。“

俞小暖小心地将稿件装回文件袋:“这篇不一样,它有...灵魂。“

她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那种感觉——就像在沙漠中突然发现了一朵绽放的花。

收拾摊位时,俞小暖的室友苏琳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把抢过她手中的文件袋:“让我看看是什么大作让我们的小暖破例当场录取?“

“别闹,还给我。“

俞小暖伸手去抢,但苏琳已经敏捷地躲开,翻开了第一页。

“程陌?“

苏琳突然瞪大眼睛,“计算机系的程陌?“

“你认识他?“

俞小暖停下动作。

“全校谁不认识他啊!“苏琳夸张地挥舞着手臂。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冠军,大二时就收到谷歌和微软的实习offer,但据说都拒绝了。传说他高中时就开发过几个很厉害的算法,现在自己创业做人工智能什么的...总之是计算机系的神级人物。“

俞小暖眨了眨眼,这与她想象中的作者形象有些出入:“可他写的这个...“

她指了指稿件,“很有文学性。“

苏琳突然露出狡黠的笑容:“该不会是看上人家了吧?我们的小暖终于开窍了?“

“胡说什么!“俞小暖感到脸颊发热,“我只是欣赏他的作品。“

“得了吧,你脸都红了。“苏琳把稿件还给她,意味深长地说,“不过提醒你,据说这位程学长是出了名的高冷,多少女生碰了钉子。有人说他眼里只有代码,根本不懂感情为何物。“

俞小暖没有回应,只是小心地将稿件放进包里。那天晚上,她在宿舍的台灯下又把《星轨与代码》读了三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精妙之处。故事里有一段描写主角仰望星空的场景:

“猎户座的腰带三颗星在夜空中清晰可见,像是宇宙留下的三个句点。我想,也许整个宇宙就是一段被编译执行的代码,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但偶尔,当北极星的光芒穿过大气层,我会觉得也许代码也有灵魂。“

俞小暖在这段话旁边画了一颗小星星,然后轻轻合上稿件。她不禁好奇,这个能将代码与星空联系在一起的男生,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周三晚上,文学院302教室比往常热闹。俞小暖提前半小时到达,帮忙布置场地。作为副社长,她需要在新社员面前做个简短的发言。

“听说程陌真的报名了?“社长陈岩凑过来小声问,他是中文系的研究生,戴着标志性的黑框眼镜。

俞小暖点点头,心跳不知为何加快了一些:“嗯,他交的稿件很特别。“

“计算机系的大神来文学社,真是稀奇。“陈岩推了推眼镜,“不过听说他天文也很厉害,去年还在《天文爱好者》上发表过文章。“

俞小暖正要追问,教室门被推开,新生们陆续到来。她站在讲台旁,目光不自觉地扫向门口,寻找那个高挑的身影。

七点整,当俞小暖开始致欢迎辞时,程陌才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后排角落。他今天穿了深蓝色衬衫,在教室的荧光灯下显得皮肤格外白皙。他安静地听讲,没有像其他新生那样交头接耳,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什么。

“……希望大家在文学社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文字的魅力。“

俞小暖结束发言,掌声响起。自由交流环节开始后,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朝程陌走去。

“喜欢今天的活动吗?“

她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程陌抬头,镜片后的眼睛直视她:“你的发言很好。“他顿了顿,“特别是关于文学作为人类情感编码的那部分。“

俞小暖惊讶地睁大眼睛:“你记得这么清楚?“

“我记忆力很好。“程陌的语气平静,但眼神专注得几乎令人不适,“就像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这个比喻让俞小暖忍不住笑了:“那你觉得文学和代码有什么共同点吗?“

程陌思考了几秒:“都是符号系统,都能传递信息,创造世界。“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但文学允许模糊和歧义,代码必须精确。“

“所以你喜欢文学中的模糊性?“俞小暖好奇地问。

出乎意料的是,程陌摇了摇头:“不,我喜欢找到模糊中的精确点。就像你的小说《雨夜咖啡馆》里,那个总坐在角落数雨滴的老人——表面上是写孤独,实则是写时间流逝的精确计量。“

俞小暖倒吸一口气:“你读过我的小说?“《雨夜咖啡馆》是她大二时发表在校园文学杂志上的短篇,并不出名。

“我做了功课。“程陌的语气依然平静,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文学社副社长,去年校级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偏好写都市生活中的微小瞬间,文风细腻但缺乏结构性思考。“

俞小暖一时语塞,既惊讶于他对自己的了解,又对他直白的评价感到些许不服:“缺乏结构性思考?“

“情感充沛,但叙事结构可以更严谨。“程陌推了推眼镜,“就像代码需要架构一样。“

就在俞小暖思考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批评时,教室突然骚动起来。天文社的社长林峰闯了进来,兴奋地大喊:“程陌!双子座流星雨提前了,今晚是最好的观测时机!器材我都准备好了!“

程陌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波动,他看了看俞小暖,似乎在犹豫。

“你去吧。“

俞小暖微笑着说,“天文观测更重要。“

程陌站起身,却又停下脚步:“你想一起来吗?“他的邀请来得突然,声音里有一丝几不可察的紧张,“就在学校后山的天文台。“

俞小暖的心跳漏了一拍:“我...我对天文不太了解。“

“我可以解释。“程陌说,目光专注得几乎令人心慌,“就像你读我的小说一样。“

就这样,俞小暖鬼使神差地跟着程陌和天文社的一群人向后山走去。夜风微凉,她后悔没带外套,不自觉地抱紧了双臂。

“冷?“

程陌注意到她的动作,没等她回答就脱下自己的外套递给她。

“谢谢。“

俞小暖接过外套,闻到一股淡淡的雪松气息,混合着些许咖啡的苦涩。她小心翼翼地穿上,袖子长出一截,衣摆几乎到大腿中部。

天文台是座白色圆顶建筑,林峰熟练地打开门锁,众人鱼贯而入。中央摆放着一台看起来相当专业的望远镜,旁边还有几台小型设备。

“程陌,你来操作主镜。“林峰说,然后转向其他人,“今晚我们有幸请到程学长指导,他对流星雨的预测比天文台还准。“

程陌没有理会这番恭维,径直走到望远镜前开始调试。俞小暖站在一旁,看着他修长的手指灵活地转动各种旋钮,动作精准得如同在进行某种仪式。

“想看吗?“

他突然抬头问道。

俞小暖点点头,走到望远镜前。程陌站在她身后指导:“把眼睛对准这里,不要眨。“

当俞小暖通过目镜看到那片璀璨的星空时,不禁发出一声惊叹。无数星辰如钻石般镶嵌在黑色天鹅绒般的夜空中,比肉眼所见要清晰百倍。

“那是木星,旁边是它的四颗伽利略卫星。“

程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近得能感受到他的呼吸。

“右上角那片模糊的光斑是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250万光年。“

俞小暖转过头,发现程陌的脸近在咫尺,镜片后的眼睛映着星光,像是本身就在发光。她突然意识到两人的距离有多近,急忙后退一步,却不小心踩空。

程陌迅速伸手扶住她的肩膀:“小心。“

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停留了一秒才松开。

“谢谢。“

俞小暖低声说,心跳加速不知是因为差点摔倒还是那个短暂的接触。浑然没发现自己手腕上白色的手表变成了黑色。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程陌像是变了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天文知识。他指着天空解释恒星演化,描述超新星爆发的壮观,甚至计算出今晚流星雨的最佳观测角度。在星光下,他冷峻的侧脸线条似乎变得柔和,眼中闪烁着俞小暖从未见过的热情。

“你真的很喜欢天文。“她忍不住说。

程陌点点头:“宇宙是最完美的代码。“他指向银河,“每一个天体都按照精确的物理定律运行,就像程序中的对象遵循既定规则。但偶尔——“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也会有意外的美丽。“

俞小暖望着他的侧脸,突然理解了《星轨与代码》中的那种独特视角——将理性与浪漫完美融合的世界观。

回程时,天文社的其他人先行离开,只剩下俞小暖和程陌慢慢走在校园小路上。夜风渐凉,树叶沙沙作响。

“你为什么拒绝那些大公司的offer?“

俞小暖鼓起勇气问道,“苏琳说谷歌和微软都想要你。“

程陌的脚步微微一顿:“你打听过我?“

“只是...好奇。“

俞小暖感到脸颊发热,庆幸夜色遮掩了她的窘迫。

“现有的技术框架限制太多。“程陌的回答出乎意料地坦诚。

“我想做自己的事情。“

“什么事情?“

“人工智能与创意。“程陌停下脚步,转向她。

“教AI理解文学、艺术和情感。“

俞小暖惊讶地看着他:“这听起来...很人文,不像纯粹的计算机科学。“

“所以我来文学社。“程陌的嘴角微微上扬,这可能是俞小暖第一次看到他接近微笑的表情,“需要理解人类如何创造美。“

他们走到一个岔路口,左边通向计算机学院,右边是女生宿舍。俞小暖正要道别,天空突然落下雨滴,转眼间就变成了倾盆大雨。

“跑!“

程陌抓住她的手腕,拉着她冲向最近的屋檐——一座凉亭。但雨太大,等他们到达时,两人都已经湿透了。

俞小暖的头发贴在脸上,程陌的衬衫湿透后几乎透明,隐约可见精瘦的肌肉线条。两人对视一眼,突然同时笑了起来。

“你的眼镜。“俞小暖指了指程陌的镜片,上面全是水珠。

程陌摘下眼镜,用衬衫下摆擦了擦。没有镜片的遮挡,他的眼睛显得更加深邃。雨水顺着他的下颌线滴落,俞小暖不自觉地盯着看,直到程陌重新戴上眼镜,她才慌忙移开视线。

“雨一时停不了。“程陌看了看天色,“我送你回宿舍。“

“可你也湿透了...“

“我住校外公寓,比你的宿舍远。“程陌脱下已经湿透的衬衫,只剩下一件白色背心,露出线条分明的手臂,“这样至少不会更湿。“

俞小暖不敢多看,只是点点头。程陌不知从哪里变出一把折叠伞——明显太小,勉强能遮一个人。

“靠近点。“他说。

将伞倾向俞小暖那边。两人不得不紧贴着行走,俞小暖能感受到程陌手臂传来的温度。

雨水在校园的路灯下形成银色的帘幕,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两人和这把摇摇欲坠的伞。俞小暖不小心踩到一个水坑,程陌迅速揽住她的腰稳住她,然后那只手就再没放开。

当他们终于到达女生宿舍楼下时,两人都已经半湿。雨势稍缓,水滴从屋檐滴落,在路灯下像一串串水晶珠子。

“谢谢你送我回来。“

俞小暖递还他的外套,这才想起自己还穿着它,“哦,已经湿了...“

“没关系。“

程陌接过外套,两人的手指不经意间相触,俞小暖感到一股微弱的电流窜过全身。

周六社团有分组创作活动。“她突然说,“你会来吗?“

程陌点点头:“我可能会准备新的作品。“

“关于什么的?“

“也许...关于今晚。“

程陌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关于雨中的星光。“

俞小暖感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那我...很期待。“

程陌微微颔首,转身走入雨中。俞小暖站在宿舍门口,看着他挺拔的背影逐渐模糊在雨幕里,直到完全消失。她摸了摸自己的脸颊,发现那里烫得惊人。

回到宿舍后,苏琳立刻围了上来:“天哪!你怎么湿成这样?等等——“她抓起俞小暖的手腕,“这是男式手表?“

俞小暖这才发现手腕上戴着一块黑色运动手表——肯定是程陌扶她时换的。她小心翼翼地取下手表,发现背面刻着“C.M.“两个字母

“是程陌的...“她轻声说。

苏琳夸张地倒吸一口气:“所以传言是真的?计算机系的冰山真的融化了?“

“别胡说!“

俞小暖把手表放在书桌上,却忍不住用手指轻轻触碰那两个字母,“只是...偶然。“

但她心里知道,今晚的一切都不是偶然。从那份奇特的投稿,到天文台的星空,再到雨中的同行——每一步都像是某种精密程序运行的结果,又像是命运写就的诗篇。

窗外,雨依然下着。俞小暖打开电脑,开始写一篇新的小说,关于一个程序员和一个文学少女在流星雨下的相遇。她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仔细斟酌,仿佛在编写一段重要的代码,又像是在等待某个特定的信号。

书桌上的黑色手表静静地走着,秒针划过表盘的声音清晰可闻,像是倒计时,又像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