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假滴珠奇缘(6)
书名:拍案惊奇新编 分类:历史 作者:大来小心 更新时间:2025-04-15 00:06:45
真相大白奸恶伏法,孽缘终了爱恨有归
上回书说到,捕快发现汪锡和王婆行为可疑,一番追查之下,似乎发现了真姚滴珠的踪迹。这事儿啊,就像那搅乱的棋局,越来越复杂了。
话说那捕快第二天,一大早便急匆匆地跑到县衙告发。知县一听,这还了得,立马又派了十来个捕快,紧急下令把相关人等拘捕来。这些公差们,一个个如狼似虎,接到命令后,火急火燎地跑到汪锡家门口,大声喊叫着就打了进去。这阵仗,可把王婆吓得不轻,她心里一慌,急得竟然上吊死了。众人也顾不上她,赶紧把滴珠抓到公堂。
知县一看,愣了一下,说道:“这就是前日那一个。”又飞快地签了令,叫潘甲和他妻子一起来。那假滴珠也来了,两人一同站在县衙大堂上。这可不得了,两人长得一模一样,就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知县看得是一头雾水,根本分辨不出真假,没办法,只好让潘甲自己辨认。
潘甲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走到两个女子面前,和真滴珠小声说了些私话。知县在一旁看着,心里好奇,便叫起来仔细询问明白。真滴珠这才从头供述被汪锡欺骗哄骗的缘由,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知县又问道:“那你有没有被人奸骗?”滴珠心里想着吴大郎,脸上一红,只不说出来,只含糊地说:“不知道姓名。”
知县又叫那个假滴珠上来,假滴珠也不含糊,供述说:“我叫郑月娥,我自己要报私仇,姚乙要了结家里的官司,因为我相貌像他妹妹,我们就商量做了这件事。”知县一听,大怒,急忙派人捉拿汪锡,可这汪锡早就脚底抹油,逃跑了。知县没办法,只好做了通缉,整理成文书,连同犯人押解到府里。
咱再说说汪锡,他从酒店逃走之后,碰到了同伙程金。两人一合计,结伴走到歙县。刚到那儿,正看见汪汝鸾家的丫头在溪边洗裹脚布。汪锡眼睛一亮,心里那坏主意又冒出来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拉住丫头说:“你是我家的婢女,逃了出来,却在这里!”说着,就夺过她的裹脚布,绑了就走,打算拉上竹筏。那丫头哪肯就范,吓得大喊起来。汪锡怕事情败露,赶紧用袖子捂住她的嘴,可那丫头还是呜呜啦啦地喊个不停。程金在一旁急了,一把叉住她的喉咙,这一叉,用力过猛,那丫头嘴又不能通气,一下子就死了。
当地人听到动静,纷纷围拢过来,把两人都抓住了,送到县里。歙县的方知县审理此案,判了程金绞刑,汪锡充军,押解到府里。巧了,正赶上滴珠等人也被押解到。
一同过堂的时候,真滴珠眼尖,一眼就认出了汪锡,大喊道:“这个不是汪锡?”那太守姓梁,为人非常正直,看到两宗案子都有汪锡,顿时大怒,说道:“汪锡是首恶,怎么只判充军?”他一拍桌子,叫差役重重责打汪锡六十板。这一顿板子下去,汪锡当场就断气了,也算是恶有恶报。
这案子审到这儿,算是真相大白了。真滴珠还给原来的丈夫潘家,一家团聚。那假滴珠呢,被官府卖掉。姚乙认假作真,倚仗官府拐骗人口,也被判了罪。只有吴大郎这家伙,懂得世故,听说事情败露,上下打点,竟然没有被牵连,稀里糊涂地就这么过去了。
潘甲欢欢喜喜地领了姚滴珠,两人依旧团聚。而姚乙被定了卫所,发配去充军。拘捕妻子的签令下来了,可姚乙还没娶妻呢。这时候,郑月娥知道了这事儿,大哭道:“这是我自己要脱身想办法,才造成这个计谋,谁知道反而害了姚乙?现在我生死都跟着他去,也不辜负这一场。”姚公心里舍不得儿子,听到这话,马上买通人,用假名字交钱,赎回了月娥,改了姓氏,让她跟着儿子去做军妻被押解走了。后来遇到赦免,两人回到家乡,就成了夫妻。
这事儿啊,也算是郑月娥还有一点良心未泯。您瞧这姑嫂两个,终究有些相像,在徽州至今还传为笑谈。
有诗为证:
一样良家走歧路,又同歧路转良家。
面庞怪道能相似,相法看来也不差。
这桩奇案,到这儿就算是彻底了结了。可这世间的事儿,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又能说得清呢?列位看官,咱这故事讲完了,可生活中的故事,还在继续。说不定啊,在某个角落,又有新的奇闻轶事在上演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