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859章 东魏孝静帝是个讲究人

书名: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分类:历史 作者:叶还生 更新时间:2024-10-15 13:45:59

换源:
 

  说起这晋宋以来的宰相们,那都是文人墨客,风度翩翩。

可何敬容这位老兄,却是个实干家,整天埋头在文件堆里,日夜不停地忙活着。

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傻,看不起他。

但话说回来,自从徐勉、周舍走了以后,外朝里数他最能干,内省里就得说朱异了。

何敬容这人老实厚道,就是没文才,但守规矩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朱异呢,那可是个聪明人,脑子转得快,见识广,手段也多,夸他的人多得是。

这两个人性格差得远了,但梁武帝却都喜欢得不得了。

朱异那哥们儿,特别会察言观色,拍马屁的功夫更是一流。

他掌权三十年,收礼收到手软,上下都骗,人人都恨他。

他家的豪宅、古玩、美食、音乐、美女,那可都是顶级的。

每次下班回家,车马多得连门都进不去。

但王承、王稚、褚翔这三个人就是不去捧场,他们可是王暕的儿子和褚渊的曾孙哦,身份可不一般。

丁巳那天,御史中丞贺琛,他还是贺玚的侄子呢,给梁武帝提了个建议:“皇上,您以后去南郊北郊或者藉田的时候,得坐辇,别再坐马车了。”

梁武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祭祀宗庙的时候就换了玉辇。

辛酉那天,东魏那边也不甘寂寞,把尚书令孙腾提拔成了司徒。

辛未那天,梁武帝又去南郊搞祭祀了,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西魏这边呢,宇文泰大佬在行台开了个学堂,挑了一堆品德好、脑子灵的丞郎、府佐去当学生。

他们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忙得跟陀螺。

东魏的高欢丞相也是个厉害角色,他觉得徐州刺史房谟、广平太守羊敦、广宗太守窦瑗、平原太守许惇这四个人干得不错,又清廉又能干。

他还专门写了封信给各州刺史,把他们夸得跟花儿一样,就是为了激励大家好好干。

转眼间到了夏天五月甲戌那天,东魏孝静帝把高欢的女儿立为皇后了,乙亥那天还搞了个大赦,真是双喜临门。

西魏这边也不甘示弱,把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提拔成了司空。

秋天七月,又把扶风王元孚提拔成了太尉,真是人才济济。

九月甲子那天,东魏从京城里调了十万人去修邺城,四十天就搞定了,真是效率惊人。

冬天十月癸亥那天,新宫殿建好了,孝静帝又搞了个大赦,还把年号改成了兴和,真是喜事连连。

最后说说西魏这边的一个奇葩事儿,他们在阳武门外放了纸和笔,让大家随便写,评论朝廷政治的得失。

这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也说明了他们敢于接受群众监督的勇气和决心。

哎呀,说起那十一月乙亥日,东魏那边可是真热闹,派出了两位大佬,散骑常侍王元景和魏收,他们俩摇身一变,就成了“外交大使”,坐着马车,嗖的一下就奔梁朝去了。

你知道吗,东魏之前用的那个《正光历》,时间一长,就跟实际对不上了,误差越来越大,就像咱们现在用的手机,时间不对了就要调一调。

这可咋整呢?

这时候,校书郎李业兴就被推了出来,让他好好修修这个历法。

他一顿操作,就像咱们打游戏一样,猛如虎,修订出了《兴光历》,甲子为元,新历法一出,立马就用了起来,真是厉害!

再瞧瞧梁朝这边,散骑常侍朱异给梁武帝出了个主意。

他说:“皇上,您看现在州的建置是不是有点多,就像咱们家里的东西,太多了就乱套了。

而且还不分大小,这怎么行呢?

咱们得给这些州分个等级,就像咱们给衣服分类一样,州长官的地位、俸禄、参佐幕僚的人数,都得按照等级来。”

梁武帝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立马就批准了。

于是,全国的州就被分成了五个等级,第一等二十个,第二等十个,第三等八个,第四等二十三个,第五等二十一个。

那时候,梁武帝正忙着征战讨伐、收复领土呢,北面过了淮、汝,东面到了彭城,西面开发了牂柯,南面平定了俚洞,局势那叫一个乱。

朱异这才提出了分等级的建议,就像咱们现在整理房间一样,得有个规矩才行。

不过,第五等的州都还被别国占着呢,只有州名没有土地,就像在咱们家里挂了个空牌子一样。

还有的在偏僻的地方,就按照人民住的村落设置了州、郡、县。

担任刺史、郡守、县令的都是当地的士人,尚书都管不过来。

因为地方太远,赋税贡品都很难送到朝廷。

更奇葩的是,除了这五等州之外,还有二十个州不知道设在哪里。

梁朝的州总数,竟然达到了一百零七个!

这就像咱们家里的东西太多了,有的都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还有,边境那边虽然驻兵守护,但管理的百姓却很少。

为了表示重视这些地方的将帅,就把本不应当建立郡的地方都建成了郡。

有的官员,一个人就出任两三个郡的太守。

州郡虽然不少,但百姓的户口却在一天天减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就像咱们现在有的公司,部门多,但人却越来越少。

再来说说魏国吧,自从他们向西迁移成了西魏之后,礼乐制度就都散失废弃了。

就像咱们搬家一样,有些东西就找不到了。

丞相宇文泰一看,这不行,得赶紧恢复起来。

于是他就让左仆射周惠达、吏部郎中北海人唐瑾来增减旧章。

经过一番努力,礼乐制度终于稍微完备了一些。

这就像咱们现在整理旧物一样,虽然费了点劲,但最终还是整理好了。

高祖武皇帝大同六年,庚申年,也就是公元540年。

正月里,壬申那天,东魏把广平公库狄干提拔成了太保,这可是个大新闻!

丁丑日那天,东魏孝静帝也搬进了新建的皇宫,还搞了个大赦,真是双喜临门!

买了新房,还要请客吃饭一样,热闹!

不过,西魏那边可就不太好了,扶风王元孚在这一年亡故了,真是让人惋惜!失去了一个亲人,心里总是有点难过。

二月己亥日那天,梁武帝还亲自去藉田耕种了呢,真是接地气!

还有,西魏这边也开始铸造五铢钱了,看来是要发展经济了!

搞建设一样,是有远见!

哎呀,说起那东魏的侯景,从三鵶那地儿一挥手,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目标直指荆州。

可西魏那边也不是好惹的,丞相宇文泰眼都不眨一下,直接派了李弼、独孤信两位大将,各带五千骑兵,嗖的一下就出了武关,增援去了。

侯景一看,这阵势,妈呀,撤吧!

再来说说西魏那文后,真是个苦命的女人。

好好的皇后不当,偏偏出家当了尼姑,住在别宫里。

可那悼后呢,嫉妒心强,非得把文后往死里整。

朝廷一看,这咋整呢?

得嘞,干脆给文后的儿子武都王元戊升个官,提拔成秦州刺史,让他们母子俩一块儿去上任,远离这是非之地。

文帝呢,虽然为了国家大局,废了文后立了悼后,但心里还是念着文后的好。

他偷偷给文后传了个信儿,让她把头发留长,意思就是还想接她回来。

可巧不巧,这时候柔然那帮子人,倾国之力,轰隆隆地就渡过黄河,往南边来了。

好多人都说,这是因为悼后才惹来的祸。

文帝一听,不乐意了:“这怎么可能呢?

为了一个女人,就发动百万人打仗?

就算真是这样,让人说出这种话,我以后还怎么见将帅们?”

于是,他就派了中常侍曹宠,给文后送去一封他亲手写的诏书,那意思就是让她自我了断。

文后,一边哭一边跟曹宠说:“希望皇上能活千万岁,天下太平,如果这些都成真了,我死了也甘心。”

说完,就自杀了。

文帝呢,就在麦积崖上给她凿了个墓穴,安葬了她,还给她的墓起了个名儿,叫寂陵,意思是让她安息吧。

到了夏天,宇文泰那丞相又开始忙活了。

他调集各路军队去沙苑驻守,防着柔然人来捣乱。

右仆射周惠达呢,也忙得团团转,调军队镇守京城。

他还在街巷里挖壕沟设陷阱,准备得那叫一个充分。

他又让雍州刺史王罴去长安商量对策。

可王罴这家伙,硬气得很,直接拒绝执行命令。

他跟使者说:“如果柔然人真打到渭河北面了,我自个儿就能带着乡里的父老兄弟把他们给打败,用不着国家的军队。

你让京城人心惶惶的,这都是因为姓周的小子害怕了才这样的。”

结果呢,柔然人到了夏州后,一看这阵势,妈呀,自己就撤了。

没过多久,那悼后也因病去世了。

到了五月乙酉日那天,西魏的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延庆,这俩人竟然投降了东魏。

东魏一看,这不错,就在黄河北面的马场设立了义州,让他俩去管。

这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再说说东魏那边,阳州的武公高永乐也去世了。

闰月丁丑朔日那天,还发生了日食。这天有不测风云!

说,东魏孝静帝,真是个讲究人儿!

己丑日那天,大手一挥,给自家哥哥元景植送了个宜阳王的头衔,弟弟元威也不偏心,清河王帽子一扣,还有元谦,颍川王的称号一挂,那排场,杠杠的!

六月壬子日,东魏的华山王元鸷,嘿,说走咱就走,人生,真是变幻莫测!

秋天七月丁亥日,东魏这边也是诚意满满,派了兼散骑常侍李象他们一伙人,浩浩荡荡地去梁朝串门儿,这外交活儿干得,那叫一个漂亮!

八月戊午日,哎呀,那可是个大好的日子,大赦天下,大伙儿都乐呵呵的。

九月戊戌日,司空袁昂老爷子也归西了,他临走前还给梁武帝留了个条儿,说啥死后啥封号,纪念,都不要,还特意跟儿子们交代,别给朝廷添麻烦,啥生平,请求,都别交,连碑都不让立。

可梁武帝不听劝,还是按老爷子以前的职位,给追赠了,还封了个穆正公的谥号,这老爷子,走得也是风风光光的。

冬天十一月,西魏太师念贤也走了,这老一辈的一个接一个,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吐谷浑那边儿,自从莫折念生闹腾过后,就不跟魏国来往了。

伏连筹一走,他儿子慕容夸吕就接了手,自封可汗,在伏俟城安营扎寨。

这国家,地域辽阔,东西三千里,南北一千多里,官职也是五花八门,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应有尽有。

这一年,他们才想起来派人去东魏串串门儿,还得绕道柔然,这路可不近!

大同七年,辛酉,公元541年,这可是高祖武皇帝当家的时候!

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在南郊搞了个大型祭祀活动,还顺便大赦了天下。

辛丑日,又在明堂搞了个祭祀,那仪式感,满满的!

宕昌王梁仚定,这家伙,被自己人给做了,他弟弟梁弥定就接了班。

二月乙巳日,梁武帝也是挺讲义气,直接让梁弥定当了河、梁二州的刺史,还封了个宕昌王,这弟弟,也是挺有出息的!

辛亥日,梁武帝还亲自下田干活儿,这皇帝,也是挺接地气的,不摆架子!

不过西魏幽州刺史顺阳王元仲景,那就惨了,因为犯错被文帝逼着自杀,这结局,也是挺让人唏嘘不已的。

三月里,西魏夏州刺史刘平伏也不安分,在上郡搞起了叛乱,结果大都督于谨一去,就把他给逮了,这叛乱,也是挺没水准的。

夏天五月,梁武帝也是挺有外交手段的,派了兼散骑常侍明少遐他们一伙人去东魏出使,这外交活儿,干得也是挺到位的。

秋天七月己卯日,东魏宜阳王元景植也走了,这老一辈的,一个接一个,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在西魏那边,有个人叫宇文测,他可是火得一塌糊涂!

为啥呢?

因为他被提拔成了大都督,还成了汾州的老大,厉害吧!

宇文测,他是宇文深的哥哥,做起事来那叫一个宽宏大量,对谁都仁爱得不得了,就像是大家心里的超级英雄,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他的地盘和东魏是邻居,可东魏的小伙伴们总爱来捣乱。

但宇文测可不含糊,抓住他们后,不但不生气,还给他们解绑,请他们喝茶,更是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最后,还送他们粮食,亲自派人把他们安全送回家。

这波操作,简直是太酷了,东魏的小伙伴们都被感动得眼泪汪汪的,从此和宇文测成了好朋友。

汾州和晋州的老百姓们,不管是谁家有喜事还是丧事,都互相通知,一起开心或者一起难过,这感情,真是没谁了!

可是,总有人看不得别人好,说宇文测和外人勾结。

这话传到宇文泰耳朵里,他可就生气了:“宇文测是我的好帮手,把边境治理得那么好,我心里清楚!

你们这些爱挑拨离间的,就是爱搞事情!”

说完,他就让人把那个家伙给处理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