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15章 竟敢目无尊卑

书名:三国:我成了曹操的致命毒药 分类:历史 作者:林金鸿 更新时间:2025-04-04 09:17:21

换源:
 

  随后又接着:

“首要重视孝与悌,继而注重学识增长。懂得一些数字,识别简单的文字。”

从一二开始至千万,再提及天地人这样的基础概念,以及自然中的日月星。

谈到人伦关系:“三纲里君王与臣子的关系讲究道义。父子间的亲情以及夫妇间的和谐。”曹宣一发不可收拾地畅述下去整整一千多字,其中蕴含的典故及原理虽然表述平易,意义深刻。在曹宣再次开口的那一刻,曹操已命令旁人将其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直到最后几句“勤勉有成效,嬉戏没有益处。应当告诫自己努力向前。”结束时,曹宣看向一旁的曹操,“父亲,只有这么多了”。

此时曹操已经完全无法控制他的震撼:“这么多竟然都说完了?”

“是啊,所有这些确实只是这么一点罢了。”曹宣略显局促不安地点点头。

“那你真的都自己创作出来的?”曹操双眼圆睁追问道。

曹宣有点不好意思,默默承认点头。他心想要穿越一次,不好好复制一番都不太合理。何况,人家复制诗文,我不过是复制了三字经罢了。它既容易理解又朗朗上口。

旁边的丁夫人拉着曹宣的小手,“原来宣儿如此有能耐,祖母居然不知晓。”她毫不犹豫地夸奖道。

不论曹宣的内容是不是他自己创造的,丁夫人只要宣儿承认,便坚信无疑。

若是没有亲眼见证曹宣论天下大势的瞬间,曹操绝不会相信世上有这种神童。而现在,他已经信了。

环夫人站在旁边沉默许久,待回过神来试图争辩,“这绝对不是个孩子能够想出来的,可能是他在哪看到或听说来的……”突然间被一阵怒喝打断。

“住嘴!我没有让你说话!”丁夫人站了起来严厉注视环夫人,语气充满愤慨,“这里不仅有司空,还有我正妻在此。事情如何定夺哪用得着你一个小妾胡言?是否是宣儿的作品难道要你来鉴定真伪?你的地位又算得了什么?竟敢目无尊卑?来人,赏嘴巴!”

这次丁夫人的反应,曹操也没有出手制止。按理后庭家事,他本就无需干预太多。

曹丕没多久便留意到荀彧,赶忙站起身来,对着荀彧深深一礼。

“荀先生。”曹丕态度谦逊,举手施了一礼,并向荀彧致意。

见此情景,曹彰与曹植两兄弟也赶紧起身,恭敬地向荀彧行礼。

荀彧怎敢摆架子?毕竟眼前的三人可是曹操之子。于是,他同样回以礼貌的躬身还礼。

“丕公子、彰公子、植公子。”荀彧温声回应。

随后,曹丕向前迈了一步,请荀彧入凉亭内歇息片刻,并顺势问道:“荀先生此来,是找家父商议政务吧?”

荀彧点头答道:“正是如此。我刚路过此处时,听到三位公子正在诵读经典。”

“心中颇有兴趣,不自觉停下脚步倾听一番。”

“越听越是感到新奇,不知三位公子所读的书籍为何名号?”荀彧不禁发问。

曹丕迅速将手中竹简递交给荀彧。

荀彧接过竹简扫了一眼——没错,其中的内容正与之前他们阅读过的相同。

虽然内容吻合,但荀彧的疑问却未因此消失,反而愈发增多。

竹简之上,每隔三个字便存在一个奇异符号将其划分开。

“荀先生,此书名为《三字经》,先生未见过它也无怪事,因为它乃是三日前方才创作的著作。”曹丕如此介绍道。

荀彧闻言大为惊愕。

三日前创作?

这就说明这本典籍是最新问世的?难怪自己未曾听闻过。

接着,荀彧不禁追问道:“敢问丕公子,这究竟是谁的手笔?”

曹丕立于荀彧身侧耐心解释,“先生有所不知,数月前,父亲途经伏牛山……”然后,曹丕将整件有关曹操邂逅曹宣并将之收养的事详细叙述了一遍。

荀彧越听,脑海中的疑云愈浓。

讲述《三字经》由来的过程怎么扯上了一个被曹操收养的孩子?

见荀彧一脸困惑,曹丕续道:“荀先生,您可能还不清楚,这本书,其实就是父亲所收养的孩子曹宣编写而成的。”

“什么?”荀彧登时睁大双眼,“丕公子您的意思是说这本书是由司空大人收养的孩子编撰的?”

略作停顿后他又补充一句:“若我没记错的话,那孩子现在才不过六岁吧?”

荀彧脸上的神情如同突然受到雷击般的震惊不已。

曹丕点点头表示肯定,“是的,先生确实如此。”

鉴于曹丕称呼荀彧为先生的原因,因为曹氏几兄弟的第一任老师正是荀彧。

一个仅仅六七岁的孩童撰写书籍?

这简直是天大的新闻呀!

而那个名为曹宣、被曹操收为子嗣的小孩又是个何等天才儿童,竟能在六七岁的年纪著述成文?

古有孔融四岁能让梨而声名远播,可六七岁的童稚能作书写就?

天下若知晓这事怕是不会震动吗?

难道这是曹操有意为了这个叫做曹宣的孩子进行名声炒作?

这个念头率先从荀彧脑海掠过。

毕竟一些文人雅士为了扬名天下采取类似手法也不是稀奇事。

但他马上就否定了这一猜测——曹操没有任何缘由需要为一名养子大造舆论声势。

正当荀彧思索间,曹丕再次开口,把已经目瞪口呆的荀彧震撼得更加彻底:“先生,不仅这本书本身,连书中这些特殊的字符叫标点符号,同样是曹宣创造出来的哦!”

“你说这些奇特字符叫标点符号?”荀彧目光注视着书里的特殊标识问道。

曹丕再度点了点头。

荀彧自然聪慧异常,虽然不明白这类符号的具体称呼,但一下子看出其意义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些符号的助力,荀彧得以迅速准确地区分那些连续不断的三字句式的寓言或箴言。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辅助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强大工具。

此刻,荀彧心中满是惊讶难平,强烈想要目睹这位名叫曹宣的孩子究竟长相如何,到底有何特异之处?

遂急切追问,“按照丕公子刚才所讲的那位曹宣,此刻又在哪里呢?”

一大早,郭祭酒就把曹宣带走了,说是有些东西要教他。

啊对了,曹丕补充道,郭祭酒已经将曹宣收为弟子了,这事是之前就定下的。

郭嘉收弟子了?荀彧一时怔住。郭嘉?

想到那个平日里不修边幅、嗜酒如命的郭嘉竟然开始教导别人了,这让荀彧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他再清楚不过郭嘉的性格了,毕竟当初是自己将郭嘉引荐给了曹操。

郭嘉一向狂放不羁、我行我素,从来不把传统礼法放在眼里。过去不少富家大户带着厚礼希望郭嘉能收自家子弟为徒,可每一次都被他以“太麻烦”为由婉拒。甚至连曹操的三个儿子曹丕他们也吃了闭门羹。

怎么忽然间改变了主意?怎么会突然愿意收这个叫曹宣的小孩做弟子呢?难道说...

荀彧脑海中瞬间闪过一个猜测。

“丕公子,这本《三字经》能不能借我用一下?”他转向曹操问道。

“先生请尽管拿去,我还另有抄录备份。”曹操赶忙点头同意。

此刻的荀彧甚至顾不上与曹操商议政事,匆匆拿起那本《三字经》,转身便离开了司空府,直接登上马车返回。

然而当他到达时,并未回到自己的住所,而是直奔荀攸家中。

此时,在荀攸府邸内,叔侄二人相对而坐,桌上的竹简正是曹丕亲自抄写的《三字经》。

“你说这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写出来的?”看完之后,荀攸难以置信地反问。

荀彧确认地说道:“没错,丕公子确实这样讲的。”

接着他又强调:“更为关键的是,郭奉孝如今已正式拜曹宣为徒。”

说到这里,荀彧略一停顿,语气加重了些:“你应该比谁都了解郭嘉。既然连他都主动收徒,这孩子的才情想必超乎寻常吧。”

原本荀攸对这份《三字经》出自孩童之手还有几分怀疑,但若能令郭嘉甘愿低头教诲,显然非同一般。

谁不认识郭嘉?他向来潇洒随性、不拘小节,整日醉醺醺的,哪里有耐心去教导人?若不是这个叫曹宣的孩子真有什么过人之处,荀攸想不通郭嘉为何会如此改变态度。

因此,他忍不住继续追问:“你的意思是,这真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所作?”

荀彧点头:“恐怕确实如此。”

荀攸心头震撼难平:一个小娃儿,竟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细品之下,这部三字经看似简单平淡,没有复杂的辞藻修饰,实则蕴意深远。每句话都取自经典文献,却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递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它从头至尾,每一组三个字构成的短句都能点明一条朴素又发人深省的道理。读完全文,令人不由得反省自身。

“这种作品用来作为启蒙教材实在恰当至极。”荀彧评价道。

荀攸也连连点头赞同,“更妙的是那些标点符号!真是便利到了极点。若是将其加入文书中,会让理解变得更加轻松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