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秦李白应对马家危机,开启新征程
书名:港岛:开局打造金钱帝国 分类:都市 作者:直播不直 更新时间:2024-08-31 19:34:00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下,秦李白站在夜色之中,目光如炬,决心已定。
他凝视着前方,那里是熊熊燃烧的印刷厂,火光冲天,映照着一群英勇的消防员在奋力灭火的身影。
远处,城市的灯火阑珊,勾勒出天际线的轮廓,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坚韧。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秦李白的办公桌上,他习惯性地拿起几份报纸浏览。昨晚,《天天日报》印刷厂遭纵火的消息占据了各大头条,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报业同行们纷纷猜测,这起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黑手。
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马家,理由显而易见:马家的动机最为强烈,且有着类似的“前科”。
港岛的警察部门同样对此事高度关注,在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然而一夜之间,线索似乎并未有所突破。
秦李白对此并不感到焦虑。他让副经理报警的初衷,是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希望借此引起警方的额外注意,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他的心思并未停留在这一事件上,而是继续规划着下一步的战略。
与此同时,马家内部,马西如、马西珍与马城坤三人也在关注着早报的报道。
马城发与马城才两人喜形于色,他们认为这次行动是对《天天日报》的一次有力警告。
马城坤虽然沉默不语,但内心同样得意,他相信经过这一连串的事件,《天天日报》已经变得如同惊弓之鸟。
兄弟三人各自盘算着不同的计划,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于采取此类极端手段毫无心理负担。
在他们看来,这是家常便饭。
多年来,《东方日报》及马家屡次使用灰色手段对付竞争对手,这种行为已成为他们维护地位的惯用手法。
马家兄弟自认为无人能敌,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手段,他们都占据优势。
他们坚信,秦李白作为一名正派商人,无法采用他们那种灰道手段。
然而,马家的父辈们显得更为冷静,他们询问着秦李白的反应,马城坤汇报了秦李白报警后的动态。
马西珍指出,秦李白拥有雄厚的财力,今后可能会加强安保措施,使得再次实施类似行动的难度加大。
马西如则强调,通过让手下在印刷厂附近活动,可以分散警方的注意力,减轻他们在其他渠道上的压力。
马家此举不仅意在震慑《天天日报》,同时也是为了转移警方的视线,以便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其他操作。
《东方日报》并非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作为一张金名片和护身符存在,象征着他们在舆论领域的影响力。
马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另有其道,这一点马西珍自信满满,他透露警方内部亦有马家的耳目。
他们计划利用这一资源,制造烟雾弹,以确保行动的安全无虞。
然而,这一切是否真的如马家所愿?
秦李白是否会坐视不管?
这场报业风暴背后的较量,远未结束。
在港岛这个风云变幻的地方,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秦李白与马家之间的暗战,不仅仅是报纸销量的竞争,更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谁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在香江的湾仔,夜幕低垂,港警总部的灯火依旧明亮。
特别行动处的高级督察赵风坐在办公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笔,面前摊开着几张A4纸。
此刻,已然是深夜时分,他需要撰写一份关于今晚行动的报告,以便明日呈交给上级。
然而,想到今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赵风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不知从何下笔。一切发生得太过于巧合,令人难以置信。
起初,他带领团队前往抓捕马氏兄弟,但抵达现场后发现,由于内部可能有叛徒泄露消息,行动并未成功。
正当他还在气愤之际,总部传来了消息:马氏兄弟已被捕,而行动者竟是国际警察组织。
据国际警察组织解释,他们原本计划前往日本执行任务,在港岛启德机场转机时,一名成员在买烟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名马家小弟掉落了疑似毒品的物品。
顺藤摸瓜,国际警察组织不仅揪出了马家的犯罪网络,还揭露了港岛警方内部的叛徒。
在赵风因宋奇的捉弄而沮丧时,国际警察组织已发起了突袭。
激烈的枪战后,马氏兄弟及其手下多人伤亡,而对面的毒贩也未能幸免。
赵风到达现场时,只负责善后工作,包括处理尸体和后续事宜。
紧接着,当赵风一行人赶往马家进行搜捕时,却发现家中已空无一人。
返回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马家除马氏兄弟外所有人的生命,从11岁的马庭强到马城坤,四名年轻一代全部丧生。其他家族成员也在车祸中遇难,无一生还。
交通警察调查后确认,事故纯属意外,系山上滚石引发的连锁反应。
更巧合的是,警方内部的叛徒正是因为其亲兄弟被捕而暴露。
这名小弟在马家负责与叛徒联络,性格胆小,被捕后供出了所有细节。
据他透露,原本打算携带的并非毒品,而是一包冰糖,打算在旅途中食用。
不幸的是,出发时错拿了毒品,这一失误导致了他的被捕。
面对如此戏剧性的事件,赵风只得一边感慨法网恢恢,一边努力撰写这份充满巧合的报告。
天亮后,当新闻报道了马家的遭遇,整个家族的未来彻底崩塌。
所有人都意识到,马家已无力回天,一场争夺其地盘的风暴即将来临。
清晨,晨星中环大厦内,秦李白正微笑着为藿一东泡制功夫茶,后者则饶有兴趣地环视着秦李白的办公室。
“秦生,你的办公室真不错。陈骏博士设计的大厦确实很有品味。”
藿一东笑着说道。
秦李白品尝了一口茶,这是藿一东带来的内陆特产——大红袍,且来自武夷山的母树。这种茶叶在港岛乃至全球,除了内陆地区,几乎无人能享。
藿一东竟能慷慨相赠,可见其在内陆的地位非同一般。
“呵呵,还好吧。不过42层而已,不算高。纽约的世贸大厦投资了四十亿美元,高达四百多米,共一百一十层,那才叫壮观。”
秦李白谦虚地回应。
“已经非常出色了。香江的康乐大厦也只有五十二层,一百七十八米,已经是港岛之最。你这晨星中环大厦,有四十二层,一百多米,至少也能排进前五!”
两人边品茶边聊起港岛的高楼大厦。
随着天色渐亮,港岛的天空开始展现出新的一天。
而对于那些觊觎马家地盘的人来说,这将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马家的陨落,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在港岛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在谈论着马家的覆灭,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各路势力蠢蠢欲动,他们或明或暗地展开了行动,意图填补马家留下的空白。
对于马家的旧部,一些势力采取了怀柔政策,试图收编其残余力量;而另一些,则选择了强硬手段,直接吞并其地盘。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情报成为了最为关键的武器。
谁能最先掌握马家的详细情况,谁就能在争夺中占据先机。
消息如潮水般涌动,真假难辨,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筛选着信息,生怕一步错,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港岛的秩序也受到了影响。
街头巷尾,不时传来冲突的消息,警方不得不增派警力,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然而,这一切只是暂时的混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平衡终将形成,而港岛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刻,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政界、商界,还是黑帮势力,都在寻找着新的出路,试图在动荡中寻找到一丝安定。
而对于秦李白来说,他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望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天亮之后的港岛,注定不会平静。
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香江的江湖与商场交织着复杂的关系。
当藿一东与秦李白正在品尝稀世珍品大红袍母树茶时,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香江警局召开了一场引人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港督麦理浩亲临现场,宣告了一个重大行动的胜利。
发布会上,官方宣布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成功破获了一起严重的毒品走私案件,确认了“金马”马西珍、“白马”马西如等犯罪头目已被击毙。
至于马城坤、马城才等家族成员的死亡,则被归咎于社团间的仇杀。
毕竟,解释为一家人在山路上遭遇落石导致车祸身亡,未免太过牵强,不如将责任推给江湖恩怨。
外围成员因害怕被追责,纷纷潜逃,警方随即发出通缉令。
而对于充当毒品交易媒介的《东方日报》,警方早有准备,不仅查封报社,还取消了其刊号,这意味着《东方日报》将永远消失于香江。
此前,虽已掌握证据,但警方一直未采取行动,唯恐打草惊蛇。
如今,随着主犯伏法,小喽啰也被自然淘汰,清理门户的时机终于成熟。
这一消息迅速通过各大电视台直播,震动了整个香江,社团纷纷收敛,以防皇家警察找上门来。
尤其是那些涉毒社团,立即暂停交易,决定在国际刑警离开前保持低调,以免步马家后尘。
普通市民对此拍手称快,而报业圈则一片哗然。
《东方日报》曾是香江报业的龙头老大,然而仅仅两个月,便从巅峰跌至谷底,刊号被取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星岛日报》的胡贤得知消息后,笑得眼泪直流,直呼“报应”。许多人不禁联想到与《东方日报》有着深厚恩怨的《天天日报》,以及前一天其印刷厂遭纵火的事件,心中不免猜测秦李白与马家的覆灭之间是否有关联,只是想不明白秦李白是如何做到的。
藿一东与秦李白品茶之际,警方前来调查秦李白与马家事件的关联。
秦李白积极配合,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加之考虑到秦李白的身份,警方并未深究。前一日,秦李白的印刷厂被烧,警方尚未给出答复,加之藿一东这位让港府都忌惮的人物在场,警方匆匆离去,调查无果而终。
送别藿一东后,秦李白重返位于40层的传媒公司,员工们欢声雷动。
韦建邦等管理层得知马家的消息后,也松了口气。虽然他们不了解详情,但知道公司曾得罪过《东方日报》,却苦于《天天日报》的背景,难以报复。
今日见马家垮台,《东方日报》停刊,众人无不欢呼雀跃。
秦李白望着公司的景象,嘴角泛起了微笑。
系统中的仇家因果链功能,确实强大无比。
一夜之间,仇敌尽消。若非此功能有限制,且马家罪孽深重,报复所需代价较小,几乎堪比死亡笔记。
但现在,马家覆灭后,因果链功能几乎失去作用,界面空无一物,既无仇家,亦无恶念。
秦李白尝试着想象一本空荡荡的“天皇死啦死啦”,却毫无反应。
这源于秦李白与他人并无因果纠葛,他人亦无恶意,故因果链无法激活。
换言之,此功能仅适用于对秦李白构成人身威胁的对象,更偏向于防御而非进攻。秦李白略感遗憾,但生活终归回归常态。
在商言商,这是一个现实世界,而非奇幻国度。
金钱、商业及其衍生的权力与影响力,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经此一役,秦李白决定成立一家安保公司,以加强自身保护。
在当时的香江,安保公司尚属新鲜事物,仅有专业保镖,大多出身于退役警察或社团精英。
未来几年,随着中英协议的签订,大英帝国意识到无力保住香江,港岛社会将迎来动荡,此时成立安保公司,正当其时。
秦李白的决策,体现了他对未来的精准预判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在风云变幻的香江,他将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十月十日,秦李白回到了港岛,这次北上,他带着一批港岛的商人,大约十几位,藿一东为首领。这次旅程顺利得很,领导在座谈会上给了他们这些爱国华商一个明确的信息:内地即将开放,市场大门即将敞开,机会多多,但切记行事要谨慎。
回到港岛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一号,秦李白立刻前往九龙区油麻地,那里有他名下第一家超市,金东一号店,即将开业。
在秦李白还在内地的时候,金东连锁零售百货公司的总经理欧耀光已经按照他的指示,开始了前期的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
报纸、电视上的广告,街头散发的传单,都在传递一个信息:金东超市开业起,连续一个月促销。
有人迫不及待,提前来探路,发现金东超市从二楼挂满了横幅,电风扇买一送一,日用品满百送三十,食品区免费品尝,这些宣传语让人血脉喷张。
金东超市的门口更是气势磅礴,花篮无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汇丰银行祝金东开业大吉”。
这让人不禁猜想,金东超市的面子真不小,一家超市开业,竟然连汇丰银行都送上祝福。
到了十月十一号,金东正式开业那天,提前两个小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排队。
接近剪彩时间前的十五分钟,周围两公里的区域已经水泄不通,只能步行。
那些被请来维持秩序的皇家警察原本漫不经心,觉得不过是家超市开业,有啥大不了的,居然还要他们出动。
然而,当他们看到现场的盛况,一个个都吓坏了,这阵势,就连几年前女王访港也没这么大排场。
秦李白早有准备,让人用粗绳拉出通道,根据卖场内部情况,分批放行顾客。
正因为这样的有序安排,剪彩时刻,嘉宾们显得从容不迫,谈笑风生。
秦李白在政界的朋友不多,尤其是刘连如加上他和藿一东的亲密关系,更少有人主动靠近。因此,开业当天,他邀请的都是商界的大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