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真假滴珠奇缘(3)
书名:拍案惊奇新编 分类:历史 作者:大来小心 更新时间:2025-04-15 00:06:45
第三回:娇媳神秘失踪,姚潘对簿公堂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姚滴珠被汪锡和王婆设计,与吴大郎在那隐秘之处成了亲,过上了看似逍遥的日子。可咱别忘了,这潘家这边还蒙在鼓里呢,难道潘家就这么任由媳妇在外面快活,不闻不问了?当然不会!这事儿啊,话分两头,咱不能顾头不顾尾,现在就来说说潘家的事儿。
话说那天一大早,潘家老两口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媳妇滴珠来做早饭。潘婆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寻思着这丫头莫不是又睡懒觉了?她气呼呼地走到滴珠房前,扯着嗓子大声喊:“滴珠,滴珠,太阳都晒屁股啦,还不起来做饭!”可喊了半天,屋里愣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潘婆心里一紧,推门走进房里,又推开窗户,往床上一瞧,这可不得了,床上空空如也,哪有滴珠的影子?
潘婆这下可急眼了,破口大骂:“这贱女人,一大早跑哪儿去了?”她一边骂着,一边跑出去跟潘公说。潘公一听,也是一脸惊讶,说:“这丫头又搞什么鬼?”他心里想着,莫不是滴珠回娘家了?于是急忙跑到渡口去问人。还真有人知道情况,说:“大清早的,是有个女人渡河,有人认得,说是潘家的媳妇,上了竹筏就走了。”
潘公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说:“这丫头!昨天就说了她几句,就受不了,要回娘家跟她爹娘告状。这也太泼辣任性了!行,就让她在娘家住着,我不去接她,也不理她,我倒要看看她能怎么样!”他气冲冲地跑回去,把这事跟潘婆一说,潘婆也是直摇头。
就这么过了大概十来天,姚家老两口挂念女儿,心里不踏实。姚公姚妈准备了几个礼盒,做了些点心,派了一男一女两个仆人,到潘家来打听消息。潘公一见到他们,就没好气地说:“她回你们家都十来天了,你们怎么还来我这儿问信?”那送礼的仆人一听,大吃一惊,说:“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呀?我家姐姐嫁到你家才两个多月,我家又没去接她,她怎么会自己回去呢?因为不放心,我家老爷太太才叫我们来看看。怎么反倒您说她回娘家了呢?”
潘公一听,更来气了,说:“前些天因为吵了几句嘴,她使性子,跑回娘家了。有人在渡口亲眼看见她的。她没回你们家,还能去哪儿?”那男女仆人说:“确实没回家,您可别认错了。”潘公这下急得直跺脚,说:“想必是她回家说了什么谎,你们家想悔婚另嫁,故意弄出这个圈套,反过来问我要人?”那男女仆人也急了,说:“人在你家不见了,你却这样颠倒黑白,这事肯定有蹊跷。”
潘公听到“蹊跷”两个字,火冒三丈,大骂:“你们这两个狗男女!我少不了要去官府告状,看你们家还赖不赖得掉!”那男女仆人见情况不对,盒子盘子也顾不上拿出来,依旧挑着,转身就走,回家一五一十地跟主人说了。姚公姚妈一听,大吃一惊,哭着说:“这么说,我女儿莫不是出什么事了?我哪能被这两个老家伙冤枉?我得去告状,替女儿要人。”于是一边找了个讼师,商量着怎么告状。
这边潘公、潘婆呢,一口咬定是姚家藏了女儿,还让人把儿子潘甲接了回来。很快,两家都递了状纸,这案子也被官府批准受理了。休宁县的李知县把一干人犯提到官府,当堂审问。这一审问,可热闹了,潘家和姚家互相推诿责任。
李知县大怒,一拍惊堂木,先把潘公夹起来。潘公疼得直叫唤,连忙说:“大人呐,现在有人看见她过河的。要是掉到河里死了,总得有尸首吧?显然是他们家藏起来耍赖。”知县听了,觉得有道理,说:“嗯,人不见了十多天,要是死了,怎么会没尸首?肯定是藏着的。”于是放了潘公,又把姚公夹起来。
姚公也是大喊冤枉,说:“大人,人在他家,去了两个多月,从来没回过家。要是当时真回了家,这十来天里潘家怎么不派人来问一声,看看下落?人身高六尺,天下之大也藏不住。我要是藏了,后来再把她嫁人,也得有人知道,难道能瞒得住?老爷您仔细想想。”知县听了,想了想,说:“也有道理。怎么藏得住?就算藏了,又有什么用?多半是与人有奸情,约着跑了。”
潘公连忙说:“大人,我家媳妇虽然懒惰娇惯,但我家闺门严谨,不曾有什么私情。”知县说:“这样的话,难道是被人拐走了,或者躲在亲戚家,也说不定。”然后就对姚公说:“是你生的女儿没出息;况且来龙去脉毕竟你这个当爹的清楚,你推脱不了责任。我要你把她找出来,和缉捕的人五天对比一次。”于是把潘公父子保释了,却把姚公时常关押起来。
姚公不见了女儿,心里本来就痛苦万分,又受了这样的冤枉,真是呼天喊地,却又没有办法。只得贴个寻人启事,许给赏金,到处寻找,可却没有任何消息。而且那个潘甲不见了妻子,没地方出气,只是每逢初五初十就去禀报官府对比缉捕的情况,这可苦了姚公,免不了陪着挨了好些板子。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休宁县,城里乡下,都传为奇谈。亲戚们都为姚公感到不平,却也没有办法解决。
这姚家女儿到底身在何处?这案子又该如何了结?姚公能否找到女儿?潘家又会有什么新的动作?这一连串的疑问,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众人头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