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8章 周明

书名:十年重逢,婚姻与旧爱的抉择 分类:现言 作者:纤纤紫瞳 更新时间:2025-04-10 15:22:03

换源:
 

  磁带在老旧录音机里转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时间本身在呼吸。周明坐在母亲生前常坐的那把藤椅上,椅背上的藤条已经断裂了三根,露出里面发黄的填充物。录音机是他在二手市场淘来的,和母亲当年用的那个几乎一模一样。

“今天是2008年5月12日...“母亲的声音突然从扬声器里传出来,周明的手指猛地攥紧了藤椅扶手。这个日期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开他的记忆——汶川地震那天,父亲被紧急抽调去灾区,而母亲的偏头痛正发作得厉害。

录音里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振邦走前给我画了新的穴位图,比上次多标了两个点。“母亲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明明问我为什么爸爸总是不在家,我告诉他爸爸在救人。这孩子太聪明了,他盯着我的药瓶看了好久...“

周明闭上眼睛,十二岁那天的记忆清晰得可怕。他记得药瓶在掌心的冰凉触感,记得标签上父亲工整的钢笔字,更记得母亲发现他翻包时瞬间苍白的脸色。那天晚上,母亲罕见地做了他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却在厨房里打碎了两个盘子。

录音里突然传来一阵杂音,接着是母亲压抑的啜泣。“宋芸,你不能这样...“她对自己说,声音颤抖得厉害,“明明还在隔壁写作业...“接着是一段长久的沉默,只有磁带转动的细微声响。

周明伸手想关掉录音机,却在按键上方停住了。他想起中考那天的大雨,母亲撑着那把断骨的格子伞站在考场外,雨水顺着伞骨的裂缝流下来,在她肩膀上汇成细流。她怀里抱着那盆君子兰,说是能“镇考场“。当时他只觉得很丢脸——其他考生的父母都穿着得体地站在校门口,而他的母亲像个落汤鸡,还抱着一盆可笑的花。

“君子兰要开花了...“录音里母亲的声音突然又响起来,这次平静了许多,“振邦说开花的时候明明就该中考了。他总是什么都记得,连我吃药的时间都...“话没说完,录音戛然而止。

周明把磁带倒回去,却发现后面全是空白。他盯着转动的磁带,想起在母亲衣柜深处发现的那套87式军装。熨烫得笔挺的制服第二颗纽扣位置缝着歪歪扭扭的线脚——那是他七岁时恶作剧扯掉的,母亲缝了整整一个下午。当时父亲站在阳台抽烟,一次也没过来帮忙。

衣柜里还藏着更惊人的发现:2005年的离婚证,内页夹着他小学三年级的满分试卷。那天晚上,他第一次看见总是腰板笔挺的父亲喝得烂醉,抱着那套军装坐在阳台,把他考军校的政审表折成纸飞机,却最终没舍得扔出去。

门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周明的回忆。他关掉录音机,透过猫眼看到苏雯站在门外,头发被雨淋得湿透,刘海黏在额头上,像极了母亲年轻时那张被父亲藏在钱包里的照片。

“我忘带钥匙了。“苏雯进门时说,眼睛却盯着桌上的录音机和磁带,“你找到播放器了?“

周明点点头,注意到苏雯手里拎着的塑料袋里露出药店的标志。这个细节像针一样刺进他的记忆——十二岁的自己,也是这样从母亲包里发现药瓶的。

“头痛又犯了?“他下意识地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藤椅断裂的藤条。

苏雯的动作顿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把袋子塞进背包深处。“老毛病了。“她说着走向厨房,“我煮点姜茶,这天气太潮了。“

周明听着厨房里传来的响动,突然想起录音里母亲的声音。他鬼使神差地走到苏雯的背包前,手指刚碰到拉链就停住了。十八岁生日那晚,他在枕头下发现的两个信封——军校推荐表和心理咨询师名片——上面的字迹都是父亲的。母亲因为长期服药导致手抖,已经很多年不写字了。

“加了你喜欢的蜂蜜。“苏雯端着姜茶出来,看见周明站在她的背包前,眼神闪烁了一下,“怎么了?“

周明摇摇头,接过茶杯时注意到苏雯手腕上淡淡的疤痕——那是三个月前她“不小心“打碎玻璃杯时划伤的。当时急诊室的医生问了很多问题,苏雯一直笑着说是意外。

“我今天整理我妈的遗物,“周明啜了一口姜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苏雯在他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湿发在靠背上留下深色的水渍。“比如?“

“离婚证。“周明直视着苏雯的眼睛,“我一直以为他们是为了我的学业才维持婚姻,原来早就...“

苏雯的手指紧紧攥住了茶杯,指节发白。“有时候分开反而更好,“她轻声说,“至少不用每天假装。“

这句话像钥匙一样打开了周明记忆的某个闸门。他想起父亲书桌抽屉里那摞军区医院处方笺,每张背面都画着母亲头痛时爱按的太阳穴穴位图。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一句温柔的话,却记得她每一个疼痛的位置。

“你最近还在吃那种药吗?“周明突然问。

茶杯在苏雯手中晃动,几滴姜茶洒在她裤子上。“什么药?“

“艾司西酞普兰。“周明说出这个拗口的药名时,惊讶于自己居然记得这么清楚,“和我妈当年吃的一样。“

苏雯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她放下茶杯,双手微微发抖——和母亲当年的症状一模一样。“你翻我的包了?“

“没有。“周明苦笑,“但我太熟悉这种...模式了。“

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敲打着玻璃窗。苏雯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影和录音里描述的母亲如此相似。“上周你爸来找过我,“她背对着周明说,“他给了我一些...建议。“

周明感到一阵眩晕。父亲退休后一直独居在郊区,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他找你干什么?“

“他说...“苏雯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他说他看过太多像我们这样的案例。军人家庭,代际传递的心理问题,一方试图拯救另一方的执念...“她转过身,脸上带着周明从未见过的决绝,“他说他当年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能把宋芸从抑郁中拉出来。“

这句话像闪电一样劈开周明的记忆。中考那天,母亲冒雨送来的那盆君子兰,花盆里垫着的正是父亲的“优秀教官“奖状。当时他只感到尴尬,现在才明白那是母亲无声的抗议——她把他的荣誉变成了花盆的垫材。

“所以你要走了?“周明听见自己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苏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周明认出那是父亲退休时部队发的纪念品。“你爸说得对,“她在茶几上放下钢笔,“我们谁都不该是父母的续集。“

周明看着那支钢笔,突然想起母亲遗物中的磁带还有后半段。他冲进书房,疯狂地倒带,终于在磁带的最后几秒听到了母亲虚弱但清晰的声音:

“明明,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个像妈妈这样的女孩...放她走。这不是软弱,是慈悲。“

当周明回到客厅时,苏雯已经离开了。茶几上除了那支钢笔,还有一张折叠的纸条。周明打开它,发现是苏雯工整的字迹:“每日一次,饭后服用“。没有署名,没有日期,就像当年父亲在母亲药瓶上写的那样。

窗外,雨下得更大了。周明站在窗前,看着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流下,恍惚看见十二岁的自己、三十岁的父亲、和永远停留在四十二岁的母亲,都在水痕中沉默地注视着他。他摸出口袋里那瓶未拆封的抗抑郁药——苏雯的,轻轻放在那支钢笔旁边。

这一次,他决定打破这个循环。

雨声渐歇时,周明发现自己已经站在父亲的老房子门前。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惊动了院子里的老槐树,几滴残存的雨水砸在他的后颈上,冰凉得像父亲最后一次拍他肩膀的触感。

客厅里弥漫着陈旧的烟草味和樟脑丸的气息。父亲的书桌依然保持着退休前的样子,连那盏绿色玻璃台灯的角度都没变过。周明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整齐码放着泛黄的病历本——每一本都标着母亲的名字,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

最上面那本的扉页夹着一张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军区医院门口,身边是扎着麻花辫的母亲,她怀里抱着的正是那盆后来出现在中考考场的君子兰。照片背面是父亲的字迹:“宋芸今天笑了三次“。

周明的手指颤抖着翻到最后几页,发现那不是病历记录,而是一份手写的药物副作用观察报告。父亲用红笔在“手部震颤“和“记忆力减退“两项下画了着重线,旁边批注:“建议减量,改用针灸辅助治疗“。

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穴位图,比周明记忆中的任何一张都要复杂。图的边缘写着一行小字:“给明明,如果他将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

窗外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周明转头,看见父亲站在院子里,手里拎着什么东西。老人仰头看着二楼亮起的灯光,购物袋从手中滑落,几个橙子滚落在潮湿的泥地上。

父子隔着雨后的薄雾对视。父亲先动了动嘴唇,但周明比他更快地举起那张穴位图。老人突然踉跄了一下,扶住院墙的手青筋暴起——那是周明第一次看见父亲站不稳。

“爸,你怎么出院了?这么大的雨……“周明走下楼梯时说,声音比想象中平静,“我预约了心理咨询,下周三下午三点,两个位置。“

父亲弯腰捡橙子的动作顿住了。一粒水珠从他花白的鬓角滑落,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别的什么。当他终于直起腰时,手里攥着的不只是橙子,还有那张被雨水浸湿的超市小票——上面用颤抖的字迹列着:生姜、红糖、抗抑郁药。

周明接过袋子,发现最下面压着一小盆君子兰幼苗。嫩绿的叶片上,昨夜的雨水在晨光中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