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44章:转机与谋略(求收藏,求鲜花)

书名:蜀汉新主:刘禅的逆袭之路 分类:历史 作者:辰魔 更新时间:2025-04-14 12:53:16

换源:
 

  姜维巧计,局势扭转

姜维伫立在巴郡城外,目光紧锁着城墙上惊恐万状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如被重石压着,沉重万分。然而,他并未被眼前的困境击垮,作为蜀汉的栋梁之将,他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坚毅与果敢。回营之后,姜维便一头扎进地图与情报之中,对着巴郡的地形和敌军部署反复揣摩,废寝忘食。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紧锁的眉头和专注的神情,桌上堆满了绘制着巴郡山川、河流与城防布局的羊皮卷。

经过数日夜以继日的思索与研究,姜维终于在巴郡复杂的地势中发现了一处关键所在——城一侧有条隐秘的河道。这条河道平日里鲜有人问津,水流湍急,浪涛汹涌,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看似难以逾越,却恰恰可成为破敌的关键。姜维心中一亮,一条妙计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姜维深知此计风险极大,必须挑选最为精锐且水性极佳的士兵执行。于是,他亲自在军中挑选了两百名勇士。这些士兵皆是从蜀汉水军的佼佼者中选拔而出,他们肌肉紧实,眼神锐利,对姜维充满了敬畏与信任。姜维将他们召集到营帐,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任务艰巨,关乎巴郡万千百姓与蜀汉的安危。你们需趁着夜色,沿这条隐秘河道潜入城内,打开城门,为大军入城创造机会。此去九死一生,但我相信诸位的能力与勇气,蜀汉的荣耀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士兵们听后,纷纷握拳高呼:“愿为将军效死!”

夜幕深沉,宛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在大地上。两百名勇士身着特制的紧身水靠,手持轻便却锋利的短刀,腰系坚韧的绳索,如鬼魅般悄然靠近河道。他们深吸一口气,如同矫健的蛟龙般潜入水中。河水冰冷刺骨,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息。勇士们在黑暗的河水中灵活游动,凭借着精湛的水性,巧妙地避开了敌军在河道附近设置的巡逻岗哨。湍急的水流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身体,然而他们咬紧牙关,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朝着城内奋力游去。

与此同时,姜维在城外展开了佯攻。他精心部署,命令士兵们将战鼓排列整齐,随着一声令下,数十面战鼓同时擂响,如雷霆万钧,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喊杀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仿佛千军万马即将踏平巴郡城。蜀汉军队将一架架云梯迅速架上城墙,做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攻城架势。

城楼上的李霸听闻动静,急忙赶去指挥防御。他望着城下如潮水般涌来的蜀汉军队,嘴角露出一丝不屑:“哼,姜维,你今日就算使出浑身解数,也休想攻破我巴郡城!”李霸身着厚重的战甲,手持长刀,在城楼上大声呼喊着指挥私军:“兄弟们,给我顶住!只要守住这一阵,荣华富贵少不了你们的!”在他的煽动下,李氏私军们鼓起勇气,拼死抵抗。

然而,李霸万万没有想到,危险正从他意想不到的后方悄然降临。潜入城内的两百名勇士成功上岸后,迅速隐匿身形,朝着城门方向摸去。他们动作敏捷,如同暗夜中的猎豹,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城门附近的守卫。勇士们熟练地解开城门的门闩,用力推开沉重的城门。刹那间,城门缓缓打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姜维在城外看到城门大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高高举起长枪,大声喊道:“将士们,城门已开,随我杀进城去!”话音未落,他一马当先,率领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城内。城内顿时喊杀声四起,李氏私军腹背受敌,顿时阵脚大乱。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原本坚固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李霸见势不妙,心中暗叫不好,急忙掉转马头,试图突围逃跑。然而,姜维早已料到他的举动,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拦住了他的去路。姜维目光如炬,盯着李霸,冷冷地说道:“李霸,你叛乱抗命,今日便是你的末日!”李霸心中一慌,但仍强装镇定,挥舞着长刀冲向姜维:“姜维,别以为你能轻易杀了我!”两人随即展开一番激战,刀光剑影闪烁,火星四溅。李霸虽拼死抵抗,但姜维武艺高强,枪法如行云流水,招招致命。几个回合下来,李霸渐渐体力不支,破绽百出。姜维瞅准时机,大喝一声,一枪刺出,正中李霸胸口。李霸惨叫一声,从马上跌落,当场毙命。

至此,巴郡之乱被成功平定。城内百姓亲眼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他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百姓们眼中噙着激动的泪水,对姜维感恩戴德,高呼:“姜将军万岁!蜀汉万岁!”姜维望着欢呼的百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巴郡的百姓终于重获安宁。

蜀汉朝堂,欢庆与反思

巴郡平定的捷报如一阵春风,迅速吹进了蜀汉朝堂。大臣们听闻此消息,顿时一片欢腾。原本严肃压抑的朝堂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臣们相互庆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龙颜大悦。他兴奋地说道:“姜维将军果不负朕望,如此迅速地平定了巴郡之乱,实乃我蜀汉之幸,朕心甚慰!”随即,刘禅毫不犹豫地下旨嘉奖姜维及全体将士,对他们的英勇表现和卓越战功给予高度赞誉。

朝堂之上,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大臣走出队列,躬身行礼后,感慨地说道:“陛下,姜维将军此次平乱,巧用奇谋,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巴郡的安宁,实乃智勇双全,堪称我蜀汉之栋梁。此等功绩,当永载史册!”其他大臣纷纷点头附和,对姜维的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欢庆之余,也有大臣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一位年轻有为的大臣站出来,神情严肃地说道:“陛下,经此一役,固然值得庆贺,但我们也应深刻反思。地方豪族坐大,挑战朝廷权威,这绝非偶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武力镇压,还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加强地方治理,完善政策法规,让百姓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刘禅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次平乱,姜维将军居功至伟,朕自会重重嘉奖。但同时,我们也要吸取教训,认真反思地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诸位爱卿可畅所欲言,共同商讨后续的治理之策,力求让我蜀汉江山长治久安。”

于是,刘禅与大臣们开始了深入的讨论,从土地政策、税收制度到官员选拔与监督,逐一分析利弊,力求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地方治理方案,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消除豪族坐大的隐患。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庄重,大家都深知,这关乎着蜀汉未来的兴衰荣辱。

各方反应,局势微妙

曹魏的宫殿内,曹丕得知巴郡之乱被迅速平定的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他狠狠地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怒喝道:“这个姜维,坏我好事!本以为蜀汉会因这场内乱元气大伤,没想到他如此厉害,竟能如此迅速地平定叛乱!”曹丕在殿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

司马懿见状,赶忙上前劝慰道:“陛下勿恼。蜀汉虽平定巴郡之乱,但在这场叛乱中,他们也必定消耗了不少人力、物力,元气有所损伤。我们不妨暂且忍耐,继续密切关注蜀汉的动向,等待下一个削弱他们的机会。以蜀汉如今的状况,必定还有可乘之机。”

曹丕听后,冷哼一声,说道:“哼,暂且放过他们。传令下去,让细作们加大对蜀汉的情报收集力度,一有机会,绝不放过!我定要让蜀汉为他们的反抗付出惨痛的代价!”曹丕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狠厉,仿佛一头蓄势待发的恶狼。

东吴的宫殿内,孙权与鲁肃同样得知了巴郡之乱平定的消息。孙权微微皱眉,对鲁肃说道:“子敬,这个姜维果然名不虚传,竟能在如此困境下想出奇谋,平定叛乱。看来蜀汉的实力不容小觑啊。”

鲁肃点头表示认同,说道:“主公所言极是。姜维此人,智谋超群,武艺高强,实乃蜀汉的中流砥柱。经此一事,我们更应认识到蜀汉的重要性。如今曹魏虎视眈眈,我们与蜀汉联盟,共同对抗曹魏的策略不能改变。而且,我们还需更加诚意相待,加强合作,才能维持三国之间的平衡。”

孙权沉思片刻后,点头说道:“子敬所言甚是。传我命令,即刻加强与蜀汉的联络,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前往蜀汉,向刘禅道贺巴郡之乱平定,并与他们共同商讨对抗曹魏之策。务必让蜀汉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巩固双方的联盟。”

三国之间的局势,因巴郡之乱的平定,变得更加微妙起来。各方都在暗中观察、谋划,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博弈做着精心准备。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国家的命运,而蜀汉、曹魏与东吴,都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