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战局演变(求收藏)
书名:抗鹰:立国之战,这是我们的战争 分类:历史 作者:鸿泪 更新时间:2024-12-26 00:00:33
从熙川到球场,直线距离大约为41公里,正常来说,这点距离强行军,一天时间就能扑过去。
只不过,不同于江界到熙川的这条路,此非联合国军主要进攻方向。
过了熙川后,越往西往南走,因为不断地靠近战场中心,38军开始不断遭遇到敌人零散的阻击……
寂静的夜空下,蒙蒙细雨飘落。
113师全体官兵正湿着身子,沿着清川江北岸公路急进,并且可以发现,这条公路应该是以前的修路工人硬生生从山里挖出来的。
路的一边是高耸直立的高山崖壁,一边则是悬崖,悬崖下就是清川江,落差大概有10米,现在这种天气如果掉下去落入水中,基本无生还几率。
夜色里,只有战士们脚踏碎石水坑的声音在回响,所有人都在埋头赶路,神经时刻都在紧绷着。
而不知过了多久,那种砂石碎裂摩擦的声音不知道为何霎时间突然停了下来,山谷间只剩下那涛涛江水滚动的声音在耳边回想……
砰!砰!!砰!!!
又过了一会儿,突然间,几声沉闷的金属质感的声音突然响起,黑暗中闪过几末亮眼却有稍纵即逝的火光。
只见,几发迫击炮弹猛然落到了清川江北岸公路上一处南朝鲜伪军所设的关卡上。
嘭!嘭!!嘭!!!
随着爆炸声响起,猛烈的冲击震得旁边悬崖的一些碎石滚落,关卡里的人瞬间乱做一团。
“突击队,给老子上!!!”
随着337团一营营长秦元的一声令下,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际,早已准备好的突击队立马抄起冲锋枪冲了上去,顿时火光四溅,枪声与爆炸声交织回响,杀喊声冲天。
前往球场的路就只有眼前这一条,337团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道关卡拿下……
只不过很可惜的是,虽然被迫击炮轰了两轮,但守在关卡内的敌人在求生的欲望下,却也是在短时间内反应过来,立刻操弄起了关卡内的武器对突击队进行阻击,其数个全自动火器的枪口不断给吞吐着火舌,突击队刚冲到一半就被拦了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两名突击队员反应不及时被子弹扫到,整个人扑倒在地,生死不明。
“迫击炮,再给老子轰一轮!”秦元拿着望远镜见状,立刻朝着身后大喊。
砰!砰!砰!!!
又是两发急速射,十数发迫击炮弹射出,敌人的机枪口顿时哑火。
突击队的队长见状立马大喊:“同志们,跟我上!!!”
突击队战士们端起手中的冲锋枪朝关卡猛烈开火,火力没有间断,一时间就打得关卡后的敌人根本抬不起头来。
枪口火舌的亮光,子弹打在石头上的火花,还有爆炸后燃烧的火光,这种来自于人类火药武器所散发出来的炽热能量在黑夜中格外的耀眼。
用时不到十分钟,突击队就借着炮火的掩护,成功地冲到了敌人的关卡前,并迅速了消灭了守卫在这里残余的敌人,顺便还抢救回了一些物资。
只可惜,因为38军的武器配备多属日系装备,缴获回来的那些美式冲锋枪,机枪啥的,根本不适用。
所以,337团在打扫一番战场后,就只带了缴获弹药数量较多的冲锋枪和所有手榴弹,其余武器则是就地隐藏,等以后回来再说。
这只是一场小的不能再小的战斗,113师在轻松解决过后就继续向球场方向急进。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战斗,部队自打从熙川一路过来就已经遇到了不少,337团作为全师的先锋部队,他们是解决这些冲破敌人这些拦阻的主要力量。
一路走来,守卡的敌人往往不多,通常也就十来二十人,因为山高崖陡,他们只能在路中间设卡拦截。
同时,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手中的武器却非常精良,一色的美式装备,配备了重机枪、轻机枪、冲锋枪、连发步枪、手枪等,甚至有时还有小口径的迫击炮。
敌人拿着这些精良的武器,躲在由木箱、油桶(内灌砂石)等构成的掩体后面,给337团带来了不少麻烦,以致于在头两次的战斗中,337团因应对不及时,出现了不少的伤亡。
也是后来团长命令侦查连迅速前出,回传情报,这才使得337团不至于一路过来打遭遇战。
本来按照以往的经验,面对这种敌人在公路上设卡的情况,我军的做法通常是绕敌侧后,打其措手不及,然后迅速歼灭的。
但坏就坏在,从熙川到球场,就只有这么一条公路,且一路上都是地形崎岖,根本没有绕路的空间,这导致113师只能和敌人硬碰硬死磕。
而从离开熙川后到现在,113师已经走了有20多公里,期间大小战斗不下十次,并且越接近球场,所遇到的阻击力量就越强,严重拖慢了全师的行进速度。
所以,就是熙川到球场的这么一段41公里的路,113师硬是花了2天多的时间才赶到。
1950年11月1日,38军112师抵达球场外围,而113师也越过球场,准备开始渡过清川江,截断球场之敌的退路。
只不过,也就在38军准备围攻球场之际,敌人这边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从10月25日到11月1日,战斗打响已有8天。
在这长达8天战争过程中,战局不断演变,敌人已经不可能像战斗打响前一样,还糊里糊涂地不知道自己的后方有38军这支队伍存在。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哈里斯·沃克,这名在欧洲战场驰骋的老兵其实早已敏锐地察觉出整个战场的不对劲儿,自己指挥的这些部队,如果再不从清川江北岸撤回来,恐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其实对于沃克来说,直至目前为止,他都还没有搞清楚自己面对的敌人到底是什么。
他不知道这股突然冒出来的敌人到底来自哪里,人数到底有多少,武器装备到底如何,甚至连他们的国籍他都很难百分百确定。
但沃克直觉,那可能就是ZG人派兵参战了,只不过对于这个猜测,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向自己,或更准确来说,向上面汇报。
因为即使打到现在,无论是在日本东京的麦克阿瑟,还是美国本土传来的信息,都在告诉他ZG人不可能参与朝鲜战争,就算朝鲜有ZG人的军队,最多也就只有几万人而已。
但现实战场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自打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短时间内根本就组织不起有足够战斗力的军队与他们对抗,他们可以说是秋风扫落叶,横冲直撞地冲过了清川江,直至没多久栽了个大跟头。
但是,也就是在这不长不短的8天时间里,他麾下王牌骑兵一师在云山地区遭到重创,伤亡近两千人,而南朝鲜第1、第6、第8师更是被打得溃不成军,云山以东防线几乎形同虚设。
而在战场西线的美24师及英27旅,他们虽然并没有遭到很大的冲击,但他们前出的位置极其靠前,一旦战场东线的骑一师和南朝鲜军顶不住,那这两支部队很有可能被直接包围在清川江北岸,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其余联合国军部队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打击,伤亡难以统计。
面对此等战场态势,即使是沃克再相信美国军队的实力,再相信本土的情报,他也不得不让自己往那个最坏的结果去想。
于是乎,他的目光逐渐投向了那支突然出现在清川江两岸以东,并且此时还在沿着公路、铁路等直冲着自己部队后方而来的陌生军队。
现在但凡是个正常点的人摊开地图看一看,都知道无论如何,要想联合国军安全撤离,这支部队是关键。
只要将这支陌生的部队阻拦住,那现在在清川江以北的所有部队才能全部安全撤出。
于是乎就这样,就在朝鲜的球场,38军迎来了入朝以来他们的第一次恶战……
1950年11月1日晚。
按照既定部署,38军进攻球场,应是要等113师渡过清川江后,112师再发起进攻,形成包夹之势的。
但是很明显的,113师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并且还一直是攻击前进,要想避开敌人的侦查,除了昼伏夜行外,全师一万多人就必须要选择分散突进。
否则越多人聚在一起,就越容易引起敌人的警觉。
(麻烦喜欢这本书的朋友点个收藏,现在后台的收藏数据很不好,呜呜~~~,再这样下去很难上架了……望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