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好,欢迎光临72书屋(http://www.72sw.com)。手机用户请访问 http://m.72sw.com

| 登录 | 注册

主题: 字体大小: 默认 特大

第七章挽狂澜?

书名:打造5A:我的博物馆连大明 分类:历史 作者:肥窝窝 更新时间:2025-03-21 11:44:57

换源:
 

  还有,后世为什么对于空印案的处理这么不看好,要想,发动这些,解决这些,这对于朱元璋而言,都是非常自豪的事,但后世却如此记载,朱元璋非常不理解,同时也很困惑,因为,这几乎解决的完美啊……

“蓝玉?他,他咋了!?”

“他不是跟着洪武皇帝朱元璋那么多年的一个好兄弟嘛,可以说蓝玉他就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另外,朱元璋不是非常信任蓝玉嘛,洪武后期,那几乎是把整个大明的军权都给了他,一个蓝玉案,又杀了一两万人?“

”还有,空印案?小林先生,您这博物馆里这么写,这到底是为啥啊!咱有些不理解,就说空印案,朱元璋和朱标不是已经解决得很好了吗?那为什么,为什么博物馆里要这么来记载!“

蓝玉案按照时间看,这时的朱元璋还没有去发动,暂且不提。

就说这个空印案,林峰这么记载,朱元璋不理解。

不想这时,见这一对朱家父子尤其是对明初历史感兴趣,和那个朱老四对明末历史格外沉迷不同。

作为一位明朝专题历史博物馆的馆长,这些不算刁钻的问题,自然也是难不倒林峰,于是便见这时,林峰缓缓道,”老朱,其实刚刚朱老四说的话挺对的,咱们看待历史,往往是去站在一个客观的上帝视角上去,才能看到历史的真相对错!“

”对,空印案,朱元璋和朱标在发现后,立即就进行了整治,效果在短期上看,的确是可行的,但,要说是孔印案之后,大明就彻底没了贪污腐败,这又怎么可能?现在历史界对于老朱朱元璋发动空印案的真正原因一般来说,有两种观点。”

“第一,为了惩治贪官污吏、整顿吏治,第二嘛,就是老朱纯粹地乱杀无辜,毕竟,在一个正常的帝国体系中,无论是怎样的治理体系,总归有见不得光的那一面,因此就有了潜规则!”

“而潜规则虽然往往是与贪污腐败混在一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量的潜规则则在有些时候,是真的有利于官员办事,利于基层治理,咱在这儿不是在说朱元璋的坏话,也不是在给那些贪官污吏辩解,咱只是客观地来说,在空印案中,老朱将掌印的这所有主印官员全杀了,其他牵连者一大片……”

“请问,这里面还有没有一些只图方便,或者善于利用潜规则真正做实事的人呢,他们只是想更好地办事儿,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替百姓分忧解难?要想,往往在基层,这些人是主流,而大多数的事情,其实也都是这一群人办的!”

“也许是老朱的出身原因吧,导致有些时候老朱的一些决策,总感觉有些人格分裂,毕竟,一个出身于最底层却最终成为了九五至尊的人,翻遍中外几千年史书,好像也就老朱朱元璋一个!所以好像这人格分裂其实也能理解……”

林峰的观点其实很简单!

效率论!

中庸的屠龙术论!

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天下有真正意义上的清官吗?为百姓一心的清官吗?

有!某一位小得不能再小的黄文秀姑娘或许正是!

但是大明或许没有!或者是绝对没有!

洪武后一百多年的海瑞算是吗?林峰觉得不完全是,因为,名一字!

“小林先生你的这一个观点有道理,咱承认……但是对于贪官的处理上,咱不怎么认可,先生您的意思是,老朱朱元璋不该杀那些贪官吗?他们利用空白账簿,空白印章的这些年,不知贪污了多少银子,好多朝廷的钱最终都落在了他们的腰包里,这样的贪官,放在历朝历代,哪个不该杀?”

朱元璋反问道。

林峰此刻则冷冷一笑,一脸自信的说道,“不是说该不该杀的问题,而是如何来抓的问题!”

“洪武大帝唯一的缺点也许就是在这了吧,太厌恶贪官,太不放心有些人,喜欢搞过度惩罚,是,这样做,对于一个任何一个刚开创的王朝而言,都没错,任何一个李善长都该杀,任何一个胡惟庸都该死,空印的解决也都没错……”

“只是不过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只是说会不会有更好解决办法的问题,抓大放小,冷静地站在皇位上考虑千秋万代,或许,这才是老朱朱元璋登上帝位后,该继续去努力修炼的吧!”

啊?

林峰什么意思!

林峰一言,聪明的朱元璋有点懂了,但却似懂非懂。

朱元璋问道,“一位的杀贪官,惩恶扬善不好吗,反而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空印?解决贪官?解决大明初期的复杂利益划分和大地重建?小林先生,烦请为我父子解惑呢?”

这边,早已聊到了老朱父子被自己吸引住了的林峰缓缓道,“我计,有三!!!”

……

话分一边。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应天。

蓝玉,凉国公府,东宫的消息很封闭,任何手段都探不出来太子朱标的病情。

不由得,正在府内焦急等待着,蓝玉的后背上,汗滴,那滴滴嗒嗒个不停,太子朱标若……那么,他蓝玉……

林峰这句话,朱元璋记得自己在哪好像听过。

好像,之前小林老师林峰在给之前那位明末爱好者也讲过,那时,朱元璋记忆还蛮深刻的,因为那是一个看起来很有趣的人,至于说哪里有有趣,朱元璋也不知道。

“先生放心,该有的,咱这也自然不会吝啬!”

朱元璋是看懂了的,这位小林老师,他很喜欢钱,以及其他一些在他这博物馆里很有价值的东西,虽然说因为什么时空乱流,一些东西在出了这个博物馆后,可能会荡然无存。

但,经过朱元璋的一阵研究,朱元璋也是发现,好像他朱元璋给出的那些东西,只要是在这个博物馆里呆着,似乎就不会出现问题,对此,此刻当又一锭银子来到了林峰手里。

对于这空印案的三个解法,朱元璋也都兴趣十足。

当然,拿了别人东西,该说的,林峰也自然是毫不吝啬,“我计有三!”

“一为下计,便是原本历史上朱元璋和朱标的做法,规定空印的错误,并将其归纳在大明律中,若有违反者,就以大明律处置,这是令行禁止的法家观点,将任何不合理归到法律的束缚里,虽然说在短期内,空印这种不合规的潜规则可以得到遏制,但,未免太一刀切,并且像是脚痛,腿痛医腿,无法完全解决这种潜规则操作而带来的欺上瞒下!”

林峰这么讲,朱元璋和朱标算是完全听懂了。

可,这样做只是下策嘛?!

自古以来,大家不都是这么做的嘛?

这样做才是下策?那什么是中策,什么又是上策呢?

这时候,随着林峰一言,朱元璋父子心底的那一股探知欲,简直是被燃爆了。