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三十九章 圣人教化3

书名:修仙情侠录 分类:玄幻 作者:柳白衣 更新时间:2024-06-10 11:44:25

换源:
 

  调理了一段时间,常允出关请教,解心中疑惑,问:“师父,可否为我们讲解长生之道?”

玄清说:“长生之道,各有见解,我也不懂多少。”

“请师父赐教。”

“赐教就算了,可以探讨一下。你先说说为何突然想问这个?”

“西方人间帝王,追求长生之法,屠杀灵兽,食其精血,炼金石为丹,不得长寿,反而恶病缠身。然而修士服下灵丹妙药,却能增长寿元。为何如此?”

“灵气动则生,不动则死。人间帝王,不懂修炼,灵气停滞,服下丹药,虽有大量生机,然而不能吸纳,聚集太过,则反噬其身。修士虽能补充一时,终究是外力,多了则会成依赖,影响心境,寿元多了,可心智也少了。”

“那他们追求的长生之道,岂不是虚妄一场?”

“以我见识,大致如此,至于有无特例,我也不清楚。”

“金石亘古不变,难道不是长生吗?”

“是,也不是。”

“请师父明言。”

“金石虽长久,但无生机。若以金石为内丹,去魂魄,留形体,倒是没什么问题。若要保留神识,人身肉体,则于金石不合。屠杀灵兽,吸取精魄,补充自己失去的生机,反而更加合理。生灵寿元,说白了就是阴阳演化之道,演化无尽,形态有别,所以到一定程度,意识就会消散,归于虚无。”

“这,我还是不太明白。”

虽然不想以比喻说理,可自己也很难表达清楚,整理思绪,说:“天地的生机如河流,人身是河边小潭,小潭离开江河,独立成型,生灵出现,其一生演化都是脱离天地时带走的生机,终会消尽。长久的探索,大概形成三种方案。道修长生,关键在于抑制生机流失,故需要清心寡欲,不起波澜。这种要求太高,所以修道异变居多,或觉悟不够,强行突破,反噬而死,或抑制过度,失去本性,灵智麻木。魔避死亡,在于及时补充生机,生灵横死,生机未尽,散于天地,聚气修炼,以他人的生机补充自己的缺失。道理没有问题,但要时机,所以魔门弟子,故意引发战乱,满足私欲,人人皆可如此,所以不会同心,故此道自相残杀,求长生者反而死于非命。邪道在于同化,生机深埋魂魄,生灵不死,生机不散,所以难以汲取。形态各异,偏差有别,很难夺取他人生机。但万物皆起源混沌,阴阳变化而成,所以同宗同源。探讨其变化,以人身演化万物,在同化中汲取生机,生灵不灭,万世永存。但其道义奥妙,人各不相同,很难继承前人觉悟,成败全凭天意。为了多一些觉悟,邪修不断研究魂魄、血肉等变化,故其功法多带幽魂怨煞,生灵皆怕。邪修一些行为,会影响整个阴阳大势,造成巨大的灾难。往昔之时,有邪修传功法于妖王,妖王异变,吞噬万物,与归墟同化,天地一切,几乎重置。还有尸骸傀儡,精怪怨鬼,造化新物。灵气多少都有一些生机,但不可静止不动。”

“那这些功法是否有冲突?”

“没有,一般宗门都是道魔双修。以往道魔势力划分是道义,功法偏重并不重要。有人三道同修,不断汲取天地间的生机,同时减少生机流失,当失去太多时,与天地同化,补充缺失,新生躯壳,应该可以长久。”

常允沉思了很久,不断重复玄清的话,不知过了多久,才抬头问:“师父,这三道可以同修,难道就是师父的长生之道?”

“不是,我的情况有些意外,以江河比喻,我这个小潭早就是河的一部分,所以生机不断补充,甚至有些多余。这个跟我体质有关,不是大道。所以我的故事就算重复,也达不到类似的效果。若是天地异变,我也会受难,嗯,得失同在吧。”灵气有缺,所以需要不断运转,百花丹生机盈盛,但是只有一时,大乘精血长久,可难以吸纳,参悟《天阶寒流》,灵气的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完缺之理作用自身,在各种因缘巧合之下,这些气息融为一体,才有今日。

“原来如此,长生之道还是太难了。”

“如果不考虑其他,安心静修,应时而动,倒不是太大问题。只是人生于世,受制太多,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遵守道义,相互争斗,始终难以避免。脱离人世,一人独自参悟,终究有缺,与人合作,形式未必相同。所以不存在出世入世,都是人,都是人间。”

“我明白了,这就是师父让我们观察凡人变化的原因,原来师父一直想让我们自己悟,而我们却想依靠师父的见识提升自己。修道终究是自己在修,要想得道,只能自己悟。”

“有一半吧,有些事我也说不清楚,只能让你们自己亲身感受。”

“啊,师父,那双修功法呢?”

“本质是魔道,只是通过阴阳表征不同,散失的气息夹带生机,阴阳互补,吸纳比较容易,鼎炉之说,就是如此。只是此道与人性色欲交错,很多时候目的混杂,容易偏离本意。印象中没有哪个宗门会特意传授长生之道,反而执着力量居多。圣人教化,岂是让人苦于劳形?遵循师长教义,代代传承,反而失去本意。受制越多,心境越乱,欲念越强,烦闷压抑,一旦放纵得到解脱,则容易沉迷其中。”

“为何以往的宗门不传长生之道?修炼,长生明明是最重要的目的。”

“名实之间出现偏差。修为高了,确实增加寿元。那么长生就变成力量的追求。却不知使用这种力量也会折损寿元。一旦受了伤,其生机流失会更快。这就是玄虚境以上的高人很少出手的原因,他们力量强大,但恢复也难,若是遇到连续的麻烦,也会陨落。创立宗门,也是保障之一。这样的前提下,长生之道几乎不会传授。”

“依师父所言,看来长生与我无缘矣。”

“生灵有生有灭,才是自然。若前人不死,后人哪有生存的地方?大部分天骄都是止步元婴,资质一般的更有机会。成就会误导习惯,反而限制自身后续成长。我所说的都与我个人经历有关,不是大道真理,你有自己的人生,缘分自会引导。长生是往昔的追求,不一定适合现在。长生也未必就是最终追求,飞升,与天地同化,也是强者的归宿。”

“师父太看得起我了,师妹、师弟或许有机会,我就算了。”

“你连自己都不信,还能信谁?”

“我是不信师父的捧杀。”

“哈哈,你们出去一趟,心性都磨灭了,我还是喜欢你们胡乱作为的样子。”

“人终会变的,师父也是吧。”

“我都忘记以前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变与不变都不知道。”

常允闭关修炼,剑道再上一层次,想去找师父验证。来到山腰平地,见玄清演武,剑气杂乱,有一面镜子,反弹部分剑气,剑气之间交错,相互抵消。剑意开始凝聚,常允也被牵引,灵气化作剑气,在身边转动,跃跃欲试。常允不想错过任何细节,默默感受剑意演化。玄清很少演示功法,即便有所感悟,对应的也是天地异象,对于弟子而言,没有什么用。剑气覆盖眼前景象,封闭空间,另造天地。常允的剑意不受控制,主动攻击,被破,气劲反噬。一道霞光挡住反弹的剑气,保护常允。剑气突然消失,化作青色火焰,埋入地下。

玄清问:“来此何事?”

常允说:“弟子无意冒犯,请师父恕罪。”

“回答我的问题,我要怪你,就直接出手了。”

“弟子剑道有感,请师父赐教。”

“你演示给我看看。”

常允于是施展《琉璃剑意》,九层功法,九色剑光,徐徐开展,引动天地气息,只见云雾消散,大地微微颤抖。演示完毕,说:“师父,我这功法算是练成了吧。”

玄清说:“只能算是会了,没到成的地步。”

“会与成有何区别?”

“会是能用,但不知根本。小成则是融会贯通,能把一门功法的道理运用到其他功法中。大成则是知晓演化本质,与自身融为一体,其道理超脱于功法,万事万物都能迁移应用。”

“原来如此,还有那么长的要走。若是一门大成,是否其他功法也能看透?”

“是,但没有你想的那么好。我修《幽冥鬼火》大成,但其他功法都会夹带阴火的气息,导致我用阳火炼丹时,很容易出现意外。成一道,知万道,却也离不开这一道。”

折收提着两桶水回来,倒入小池中,又出去了,来回几次,小池都满了,然后放下木桶,在一旁修炼。

常允问:“师父,要这些水做什么?”

“炼丹。”

“哦。”常允知道玄清在研究丹道,另辟蹊径。

仙涵与敷和各提着两个大花篮,把篮中花瓣倒入水池中,又来回几次,清香弥漫山间。

仙涵说:“师父,我和师妹共采集三十六种花,数千朵。”

玄清点头,然后来到水池边,运转功法,花瓣如水波泛起涟漪,随后慢慢沉降,又浮上,上上下下,持续很久。花瓣汁液融入池水,水被染成浅绿色。又过了许久,花瓣开始凝聚,又散开,水面燃起青色火焰,寒阴气息散开。过了三天,玄清从水中取出一颗绿色的丹药,放入小瓶中,然后递给折收。

玄清说:“你化作巫医,下去救治他们,告知他们,把丹药放入井水中,一日后才可以饮用,就能治好他们的病。病好之后,要一头牛作为报酬,告知他们必须把井毁掉。”

折收问:“为何要报酬?对我们也没有用啊。”

“施恩若不求回报,他们会埋藏心间,我们无所谓,那以后他们再遇到麻烦呢,一般凡人献出自己资源,没有回报,就是损己利人。道德高尚,但不能掩盖正常的缺补运转。而且我们俗一点,因果也会少很多,修心在己,不要改他人名节。”

折收领命下山。

常允问:“师父,发生什么事了?”

“山下有一村落,被幽魂吸取生机,去找其他修士求助,他们没有办法,就过来找我了。”

“师父不是说尽量少干涉人间吗?”

“是,只是此事罪不在他们,可以救治。有些事灵活处理,不要太过执着教义,修道与爱人并不冲突。只是不要让他们同化太多而已。所以我让折收以游医的身份救治。”

“若他们好了之后,忘记警戒,酿成大错,岂不是有业力?”

“当代的人会记得的,只是后世难以确定。他们如何传承故事道理,也是我想知道的。后世若不质疑前人,就难以找到适合当时的世道,若质疑前人,又无法验证,那以往的概念就会变化。所以记录事实,后世难以信服,阐明道理,又显得空洞。我想看看他们如何处理。”

“我看他们未必有本意,都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优选择。没有大灾大难,或许可以传承,但一场天灾,一场人祸,所有的过往都会受损。留下的残缺片断,后人根本不知真相。”常允在西方见到帝王重置民风,律令改变生活,再看往昔,犹如幻梦。

“无意而为,方是本性。”

敷和问:“师父,为何用水炼丹?”

玄清说:“百花丹在于补充生机,以阳火炼,所剩无几,以阴火炼,对人身伤害太大。万物皆阴阳所化,水中亦有阳气,以水炼丹,能保留大部分生机,再以阴火散去寒阴气息,免得人身受罪。”

“那其他疗伤的丹药为何用炉火炼制?”

“一般受伤,体内积聚浊气,需要散去,所以丹药需带有阳火,驱散淤血,打通经络。凡事有取有舍,就是受伤也要知晓具体情况,也要看伤者体质状态。”

“师父,我也想学丹道。”

“道理我懂,实操我不行,我只能传你原理和基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