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十六章 李儒献计 会盟瓦解(求鲜花,求收藏)

书名:三国之多福霸业 分类:玄幻 作者:抑郁王者 更新时间:2024-12-21 20:46:20

换源:
 

  董卓的车队缓缓地向长安方向行进,尘土飞扬中,大部队已经撤离了洛阳,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士兵在虎牢关驻守。这些士兵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精挑细选的勇士,他们将负责守护这座至关重要的关隘。

与此同时,在虎牢关前,盟军的将领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整日饮酒作乐,似乎已经忘却了战争的残酷。李晨,一位机智的县令,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暗自担忧。他深知董卓虽然败退,但绝不会就此罢休,于是他走到众将面前,献上一计:“董卓新败,必定迁都长安,我们应当做好追击的准备,以掠夺其物资和人民,削弱其势力。”

然而,曹操等将领却对李晨的提议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董卓已经元气大伤,不足为患。袁绍,作为盟军的盟主,也觉得李晨的担忧有些多余,于是大家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笑而过。

李晨走出中军大账。他觉得这些皆是碌碌庸才,不足于共谋大事。现在,洛阳迁都在即,城中一定混乱不堪,还是自己先下手为强。“赵云,你挑1000身手敏捷的军士,潜入洛阳,劫掠珠宝,这是我们今后的军资,必须办妥,不得有失,劫完后隐蔽前行,在回武安的路上等我们。”

“不用回军营了吗?”赵云疑惑道。

“不用了。这里很快变天,我们也很快拔营回武安。记得在路上等我们。”李晨找来一张纸,把一些达官贵人,士绅豪强名单写在纸上,他还不忘貂蝉,吕玲绮也是这次行动的目标。把它交个赵云,赵云领命而去。

在董卓的车队中,他向身边的谋士李儒询问:“如果叛军对我们穷追不舍,我们该如何是好?”李儒自信地回答:“不可能,叛军还在饮酒欢庆呢,他们不会想到追击的。”

董卓听后,眉头紧锁,他想起了李晨,那个在盟军中显得格外机灵的县令。他评价道:“其他人都只是出工不出力,只想着分一杯羹,唯独李晨,他似乎总能洞察先机。”

李儒听后,提醒董卓:“李县令不是已经和我们谈好条件了吗?”董卓听闻此言,冷哼一声,显然对李晨的忠诚表示怀疑。

“你真的打算履行那些条件吗?”董卓追问。

李儒沉吟片刻,然后说道:“给,相国大人难道没听说过‘两桃杀三士’的故事吗?”董卓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儒的意思是,通过给予某些利益,可以挑起盟军内部的矛盾,从而削弱他们的力量。

董卓的车队继续前行,而虎牢关前的盟军将领们却不知道,一场新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李晨的警觉和董卓的狡猾,将决定着这场乱世的走向。

次日清晨,盟军的营帐内迎来了一阵不同寻常的气氛。几位身着洁白羽衣的天使,带着神圣的使命,缓缓步入了营帐之中。他们之中,领头的一位面容庄严,目光如炬,他对着袁绍恭敬地说道:“皇上有旨,袁大人。请您带领众人领旨。”

尽管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权力早已被董卓所篡夺,皇帝不过是傀儡,但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礼仪和规矩依然根深蒂固,不可轻易废弃。于是,袁绍与他的将领们,尽管心中五味杂陈,却还是按照传统,跪下接旨。

天使展开了一卷金边的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众爱卿讨逆有功,特封李晨为奋武将军,领陈留太守;封公孙赞为镇北将军,领扬州太守;封袁绍为幽州太守;封袁术为冀州太守;钦此。”

随着圣旨的宣读完毕,天使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众人的心中泛起了波澜。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纸封赏,更是权力斗争中的一次微妙的平衡与调整。

“大家领旨谢恩吧!”天使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众人纷纷行礼,表示对皇命的尊重和服从。念完圣旨后,为首的天使在李晨耳边轻声低语:“你要的马在北边的树林里,尽快去钦点。”说完,三位天使似乎不愿多留,连赏钱也不等了,便匆匆离开了军营,留下了一股神秘而又紧张的气氛。

曹操站在营帐之中,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他的铠甲上,反射出点点寒光。他手中紧握着那卷圣旨,眉头紧蹙,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其中的阴谋诡计。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奋武将军不是我的吗?怎么又封给李晨了。”

周围的将领和谋士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曹操早已领了奋武将军的头衔。然而,现在这份荣耀却意外地落在了李晨的头上。这不是挑拨离间吗?他们心中都明白,这背后定有深意,而董卓的影子似乎在这件事情上若隐若现。

曹操的思绪飞速运转,他深知董卓的野心和手段。这位权倾朝野的权臣,总是喜欢在暗处操纵一切,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这次的封赏,无疑是董卓的又一计策——驱虎吞狼。他想通过这样的安排,让曹操和李晨之间产生嫌隙,甚至可能引发内斗,而董卓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他不能让愤怒蒙蔽了自己的智慧,更不能让董卓的计谋轻易得逞。他需要冷静,需要策略,需要在这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诸位,”曹操转身面对他的部下,声音中透露出坚定和冷静,“我们不能被这等小计所动摇。奋武将军之位,虽是荣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和志向。董卓的计谋,我们看在眼里,但不可落入他的圈套。我们要团结一心,共谋大业。”

部下们纷纷点头,他们对曹操的智慧和决断充满信心。曹操知道,他必须更加谨慎地布局,既要防备董卓的暗算,也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他要让李晨明白,他们之间的竞争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为了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曹操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这不过是乱世中的一次小小波折,而他,曹操,注定要在这样的乱世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袁绍在听完圣旨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他暗自思忖,幽州太守的位置终于落入了他的囊中,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提升,更是他势力扩张的一个重要契机。幽州地处边疆,土地辽阔,民风彪悍,若能将此地牢牢掌握在手中,无疑将大大增强他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他想象着自己将如何整顿幽州的军政,如何将这里变成他袁家的坚固堡垒。而公孙赞,那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如今却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的旧友,其地盘也将成为他袁绍的囊中之物。袁绍知道,公孙赞虽然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势力,但与他相比,公孙赞的势力还是稍逊一筹。

袁绍的野心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他渴望着将整个北方纳入自己的版图。他计划着如何巧妙地运用政治手腕,如何在朝堂之上施展策略,以确保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受威胁。他深知,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袁绍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未来的蓝图,他将如何一步步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如何在诸侯割据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他相信,只要自己谨慎行事,总有一天,他将站在权力的巅峰,成为天下间无人能敌的霸主。

袁绍和公孙赞的地盘争夺战正式打响。

袁术站在营帐之中,他的眉头紧锁,脸上的怒气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这简直是对他权力的侮辱,对他家族荣耀的践踏。

“袁绍那个庶出的小儿,竟然敢在我头上作威作福!”袁术怒吼着,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地上空回荡,震得周围的侍卫都不敢出声。

袁术是袁家的嫡系,自视甚高,他一直认为自己才是袁家的真正继承人,而袁绍,不过是旁系出身,怎能与他相提并论。然而,朝廷的这道圣旨,却将他辛苦经营的扬州封给了公孙赞,一个外姓的武将。而他,袁术,竟然要被派往袁绍的地盘,去担任一个太守,这无疑是对他的极大羞辱。

“这简直是扯淡!”袁术愤怒地将手中的圣旨扔在地上,他的眼中燃烧着怒火。他无法接受这样的安排,他要反抗,要让那些轻视他的人知道,袁术不是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

他开始在心中谋划,思考如何才能扭转这个局面。他要联络其他不满的诸侯,要让那些同样受到朝廷不公待遇的人站出来,共同对抗这个荒谬的决定。

听完圣旨,公孙赞哈哈大笑三声,“我终于封为太守了,朝廷真是对我寄予厚望啊!”说完,癫狂而去。

李晨心中一惊,他明白这背后定有深意。诸侯争霸开启,此地已不是久留之地。他迅速整理思绪,决定按照天使的指示,前往北边的树林,去查看那所谓的“马”。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抉择,而这次突如其来的赏赐,或许正是命运给予他的一个考验。

李晨站在营地中央,环视着四周忙碌的士兵们,他们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启程。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每个人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李晨深吸一口气,感到一股责任感沉甸甸地压在肩上。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明智的决策,以确保这次行动的成功。

“典韦”李晨的声音在营地中回荡,立刻吸引了李晨众勇猛将领的注意。典韦听到是宣自己,迅速地走到李晨面前,挺胸收腹,等待着命令。

“你带3000名士兵,前往北边的树林领马。记住,速度要快,但也要保持警惕,不可让敌人有机可乘。”李晨严肃地说道,他的目光坚定,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典韦知道,这是一次重要的任务,也是对他能力的考验。

“遵命,主公!”典韦朗声回答,声音洪亮而有力。

“领到马后,沿着来时的路返回武安,不得有误。”李晨继续说道,他深知这次行动的紧迫性,以及对武安城的重要性。

典韦领命后,迅速转身,开始挑选士兵,组织队伍。不久,三千精锐士兵整装待发,他们骑上战马,马蹄声整齐划一,如同战鼓般震撼人心。

与此同时,李晨对剩下的士兵下达了拔营的命令。他指挥着士兵们迅速而有序地收拾帐篷、装备和物资,确保没有遗漏。他知道,时间就是一切,他们必须尽快回到武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紧急情况。

随着典韦带领的骑兵队伍消失在北边的树林中,李晨也带领着剩余的士兵踏上了归途。他们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武安城的担忧和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

李晨骑在马上,不时回头望向队伍,确保没有人掉队。他心中默念着,希望一切顺利,希望武安城能够安然无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