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博物馆定级
书名:打造5A:我的博物馆连大明 分类:历史 作者:肥窝窝 更新时间:2025-03-21 11:44:57
但见这时,把两人领到一展厅旁边的社教教室里。
林峰缓缓道,“二为中策,下策嘛,无疑是平庸的短期做法,那么中策,或许就是我个人觉得,朱元璋和朱标在他们那个时代,最能做且做得好的了...”
“那就是,空印的发生,原因就是因为古代客观物资条件下,因为运输,因为中间环节,所以带来的一些损耗,朱元璋和那些地方官,一直都在为那些损耗在拉扯罢了……”
“记得四爷雍正皇帝在位时,有一条政策就挺好,火耗归公!”
雍正?
雍正皇帝?
火耗归公?
这是一些新词,之前在林峰这家博物馆里。
朱元璋其实是看到过大明各位皇帝的年号了的,一共有十四个年号,想来大明这一共有十六个皇帝。
但这里面,朱元璋非常确认没有雍正这一个年号。
所以,雍正皇帝?
那应该是后世人的皇帝吧,是这个朝代的皇帝吧,应该是他做出了火耗归公这种措施,想来,这种办法就很有用。
“小林先生,火耗归公这个说法我大概能看懂,是讲中途的消耗都由公家来买单,从而规避到自下而上的这种贪污行为...”
“但,就是是朝廷把这中间的损耗自我消耗了,这样,那些贪官们可还是会想方设法的在这个过程中贪污啊,这样做,岂不只是让朝廷替百姓去承担了其中的损耗,事情,其实还是没有完全解决啊!”
林峰和朱元璋他们谈的,其实一直都不只是空印案本身的一些问题。
毕竟,空印本身就只是一种潜规则,老朱是厌恶这种潜规则,觉得这些官员们欺骗了自己,所以老朱才大发雷霆的。
事情的本质,以及为什么老朱要这么来处置空印的官员,甚至是完全是算是大开杀戒,实际上,老朱就是为了—杀一儆百!
所以,看似林峰和朱元璋是在谈空印。
而是在谈论如何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官员制度,将贪腐问题降到最低。
“是,老朱你说得不错,火耗归公只是把中途的损耗给承担了,让官员自下而上的贪污行为有了忌惮,可雍正皇帝处理贪污,可不仅仅一条火耗归公,那还有养廉银啊!”
“养廉银,老朱你不会没听说过吧,养廉银 火耗归公,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所以能出现,我个人觉得上层的政策原因也就这两点吧,封建王朝所能做到的政策,也许也就这点了!”
“那如果我是朱元璋,我也就只能这么做,官员贪污既然始终存在,那就说明钱这种东西,他们的确是缺的,那么,朝廷给予这些官员养廉银,让他们在生活地位上能过好,用各种手段把他们的生活负担给解决了。”
“然后我设置火耗归公,再采取杀一儆百,再来大力打击贪腐,如此一刚一柔,事儿不就办成了吗?”
“我给了他们足够花的钱,让他们只上班,就能过地主老爷日子,要是他们还贪,三族消消乐不就得了?”
林峰的观点很简单!
即,实事论!
评判官员的标准不是清廉,也不是孝顺,更不是对上级的阿谀奉承!
实际,实绩才是!
落到百姓手里的好处才是!
上级对下的执行力才是!
虽说林峰也一直觉得所谓的康乾盛世很虚假。
认为康乾时期的人口大爆炸是美洲土豆红薯的功劳。
但实际上,尤其是雍正时期对社会和官员的一系列政策,那的确是康乾时期一个人口盛世的必然原因,无法被忽略。
同理,雍正时期和大明的洪武永乐时期其实挺像的,都是一个王朝的初期,百废待兴,很多东西都可以从头来定!
所以林峰针对明初的一些以空印为代表的制度问题,作出了如此解释。
“养廉银?懂了,感谢小林先生!”
“那请问,我计有三,那小林先生您的第三策呢!?”
说是听懂了,实际上,朱元璋是似懂非懂,但无疑的是,林峰的这些话,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简直如神仙降下的甘露,若是朱元璋他能把这些话给好好吸收了。
朱元璋不敢想,所谓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之中,他老朱的明皇之名,能不能排上去,甚至是更高?
等回去了,朱元璋心念着,那一定要把林峰的这些话好好去抄写几遍,去好好组织人研究,且一定要去弄懂。
因为,无疑的是,今天林峰所说说每一句话,那都是圣理明言,都值得他朱元璋好好去研究!
另外,下策和中策都这么恐怖了,上策呢,这时,张大眼睛,朱元璋和朱标心里这样期待着。
却见这时,一口浓茶入肚,随后,林峰的声音缓缓传来。
林峰之前其实说了一个前缀,但似乎,老朱和小朱都没注意到,不过这其实也无所谓,因为,大明早就过去几百年了,老朱又不是朱元璋,总不能因为他们都一个姓,就说他们是同个人吧!
林峰缓缓道:“第三,为上策,但,我事先再强调哈,这办法,在明初的大明是绝对办不到的,就算是他老朱朱元璋遇神通天了,着也基本没办法……”
“第三,上策,即,全国统一市场,从源头解决损耗,从源头解决官员贪污的土壤?设想,粮食和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损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会出现官员的贪腐问题,那么,我们如果把这些中间环节给去掉了呢?让损耗为零,去掉所有中间量……”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大明也不存在什么贪官吃一坨,商人吃一坨了,一文钱,就是一文钱,无论经过了多少环节,这一文钱都不会打任何折扣!”
去掉中间环节?
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这怎么可能!
朱元璋他承认自己是泥腿子出身,不懂经济,做不来商人。
但商人赚钱的道理,朱元璋还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左手倒右手,将资源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俗称赚差价,那无论哪种商业行为,其核心本质就是这,官员贪腐的核心也在这,在各种中间环节欺上瞒下!
“不可能吧,天底下怎么可能有这样色的,交易的中间过程怎么可能被省略,总不至于天底下的任何事都由朝廷出马去解决吧!?商人如果不靠这样挣钱,他们还能靠着什么挣钱,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就没有必要存在商人这个角色了吗?”
朱元璋说道。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他是根本无法想通这其中的逻辑!
绞尽脑汁,朱元璋也都想不出一点可能性!
一边,同样听得非常不解的朱标和父亲朱元璋,此刻也都面面相觑!
无疑的是,之前林峰所说的两条办法,这都很精致,都很让朱标震惊。
若是这些办法他朱标能完全搞懂,然后去运用在大明。
不说别的,至少是在他朱标还活着的时候,朱标有这个信心,让大明全天下的所有百姓都能有一口饱饭。
在林峰的口中,他的前两条办法,在与第三条办法相比时,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这第三条办法,到底是什么,还能相出啥来,做的更好?冥思苦想许久,朱标也毫无思绪!
要想,朱标虽然只是大明的太子。
但朱标几乎是已经掌控大明十几年了,事实上的副皇帝!
常务副皇帝!
掌控大明的财政、民生,甚至是军权,朱标和出身于乞丐的父亲朱元璋不同。
朱标从小就在接受专业的帝王教育,老师,同学,都是大明的大学问家!
要论见识,论聪明!
整个大明都找不出一个人能比得上他朱标。
然而,今天朱标是真的没听懂,或者是听得似懂非懂,但正是因为这种似懂非懂,这更是让朱标心里非常疑惑,这撑着病体,脸上的那一股求知欲,都快炸出来了...第三,第三,到底是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