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伦古国4
书名:神秘的罗先生 分类:幻侠 作者:罗小骚 更新时间:2024-11-03 21:39:58
出了井口,穿过井口外空旷的空间,我与黄莉莉摸索着往前走。攀过几阶楼梯后,进入一个大屋子。这里要比冰洞里暖和很多,看屋子里的布置原先是一个厨房,里面有废弃的舂捣石臼(脱壳小麦、青稞用的)、石磨(彻底地粉化小麦等粮食)。
看情况,我们两人是进到了古城里的某处。我问黄莉莉古代西域吃啥,黄莉莉说烙饼、囊、饺子,牛羊肉。我寻思这伙食也是不错,说得自己都饿了。
“你有没有闻到臭鸡蛋的味道?”我的狗鼻子堪比警犬,饿了的情况下更灵。
“有一点很轻微。”黄莉莉仔细嗅嗅。寻着这个味道。
“这气体浓度测试仪是不是坏的?刚才出洞口的时候震了一下就没反应了。”
“大概率不会坏的,这款气体浓度测试仪很灵敏,刚才我的也只震了一下。其实只要不碎成渣,都可以实时提示!”
“这么神奇吗?”
“它经过多次极端环境测试,救过很多矿工和科研人员的生命!”
听了黄莉莉的介绍,我瞬间来了兴致,这么好的宝贝等找到了钥匙,高低得和李队讨一个。
话说这城废弃起码几百年了,不会还有腐败的臭鸡蛋存在吧?在我狗鼻子和氙气电筒的加持下,我们在废弃厨房不远处找到了几处圆形的石围。石围顾名思义就是用碎石围个直径1-2米的中空圆圈。里面存储着黑色胶状物。越靠近这里,气体浓度测试仪越震动得厉害。
“石油!”黄莉莉说她在学校里见到过地质系的校友展示过这个,结合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确信现在石围里的黑色胶状物就是石油。
“这个玩意又开始震了,我们还是远离一些。”
黄莉莉点头表示赞同,我们后退了几步,与石围保持适当距离。
“这么看来,这里的有自然形成的通风井。”黄莉莉环顾四周。
“怎么说?”我有一些疑问和不解。
“石油挥发,在密闭空间中的浓度达到一定量,且空间内有火星出现时,就会引发爆炸!”
“那古人怎么把厨房建设在这么靠近喷油口的地方?不怕炸了?”
“你脑子秀逗了?当时这乌伦古国还没被冰层覆盖,都在地面上,通风好着嘞。”
我心想也是,料想这地底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奇妙。我和黄莉莉还能在这里正常的对话、呼吸,也是这地底世界的恩赐。
“看来这石油很早就被人类开采使用!”
“那肯定嘞。”
黄莉莉年纪轻轻的,能进这科研队必定有些本事。她告诉我,早在《易经》里就有了描述:“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天然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此外,石油还可以用于照明、用做润滑剂、医药、用于军事、用于制墨等。这样一解释我就明白了,在这厨房附近为什么会人为的用碎石筑围这些石油,用处那是相当的多啊!
“莉莉!!!”
“沈书怡???”黄莉莉一愣,恍惚一下才意识到是队伍里的沈书怡在叫她的名字。
黄莉莉赶紧寻声望去,激动不已回了一声。其实隔着还有一段距离,以黄莉莉这个视力和现在这个照明条件也不可能看仔细。估摸着应该是李队、沈书怡他们一群人先发现了我们电筒的亮光,继而猜测到是我们。这偌大的一个地下空间里,相必也不会有其他人的存在了。
再一次重逢,两拨人都很激动。李队紧紧的握住我的手,眼中有泪花。黄莉莉和沈书怡拥抱在一起,失声哽咽。其他队员心情激动之余带着些许愧疚。
“欢迎归队!欢迎归队啊!”李队一边用力的和我握手,一边的招呼着队员们聚拢过来。
劫后余生的一队人,聚拢在一起叽里呱啦的亲热得不行,后面不知道是谁挑起了避险的话匣,大伙且互相指责埋怨起来,这难免又被李队狠狠数落了一顿。
“大家听我说,紧急环境下,自救是身体下意识的条件反射,我刚上战场的时候也出过洋相,也怂过。”看大伙相互埋怨和自责,我不得不站出来说一说,让大家不计前嫌继续抱团,这样才能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一众人听后面面相觑,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而李队示意我继续说。
“这乌伦古国凶险,接下来大家要团结一致。遇到事情不要慌,听李队和我的指挥!”
“不不不,队伍里只能有一个声音,萧团长你不要谦让!我们信任你!”李队打断了我的话,看得出来他对我绝对的信任。
“。。。枪还是你拿比较稳!”杨先军顺势把手枪和三个弹夹郑重递给了我,韩仁文连声附和。只有陈继财低下头默不作声似乎还在自责。
“既然大家这么信任我,那我们这样。。。”
在乌伦古国遗址上,我欣然接受了大伙的提议,接下了这份重担。我深知这份担子的份量有多重:除了要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还有就是要尽快找到西王母马车的钥匙。这种“火线授命一肩挑”的事情,在南方前线的时候看过也做过,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和承受力。
我把队伍重新做了安排,最有经验的李队和韩仁文在前面探路,中间是黄莉莉和沈书怡,以及陈继财,最后由我和杨先军垫后。这样的安排,是把队伍里最弱和胆子最小的护在最里面,万一还有什么突发情况,最弱的三人往前或者往后撤离,都有前后的人接应继而有序撤离,最大程度避免了混乱。我试图把绣春刀给李队拿着防身,李队婉拒说自己有工兵铲,应付什么妖魔鬼怪用得也顺手。
得吧,我把刀顺势递给和我一起垫后的杨先军,他看看绣春刀两眼放光,几乎是抢了过去,
“我从小练一套祖传的刀法。这刀放我这忒合适!刚开始给我就对了。”
“那你还怕那蝎子?和我拿刀砍过去不就完了?”
“老鼠我也怕。。。”
杨先军一顿已读乱回,让我语塞,只能笑笑。得,我且看看你这祖传的刀法灵不灵光,别还不如黄莉莉的乱刀来得猛。
在这地下大古城里,也只能无条件相信身边的队友了。我得要集中所有力量,完成任务才是首要。
找这“西王母马车”说实话挺费劲,风风火火横跨几千公里过来,刚下飞机就被告知要先找到钥匙。而“钥匙”远在阿勒泰,等找到了“钥匙”得再转回去另一个方向的天山,然后用钥匙解锁“西王母马车”带回南疆。现在跟着科考队进入这乌伦古国,找钥匙不说八字还没一撇,连八字的第一撇都还没头绪。钥匙的样子、款式,甚至藏在哪里毫无头绪。我只记得进来乌伦古国前的那些零散资料。
“沧海为水,昆仑山眼泪,羽化,吾爱……”
寥寥几句让人如入云里雾里,但往往越是这样,越能激起人的好奇心。
一行人继续往乌伦古国深处走,找那把传说中解开西王母马车的钥匙。这古城毕竟是千年留存下来的遗迹,到处充满着颓败和风化的气息。那些曾经车水马龙又热闹非凡的集市、商铺、街道,如今只剩些许残垣断壁。在普通人眼中,这些残垣断壁如同一盘搅合在一起的野沙堆。
而在队伍中行家的眼里,那些曾经的热闹繁华、规划布局,又逐一在他们的相机镜头中、笔记中和测绘过程中慢慢显现和苏醒。它们是时间消逝的见证,它们静静的俯卧在这古城中,仿佛在等待一次跨越千年的相遇。
“我们往里走,这里看起来是酒肆或旅店遗址,也就是客栈。跟着附近大直道走,到达古城中心区域碰碰运气。”
李队和队员们一番合计之后,继续往古城中心区域开进。
“李队,这乌伦古国,当年在西域也算大户人家吧?”
“看这规模估摸着2000户有余,人口得上万。另外加上守城的兵士,怎么的也得再加个两三千人。固定人口基本这个规模。还没有算那些来往流动的商人、使臣、驿差驿卒。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来说,在西域算比较大的。”
“原来是这样,那怎么忽然间就荒废了呢?”
“这个就要我们逐个去分析了,其实这样的西域古城从兴盛到衰败,大体上要么是路断城空、要么就是水断城空,再有就是战争和瘟疫。”
“水断城空我大致可以理解,路断城空是路面被超大风沙掩埋了还是?”
“不尽然,若乌伦国在交通位置上的重要性被替代,必定会因此萧条、衰败,而逐渐被人们放弃并消失。当然,战争和瘟疫对一个国一座城的毁灭更快更直接!”
听着李队的介绍,我对这乌伦国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原来这世上,不论是皇室贵胄居居住的深宫六院、还是市井小民居住的茅屋草房,繁华过后均化为粉尘黄沙,所谓乌衣巷口亦不见往日车马出入,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只余昔日的残墙彷如在说:任谁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洪流。真是沧海桑田变幻,又有什么是永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