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社稷图不复存社稷风云客依旧化风云(上节)
书名:封神异志 分类:幻侠 作者:清徐散人 更新时间:2024-09-04 17:27:54
至道生元气,重圆法混成。
无为观大象,冲用体常名。
仙乐临丹墀,云车出玉京。
灵符百代应,瑞节九贞迎。
宝运开皇极,天临映太清。
长垂一德庆,永庇万方宁。
(唐郊庙歌辞《紫极舞》)
上回书说到通天巫阔阔出假传神谕,蛊惑大元尊兴兵征伐。长春子三见大元尊谏言警示,怎奈胡人顽劣,执意刑杀。长春子难挽贪心执念,只得悻悻而退,不意通天巫背后偷袭,险遭不测,幸有布衣子奉地仙道祖之命斟舆测象,路过那处出手相救,方脱得一劫。自知是非之地,不宜久留,因此上二人借风遁匆匆离去,直至那万山之宗、万水之源、百神集结的西昆仑山。
岩岩天柱,大矣周山之峰;桓桓地轴,壮哉昆仑之阜。其雪山齐天,高大不见其顶;丛集蟠踞,绵亘不见其来;雄壮令人敬畏,气势令人叹服。天地根纽号西极,万户纳柄莽昆仑。那西昆仑山秉诸五气会阴阳,合诸五行立乾坤,三光悬而不坠,九土镇而无疆,自是一方圣地,亘古膜拜。有诗为证:
中华龙脉出昆峰,万岭千江尽溯宗。
天柱地维极隅系,流沙弱水雪山逢。
荒墟众帝盈虚处,神会仙都无有踪。
莽势横空雄亘古,巍巍荡荡甚从容。
(押冬韵)
其时,玄冥执令,青女司职,寒汽凝结,冷风凛冽,周天一色苍茫,雪下得正紧,有词为证:
雪,
仙藻,玉屑。
鹅毛落,柳絮叠。
斑釉涂岩,铅云笼月。
翩翩舞粉蝶,皑皑盘银鳖。
寒聚尘霾交舞,风摧冰霰飞跃。
千里琼琚银世界,一朝祥瑞好时节。
(平水入声九屑韵部)
那布衣子与长春子两位陆地仙借风遁至昆仑极顶,顾不得雪紧风急,乃转迷谷,越复道,穿云台,就虚入幻,至那无尘胜境,却是西昆仑万寿山,此处分天别地,却是另一番世界,但见:
千山排戟,万仞开屏。丹崖石壁,叠翠堆青,苍山不墨千秋画;古涧穿泉,漱玉飞琼,流水无弦万古琴。白雪黄笌,石室云封丹鼎暖;青梧翠竹,洞门深锁碧窗新。虚皇坛畔,天风吹下步虚声;白云洞外,鸾背忽来环珮音。金蜼抱灵芝斗大;玉龟负雪莲如银。花木争奇,每见麒麟独卧;松篁斗翠,又闻凤凰双鸣。寿鹿仙狐,从容兴步;百灵玄鹤,悠然随行。云蒸霞蔚,祥光万道塞空宇;雾生霭起,瑞气千条盈谷庭。风光绮美,绝胜武陵山庄桃源洞;景向祥和,恰如蓬莱仙境福寿亭。千般锦绣千般瑞,万种风情万象新。谷虚天地籁,境寂若玄冥。
及至九阳宫中,但见青旛紫帐,香花宝烛,玉缕云台宝座上,正是那至灵至玄至虚至慧地仙道祖镇元显化大地尊,怎般形象?但见:
鸦翎堆髻童子面,蚕眉入鬓杏眼圆。
鼻如悬胆通灵气,口似朱丹含玉玦。
紫金冠罩七星彩,逍遥氅坠八宝鲜。
手摇玉麈同天寿,肘挂仙箓共地源。
那镇元大地尊乃地仙之祖,门下有灵、玄、虚、慧四门弟子。灵者,象幽入覆而至远,能明事理而无惑;玄者,善卜鬼事而从巫,微妙通达而应天;虚者,空大缈茫而象准,寡欲恬淡而笃极;慧者,聪颖决断而明道,了彻洞悟而法用。群真或巧借五谷以养生,或善避三灾以延寿,或蝉蜕形易以尸解,或鱼龙质化以升潜,殊途同归,俱入地尊门下。其时,四门弟子俱在,听大地尊讲授道果灵经。
布衣子与长春子忙叩首见礼。镇元地尊道:“布衣子,此行如何?”布衣子道:“弟子奉命至那虚幻之处图像经纬,堪舆上下,悉心尽察,独胡人处不同于中原,弟子愚昧,一时竟无头绪,未找到帝冢皇陵”。镇元地尊道:“华夷异俗,自然不同。成吉思皇帝密葬起辇谷,不留痕迹,其家族亦从其葬制,不以风水为胜,不以封树为尊,狼性狡黠,自保平安矣,先莫要管他”,遂传谕杨救贫、曾文辿、廖金精等玄门弟子与布衣子一同去依图舆推演风水精妙。诸先师领命退下。
镇元地尊又问长春子道:“此行如何?”长春子道:“弟子惭愧,未能如愿”,便将三谒蒙元大汗,苦谏逢劫之事略说一遍。地尊道:“初闻五星封神,我知金主刑杀,必生兵祸,你自言与那大汗有些交情,愿谏言止杀,却不知人心叵测,贪欲无穷,以至教化不成,反受其辱”。
长春子道:“弟子费力不讨好,自讨没趣,然蒙羞事小,群雄倾轧事大。眼见兵戈又动,征伐难免,横生乱象,岂不又是一劫?我等虽是局外人,亦不能坐视不问,不知师尊有何良策,以消弭兵祸?”地尊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等闲视之。尔等静守玄宫,不得擅动,待我去那玉虚宫,面谒元始天尊,以定机宜”,即命童儿清风、明月于道场五庄观取来两枚人参果,以玉匣包好,相随同行,众门徒弟子束手恭送仙驾。
镇元大地尊离了九阳宫,乘云驾雾,一路行来。及至麒麟崖,早有玉虚门下玉鼎真人、黄龙真人迎来道:“大地尊远路风尘,辛苦辛苦”。镇元地尊道:“烦奏于元始天尊,故友来访”。玉鼎真人道:“师尊已知仙驾莅临,故遣小道拱迎”,二人便将地尊迎入玉虚宫中。
但见云光紫气氤氲,八宝云光座上正是那元始天尊,门下弟子众星捧月般簇拥两旁。镇元地尊拱手做揖道:“道友慈悲,福生无量天尊”。元始天尊道:“道友四门兴盛,门庭若市,隐仙鹤客尽收门下,风光无限,玉虚门下无不仰慕。今日如何得闲,莅临舍下,却是稀客”。
镇元地尊听他有些怨气,便道:“道友乃天仙之祖,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显于太极而不为高,有情有信,无为无微,即同天地之寿,又昭日月之光。我这地仙门下,无非是些陆地仙、一气仙,尸解脱骸,侥幸天机,虽存三分灵气,终是草萤之光。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不足道矣,虽列四门,不过太乙玄门,比不得玉虚门下大罗金仙。道友见笑了”,遂献上人参果。
元始天尊方起身还礼,携手将镇元地尊让上云光宝座,二尊并坐于榻上,玉虚门下弟子纷纷与地尊见礼,并献上香茗玉露。元始天尊道:“道始一元,果证千条。道友乃离火之精,地仙之祖,光庭琢玉,可喜可贺。夫鸿钧之世,何物不乐?道友莅临,玉虚光鲜,幸会幸会”。
镇元地尊道:“道友大德,同天高比地厚,诚大功德。目下有些尴尬处,道友知否?”元始天尊道:“道友但说无妨”。地尊道:“三千年前武王吊民伐罪,因三教签下封神榜,故应运逢劫,分封八部正神,乃各司其职,恪谨无虞。而今日应劫封神,有司无责,偏生虚耗,暗结祸祲,前景堪忧”。元始天尊道:“三千年应劫封神,乃是定数,本无差池,自当顺天道,应自然,你我清虚局外,坐观风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寻烦恼?”镇元地尊道:“万法归宗。道者,无为无不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即悖于道,焉能不管?”
彼此正说间,忽觉心头一凛,慧眼遥观,齐道:“娲皇圣母莅临玉虚,理当奉迎”,于是元始天尊与镇元地尊及玉虚金仙高足等众俱出宫相迎。但见祥光激荡,瑞气缤纷,庆云万丈,灵风千重。那庆云如何?有赋为证:
览太极之初化,判玄黄於乾坤。
考天壤之灵变,莫稽美乎庆云。
(陆机《云赋》)
那灵风如何?亦有赋为证:
嘉太极之开元,美天地之定位。
乐雷风之相薄,悦山泽之通气。
(傅玄《风赋》)
一时风生钧乐,云结华盖。隐见鸾唳凤鸣,龙戏麟盘,皆翔舞于天际;星幢前导,羽葆后从,尽辐凑于华辇。天地二仙尊遥观凤仪,莫不惊叹。又见瑶姫扶辇,玉女掀帘,华辇云车上现出那万灵至尊大道无极娲皇圣母,怎般形象?但见:
宝髻粉颊,丰颔重颐。眉如翠羽,肌似羊脂。鼻若悬胆,唇若涂珠。两耳耽耽,洁净润如扇贝;双目炯炯,光华动若春星。骨相庄严,雍雍乎仙中懿范;神姿秀逸,飘飘然林下清风。铅华不御,天然秀色明姿;兰麝不熏,生就玉肤香肌。德性粹和,佩三洞之灵文;神飞碧落,窥九清之秘笈。色凝玄神,衍玉真之白气;结化含绣,敷庆云之紫烟。五德把符合大道,万神入拜正从容。补天济世母,福佑社稷神。
众仙家齐来见礼,将娲皇圣母迎入玉虚宫中,主宾落座。娲皇圣母道:“我居云宫,偶观天象,因见那社稷图上隐现腥风戾气,乃刀兵之兆,恐有劫难,故来商议,早做打算”。元始天尊道:“天意封神,顺道合德,五星平衡,相生相克,略无大碍,不必在意”。镇元地尊道:“鸿蒙未判,一气混元,太极初生,五行列位,阴阳贯乎万象,水火运于两间,顺天和之气,合日月之德,此大道也。然道有阴阳顺逆,故木清则仁,木浊则弱;火清则礼,火浊则淫;金清则义,金浊则暴;水清则智,水浊则贪;土清则信,土浊则顽,五气尽清圣德备矣,五气尽浊乱象生矣。所谓天反时则灾,地反物则妖,人反德则乱,乱则灾妖生,不可等闲视之”。元始天尊道:“天道尚不全,人道岂如意。如今无心种下火中莲,有意难抽茧中丝,真个难解”。
娲皇圣母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生中有杀,杀中有生,阴阳消长,三才合德并行而不相悖,始道气长存,万物不屈,造化不拘。然道极必反,物盛则衰,理之常也;日中则仄,月满则亏,道之常也;卮满则倾,刃刚则断,物之常也。一事起而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以我之见,不如釜底抽薪,免了多少是非”。
元始天尊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故假封神以延福庆,何苦弃之?”娲皇圣母道:“。天有五气之淫,地有五行之灾,人有五难之忧,故福庆反复,祸异无常。人之即生,福庆也,纵得善终,难兔髅骨挫灰,魂魄无依。倘能扬名留后,亦是大福庆。倘得奉祀庙食,则大大福庆。至于追荐封神,虚名所至,反累亡魂不宁。斯人逝远,犹如灯灭,何苦惹出闲事,再生枝节。不如尘封,一了百了”。镇元地尊道:“正是,恩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本来尘埃落定,任人评说。何苦泛起沉渣,重生劫难,此般福庆不要也罢”。
娲皇圣母扬臂一招,果见那山河社稷图飘然而至,乃顺手卷轴封存,言道:“往事如烟,随风而逝。尘埃落定,茫茫如也”。众仙真闻言,皆唏嘘不已。有诗为证:
桑田沧海旧迷蒙,故国烟云笑谈中。
汉苑残垣空对月,唐宫蔓草任随风。
出将入相英雄泪,荒冢破碑狐兔丛。
成败兴衰多少事,春秋几度太匆匆。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