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下秘藏
书名:静斋 分类:穿越 作者:张岭军 更新时间:2025-04-13 15:25:11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时,俞清宁已经醒了。她盯着天花板,试图用理智解释昨晚的诡异经历。可能是旅途劳顿产生的幻觉,或者是这座古老宅邸的特殊氛围影响了她的感官。但当她目光扫向房间角落时,那个青瓷花瓶依然静静地立在陈列柜中,瓶身上的符文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俞清宁猛地坐起身,“谁?”
“是我,张领军。”门外传来低沉的声音,“早餐准备好了。周教授希望我们餐后立刻去地下室。”
“马上来。”她应道,迅速换好衣服,将头发随意扎成马尾。临出门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从工具箱里取出了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和相机塞进背包。
餐厅里,张领军正站在窗边翻阅一本皮质笔记本,阳光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目光在俞清宁脸上停留了几秒。
“你脸色不太好。”他直言不讳,“没睡好?”
俞清宁在餐桌前坐下,给自己倒了杯咖啡,“老房子,总有些奇怪的声响。”
张领军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没有追问。早餐是简单的中式点心,两人沉默地吃着,只有瓷器碰撞的清脆声响。
“周教授呢?”俞清宁终于忍不住问道。
“教授身体不适,今天不便见客。”张领军合上笔记本,“他委托我全权负责这次文物鉴定工作。”
俞清宁微微皱眉。整件事越来越奇怪了——受邀而来却见不到邀请人,昨晚的诡异镜子,还有张领军明显有所隐瞒的态度。
“吃完我们就下去。”张领军站起身,“地下室有些潮湿,你最好带件外套。”
十分钟后,俞清宁跟着张领军来到一楼走廊尽头的一扇小门前。门是厚重的橡木制成,上面雕刻着与回廊柱子相似的符文。张领军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古老的黄铜钥匙,插入锁孔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这扇门很少打开,”他解释道,“周家祖上用来收藏一些……特殊的文物。”
门开了,一股混合着霉味和奇异香气的冷风扑面而来。张领军按下墙上的开关,一段陡峭的石阶延伸向下,被昏黄的灯泡勉强照亮。
“小心台阶。”他提醒道,率先走了下去。
俞清宁紧随其后,石阶表面已经被磨得光滑,两侧墙壁潮湿阴冷。随着深入地下,那种奇怪的香气越来越浓,像是某种古老的香料,让她想起祖父书房里珍藏的线装书气味。
下到最后一阶,一个宽敞的地下室呈现在眼前。出乎俞清宁意料,这里并非想象中杂乱无章的储藏间,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展示空间。几个玻璃展柜沿墙排列,中央是一张巨大的红木工作台,上面铺满了各种工具和古籍。
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侧墙上挂着的一幅被黑布遮盖的大型画作,尺寸与主楼大厅那幅肖像画相仿。
“就是这些。“张领军指向工作台旁的一个木箱,“上周在清理宅子最下层时发现的,被藏在墙后的暗格里。”
俞清宁走近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件文物——几件青花瓷器、一卷褪色的绢画、几枚铜钱,还有一面让她呼吸停滞的铜镜。
那镜子与她昨晚在房门口捡到的一模一样。
“这…这些是……”她声音有些发抖,强迫自己保持专业态度,伸手取出其中一件青花小碗。碗底有一个她不认识的标记,像是某种家族徽章。
“我们认为属于民国初年,大约1915到1920年间。”张领军站到她身旁,近得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气,“最有价值的是这个。”
他小心地捧起那面铜镜。镜面光洁如新,边缘雕刻着繁复的花纹,仔细看才能发现那些花纹实际上是由无数微小符文组成的。
“镜背有铭文。”张领军翻转铜镜,露出背面刻着的几行小字。
俞清宁凑近细看,那些文字既非汉字也非她所知的任何少数民族文字,笔画扭曲如蛇行,看久了竟有种它们在蠕动的错觉。
“这是什么文字?”她问道,不自觉地后退半步。
张领军眼神闪烁,“某种已经失传的古老文字,周教授研究多年,认为可能与远古巫术有关。”
“巫术?”俞清宁忍不住提高声调,“你是认真的?我们是考古学者,张领军,不是神秘学家。”
旧日的争论似乎一触即发。张领军嘴角绷紧,镜片后的眼睛变得锐利。
“五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固执地拒绝任何超出你认知范围的可能性。”他声音低沉,“有些事物确实存在,不管你信不信。”
“科学解释不了的就归咎于超自然?这就是周教授教你的?”俞清宁反击道,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深吸一口气,“抱歉,我不是来争论的。这些文物确实很特别,尤其是这面镜子!”
她伸手想接过铜镜,就在指尖即将触碰的瞬间,一阵剧烈的头痛突然袭来。俞清宁踉跄了一下,眼前闪过无数碎片般的画面——黑暗的走廊、摇曳的烛光、一个女子凄厉的哭声...
“俞清宁!”张领军一把扶住她,铜镜掉在工作台上发出闷响,“你怎么了?”
头痛来得快去得也快。俞清宁摇摇头,挣脱他的搀扶,“没事,可能地下室空气太闷。”
张领军明显不信,但没有追问。他走向那个被黑布遮盖的画作,“有样东西你应该看看。”
随着黑布被掀开,俞清宁倒吸一口冷气。画中正是主楼大厅肖像里的那个民国女子,但这里的版本更加完整——女子身着淡紫色旗袍,站在静园的门廊前,手中握着一把精致的团扇。最引人注目的是她胸前佩戴的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与铜镜背面相似的符文。
“这是周教授的祖母,林静姝。”张领军说,“静园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俞清宁走近细看,女子美丽的面容透着难以言喻的哀伤,眼睛仿佛能穿透画布直视观者。那块玉佩的细节格外精细,上面的符文与青瓷花瓶上的几乎一致。
“她是怎么死的?”俞清宁突然问道。
张领军明显愣了一下,“官方记载是病逝,但……”
“但什么?”
“周家有些不愿公开的家族历史。”张领军重新盖上了画布,“据说林静姝精通某种古老秘术,晚年行为越来越怪异,最后在一个雨夜失踪了。三天后,她的尸体在静园后院的古井中被发现。”
俞清宁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就在这时,工作台上的铜镜突然震动起来,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两人同时转头。铜镜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缓缓移动,最后“啪“地一声掉在地上,镜面朝上。
俞清宁不由自主地后退,撞上了身后的展柜。柜子里的一排小雕像随之晃动,其中一个摔碎在地,露出里面藏着的一小卷泛黄的纸。
张领军弯腰捡起纸卷,小心展开。那是一页从日记本上撕下的纸,字迹娟秀但已经褪色:
“它醒了。镜子里的那个东西。它模仿我的样子,学我说话,但我知道那不是我。它想要出来,想要我的生命。婆婆警告过不要使用那面镜子,现在太迟了。领军,如果你看到这些字,记住:不要唤醒沉睡者,不要!”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张领军脸色变得煞白,手指不自觉地收紧了纸张。
“领军?”俞清宁敏锐地注意到这个名字,“这是写给你的?”
“不可能。”张领军声音僵硬,“这日记至少有一百年历史了。”
两人沉默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安。俞清宁突然意识到地下室的温度正在急剧下降,她呼出的气息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我们该上去了。”张领军迅速将纸卷塞进口袋,开始收拾文物,“周教授不希望这些暴露太久。”
俞清宁点点头,却趁他不注意时快速用手机拍下了那幅被重新遮盖的肖像画和铜镜的照片。就在她转身准备离开时,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清宁……”
那是一个女子的声音,用某种她听不懂的语言呼唤着她的名字。俞清宁猛地回头,地下室里只有她和张领军两人。
“怎么了?”张领军注意到她的异常。
“没什么。”她勉强笑了笑,“走吧。”
上楼时,俞清宁感觉有什么东西轻轻拽了一下她的衣角,但身后只有一片黑暗。回到一楼,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进来,形成斑驳的光影,却驱散不了她心中的寒意。
“明天我们继续。”张领军锁好地下室的门,“今天到此为止。”
俞清宁想追问日记的事,但陈伯突然出现在走廊尽头,恭敬地告知张领军有电话找他。张领军匆匆离开后,俞清宁独自站在走廊里,目光不自觉地飘向大厅那幅肖像画。
画中的林静姝依然用那双过于生动的眼睛凝视着她。俞清宁走近细看,突然发现一个之前忽略的细节——在画作的右下角,有一个几乎褪色的签名:
“领军,1919年秋”
她的心跳加速。这不可能是巧合。张领军隐瞒了什么?他和画中的女子有什么关系?静园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俞清宁决定今晚必须找出答案,无论要冒多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