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二十五章 董卓西逃 洛阳被废(求鲜花,求收藏)

书名:三国之多福霸业 分类:玄幻 作者:抑郁王者 更新时间:2024-12-21 20:46:20

换源:
 

  第二十五章董卓西逃洛阳被废

吕布,这位向来被世人誉为大汉第一勇士的威猛战将,竟然也在战场上败下阵来,这一令人震惊的结果让董卓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浓重的不祥预感。面对叛军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猛烈攻势,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仿佛有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他的心头。于是,他心急如焚地紧急召见了自己一直以来最为信任的谋士李儒,迫切地寻求应对之策。

“叛军来势如此汹汹,接下来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董卓的语气中满是急切,那焦虑的情绪仿佛能从他的话语中溢出来。

李儒紧皱眉头沉思片刻,然后才缓缓说道:“主公,依臣之见,迁都或许是我们目前所能采取的最好选择。虽说洛阳乃是我们的根基所在,然而,倘若被叛军攻破,那我们便会失去一切。长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并且在历史上曾是西汉的都城。若能迁都至彼处,不仅能够确保我们的安全,还能为将来的反攻留下足够的余地。”

董卓沉默了,其实他并非没有考虑过迁都这一策略,但洛阳作为东汉的都城已然有两百余年的漫长历史,其繁华的程度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是其他地方难以相提并论的。他的内心深处着实有些割舍不下。

李儒见董卓犹豫不定,便进一步劝说道:“主公,人只要活着,就比什么都强。再者,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百姓一同迁往长安。长安城虽然在繁华程度上不及洛阳,但若我们能够带去足够数量的人口和丰厚的财富,就不必担心没有民众的基础,没有充足的兵源。只要有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就能在长安重新扎稳根基,待到时机成熟,再谋划东山再起。”

董卓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心里明白,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势和宝贵的生命,迁都长安已然是迫在眉睫的关键决策。他迅速开始着手安排迁都的各项事宜,同时下达命令加强洛阳的防御力量,以确保在迁都的过程中,叛军不会有机可乘、趁虚而入。

翌日,在皇都的朝堂之上,董卓竟唱起了歌谣:“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迁都入长安,方解无斯难!”他那粗犷的声音在高高的殿堂中不断回荡,带着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威严和决绝。

众大臣听闻此言,悲痛之情难以自抑,有的甚至悲戚成声。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大汉两百年来深厚基业的深深不舍,对那宏伟的皇宫、庄严的祠堂、肃穆的宗庙的无比依恋,以及对万民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

“不可啊!相国,我大汉在东都已历经两百年,怎能说废就废。皇宫,祠堂,宗庙又该如何搬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颤巍巍地站起,声音中带着哽咽,那沧桑的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无奈。

“还有万民该如何安置?”城门校尉伍琼泣不成声,痛斥道。他的眼中满是哀伤和愤怒,根本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决定。

“什么万民,我们谈的是迁都,跟万民何干,想必你就是十八路诸侯派来的奸细,袁绍的同党。”董卓冷笑着,那目光如锋利的刀刃,直直地直视着伍琼。

董卓话音刚落,便毫不犹豫地抽出宝剑,瞬间斩了伍琼的头颅。鲜血四溅,溅在了殿堂那洁白的白玉阶上,场景触目惊心。众臣个个吓得颤颤巍巍,泣不成声,恐惧和悲愤如同交织的乱麻一般在他们的心头缠绕。

司徒王允站出来说道:“既然相国已经决定迁都,那么皇室成员,又当如何处置?还有众位大臣的家眷又该怎么办?这些都应该周全地考虑在内。”

“像王司徒这样,这才是大家该思考的问题。”董卓微微点头,似乎对王允的冷静和理智表示了一丝难得的赞许。

“皇室成员,还有部分官员先用军车护送,实在不够用就征调民车。”董卓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强硬命令。

“至于那些贱民爱走也行,爱爬也行,咱就管不着了。”他的语气轻蔑至极,似乎对普通百姓的生死存亡毫不在乎。

众臣无语,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绝望和深深的无力感。他们深知,这个决定将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将会使无数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在这位权势滔天、不可一世的董卓面前,他们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接受这无比残酷的现实。

在董卓的铁腕指挥下,洛阳城内外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街道上,百姓们在士兵们那严密的监视下,手忙脚乱地整理着自己的家当,他们的心情复杂无比,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以及深深的恐惧,也有对这片故土的依依不舍。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被仔仔细细地打包,从日常所用的寻常物件到珍贵无比的传家之宝,无一不被小心翼翼地装入箱中,准备踏上那条通往长安的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

与此同时,洛阳城内的财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银财宝、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也被士兵们小心翼翼地从各个角落搜罗出来。他们用最为精细的布料包裹着每一件宝物,确保在长途跋涉中不会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损伤。这些财富,连同那些珍贵的书籍和精美的艺术品,都将随着迁都的队伍一同前往新的都城长安。

董卓的迁都计划虽然显得仓促而又匆忙,但背后却有着深远的考量。他心里清楚地明白,与叛军的对抗将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洛阳城已不再安全,继续留在这里只会让自己的势力面临更为巨大的风险。他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坚固的根据地,一个能够让他保存实力、重新整顿军队的地方。长安,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而且在战略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无疑是理想的迁都之地。董卓坚信,只要人还在,就始终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长安,即将迎来新的统治者和新的历史篇章。

随着迁都的准备工作逐渐完成,洛阳城的百姓们开始陆续离开,他们带着复杂而沉重的情绪,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队伍中既有满载着金银财宝的华丽马车,也有装载着珍贵文物的精致车队,更有无数的百姓携家带口,步履蹒跚地跟随着。董卓的军队在队伍的前后左右严密守护,确保这一迁都行动能够顺利完成,不出现任何差池。

长安城内,人们早已得知了迁都的重磅消息,尽管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充满了不安与忐忑,但同时也在心底对新的统治者隐隐抱有一定程度的期待。长安城那原本就熙熙攘攘的街道,此时被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和修缮,每一块石板都被擦拭得干净整洁,每一处破损都被精心修补,只为了能够以最完美的姿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主人。城内那一座座宏伟的宫殿和庄严肃穆的官府建筑,也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整修工作。工匠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木匠们精心雕琢着每一根梁柱,画师们细致地描绘着墙壁上的图案,务必要确保一切都准备妥当,能够顺利接纳从洛阳而来的迁都队伍。

董卓的迁都计划,在当时毫无疑问地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和不小的混乱。人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感到迷茫和困惑,社会秩序在短时间内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动荡。然而,从更为长远的视角来看,却为他有效地保存了实力,为他日后的政治布局和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安城,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城市,即将缓缓揭开崭新的一页,成为董卓统治下的新都城,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未知与变数的全新历史篇章。

随着战事的步步逼近,洛阳这座曾经无比繁华、热闹非凡的古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危机。城内的居民在官府有条不紊的组织下,纷纷携家带口,肩挑背扛着自己的家当,神色匆匆地踏上了迁徙的漫漫路途,满心期盼着能够远远地逃离战火的无情侵扰。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不堪的时刻,一些不法之徒和贪婪成性的士兵却从中看到了可乘之机。

在大部分军民撤离之后,负责断后的部队中,有一部分人开始渐渐丧失了军纪的约束和道德的底线。他们被皇陵中流传已久的传说中的海量宝藏所深深诱惑,在欲望的驱使下,决定利用这个混乱不堪的时机,实施他们蓄谋已久的罪恶计划。他们手持铁锹、镐头,疯狂地掘开了那一座座宏伟壮观的皇陵,野蛮地闯入了那些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陵墓。他们贪婪地盗取了其中数不胜数的宝物,其中有璀璨夺目的金银珠宝、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和年代久远的古董。

与此同时,皇宫也未能在这场浩劫中幸免。这些丧心病狂的士兵在盗取宝物后,为了妄图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丧心病狂地放火焚烧了皇宫。熊熊大火瞬间迅速蔓延开来,肆无忌惮地吞噬着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的宫殿。滚滚浓烟冲天而起,如同一条黑色的巨龙,直直地冲向云霄,整个洛阳城的上空都被那浓密的黑烟所严严实实地笼罩。

城中的百姓虽然大部分已经撤离,但仍有少数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奈滞留。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幕令人发指的暴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和深深的无奈。洛阳,这个曾经的帝王之都,如今却不幸沦为了混乱和贪婪的可悲牺牲品,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在这一刻仿佛被彻底无情地抹去。

这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件,不仅给洛阳城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物质损失,更对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无法估量、难以弥补的严重破坏。它成为了那个动荡不安、风雨飘摇时代的一个悲惨缩影,深刻地提醒着后人战争与混乱对文明的无情摧残和毁灭性打击。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