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
书名:神秘的罗先生 分类:幻侠 作者:罗小骚 更新时间:2024-11-03 21:39:58
这世间,还是有些永恒的信物。
“被作为凭证的物品被称为信物。在古代,会以情书、诗歌、器具、香囊、同心结等作为信物。”
佛教里有“三生石”之说:指的是“缘定三生”。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此次进入乌伦国,虽还未找到传说中的那把钥匙,但我隐约感到能穿越这么长的时空留存下来,还总让人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只有三样东西——
一、就是蕴藏超常力量的物件;
二、就是蒙上了岁月尘埃的誓盟信物;
三、象征无上权利的宝器;
无论是以上哪种,都不是寻常百姓随意就能接触得到的。就算是由寻常百姓发现的宝物,只要消息一传出,很快这些物件宝物就会被人以各种方式掳掠一空,再辗转到权贵或者权利顶端的人手里,比如皇帝。时局稳定国泰民安尚好,若连年战乱,这些宝物难逃更迭易主,最终不知又会落入谁人之手?世人只关心宝物如何如何价值连城,如何如何意义非凡,怎又会关心这其中牵扯了多少血雨腥风?
这些权贵、帝皇仙游驾崩后,这些宝物多半跟着亡灵一同埋藏于地底再难现世,这都算得善终者。例如‘传国玉玺’,所得者多半不得善终。相传此物来源是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到蓝田采玉,玉工孙寿雕刻,李斯撰字而成。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至两汉之时,王莽篡汉索求玉玺,孝元皇后将玉玺投在地上,因此玉玺摔坏整体缺失一角。后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后孙坚与袁术交易,用玉玺去换袁术的三千兵马。术得玉玺后大喜,遂即天子位,自称皇帝乘龙凤辇,修建宫殿,一步步坐实曹操戏谑于他的“冢中枯骨”之言。果不然,引来了各路诸侯的围攻,术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而亡。
看看,这哪是什么宝物,分明是邪物,小如井中无名宫女、大至雄踞一方之枭雄袁术,无外乎都被此物牵连丧命。什么‘玉玺在手,天下我有’,还不如说是‘玉玺在手,小命没有’。
话说回头,时隔千年,再要去寻“西王母马车”、“钥匙”等绝世宝物,必定要耗费一番周折。这就要看科考队一众人等是否团结一心,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技能,再外加一点点运气。
一行人跟随大直道往古城中央走,越往里走光线就越亮,周边的废墟完整度也渐高,就如渐变的油墨画,从模糊不清到愈发清晰。这让我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同样有这样疑虑的是李队,他频频拿起气体浓度测试仪观察,发现并没有异样。
李队的顾虑也是我所担心的,在地底的废弃古城看到这样奇异的异象,莫不是吸入了太多未知的气体从而产生幻觉?但是气体浓度测试仪并没有任何提示,连轻微的震动都没有。难不成越往里空气质量越好?要么就越往里通风越好?
不对啊!如果越往里通风越好,证明这偌大的地下城和外部空气有巨量的交换,那这些残垣断壁在时间长河的摧残中必然被风化氧化才对,怎么会越往里走,这些残垣断壁越完整越艳丽?
恍惚纠结之间,一行人已进入大直道的后段,前方豁然亮到刺眼——其实是在地底空间使用氙气电筒照明太久,遇到正常一些的室外光线导致的人眼自然反应。当然,这也不是室外的光线,当所有人逐渐适应了光线之后,接下来所看到的,比这莫名而来的光线要震撼得多——
雄伟的金色穹顶式宫殿建筑群赫然修建在直道前方的山坡上,气势恢宏不凡。宫殿共有三层,下面的两层墙面都是线条硬朗又柔和的尖拱门,顶层则是大小对称浑厚饱满的金色穹顶。在穹顶上还立着一弯银白色新月,尺度上恰成比例。此外穹顶的两边各有两座圆柱高尖塔,远观过去,整座宫殿散发着浓重的古波斯风格。
再走近一点,科考队一行人看到了精美的砖雕外立面,镂空门窗,并辅以花草、几何图案的纹饰。它们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和对称,料想这乌伦国的数学和美学的能力在当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按照波斯式建筑的模式,宫殿常规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北部为仪典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
李队对波斯宫殿的布局甚是了解,这样一个知识全面的人做领队名副其实。于是我急切追问李队,像“钥匙”这么重要的宝贝,一般会妥存于哪个殿?李队表示他目前也没有头绪,那句‘沧海为水,昆仑山眼泪,羽化,吾爱……’一直不得其解,还是先去北部的仪典大殿,还有东南部的财库碰碰运气。
仪典大殿按字面的理解,就是乌伦古国进行礼法、仪式的地方。按波斯习俗,多半是祭拜宗教圣物或聚集做‘礼拜’的地方,也就是祷告、祈祷、祝福。这样一个圣地,‘钥匙’被发现的几率要比空找或者解谜那句话要直接了当得多(最不济还有可能发现一些有用的提示信息或者线索)。
一行人进入仪典大殿,发现整个大殿异常整洁明亮,看上去似乎刚刚还有人打扫过一般。通往大殿主厅有个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像,看图案视乎是象征八方来客的意味,看来西域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古来就有。大殿主厅为正方形,石柱木梁枋结构。殿内有石柱,我和黄莉莉细数一下有36根,柱高约20米,柱身有雄牛镀金浮雕装饰。主厅开高侧窗,部分自然光从这进入,让厅内敞亮。
“这古人是用火把还是蜡烛照明?这大厅怎么有两盏大灯泡?是我眼花了吗?”韩仁文反复揉搓眼睛,以此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看错。
众人听说大灯泡出现在千年古殿里,那这么看还真是稀奇的玩意,顿时来了兴趣聚拢过来。
“确实像灯泡!”
“这该不是什么祭祀圣物吧?”
“这大灯泡玻璃也太干净了,像是有人刚擦过?”
“多半就一个像灯泡的装饰品。哪是什么灯泡,千年前有什么灯泡?”
“就是,就算有灯泡,还得用电点灯不是?”
众人七嘴八舌,各说各的,就差没上手去摸。
“大家是不是忽略了一点,现在我们不是在考古发掘现场,我们正是在千百年前的大殿里。而且这大殿新的一样。”李队招呼大家往大灯泡旁边的墙面聚拢,指着墙面上的人偶图案继续说道:
“进古城之前,大家看过解密文件,都知道这是一块被时间遗忘的地方,具体的原因我们尚未清楚,里面什么异常情况都会出现。大家不能以常规的认知去看待这一次科考。”
李队的一番话,让我想起初进古城时的湖边异象,那些静止的水、飞鸟,迷雾。还有,李队说的解密资料是不是意味着之前还有其他人进来过?然后才有他所说的资料?对了,师长给我的那张图,还有图上手写的经纬度,那个字体好熟悉,但我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虽然图上的经纬度不是乌伦古国的定位,但料想必是有人在我们之前进入过乌伦古国,得到线索后,确认了西王母马车的位置。但当时因为某种原因,钥匙无法找到或者取走,所以只留下了一份地图。
“谁能和我说说这个到底是什么?”陈继财话最少,人也腼腆,他背着电台,指着大灯泡一脸不可思议。
“这就是一个灯泡。”李队一边指着墙面的人偶图案,一边解释说,早在1936年巴格达的一个发现,就让当时的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古埃及人在漆黑的金字塔内部,是利用电池发电产生的光来进行工作的。他们很可能掌握了一种特殊的电照明技术。而推动照明的能源,也就是“巴格达电池”。
众人看着墙上的人偶图案,确实是和李队说的一样:两个人偶各拿着一个大灯泡(和我们看到的实物一样),灯泡上竟然真的连接着“线”之类的物品,在“线”的另一端就是两个椭圆形的罐子,看样子就是李队所说的“巴格达电池”。
“你们看墙壁和穹顶有被烟熏火燎的痕迹吗?”沈书怡这一句话点醒现场的所有人。
不得不说女孩子的观察力天生就细致,这么重要一个细节竟然没人发现。
“还真看不出,是不是时间太长氧化脱落了?”杨先军抽出绣春刀,想在满是图案的墙壁上捣鼓一番,还好被李队及时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