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十三章 废土筑巢

书名:脑机骇客我即天灾 分类:科幻 作者:知觉钟摆 更新时间:2025-04-09 07:41:24

换源:
 

  废弃实验室虽然暂时安全,但绝非长久之计。这里的辐射水平过高,资源匮乏,而且随时可能因为我的活动痕迹而被穹顶集团或废土上的其他势力发现。我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更稳定、更隐蔽的长期据点,为后续的行动,也为楚瑶的恢复,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之前的地铁维修站也已经暴露,不能再回去了。我需要一个新的“巢穴”。

我开始仔细研究从黑市情报贩子那里弄来的废土地图,结合我自己对这片区域的勘察经验,筛选着可能的地点。目标区域必须满足几个条件:足够偏远,远离主要势力的冲突地带;有基本的结构可以改造利用;附近有潜在的、虽然稀少但可以获取的水源或能源;并且,入口必须足够隐蔽,易守难攻。

经过几天的搜索和评估,我将目光锁定在“寂静岭”山区边缘的一个废弃的地下铁路枢纽站。这个枢纽站在旧时代战争中被摧毁,早已被世人遗忘,入口被山体滑坡和茂密的变异植物所掩盖,只有一条极其隐蔽的通风管道可以勉强进入。根据旧时代的地图显示,这个枢纽站规模不小,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深埋地下,能有效屏蔽辐射和探测信号。

决定之后,我立刻开始行动。带着楚瑶和我们所有的家当,我驾驶着越野车,绕过危险的辐射区和变异生物的巢穴,艰难地抵达了“寂静岭”山区。

找到那个被藤蔓和碎石掩盖的通风管道入口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入内部的过程更是惊险,管道狭窄陡峭,我几乎是靠绳索将楚瑶的维生单元和必要的设备一点点吊运下去的。

枢纽站内部比我想象的要大,但也更加破败。站台和轨道早已被厚厚的灰尘和坍塌的混凝土所覆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发霉的气味。黑暗笼罩着一切,只有我的探灯光束在其中移动。

接下来的几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据点的建设中。

首先是清理和加固。我选择了一个位于枢纽站最深处、结构相对完好的调度室作为我们的核心生活区。清理掉里面的垃圾和残骸,用找到的金属板和速干水泥加固了墙壁和天花板,并对唯一的入口通道进行了改造,设置了多重障碍和伪装。

然后是防御系统。物理防御方面,我在通往核心区的几条关键路径上都设置了简陋但有效的绊线、压力感应器,连接着噪音发生器和闪光装置,足以在敌人靠近时提供预警。网络防御方面,我利用从废弃设备上拆下来的零件,拼凑了一个基础的局域网防火墙,并在关键入口部署了基于“数据折叠算法”原理编写的简单网络监控脚本,用以侦测异常的数据扫描或入侵尝试。虽然简陋,但聊胜于无。

接下来是生存必需系统。能源方面,我找到了一些散落在废墟中的、尚能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碎片,将它们连接到枢纽站顶部的某个不易被发现的通风口,并修复了一个小型热能转换装置,利用地下的温差来补充电力,虽然效率不高,但勉强够用。通讯方面,我架设了一个简易的信号放大器,并对所有对外通讯都进行了多层加密处理。空气过滤系统则直接使用了楚瑶维生单元自带的高效过滤器,并额外加装了几层从废弃防化服上拆下来的活性炭滤网。

最重要的,是楚瑶的安置。我将她的便携维生单元安放在调度室最里面的、用金属板额外加固过的一个小隔间里。我对这个小隔间设置了独立的数据隔离措施,物理上也加装了伪装和锁定装置,确保这里是整个据点最安全的地方。

当这一切初步完成,看着这个虽然依旧简陋、阴暗、潮湿,但已经具备基本生存和防御能力的“新家”,我心中终于有了一丝短暂的安定感。虽然危机四伏,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喘息和休整的地方。

然而,安定是相对的,生存的压力从未减轻。据点里的物资依然匮乏,特别是食物、纯净水和药品,都需要定期外出搜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进行规律性的外出拾荒。每一次离开据点,都像是一次小型的冒险。我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小心翼翼地避开高辐射区域,留意那些在废墟中游荡的、饥饿的变异生物的巡逻路线,还要时刻警惕可能遭遇的其他拾荒者或废土帮派。

废土的景象一如既往地荒凉、残酷。风沙卷起地上的尘土,形成灰黄色的迷雾。倒塌的建筑骨架如同沉默的巨人骸骨,在风中发出呜咽。远处偶尔传来枪声或怪物的嘶吼,提醒着我这个世界的危险无处不在。

我像一个幽灵般穿梭在废墟之间,依靠着在废土中磨练出的生存智慧和对危险的敏锐直觉,寻找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几罐没有完全变质的罐头,一小瓶珍贵的抗生素,一些完好的电子元件,几发还能使用的子弹……每一次收获都来之不易。

资源匮乏与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悬在我头顶的利剑。但我看着据点里,楚瑶在维生液中安睡的面容,心中就充满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在这个废土之上,建立一个“巢穴”只是第一步。要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勇气和……运气。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