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领导的风头你也敢抢?
书名: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分类:历史 作者:空喊 更新时间:2025-04-11 05:42:19
欧洲中部的维也纳,确是欧洲各国流亡者的聚集地之一。由于沙皇迫害严酷,俄国政治流亡者尤多,如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斯大林等,都曾来往于此。
列·达·托洛茨基,第四国际创始人,十月革命领导者,红军之父,列宁的战友(确信),托洛茨基在维也纳时间最长。从1907年秋到1914年秋,他最喜欢中央咖啡馆是出了名的。
托洛茨基经常在咖啡馆里下棋,比如,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理论家奥·鲍威尔就和他对弈过,很多奥匈政府官员都见过这个看起来很文静的男人,有的人和他关系都不错。
1907年10月,第二次流亡的托洛茨基到了维也纳,不久他的妻子也带着孩子来到这里。
托洛茨基的工作集中在总结1905年革命经验,并为他认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革命作理论准备。1908年10月,他创办了《真理报》。《真理报》每月两期,一共出版了三年半,在国外印好后,偷偷运回国内。
由于党内派系林立,矛盾日益激烈,托洛茨基难以调解,1912年8月,维也纳《真理报》宣布停刊。几乎同时,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德堡创办了另一份报纸,由于《真理报》在工运中已经名声响亮,新报依然叫《真理报》。
对此,被排除在新《真理报》之外的托洛茨基愤怒异常,在一封私人信件中谴责了列宁等人,认为是对自己报纸名字的公开篡夺。20年代初,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矛盾日益激烈,这封“恶毒攻击列宁同志”的私信被公开,成为他早就“反列宁”的证据。
虽然《真理报》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再后几十年又一直是苏共中央的机关报,但随着托氏的“被肃”,苏共官方只承认1900-1903年的《火星报》1912-1914年的《真理报》为后来的中央党报《真理报》的前身,托洛茨基才是《真理报》的最早创办者这一史实被掩盖了70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托洛茨基在维也纳创办《真理报》才被重新提起。无论怎样,《真理报》、托洛茨基对包括C国在内的国际共运,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维也纳,托洛茨基一直与国内秘密联络,经常会见前来的俄国革命者,了解国内情况,指导革命。列宁也曾来到维也纳,与托洛茨基商谈俄国革命问题。
1912年,理论家布哈林流亡维也纳,在俄国侨民中进行革命活动,学习欧洲各国语言,研究、参加奥地利工人运动。他还长期到维也纳大学去旁听政治经济学,撰写批判“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文章,认为这是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1908年到1912年,俄国革命者越飞流亡维也纳,与托洛茨基一同编辑《真理报》。越飞家境富有,是《真理报》经费的主要资助者之一。
越飞在十月革命后任苏维埃政府外交部副部长,1923年1月,他在C国上海与孙中山长谈,最后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由此,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方针,改变了国民党的命运、C国共产党的命运、C国的命运。
当时,谁能想到,这都是些随后将深刻影响20世纪的重要人物?
有个故事广为人知,1917年三月俄国革命的消息传到奥地利,奥匈外长非常奇怪,因为他非常瞧不起这些整天泡咖啡馆的革命家,他对记者说:俄国革命?俄国不可能革命的,根本没有俄国人能领导革命,总不能找中央咖啡馆里的那位托洛茨基先生去吧?
然而,正是这位“中央咖啡馆的托洛茨基”,后来成为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者之一,创建了苏维埃红军并亲自担任总司令!
在朱加什维利动身来维也纳之前,他在《社会民主党人报》上发了一篇批评托洛茨基的文章,将批评对象形容为“爱吵爱嚷的徒有其表的大力士”。
文章末尾,朱加什维利第一次署名“斯大林”。从此,朱加什维利成了斯大林。
这次没有对话的交流,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第一次正式见面。此后十几年,两个同龄人将在党内联袂主演一场对手戏。
1939年,托洛茨基被斯大林派来的刺客拉蒙·梅尔卡德用冰镐凿碎脑壳的前一年,托洛茨基在回忆录里第一次披露了他与斯大林在特罗扬诺夫斯基家的偶遇。
他对斯大林当时留给他的不寒而栗的感觉印象深刻,格鲁吉亚人阴郁的外貌、敌意的眼神和如同荒原小木屋里发出的喉部声响,复刻在他的记忆里,至死方休。
托洛茨基并不知道,1913年的维也纳其实不是两人的初次见面,至少不是斯大林初次见托洛茨基。
六年前,1907年5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伦敦举行。但是,由于两个人分属不同派别,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会场上也只是偶然相遇,根本就谈不上认识。
伦敦会议上,托洛茨基以广场英雄的姿态第一次宣讲了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目空一切、舌战群儒的架势,被正席之外一位格鲁吉亚代表尽收眼底。他就是朱加什维利,那时还不叫斯大林。
当时的斯大林只是列宁的小跟班,在党内地位不显,也没有什么名声。托洛茨基则不同。这个人一身思想家的气质,天生就是杰出的演说家。在当时还显得呆板而且不善言谈的斯大林看来,托洛茨基实在不像一个革命家!简直就是一个资产阶级富家子弟!
当托洛茨基将工人战斗队贬斥为民粹派的恐怖主义时,格鲁吉亚人阴沉的麻脸上闪过了不易察觉的愤怒,他正是列宁心怡的队长。
朱加什维利没有参与关于战斗队的讨论,代表布尔什维克出场的是列宁,但他默默地又牢牢地记住了托洛茨基,并在私人报告里定义了托洛茨基:华而不实。
托洛茨基也对斯大林下过定义:最杰出的庸才。
斯大林是托洛茨基完美的反向版本。上天赐予托洛茨基无穷才智和非凡魅力,以及付之一空的结局。斯大林则天资愚钝、乏味至极,独独能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
事后证明,斯大林才是那位凭借个人力量碾压一个时代的人,而力量的源泉是他鲜明的目标导向型人格。从鞋匠的儿子、第比利斯神学院的学生,到各民族的父亲、克里姆林宫的主子,一以贯之。
如果说1907年的朱加什维利在党内还是无足轻重的路人甲,那么1913年的斯大林已经进入权力中心。
其间六年,列宁同党内各路反对派斗争,亟需壮大自己的联盟。而斯大林是他的好学生、好助手,是作为公理的他所推导出的演算公式。无论是否赞同,对列宁指令全天候无条件地执行,是庸才最杰出之处。
去维也纳之前,斯大林先去了克拉科夫,列宁在那儿召唤他。或者说,维也纳是去克拉科夫的附加题,因为去维也纳正是列宁在克拉科夫对他下的指令。
在克拉科夫,与列宁相处的日子,使斯大林品尝到追随列宁的甜蜜。他是列宁家的座上宾,为了让他每天过来吃晚饭,列宁年轻貌美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特意为他准备了他喜欢的餐前啤酒。
列宁有让下属感到轻松舒适的诀窍,并且待对方放松后下达任务:神奇的格鲁吉亚人,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就民族问题去写一篇长文章吧。
交代完这些背景,让我们开始正文。
“好了,时间到了,我们下去吧。”这时候,看到斯大林和布哈林都起身往密室的门口走去,铁托对大家做了个请的手势。
“?aberja!”希特勒兴奋起来。
当我们在一楼密室坐好后,经济学辩论已经开始了,主持人自然是托洛茨基。
听见掌声后,托洛茨基向一群青年和两位漂亮女子玛利亚和贝蒂兴奋地解释起诗歌与哲学的区别。
这位长着一头蓬松浓密的黑发的人,潇洒地打着手势说:“诗歌在观察一滴露珠时,可以看到它夺目的光华,并通过它看到全世界。而哲学,”托洛茨基接着说,“则把一滴露珠涂抹在生活的画面上,然后为这个世界上的潮湿寻找论断和定义。”
尽管托洛茨基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话,转述路·费尔巴哈的生动论断,但是他的博学、风趣和幽默,仍然深深地打动了旁听者,折服于托洛茨基的风采。
“上帝!又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崇拜你,我的大胡子!”玛利亚欣羡不已,甚至冲上台去给了他一个甜吻。
贝蒂也跑上去献了一束鲜花。
“谢谢仙女们的鼓励!我真的是太激动了!有了你们的垂青,我感觉没有白来人世间一回!”托洛茨基眼冒爱星,愉快得小脸通红。
但是对斯大林来说,托洛茨基的这一些表现,却是过于轻佻。这是斯大林对托洛茨基的第一印象,他对布哈林说:“一个夸夸其谈、喜欢吹捧的人!”
“斯大林先生,科巴同志,请您也朗诵一下您初恋的情诗,好吗?据说很棒!”我对坐在左边的他请求。
“C国同志,你怎么知道的?”斯大林很诧异。
“嘿嘿,我告诉他的。”弗洛伊德有些不好意思。
“你这个叛徒,但是这一次很好!我很乐意被你出卖,变态神医先生。”斯大林小胡子飞舞。
“对噢,上去压压这家伙的风头!”布哈林向着玛利亚放电。
“好吧,你来宣布。”斯大林傲岸地说。
“在经济学讲座和辩论开始前,有请我们的科巴同志诗朗诵初恋的感觉《清晨》,大家欢迎!”布哈林站起来大声说。
“好啊!热烈欢迎!”我站起来带头鼓掌,希特勒还打了一个响亮的呼哨。
“同志们,那我就不客气了,《清晨》:
玫瑰花蕾已然绽放
触碰着紫罗兰花
百合花从梦中醒来
在微风中点头含笑
云雀在云中翱翔
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而欢乐的夜莺
则在低声吟唱——
“亲爱的土地,鲜花盛开吧
让格鲁吉亚的乡村充满欢乐
年轻的格鲁吉亚人,努力学习吧
为你的祖国带来喜悦。”
这是斯大林18岁时写的一首情诗。
“虽然写得不怎么样,浪漫情怀却跃然纸上。再说了,我的绝世画作不也是命途多舛吗?”希特勒对我诉说。
“你们都是特立独行的人!”我严肃地说。
掌声更加雷动。
“科巴科巴,我爱你!至死不渝死爱你!”玛利亚又多巴胺激增了。
“那时的科巴同志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他那双双眼皮大眼睛,仿佛饱含着无限悲苦,似乎在察看世人的心,女孩子看一眼便忍不住深陷其中,进入到一种陌生而又遥远的风景之中。”布哈林继续追捧。
“不行,今天不管你爱不爱我,我都要表达自己的爱意!”
玛利亚冲上去,搂住科巴就亲吻起来,搂的很紧。奇怪的是,这一次,科巴没有拒绝,反而也热烈地回吻,大手紧紧地箍着玛利亚性感火辣的身体。
“卖噶得!”贝蒂看向我大声尖叫:“好浪漫啊!俊男美女!噢!怎么没有人和我也做一场风花雪月之事呢?”
“我就在你身边,只是你近视眼,看不见!”赵守成嘀嘀咕咕。
“你?就这?”贝蒂做个鬼脸。
“哈哈哈!云把它所有的黄金?都给予离去的夕阳,对那初升的月亮只报以苍白的微笑。”弗洛伊德乐不可支。
“下面请“奥地利经济学派”?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先生,阐述他的主要观点,大家掌声欢迎!”托洛茨基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但他迅速调整了过来。
“谢谢大家!我先为大家讲解一下:我们奥地利学派(AustrianSchool)又称奥地利经济学派,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和德国。主要观点包括:
1.主观主义:奥地利学派强调人类行为的主观性,认为经济价值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偏好。因此,经济学研究应该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市场现象。
2.边际效用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边际效用是衡量消费者从商品中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指标,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核心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表明随着消费者消费量的增加,每多消费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3.反对国家干预:奥地利学派主张市场经济,反对过度国家干预。他们认为,政府干预会破坏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因此,奥地利学派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4.强调货币理论:奥地利学派在货币理论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们认为,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媒介,其价值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我今年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非国家化理论,主张放弃金本位制,实现自由货币制度。
5.周期性经济波动: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活动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即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由于市场力量的自发调节作用,而非政府干预所导致的。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减轻其影响。”
热烈的掌声,希特勒最起劲。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