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五章:整顿怡红,林黛玉进府

书名:红楼:这琏二奶奶,我保了 分类:历史 作者:克拉木木 更新时间:2025-04-08 10:23:50

换源:
 

  从凤姐院里出来,贾宝玉的心情是复杂的。

成功搭上了凤姐这条线,意味着他在荣国府这个漩涡中有了一块暂时的浮木。

他一边缓缓踱步,一边在心中快速盘算,后院不宁,前院难安。。

要想在荣国府这盘复杂的棋局中立足,甚至将来有所作为,首先得稳固自己的根基。

而他的根基,就是怡红院。

连自己的地盘都管不好,谈何跟凤姐这种人精玩转荣国府?

午后,趁着大部分丫鬟婆子在院里做活或歇息的当口,贾宝玉突然召集了怡红院所有能说得上话的下人——包括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大丫鬟,以及茗烟等几个领头的小厮,还有几个管事婆子。

众人不明所以,有些忐忑地聚集在院中。

贾宝玉坐在廊下的椅子上,脸色平静,眼神却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开口道:“今儿把大家叫来,是有一件事要说清楚。”

他顿了顿,指着一个缩在人群后面的小厮:“坠儿他哥,你前日是不是拿了我书房里的一块松烟墨出去,说是给相好的画眉毛去了?”

那小厮脸色唰地白了,扑通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二爷饶命!小的……小的一时糊涂……”

贾宝玉没有理会他的求饶,继续道:“怡红院有怡红院的规矩。私拿主子东西,按府里的规矩,该打多少板子,该不该撵出去?”

众人噤若寒蝉,不敢搭话。

贾宝玉语气依旧平静:“我病了这些日子,院里有些事,我知道你们也辛苦。但这绝不是你们可以无法无天、坏了规矩的理由!松烟墨值不了几个钱,但这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不能惯着!”

他看向管事婆子:“按规矩,该怎么罚,就怎么罚。念在他初犯,板子打完,人就不撵了,留院查看。若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处置果断,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平日里那个温和甚至有些“好欺负”的宝二爷判若两人。院子里顿时鸦雀无声,人人都感受到了这股寒意。

杀鸡儆猴之后,贾宝玉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下来:“当然,有罚也得有赏。”

他看向众人:“从今往后,怡红院立下新规矩。凡是当差勤勉、忠心护主、能为我分忧、或是能提供外面有用消息的,我自有赏赐!月钱加倍、得好差事、或是我在老太太、太太面前替你们美言几句,都不是难事!”

他目光落在茗烟身上:“茗烟,你素来机灵,外面的路子也熟。以后,院外的大小事情,消息打探,就交给你负责。办好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茗烟一愣,随即大喜,连忙跪下:“谢二爷信任!小的一定尽心竭力!”

他又看向晴雯,晴雯素来高傲,此刻也有些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贾宝玉道:“晴雯,你针线活计是院里最好的,人也爽利。只是这脾气得改改,祸从口出,知道吗?往后我书房里的那些孤本字画,就交给你打理了,仔细着些,别出了差错。”

晴雯听他先肯定后敲打,又委以“体面”差事,心里那点不服气也消散了大半,撇撇嘴,低声道:“知道了。”

他又对麝月、秋纹等老实本分的丫鬟表示了信任和安抚。

至于袭人,贾宝玉只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并未多言。

他知道袭人心思复杂,急于“上进”,暂时还需观察,不能完全信任。

一番恩威并施下来,怡红院的气氛彻底变了。

下人们看宝玉的眼神,从原先的怜悯、轻视,转为了敬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

荣国府大门外,鼓乐喧天,人声鼎沸。

贾宝玉随着贾母、王夫人等一众女眷,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林妹妹。

看着那个身形纤弱、气质若仙、眉宇间带着淡淡愁绪的少女,贾宝玉心中五味杂陈。

林妹妹……终究还是来了,确实美得不可方物。

很快,宝玉就收敛心神,上前几步。

他脸上挂着符合身份的、略带痴气的热情笑容,仔细端详着黛玉,口中啧啧称奇:“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句经典的台词一出,立刻引得贾母等人哈哈大笑,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贾母更是喜不自胜,拉着黛玉的手,又指着宝玉笑道:“你瞧瞧,他见了你,果然比起别人不同!”

贾宝玉知道,这是自己必须扮演的角色。

他顺势与黛玉说了几句亲近的话,嘘寒问暖,表现得十分殷勤,引得黛玉也露出了些许笑容,只是那笑容背后,总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和敏感。

随后的几日,贾宝玉便时常往黛玉所住的潇湘馆跑。

他不再像原著中那般,时时刻刻黏着黛玉,惹她烦恼,而是把握着一个微妙的“度”。

他会带着新奇的玩意儿去逗她开心,会和她讨论诗词歌赋,欣赏她的才情,也能在她因寄人篱下、思念亲人而感伤落泪时,给予恰到好处的、温暖而不失分寸的安慰。

“妹妹放心,有我在,这府里没人敢欺负你。咱们兄妹,正该互相扶持才是。”他总是用这样的话语,subtly地拉近关系,却又避免了过度的情感投入。

黛玉冰雪聪明,自然也感受到了宝玉的变化。

这个宝哥哥,似乎还是那个对她好的宝哥哥,但言谈举止间,却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稳重和……难以捉摸。

他对自己的好,仿佛带着一种克制的暖意,让她安心,却又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

与对待黛玉的小心翼翼不同,贾宝玉面对薛宝钗时,则显得“规矩”得多。

宝钗的端庄大方、通情达理,让他省了不少心。

他会去梨香院拜访,与宝钗讨论些诗书见闻,甚至会“好奇”地问起薛家南货铺子的生意。

对于那把引发“金玉良缘”之说的金锁,他看到了,也只是随口称赞一句“精致”,便不再多言,绝不给王夫人和薛姨妈任何可供遐想的由头。

他与宝钗之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无可指摘的表兄妹界限。

宝钗心思缜密,自然也察觉到了宝玉对自己的“尊重有加,亲近不足”。

她暗自思忖,这位宝二爷病了一场后,似乎真的通了些人事,不再是那个只知在女儿堆里厮混的懵懂少年了。

贾宝玉在钗、黛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自然也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

王熙凤在几次家宴或聚会中,冷眼旁观,将宝玉的应对尽收眼底。

她发现,这小子如今是越来越会“做人”了,既哄得老太太开心,维持了和黛玉的“青梅竹马”,又不得罪王夫人和薛姨妈,与宝钗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竟没惹出半点风波。

这小子,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凤姐心中暗道,看来,他不仅有小聪明,还有几分审时度势的本事。

或许……可以再给他加点担子试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