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捕鱼
书名:星海泡沫 分类:科幻 作者:打光棍子 更新时间:2025-04-14 12:41:37
门被打开,因为生锈而导致大面积的白漆起皮掉落,又重新刷上的新漆,显得门坑坑洼洼的。
“你回来了?今天又去哪儿了?”
青海没有回头,笔尖下的数字与字母不停的在一本泛黄的本子的页面上出现。她知道江成总是这个点回来,前后不会相差一分钟。
蓝色全息投影上显示着各种符号与数字,与之相比旁边的显示器——算是个老古董了,一直摆放在那里,一层厚厚的灰布满了它。显然它是个不受待见的显示器。
但他它的作用在某些时刻也是相当满意的。比如看电影?只要是图片一类,它都能很好的展示出来,精美的画面,以及那8k超清晰度。
江程将油桶放在一边,脱下了外套,室内是暖和的,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架设在天文台基地五米以外的地方,一共有12块,这些都是在旧时代里遗留下来的东西,聚变电池早就已经用完了,如果想继续使用,那就得到4500多公里外的国际未来生命集体的仓库里拿。
所以太阳能成为了天文台唯一的电力来源。
至于发电机?那玩意相当的耗油,而且就那一小桶的石油,想要提炼出足够持续发电的油量,还有待江成换成大一点的油桶,如果他一个人抬得起来。
当然,如果你有仓库的权限,那里的聚变电池是你一生都用不完的——对于这个小型的天文台基地来说。
“嗯,今天的工作都做完了嘛?”江程走到金属质感的办公桌前,他的办公桌上没有打开全息,而是摆着各种书籍,以及一些有些年代的论文。和一杯老旧的保温杯。
他拿起掉漆的保温杯,保温杯上还有一些磕碰导致的凹痕,喝了一口,随即拿起一本红皮书。
书名叫《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他很喜欢这本书中的一个有趣幻想,即把自己当成一堆排列有序的数据,然后通过某种方式映射在世界之膜上。
可以想象,我们的身体是由01组成,然后在时空的一个区域上被编码在其边界上——膜,这样我们就成了自以为是生活在四维的世界中,寄膜的世界。
那么能在上面干些什么呢!好像什么也不能干,还是老老实实吃饭吧。
活着不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么?对于江成来说就是这样的,作为地球文明最后的‘守墓人’,能活的久才算是对守墓人这个职称的最好交代。
青海将笔抵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说:“嗯~应该做完了。对了,今天我们吃什么?”
“我可不想再吃宇宙中飘下来的泥土了。我们就不能搞个菜园子嘛!?而且天天都是那几样东西,碳水化合物饼干,就跟吃了满嘴炭一样,而且还要喝石头泡的盐水。”
“啊!我真是受够了,我好想回去,天天工作量还那么大!好想吃烧鸡,青菜,水果啊。”
青海靠着椅子一边抱怨一边仰着头想象着那些美食。
江程放下书本书说:“好吧!我承认我很懒,下次我把盐提炼一下总行了吧?”
“yes!”青海立马表现出一副胜利者的样子。并且再次说:“问题是我们今天该吃什么?能不能换换口味?不会还是那个捕捉器弄下来的泥土吧?”
江程思考了一会儿说:“真的很想吃?我说的是蔬菜和水果?”
青海点点头,眼睛里冒着光,对于一个26岁的女孩子来说,这是应该有的表现。
“也许外面的冰川里冻着鱼……”江成思索着说。
钓鱼,这是前年才做过的事情,由于蹲在冰川上实在是太冷,而且还要给冰川打洞,对于一个地地道道北方人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小事,但这冰川实在是太厚了,他可不像那些毛子能在冻住的冰河里挖个洞,下去冰镇几分钟。
他讨厌冷,或者说他讨厌麻烦。不过看青海的渴求的眼神,他也不太好拒绝。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里有一架搭载T-61型号的核聚变电池的直升机,它和江成的那辆越野车一样,搭载的是同一型号的聚变电池。
说是直升机,其实也不算是,毕竟它可没有螺旋桨,一个小型的反重力磁震环就能让它飞起来,最后只需要少量的推动力,就能让它持久的在天空中飘游。所以应该叫它飞行器。
但问题在于启动反重力磁震环需要大量的能量,越野车里那8%的聚变能量用来改善伙食,这让江成有点心疼。
他真想拆开那该死的磁震环里到底是什么东西需要耗费那么大的能量,秉承着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素养,以及探究精神,在上次拆开外壳后,他发现多了几颗螺丝。
之后他不再打算拆任何东西,在机械零件方面他就是个笨蛋——或许说是个白痴,对于懂的人来说。
毕竟正常人扭个螺丝也不至于多出来几个!除非你是新买来的,厂家送了你几颗,以防备用。
“行吧,那我再出去一趟,希望那儿的鱼看见我能够开心。”说话间,江成已经起身往地下室走去。
青海跟在身后说:“江程!记得多抓点回来,最好抓五斤以上的,然后再抓些小的,回来我全部腌成小鱼干。”
江程在杂物间里的架子顶上拿出一个圆形的塑料盒,他眼睛撇了撇青海,随后掏出两根塞在自己的兜里,又从另一个小盒子捏出一撮叶子放在另一个兜里。
准备好后他才准备搬那些钓鱼需要用到的工具,他四下找了找,眼里飘忽不定。
“那么大个东西怎么不见了?”
这时青海从飞行器的舱门里走了下来说:“东西我已经给你准备好啦,你现在可以出发了。”
“都拿上去了?”
“是的,还挺重,不过没关系。”
江程走到飞行器一边,这是一架U-23轻型运载机,飞行器是菱形,对称角分别是机头和机尾,另外两角是机翼,看起来极为科幻。暗金属风格,以及霉菌分布般的迷彩纹路,让一些飞行器爱好者成为了它的忠实粉丝。
原本这架飞行器是专门用来天文台与周边基地的物资来往的。自从物资点被大海淹没后江程就没有再怎么使用它了。
U-23停在圆形的升降台上,厚厚的灰尘布满在碳金属外壳表面,江程按下红色的按钮,轰隆隆的声音传来,升降台开始上升,穹顶的圆形遮罩打开,飞行器露出地表。
江程走到越野车旁,点了一下车尾左侧的六边形外壳,外壳亮起,弹出蓝色的全息光幕,江程又点了一下,随后六边形外壳弹了出来。
长60厘米,直径35厘米的六边形长柱体被取了出来,带着白雾,那是冷却剂在空气中被蒸发出现的样子,就好比拿在手上的干冰。当然只是比喻,千万不要用手拿,最好用镊子。
聚变电池内部冒着幽幽的蓝光。那是高速射出的带电粒子,使得在水中的电子吸收能量,然后在电子的迁跃过程中,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而释放出的光子处于蓝色光的频率,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什么神奇的修仙物品。
当然如果基因突变算是的话,那么切尔诺贝利里的大多数动植物都算是已经修仙了,毕竟人家扛过了核辐射,产生了极大的变异。
快速的将聚变电池插入池舱内,随着内部的机械响动,和一阵的嗡鸣声,飞行器内部的玻璃上亮起了一条条数据。
江程拍了拍手,显然他有些冻坏了。
青海站在一旁望着他说:“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江程回了句放心,随后一头扎进了控制室内。
周围的蓝色光幕不断亮起闪过,过于复杂,完成了自检后江成说:“自动驾驶!沿上一次飞行路径行驶!”
飞行器缓缓升空,随后破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