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四十一章 这个主意不错,朕会尽快安排

书名: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历朝全麻了 分类:历史 作者:百炼成水晶 更新时间:2025-03-23 00:49:59

换源:
 

  【这位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人,年轻时就立下志向,专心致志地耕耘,一次次科研成果,一点一滴地解决了华夏的粮食问题,使14亿人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

现在,人们偶尔会抱怨杂交水稻的口感不佳,稻香微弱如同嚼蜡。

但在饥荒时代,饿殍遍地的年代里,我们还要追求口感,追求稻香吗?

难道我们吃饱了就要责怪厨师?

如果不是对科研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谁会在91岁高龄时仍然关心手上的科研和稻田?

袁老一梦40载,他的贡献无法估量,他用一粒粒种子带给人们生命的喜悦和美好。

以至于人类语言中用于夸奖和表彰的部分,都显得如此片面和肤浅。

尽管名满天下,他仍然专注于田间,一生淡泊名利,辛勤耕耘,无私播撒智慧,让同胞收获富足。

而他毕生所追求的,无非是年轻时的一场梦,一场持续半生的梦。】

……

明朝。

朱元璋看完了整个故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朱标同样如此,他的眼睛有了氤氲的水汽,脸上也一副感动至极的表情。

此人真是有大功德,儿臣深受感动!

怪不得百姓要把他喊做稻神,就算不是神明,但胸怀却比神明还要广大,功德比神明还要深厚!

朱标一句感慨,难得的让朱元璋也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要是放在以前,这种触动君权的话题,他可不会同意,但是现在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天幕之中那位模样衰老的老头的伟大。

亩产三千斤……

这是让朱元璋大为震惊的一个数字。

要知道秦汉时期,一亩水稻不过能够产出百来斤的粮食,隋唐时期南方也最多能够产出一百多到两百。

而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之后,精耕细作之下,两宋时期的粮食,水稻亩产终于突破了两百斤。

至于如今的大明,主要是依靠湖广地区广袤而优质的稻田,来进行水稻的耕种。

水稻轮作,一年双季,这已经差不多是肥力上限所能产出来的巅峰产量了,但这依旧不过三百斤。

但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是三千斤……

十倍于明朝……

看着光幕之中出现的沉甸甸的,黄灿灿的稻田,朱元璋人都傻了。

产量提升十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饿肚子,意味着大明江山能够永远稳固的传承下去。

激动之后,朱元璋又是一阵的无奈。

这样的神仙一般的人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大明朝?

要是大明有这样的人物,百姓又怎么会饿肚子?

眼看自己的父亲越来越激动,朱标在一旁开口提醒道:父亲,也许我们可以全国各地搜寻优质稻种?

咱们也试一试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虽然不可能做到粮食产量提升十倍上这么夸张,但只要比现在的粮食产量略有提高,那么放在全天下这就是了不得的成绩!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说得有道理。

大明朝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样的技术。

如果真能培育出更好的稻种,哪怕只是略有提高,对于全国的粮食产量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

标儿,你的想法很好。

朕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寻优质稻种,并组织有经验的老农进行研究。朱元璋坚定地说。

朱标点头赞同:父亲圣明。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相关的机构,专门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豪门贵族们不愿意扯下脸面来研究,但寒门学子总有为了奖赏可以俯身去研究的,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够有更多的人才进入到其中。

朱元璋微微颔首:嗯,这个主意不错。朕会尽快安排。

……

唐朝。

李世民表情也有点傻眼,他知道粮食一定是产量有了大突破,但他没想到居然这么的夸张。

亩产三千斤在他看来已经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到的了,我怕只有真正的神仙,才有这个本领。

一亩地身材三千斤的粮食,恐怕大唐十亩地,也做不到这样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的土地意味着更多的粮食,意味着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国家更加的强盛!

粮食产量提高十倍,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领土扩张十倍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这么类比有些不太准确,但至少能够让国力强盛许多倍,这是毫无疑问的。

眼下的李世民虽然被称为天可汗,但是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非常憋屈的。

比如说他不得不去和亲,去稳住突厥人,去向国内的世家大族们妥协。

但如果某一天大堂的粮食也能够亩产三千斤,那么唐朝的铁骑会顺着他的意志,踏平任何一个敢反对他的势力!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是特别的惊讶,他仔仔细细思考了一番,然后满脸严肃的开口道:陛下,大唐没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让粮食亩产翻倍,但是我们未必不能从中借鉴一二!

辅机所言甚是,大唐虽然暂时无法实现如此高的粮食产量,但我们可以模仿一二,努力探索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深邃。

长孙无忌接着说道:陛下,我们可以召集天下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农业发展的良策,集思广益,或许能找到提升粮食产量的途径。

另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引入新的农作物品种,看看是否能有所突破。

真觉得这个杂交水稻,重点应该在杂交上面!也许不同品种的高产水稻彼此互相杂交,没准就能够发现优良的稻种?

而且就算目前稻种不足,我们也可以派人去南方寻找。

长孙无忌说完,李世民眼睛顿时一亮,点了点头:“嗯,这个思路很好。

朕会下令让各地官员积极寻找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并进行杂交实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