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城会战,惨烈回忆(求收藏)
书名:抗鹰:立国之战,这是我们的战争 分类:历史 作者:鸿泪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0:33
“那你让他找我又是为什么啊?”苏守城疑惑问道。
“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小子从哪里打听到的,说他爹很有可能参加了当年的江城会战。”陈天锋说道,“我认识的人当中,只有你参加过那次战役。本来我是想等下次部队集结的时候再带他找你的,没想到他自己钻你车厢里了。”
“哦……难怪,原来是这么回事。”
听到这里,苏守城才瞬间恍然大悟,也大概明白了林金水这名小战士突然来找自己的前因后果了,他这是想通过自己打听到自己的父亲的下落。
只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恐怕是爱莫能助。
只因当年那场会战,牺牲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天下来,不说师一级,一个团打散重组为一个营或者一个连的比比皆是,往往旁边的人根本都还没来得及认识就已经没了。
“老陈啊,这孩子的父亲可能……”
“你不用说,打了这么多年仗,这种事情我还不懂吗?”陈天锋夹着香烟的手在耳边摆了摆,“这么多年连个信儿都没有,怕是早就牺牲了!”
“唉~谁说不是呢?”苏守城叹了口气,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当年的那些画面,如今回想起来,种种惨况还历历在目……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发起全面的侵华战争。仅一天时间,卢沟桥宛平沦陷,全面抗战爆发,而后不到一个月,7月31日,平津陷落。
1937年11月12日,持续了三个月的淞沪战役战败,中央海军全军覆没,近30万战士血洒疆场,同时,晋阳战役败,华北最大兵工厂之一落入敌手。
一个月后,1937年12月13日,首都金陵陷落,数十万军民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屠刀之下,长江染血,绝望情绪举国蔓延。
然后到了1938年2月至6月,彭城会战,黄河花园口决堤,在付出了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的代价后,此战败,华北大半沦陷,几近亡国。
最终在1938年6月至10月,江城会战。110万对敌35万,我军在付出了40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后,国家终于将日本拖入了战争的相持阶段。
从淞沪到金陵,再到江城,苏守城曾经都经历过。
即使十几年的光阴眨眼间就过去了,但很多事情他依旧深刻在心:
在战场,敌人的飞机从头上呼啸而过,炮声和杀喊声交织四起,身边血肉和尘土横飞。所有人都已经没有了意识,或者更准确地说,江城阵地上的所有人都已经只剩下了开枪、扔弹的本能,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想法和敌人进行似乎无止境的拼杀。
那场几个月时间度日如年,死人这种事情似乎望不到头,许多人情绪奔溃,也有不少人疯了。
“当年在淞沪,我还是个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本来就是想着当兵混口饭吃,没想到真打起来了。”苏守城自嘲地笑了笑,叹了口气,“在淞沪,我记得当时的我只会到处躲,从头到尾不知道打了有没有十颗子弹。”
“然后到了金陵,还没打几天就被下令要求我们撤退。当时整座金陵城一片混乱,很多人都想逃离那座城但却找不到出路,最后我是被我那个班长硬拉着挤出金陵城的,最后他死在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中。”
“最后,到了江城会战……”
说到这里,苏守城停顿了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画面,甚至耳边都能隐隐地听到无数的厮杀声和惨叫声。
“在江城,我改了名字,就想着死守这座城和小日本死磕到底,最起码也要拉上几个小鬼子垫背,但一打起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那一仗……打得太TM惨了!”
“明明抬头就能瞅见天空和太阳,但天就是TM黑的。不说地面上那些装甲车和坦克,小鬼子的飞机群只要在头顶上飞过,扔下来的炸弹就能瞬间报销几百上千号人,还有毒气弹……那玩意儿更丧人性。”
“那场仗打到最后,我都已经有点分不清楚白天黑夜了,周围活下来的人也看不清楚模样,有的人还好,有的人断手断脚的不知道能活多久,所有人脸上和身上糊的全是泥和血。”
“呼~~~”陈天锋将手中的烟吸尽,吐出一大口烟雾,然后将烟头丢在地上踩了几脚问道,“不是,这些事情,以前怎么没听你提起过啊?我和你十几年兄弟,你这还瞒着。”
“没有说瞒不瞒的,毕竟死了那么多人,我觉得什么好讲的。现在回想起来,从淞沪到江城,其实有很多次只要上面指挥稍微正常点,不说打赢,最起码牺牲不会那么大。”
“那你最后怎么突然参加八路军了呢?”陈天锋问道,“我记得你很早的时间就在了,这么快就‘投敌叛变’了?”
“滚你的蛋,什么投敌叛变,那是汉奸走狗!”苏守城立马骂道。
“行行行,我错了还不行吗,你继续说!”陈天锋打了个笑脸糊弄了过去。
“其实就是我当时负了伤,撤退的时候掉队晕了过去,是当地游击队的同志救了我。于是索性就留下干八路了呗!”
苏守城说出了当年参加八路的缘由,然后就开始劝说道。
“所以话说回来,有关林金水他爹的事,我觉得你还是要和他讲清楚,别再折腾了。现在川渝已经解放,这么年轻,回家好好学习,好好过日子,将来为国家做建设不好吗?”
“你以为我没说啊!”陈天锋下意识地又掏出了一根香烟,但想了想又放了回去,然后说了一句,“老子很久以前就想赶他回老家了,那小子不是个安分的主!”
“那他怎么没回去呢?”
“他说,他家里已经没人了,回去也没用。再加上他一直死缠着老子不放,所以老子心一软,干脆就让他留下来了,省得他每天在为耳边嗡嗡叫。”
“唉~原来是这样……”苏守城了然地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回答,他并不感觉到意外,因为部队里没爹没妈的战士一抓一大把,很多都是以前战争时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沦为孤儿的。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的战士,有时候部队里也会倾向照顾,在精简部队的时候,也会着重留意一下这种战士。
“老方在半年多以前就曾经和林金水深入谈过一次。”
“抗战的时候,他娘是大后方一家被服厂的工人,当时林金水还小,他娘就把他带在身边,结果有一次被服场遭到小鬼子的飞机轰炸,他娘和几位工人为了护着他,当场就被炸死了。”
“在那之后,被服厂重建,他也没离开。厂里的工人见他可怜就索性养着了,反正也就是个孩子,多不了几个饭钱。平日在厂里他也帮着做些工,有些工人还教他读书写字呢!”
“他还认字呢!”苏守城听完不由得惊叹道,“我说怪不得昨天晚上见这小子的时候,感觉他身上还带着点书卷气,原来还是个文化人!”
“所以也是由于这分明的因素,前阵子部队精简整编的时候,老方是想让他复员回老家的。”说着,陈天锋竖起两根手指,“毕竟才二十岁啊,那么年轻,现在又不用怎么打仗了,他和我们这些大老粗在一起算什么样子。让他回老家,然后培养个几年,在当地当个教书先生不更好吗?”
“说的也是,不过我就奇怪,那小子到底有什么能耐,能缠得你陈疯子改变主意的?”
苏守城很清楚,陈天锋向来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一旦决定的事情八头牛都别想把他给拉回来。
所以一旦他决定要把人给撵走,就算对方死缠烂打都不可能有用的,陈天锋这狗脑子有得是办法对付这种情况。
“这小子听说要让他复员,每天都跑来我这里死拉硬拽着不肯走,说什么一定要找到他老汉才能回家,我又不能动手,搞到最后我没办法只能把人给留下了。”
陈天锋没好气地抱怨道,但立刻又说。
“不过说句老实话,我心里挺喜欢这林金水这小子的,我看得出来,他是一块当兵的好料。别看他平时无组织无纪律,做事说话都挺混的,蛋实际上他脑子活得很!”
“并且我也是看得出来,他其实应该也清楚自己的爹大概率已经不在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拿着这个理由不肯走。”
“日子还长,慢慢来吧。”苏守城劝说道,伸手拍了怕老战友的肩膀,“而且既然你把人留了下来,那就好好培养,说不定你九连以后能多出个战斗骨干出来呢!”
“得了吧,老子手下都是战斗骨干,不差他一个嫩书生,说实话我还是更乐意让他回老家去。”陈天锋一脸不在乎地说道,“而且像他这种兵,人教是没有用的。教他一百遍,也比不过把他扔到战场上打几场硬仗管用。只要能活下来,到时候不用人教,该学的也都学会了。”
“说的也是!”苏守城点点头,同意这种观点。
带兵打仗,特别是作为基层的指战员,像林金水这种不听话,常以自己为中心的兵他不是没有遇到过,通常打几仗下来,见识到什么是战场和牺牲,基本上也都老实了。
“哎,对了,苏守城!刚刚看你和营长在那边,都在聊些什么呢?”陈天锋突然转移了话题。
“没什么,就是奉天车站的同志过来传达上级命令。”苏守城回答道,“上级让我们到指定地点集结待命,同时开展军事训练。”
“嘶~~奉天?!我说看着这车站的怎么这么眼熟呢,原来跑奉天这里来了!”陈天锋听到这个地名,顿时皱起眉头感觉到奇怪,“之前打辽沈的时候我来过,那时候这里垒得到处都是沙包,现在有点认不出来了!”
“我说,你也该好好主动加强一些文化的学习了,这头顶上奉天这么大两字儿你都不认识。”
苏守城闻道顿时一脸无奈。
“这政委说了多少次,现在全国已经基本解放,部队在没有作战需求的情况下,总体的素质要发展提高。你再这么糊弄下去,保不齐以后哪次精简整编的名单上就有你的份儿!”
(新书开荒,求鲜花、求收藏。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