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十七章起兵造反

书名:汉光武帝传奇 分类:现言 作者:作家lCXNdB 更新时间:2025-04-28 10:57:09

换源:
 

  刘秀回到家乡便又重操旧业一边种地一边和哥哥们的商队宛城新野四处跑做买卖。

蔡阳和宛城新野相隔不算远,但是因为气候问题,宛城新野种植的农作物是麦子,蔡阳种的是大米。蔡阳周边有高山,新野和宛城一马平川。

以前刘家商队只是把打猎所获得猎物运送到新野卖,后来业务扩大化,刘演把自己家乡的大米等土特产运送到新野及宛城,然后又把新野宛城那边的土特产带到蔡阳,这样就能来回都不放空二边挣差价。

刘家商队的实力强,周边占山为王的土匪们跟他们较量过,打不过刘家商队。占山为王的土匪之所以会抢劫过路商贩也是为了活命,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的人,刘演都不会赶尽杀绝,有道是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这样一来二去,刘演和他们处成朋友,每次路过都会在土匪窝里歇息落脚。刘演为人豪爽,不愿意占他人便宜。每次落脚的时候都会给点好处给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做买卖。

经商多年,刘演和宛城的李通几兄弟成了非常铁的合作伙伴。刘演运送到宛城的货物都由李通几兄弟接收,然后又从李通那里把收购好的货物运回家乡。至于新野方面的生意则和阴识邓晨二大家族联手,因此刘演几兄弟垄断了宛城新野和蔡阳的市场,生意是越做越大。

多年经商,刘家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刘家没落贫穷了,如今又变富有了。

刘演一直都有反莽兴汉的心思,只是王莽夺权多年,早已根深蒂固。光靠刘演这个家族的人和王莽斗,无异于以卵击石。刘演发家致富后就广交能人异仕,把他们收买养在家里当门客,以备不时之需。

刘演和刘秀商量起兵造反,刘秀觉得王莽政权虽然腐败,但是民心没有散,得等到官逼人反的地步。起兵造反必须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才行,一句话来说就是王莽的政权还没有到灭亡的时候。

刘演听从刘秀的意见,毕竟他的决策关系到三大家族的兴衰。

刘秀每次来新野都会偷偷和阴丽华见一面,只要在礼节之内,阴识都不会拦阻他们见面。二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阴丽华心里也期盼着刘秀早点把自己娶回家。

转眼几年就过去了,阴丽华已经长成大姑娘,那美貌和才华在新野声名远扬。

阴丽华和刘秀之间有婚约的事情并没有多少人,因此很多世家子弟慕名上门求娶。

阴邓氏本来就有悔婚之意,眼见刘秀二十六七岁都一事无成,觉得是先夫失算。

她跟儿子说:“你父亲曾经和我说刘文叔会称皇拜相,可如今他都二十六七岁了,还是个布衣。我觉得是你父亲看走眼了。”

阴识说:“父亲看中的是他的人品,并不是他的身份地位。再说,妹妹和妹婿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嫁跟不嫁,她自己的意愿最重要。妹妹和母亲大人亲近,母亲大人可以先问一下妹妹的意思再做决定。”

阴识没有直接跟母亲对着干,他把皮球丢给妹妹。他知道妹妹的心思,母亲大人问妹妹的时候,妹妹就会说服母亲大人的。

阴邓氏和女儿闲聊的时候有意问女儿:“丽儿,你的才情和美貌在我们这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富家子弟都慕名上门来求娶,你有没有想过在他们之中另觅佳婿?”

阴丽华说:“母亲大人是不是太健忘了?女儿自幼就和文叔哥哥有婚约在身,怎能背信弃义呢?”

阴邓氏说:“先夫去世多年,只要你不愿意嫁给刘文叔,我可以替你和刘家解除婚约。”

“母亲大人,女儿自幼就熟读经书,有句古话说好女不嫁二夫。女儿今生认定文叔哥哥,不管贫富贵贱,女儿只嫁文叔哥哥。母亲大人不同意的话,女儿愿意终身不嫁照顾母亲大人,待母亲百年之后,丽儿就出家为尼永伴青灯。”

阴邓氏见阴丽华非刘秀不嫁,便说:“罢了罢了,既然女儿认定了,母亲就不强留你在身边。”

阴邓氏把阴识喊来,说:“识儿,丽儿已经到了婚嫁的年纪,既然她认定了文叔非他不嫁,你就和刘家人商量好婚期,替你妹妹把大事张罗好。”

阴识听到很高兴,说:“母亲大人请放心,儿定会让妹妹风风光光地出嫁。”

阴邓氏说:“识儿,咱们家不缺钱,你妹妹远嫁蔡阳后就得听从夫家人的,娘亲就这么个女儿,你得多给她置办些嫁妆,日后万一在夫家的日子不好过,还有娘家带过去的嫁妆帮衬着她过日子。”

“识儿明白。”

阴识和表哥邓晨说了母亲已经同意让妹妹婚嫁的事情,让表哥跟刘家人说一下,过来商量结婚日期。

邓晨听到非常高兴,如今刘秀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他的大女儿都到了婚嫁的年纪了,刘秀还没有娶妻。

他迫不及待地修书一封,差人快马加鞭地赶去蔡阳。

刘家人看到邓晨的信都很高兴,刘演说:“三弟听到这个消息肯定会彻夜难眠,他终于盼到有佳人陪伴左右的日子。”

刘演派人去喊刘秀回来商量一下,刘秀和刘衡众人正在切磋武艺,平常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相邀陪练陪练。

刘衡如今已经不再是家徒四壁的穷小子,跟着刘秀几兄弟混,家里建了房子娶妻生子。

众人从十几岁就和刘秀混在一起,如今听说刘秀要娶妻,纷纷恭喜刘秀。

刘秀听了后也非常高兴,立马就骑着牛回家。刘秀骑的牛是当初买的牛的曾孙子,当初的老牛生下几个孩子后便被卖掉了。

骑牛回家的路上,刘秀的高兴劲渐渐消失了。

刘演看到刘秀栓好牛进来,忙说:“恭喜三弟终于能够如愿以偿地娶回阴家小姐,以后就不用孤孤单单一个人了。”

刘秀说:“大哥,按照以前我肯定会很高兴,火急火燎地赶去新野。可是如今天下动荡,烽烟四起。如果我此时把丽华娶进门,他日和哥哥共同反莽的时候就会牵连到阴氏家族的人。”

刘演听到后说:“你难道不想娶丽华了?”

“想,做梦都想。我深爱着丽儿,以至于二十六七岁还孤身一人,怎么不想娶她呢?但是我不能在敏感时期把她娶回来,我爱她就得替她考虑周全。丽儿她是娇弱的千金小姐,战乱的时候恐怕很难护她周全。阴家家境富有有许多门客,她兄长阴识文武全才,战乱之中肯定会尽全力护她周全。”

刘演听明白了,他不由地叹气说:“一切皆是命,三弟盼着娶丽华多年,如今却有妻不能娶。”

近几年天灾人祸,南方天干旱地里没有收成,又逢瘟疫使许多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南方受灾,朝廷又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好挖野菜充饥。王匡王凤见靠政府没有用便带着一些人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救济穷苦挨饿的老百姓。

拥护王匡王凤的人越来越多,直接威胁到朝廷。王莽派兵剿匪,反而被王匡王凤的绿林军打得溃败。

北方因为黄河决口改道造成大片良田造成颗粒无收,老百姓为了活命都举家迁徙,流离失所。琅琊人樊崇带着一百多饥民在莒县起义,靠着泰山的天然地势活命。樊崇起义得到周边青州徐州的老百姓响应,很快就扩大到万人。第二年又得到东海人徐宣谢禄的加入,队伍很快就变庞大了。樊崇起义最初目的只是想活命,并不想和官兵作对。后来队伍扩大到十万人,王莽便派兵剿匪,只是没有打赢。

河北也有许多灾民起义,人数最多的数铜马军。

王莽政权的人面临着多面开战的局面,再加上王莽推崇新政激化了官僚集团的利益,造成官僚集团跟他离心。

刘演几兄弟看到如今的天下局势,觉得到了起兵的时候。他们和宛城的李通几兄弟决定好日期,要大举反抗王莽光复汉室的旗子。

刘演知道在这个时候把阴丽华娶进门,确实不是明智的决定。

阴家人不了解刘家兄弟的想法,主动提议嫁女儿。刘秀决定亲自上门和阴家人解释清楚,以免伤了二家人的和气。

邓晨看到刘秀一个人前来有点意外,刘演和宛城的李通几兄弟决定起兵的事情,邓晨是知晓的。因为刘邓二家是姻亲,刘演起兵肯定会连累邓家人,所以他们早就和邓晨通好气。

刘秀把心意告知邓晨,邓晨听到觉得刘秀考虑周全。他和刘元已经是夫妻,身边的儿女都很大了。所以刘演起义,他们义无反顾支持。阴家和邓家不同,只要刘秀和阴丽华没有结婚,他们就不会受牵连。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婚约只有少数人知道,刘邓阴家不说,朝廷也不敢随便动阴家。

邓晨陪同刘秀前往阴家拜见阴识家人,客套过后。刘秀便让阴识带他们到一个说话方便的地方,他说他有要事和阴识商谈。

阴识见刘秀表情很严肃,便把刘秀和邓晨带到自家密室。看到没有外人,刘秀便把他们兄弟和宛城的李通家已经商量好起义的日期,只等李通的侄子到京城通知了李通在京城里做官的父亲,便会举家造反。刘秀说:“虽然王莽政权已经面临着烽烟四起的境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跟王莽政权一比较就好比蚂蚁和大象,我们的生死都未知。在这时迎娶丽儿进门不是明智之举,我自顾不暇又如何能护丽儿周全呢?我深爱着丽儿,我得替她替整个阴氏家族考虑。尽管我做梦都想和丽儿结婚,但是面对如今的局面,我不得不拒婚。丽儿和我之间的婚约只有我们三家人清楚,就算我们起义失败也不会牵连到阴家。丽儿有阴家庇护,在这乱世定能平安度过。如果我在战争之中去世,兄长就帮丽儿另觅良缘。如果我们有幸能成功,我定会上门求娶丽儿进刘家。”

刘秀的话让阴识很感动,说:“妹婿放心,丽儿是我妹妹,我会尽全力护她周全。”

阴识说:“先父曾对我说要尽全力支持你们,虽然我不能拿阴氏家族的人做赌注,但是我们可能偷偷拿钱财支持你们。”

“有大哥这句话,文叔感激涕零。”刘秀也不敢在阴家久留,匆匆拜别后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