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炮管子里长鸟窝(求收藏)
书名:抗鹰:立国之战,这是我们的战争 分类:历史 作者:鸿泪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0:33
说实在话,苏守城现在是真的有点担心自己这位老伙计。
他担心陈天锋以后要还是这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的话,他恐怕是要被赶出部队的。
并且,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不同于陈天锋这头倔驴,平常脑子直来直去的。
苏守城虽说也没什么文化,也认不得几个字儿,但他始终善于发现各种细节,并且他还能根据发现的这些细节,结合现实的一些情况去推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而这,也是他能够在战场上安身立命地带兵打仗,并且还能够打赢的本事。
部队可能要大裁军,这是句话是苏守城在渡江战役以后突然就从脑子里蹦出来的一句话。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但所有人都其实没想到,这GMD倒台的速度是出乎意料的快,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部队收编的俘虏兵越来越多,与之相对的就是后勤的压力越来越大。
犹记得抗战的时候,他当时还是一名副排长。
当时鬼子因破解不了他们的游击战,所以就采取了所谓的“囚笼”战术,用铁路公路等织成一个个网格,想要把八路军给困死、饿死。
当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所在的根据地几乎弹尽粮绝,全团每个人每天就只能分到一块难以下咽的干燥燥的玉米饼子。
而弹药就更别说了,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弹药全靠缴获,即使再加上那些所谓的复装子弹,平均每个战士手上只有5发子弹甚至还不够,手里的枪都快成烧火棍了。
当时连长让全连自己想办法解决补给问题,甚至说谁能解决连里的给养,他就给谁记功。
而身为副排长的苏守城,他理所当然地也负责了一段时间的后勤工作。
而那时候他才知道,要想养活一支军队到底有多么艰难,光他那个排28个人的粮食补给,他是想尽办法死活都凑不齐,排里的战士一度挨饿受冻。
所以,有过这么一段经历,又看到了部队的数量正在以一种恐怖的数量扩充,苏守城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裁军”二字。
现在全国基本解放,无打仗可达,但部队人数却到达数百万。
国家是不可能一直让军队维持这个庞大的数量的,因为后勤压力实在太大,根本养不起。
前段时间部队就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复员了一大批人,说实话当时苏守城听到上面的命令时,他也着实没想到自己预想的事情会来得那么快。
而部队裁军,理所当然就要留下好的干部,好的战士。
那什么叫好的干部?
陈天锋又算好干部吗?
如果光就打仗方面来论,他陈天锋当然算是好干部,否则他也当不了这个连长。
只不过他和其他连级干部相比,他算好干部吗?
这就要打个问号了。
全团连级指导员总共也才4个,为什么会给九连配一个,其实就是因为陈天锋这个连长需要。
部队一直要求各级指战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这是一种进步,但如果这时候有人原地踏步的话,那这人就等于退步,那他就会被进步的队伍逐渐抛弃。
所以,前段时间的精简整编只是个开始,只不过陈天锋脑子直,不怎么懂得这个道理,因此苏守城很担心他如果再这么在队伍里磨蹭下去,以后是有被劝退的可能的。
而到时候,自己这位老战友应该怎么办?
陈天锋性格高傲,脾气又暴躁,并且脑子不太会转弯。让他回老家种田他肯定不甘心,但同时他又不是当地方官的料。
所以,苏守城今天突然讲那么多,完全是因为他看到了在和平的前景下,部队有很多人都要离开的可能。
只不过,对于苏守城好心的劝说,陈天锋很明显没有听进去,并且他见苏守城竟然在教育自己,脾气顿时就上来了。
“我说苏守城,你狗日的今天怎么话那么多,像个大老娘们似的没完没了的?!老子这么多年不看书,不写字,影响老子把敌人打倒了吗?学那些鬼画符似的东西有个屁用啊!”
“那你有本事以后就不要让方衡给你读材料。”
苏守城随即回怼道,他也不惯着陈天锋这臭脾气。
“别以为我不知道,每次在团部开完会,你拿回去的材料都是人方衡读给你听的。我就说人家当个指导员容易吗,平时协助管理部队不说,还得给你当文官。”
“行行行,老子不想跟你扯这个!”被说到了痛处,恼羞成怒间,陈天锋大手一挥就一脸烦躁地又开始转移话题,问道,“你刚才说上级传达了部队调动的命令,还有说些什么吗?”
“没有啊,就说让我们开赴新开原,并就地开展军事训练。”苏守城如实回答。
“不是,就这个?!”陈天锋顿时一脸惊疑,“这莫名其妙地突然解除了我们的生产任务,大老远的把我们从义阳拉到奉天。而且还不等部队收拢好,就直接把我们一个营给塞上车了,还是个运油的大闷罐,这到头来就只是让我们换个地方训练?怎么可能!”
“所以刚刚我听到命令的时候也感觉到奇怪啊!”苏守城也是有点疑惑地说道,“现在全国已经基本解放,无大仗可打。剿匪的任务就更不可能了,根本犯不着让我们北上。”
“这打东宁岛也不可能,中间隔了这么一大片海,我们又没船没飞机的,难道让我们长翅膀飞过去啊?!”
“那把我们调来是为什么?”陈天锋顿时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怎么知道!”苏守城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一无所知。
而也就在两人闲聊之时,远处传来一道喊声,瞬间把两人吓了一跳。
“苏守城,陈天锋。你们俩在那儿干嘛呢,聊这么开心!快给我回来整理部队!”只见马正宏正站在不远处怒声大喊。
这眼瞅着全营400多号人已经开始集结完毕开始列队了,但自己手下的两位连长竟然还在那里聊天,这股子松懒劲儿让这位三营长立刻上火,眉头紧皱。
而苏守城和陈天锋这两兄弟见自己营长发火了,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容跑步归队,并且也很快地整理好了自己的队伍。
太阳越升越高,金光洒满大地。
车站内,三营的战士已经列队完毕,开始在当地同志的引导下,动身前往自己驻扎地。
而除了三营外,奉天车站的门口也另有一个营的战士正在列队走进站内,他们是后勤部运输大队的,来运送列车上的物资……
新开原位于奉天市的东北边,距离奉天大约120公里。
因为缺少汽车,三营400多人只能徒步行军。
而在三天后中午,三营终于抵达了38军113师新开原的驻地,并且他们还在这里见到了比自己早一步到达的113师的其他部队。
到了晚上,入夜,战士们已经基本安顿好了。
经过了三天的行军,此时全营的战士的战士都很疲惫,炊事班正在做着晚饭,香气四溢。
所有人都在闻着饭菜的香气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开饭。
但此时,三营的干部却没有这个心思。
马正宏按照惯例,召集了全营的连排长开会……
因为是日常的任务安排,所以会上只强调了一些纪律、训练等问题,最后会只开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只不过在会议结束后,马正宏并没有立即让各连排长回去,而是说起了一些下午的见闻。
“想必现在大家的心中肯定都有些疑惑,上级突然这么着急地调我们北上入关,到底是为了什么?”马正宏从烟盒里拿出一根烟夹在两指间,“今天下午我抽空出去转了一圈,听说了不单只是我们113师,也不单只是38军,现在是整个13兵团都在紧急地向北调动。”
“整个13兵团?!营长,这是要打大仗啊?!”一个排长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震惊地问道。
要知道,整个13兵团可是有足足十几万人,除非是重大作战任务,否则是不会出现整个兵团集体调动的情况的。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能等团长来了可能才会知道。”马正宏回答道,同时擦燃火柴点燃香烟,“我留你们下来,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我今天打听到,就在前段时间,有上级首长下来东北视察了。听说视察的过程中首长动了大火,炮兵那边被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这么严重!这炮兵可一直都是宝贝疙瘩啊,他们到底干什么了让首长发那么大火啊?”苏守城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惊讶地说道。
“这件事情其实我也听说了。”这时八连的一排长,冯良才说道,“今天部队到达的时候,我就听路过的军政部的一些同志说,好像是炮兵那边长时间以来只顾生产,没有注意保养装备,导致这炮管子里长鸟窝了都不知道。”
“没错,这也是我接下来想说的。”马正宏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你们回去以后,都把手下的所有武器装备整理一遍。之前部队在义阳的时候天天搞生产,很多人都忘了保养装备。”
“今天我随手拿起一名战士的枪检查了一下,发现有很多地方都生锈了。这样的武器一旦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到时候只能当烧火棍。”
“这次北上我感觉不简单,你们回去以后一定要立刻把武器装备还有战士训练的事情抓起来,过几天我亲自下去检查。”
“八连连长的位置暂时空缺,工作就暂时由你们你们一排长负责。”
“是,营长!我保证完成任务!”冯良才立刻答道。
“那就这样,想必大家现在都很累了,都回去吃饭吧,散会!”
(新书开荒,求鲜花、求收藏。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